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三門縣心湖小學(317100) 鄭海宗
借助科學實驗優(yōu)化概念教學的策略
浙江三門縣心湖小學(317100) 鄭海宗
很多科學教師的概念教學習慣于“呈現(xiàn)概念——講解概念——練習概念”的模式,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概念。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只有學習者親身經(jīng)歷概念的形成過程,才能掌握概念的本質(zhì)內(nèi)涵。在科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借助科學實驗來優(yōu)化概念教學。
科學實驗 概念學習 策略
在科學課中,只有學生切實掌握科學概念,才能更加有效地對其他科學知識進行學習。很多教師的概念教學基本為“呈現(xiàn)概念——講解概念——練習概念”的模式,在這樣的概念教學模式下,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概念。因此筆者認為,教師要善于借助科學實驗來優(yōu)化概念教學。
在科學教學中,教師的演示實驗是引導學生進行科學觀察的重要途徑之一,演示實驗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深入理解與把握。科學概念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師在教學中借助演示實驗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對科學概念的形象化感知,從而為有效的科學探究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并且能夠讓科學概念教學更加形象化、生動化、有效化。
例如,在教學教科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擺的研究”一課時,為了讓學生能夠形象地感知“擺”這一概念,我給學生做了一個演示實驗。首先,我給學生出示了一個擺,向?qū)W生演示擺動的過程,然后引導學生:擺的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guān)?在這個過程中,引出影響擺的速度的兩個要素:擺線的長度、擺錘的質(zhì)量。在接下來的演示實驗中,我根據(jù)影響擺的這兩個要素進行實驗,讓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切實掌握“擺”的概念與“擺”的相關(guān)科學性質(zhì)。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直觀地觀察實驗現(xiàn)象,完成了對“擺”的概念的科學構(gòu)建。
從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在科學概念的教學中,借助演示實驗能夠讓抽象的科學概念形象化,讓學生在直觀的觀察過程中完成對科學概念的構(gòu)建,從而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一些科學概念由于通過實驗是無法進行有效演示的,特別是一些具有微觀性質(zhì)的科學概念,學生往往用肉眼看不到,這時候,教師就要善于借助類比實驗來完成概念教學,促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概念的本質(zhì)屬性,從而提高概念教學的效率。
例如,在教學教科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水能溶解一些物質(zhì)”一課時,由于學生看不清楚食鹽在水中的溶解過程,為了加深學生對“溶解”這一概念本質(zhì)屬性的認識,我進行了一個類比實驗。首先,我利用過錳酸鉀來代替食鹽進行演示實驗。和食鹽相比,過錳酸鉀在水中的溶解過程比較清晰,這樣,學生對“溶解”這一概念就有了直觀的感知。接下來,我讓學生想象食鹽在水中的溶解過程。由于有了前面觀察實驗的基礎(chǔ),學生能夠很快地想象到食鹽在水中的溶解過程,從而進一步加深對“溶解”這一概念的理解。
可見,在科學概念的教學中,對于一些學生用肉眼看不到的科學概念,教師利用類比實驗能夠有效地把無形的科學現(xiàn)象有形化,從而促進學生對科學概念本質(zhì)的理解與把握。
在“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改革中,引導學生通過探究實驗來學習科學知識是被廣大一線科學教師接受的教學方式,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充分調(diào)動學生在科學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因此,對于一些科學概念,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實驗。
例如,在教學教科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磁極的相互作用”一課時,為了引導學生得出“同極互相排斥,異極互相吸引”這一科學概念,筆者引導學生經(jīng)歷了以下探究程序:(1)請學生指一指磁鐵的N極與S極;(2)讓學生把磁鐵A的N極與磁鐵B的N極互相接近,學生發(fā)現(xiàn)的現(xiàn)象是兩塊磁鐵互相排斥;(3)讓學生把磁鐵A的S極與磁鐵B的S極互相接近,學生發(fā)現(xiàn)的現(xiàn)象是兩塊磁鐵互相排斥;(4)讓學生把磁鐵A的S極與磁鐵B的N極互相接近,學生發(fā)現(xiàn)的現(xiàn)象是兩塊磁鐵互相吸引;(5)讓學生把磁鐵A的N極與磁鐵B的S極互相接近,學生發(fā)現(xiàn)的現(xiàn)象是兩塊磁鐵互相吸引。接著,學生得出了這樣的結(jié)論:兩塊磁鐵的N極與N極、S極與S極互相排斥,而兩塊磁鐵的N極與S極互相吸引的,從而得出“同極互相排斥,異極互相吸引”的結(jié)論。
從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在科學概念的教學中,引導學生做探究實驗,能夠有效地讓學生經(jīng)歷科學概念的探究化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與探究能力,從而讓科學概念的教學具有探究化。
綜上所述,概念教學是科學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在科學概念的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不同的科學概念,借助演示實驗、類比實驗和探究實驗完成對科學概念的構(gòu)建,讓概念教學更加形象化、深刻化、探究化。
(責編 鐘偉芳)
G623.6
A
1007-9068(2015)27-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