□方世梅
(作者系安徽師大文學院12級教育碩士 馬鞍山幼兒師范學校教師)
如何實現文言文的情趣教學,從而提高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是每一個中職語文教師都應該積極思考的問題。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熟讀、背誦已成為不可缺少的教學方法,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誦讀法”,誦讀與朗讀的區(qū)別在于,朗讀多是讀給別人聽的,而誦讀是為了自己學習,是為了通過讀來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和記憶。誦讀絕不僅僅是學生自己讀,而應該是有教師引導的讀。但“讀”并不是我們的最終目標,讀過之后還要背誦,把古代文學作品中的精華內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儲備。
提問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鞏固知識提高能力與修養(yǎng),而問題設計得是否巧妙,與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極大的關系。俗問淺問,學生就會不屑;直問、呆問,學生就會慵懶。設計得巧妙,不光對于理解課文有一種提綱挈領的作用,而且答后令人印象深刻。譬如,《愚公移山》中有“鄰人京城氏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一句,為了增強對詞語的理解和記憶,有的老師常常會提諸如“什么叫‘遺男’”,“什么叫‘孀妻’”,“‘始齔’是什么意思”一類的問題,但錢夢龍老師卻問得相當別致,有效引導學生在稍加思索之后獲得深入的理解。
文言文的內容看似與我們的生活相去甚遠,相對現當代文學作品來說更難以理解,但它終歸是生活的反映,與我們的現實生活還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如果教師能夠抓住這種藕斷絲連的因素,讓它與現實生活掛起鉤來,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情趣就會大大增加。
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首先要讓學生做到 “知人論世”、“設身處地”,了解作者的身世、性格,與作者交流、對話。另外,文言文教學要直接與現實生活掛鉤,在服從教學目的的前提下,根據課文的內容有機地插入一些新信息,啟發(fā)他們深思。只要聯(lián)系緊密,天衣無縫,哪怕是一兩句話,學生也會情緒激昂,感奮起來。
比如,教《寡人之于國也》,課文關于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論述對學生就很有教育意義,教師只要點一下,學生就自然聯(lián)想到自己身邊的一些事情,引起共鳴。這樣,學生和作者、課文就一下子溝通了。
文言文教學,對積累文言文基礎知識培養(yǎng)文言文的閱讀能力無疑是主要目標,但又不是學習目標的全部,培養(yǎng)鑒賞能力,提高文學素養(yǎng),借鑒寫作方法,也是應有的內容。所以,教學文言文,不能停留在落實字詞句上,而應在掌握字面意思的基礎上,理解思想內容,研討表現形式,使學生從中受到教育熏陶,學到語言表達技巧,提高讀寫能力。如在《阿房宮賦》的教學設計中,就可以充分利用“賦”這一古代文體“鋪采摛文,體物言志”的特點,對學生進行了寫作訓練?!皩憽钡牟僮鞣绞蕉鄻踊梢苑聦?,可以擴寫,可以改寫……“如按照‘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的句式仿寫,續(xù)寫:‘鶯聲燕語,宮女嬌也;凄凄如雨,容顏老也……’依照‘縵立遠視,而望幸焉’一句,對宮女的心理展開擴寫,學生可以結合讀過的‘宮怨’詩詞,對宮女的心理、命運作一番想象、揣測和探討,改寫成詩句:‘阿房樓閣堆如山,如花宮女立門前。夜夜宮車轆轆去,綠云成霜三十年……’可以改寫成對聯(lián),可以改寫成散文。還可以搜集資料,寫一篇介紹阿房宮的說明文?!?/p>
[1]李晨、鄭曉龍:《阿房宮賦教學設計》,《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6,(5)。
[2]王柏勛:《語文教學情趣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