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朝霞
(山東省平邑縣鄭城鎮(zhèn)魏莊中心校 山東平邑 273312)
農村小學生心理安全問題探究
鄭朝霞
(山東省平邑縣鄭城鎮(zhèn)魏莊中心校 山東平邑 273312)
小學階段是生理和心理發(fā)展的重要時期。許多中學生乃至大學生表現(xiàn)出來的心理問題,其實從小學時期就已滋生。小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小學新生適應問題
2.學習問題:
(1)學習困難
(2)厭學
3.行為問題
(1)多動癥
(2)品行障礙
(3)攻擊性強
4.情緒問題
(1)焦慮
(2)冷漠、孤僻
(3)交往情感封閉
另外,農村留守兒童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更是出現(xiàn)了諸多問題。
1.學習類問題。調查顯示,這些學生大部分學習積極性低,約有79%的學生對家庭教育環(huán)境不滿,對學習不自信;66%的學生擔心老師上課提問自己;83%的學生不適應教師的教學方法。
2.人際關系問題。調查結果表明,92%的學生覺得別人總想占自己便宜,拒絕老師和同學的關心和幫助;79%的學生不喜歡參加課外活動,性格孤僻; 82%的特殊學生認為總覺得別人與他作對,時常與人爭吵,與父母也不能融洽相處;85%的小學生對父母的態(tài)度時冷時熱,好勝心理過強;67%的學生對比自己強的同學不服氣,不能正確地看待周圍的人和事 。
(1) 青春期心理問題。進入高年級后,與異性相處過于敏感,70%感到害羞不自在,對自己沒有信心,79%的學生認為別人對自己不友好,導致情緒不穩(wěn)定,時常責怪自己,對他人的要求也很苛刻;83%的學生要求別人十全十美。
有的學生表現(xiàn)出對人生悲觀的態(tài)度,心情低落,有孤獨感,易傷感,傾向于看到人生、社會的陰暗面;有的甚至會產生嚴重的消極情緒、抑郁心境。
(2) 挫折適應問題。小學生心智不成熟,遇到挫折不能很好地去面對,其中85%的學生會用大叫或摔東西等形式來發(fā)泄內心的挫敗感;82%的學生沒有安全感,甚至對自己未來感到渺茫;有42%的學生容易緊張,適應能力差。
1.個人因素。在獨生子女日趨增多的時代,性格差異或缺陷成為影響他們心理健康的主要內因。其次,一個人在成長經歷中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差異,也是產生心理問題的因素之一。再者,處于這個年齡的同學心理在日趨成熟,由于成長階段產生了種種問題,得不到舒緩排解,產生心理問題。
2.家庭因素。父母離異或喪父(母)的家庭,大多又重新組織,兩個完全不同的家庭模式使學生無法適應。許多家長常年在外,無暇顧及孩子的心理需求,使得他們的孩子就像是“孤單的候鳥”,有話無處說。家境方面的原因也促成了他們的一些心理問題的產生。
3.學校因素。有的同學認為,老師的教育不當,是一個重要原因。還有對學生采取雙重標準,教育方式過于單一,以及不能為學生保守秘密而失去學生信任等等。也有不少同學認為,在集體生活中與同伴的交往不當或者是風氣不好也易產生心理問題。
4.社會因素。由于所接觸的社會媒體、輿論、網絡的不良誘導,不少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發(fā)生偏差,追求一些虛無,不切實際的目標,而發(fā)生了心理扭曲,過分熱衷于追星、趕時尚等等。當然,讀書無用論的抬頭和個體私營企業(yè)的招工誘惑也引發(fā)了不少的學生放棄讀書。
1.家校共同努力
首先,家長和老師應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懷,使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批評以委婉為宜,特別是對于學生的微小進步及時給予鼓勵。父母和老師要有正確的態(tài)度。其次,是從調整認知、建立新的人際交往關系出發(fā),針對學生的具體問題采取措施幫助學生。在心理輔導中,要強調有明確具體的目標,無論是老師、家長還是學生都要明白到底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同時,要從集中解決一個問題入手。家長、老師應當注意結合平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疏導教育,幫助他們學會從生活的不同方面看待面對的問題。學校開展有關專題講座,這其中不能忽視的是,應當開展必要的自殺預防教育。學會理解學生,用心理咨詢的技巧和方法幫助學生做出態(tài)度的改變。
1.配備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師,能根據小學生心理和成長的特點,來開展面向全體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如開展心理保健操、小團體心理訓練等,對他們在成長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疏導,指導學生自助,引導孩子們向著積極向上的方向努力,促進學生良好心理素質和健康人格的形成,建立全體學生的心理檔案。
2.學校根據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有針對性的開展學生成長關鍵期和關鍵點的指導工作,如入學適應性調節(jié)、考前減壓、升學指導等活動,幫助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個性特點,以利于學生做出正確、合適的選擇。
3.心理咨詢教師要積極的接待有心理輔導需求的學生,對一些有一般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幫助他們解決心理困擾,發(fā)現(xiàn)并能夠鑒別出具有較為嚴重心理問題的來訪者,并向家長或者監(jiān)護人提出建議,將其轉介到有關專業(yè)心理咨詢的治療機構。
4.積極開展針對班主任、學科教師和學校教職員工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和簡單操作技能的培訓,幫助教職員工掌握心理保健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
5.有針對性的向家長提供有關親子關系和家庭教育的咨詢,指導家長正確的認識成長期的孩子的心理特點、成長規(guī)律和教育策略。
1.母親節(jié),教育學生為媽媽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感恩母親的辛勤付出。
2.父親節(jié),引導學生與父親來一次深入交談,體會父愛的博大。
3.感恩節(jié),組織學生對關心和愛護自己的親人、朋友或者師長送一份精致的小禮物,以此表達內心的感激之情。
4.教育引導學生對身邊需要幫助和關心的人,用自己的力量去幫助他們。例如身邊的孤寡老人,家庭貧困的人。
5.引導學生進行關于安全的情景劇表演,通過表演讓學生切身在心理輔導中,通過組織各種活動,讓學生學會幫助別人、關心他人,用自己的真情去愛身邊的親人、朋友甚至陌生人,做到了心中有愛。同時,開展獻愛心,溫暖他人活動,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促使學生注重人際交往,努力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
體會到安全的重要性。
總之,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教育引導學生學會感激,并從身邊的小事中去體會。真正的讓學生體會到了安全的重要性,并指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以一種安全的意識來影響自己的行為。因為只要多一份寬容,多一份自律,多一份熱情,就會發(fā)現(xiàn)生活處處有愛,才會在歡樂的氛圍中學會感激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