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新形勢下,民族高等院校加強民族團結教育的重要性與教育方法的探討

      2015-03-02 01:27:12張鴻鎮(zhèn)李濟民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 2015年28期
      關鍵詞:民族團結民族院校

      張鴻鎮(zhèn) 李濟民

      (北方民族大學數(shù)學與信息科學學院 寧夏 銀川 750021)

      新形勢下,民族高等院校加強民族團結教育的重要性與教育方法的探討

      張鴻鎮(zhèn) 李濟民

      (北方民族大學數(shù)學與信息科學學院 寧夏 銀川 750021)

      民族高等院校是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新的歷史時期,對民族高等院校的大學生加強民族團結教育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長遠意義,以課堂教學,課外實踐活動,校園文化建設,校園宣傳平臺建設,學生黨、團組織以及學生會、研究生會等學生群眾組織建設為切入點,建立民族團結教育組織機構,考評監(jiān)督機構,不斷創(chuàng)新教育方法,能夠提高民族院校開展民族團結教育的時效性,增強民族院校大學生的民族團結意識,促進民族院校育人宗旨的實現(xiàn)。

      民族院校民族團結教育中國夢策略與方法

      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國家的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是我國順利進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基本前提。我們黨歷年來高度重視民族工作,尤其是民族團結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暨國務院第六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明確指出:“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民族人民的生命線,做好民族工作的關鍵是搞好民族團結”[1]。而民族高等院校又是我國培養(yǎng)少數(shù)民族優(yōu)秀人才的重要基地,是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的主要集聚地。因此,在民族院校加強民族團結教育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長遠意義,民族院校如何來加強民族團結教育讓各民族同學更好的成長、成才值得我們來探討和研究。

      一、新形勢下民族院校加強民族團結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1.民族院校加強民族團結教育是民族高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中指出:“在各級各類學校廣泛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推進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國家法律法規(guī)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引導廣大師生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祖國觀、民族觀、宗教觀、不斷夯實各民族大團結的基礎,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2]。由于民族高等院校有著其特殊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和特殊的教育對象,決定了民族團結教育在民族院校中所占的重要地位。民族院校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一定要把民族團結教育擺在首要位置,一定要考慮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的風俗習慣和語言特點。因為,牢固樹立民族團結意識,是把來自不同民族有著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生活習慣的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團結和凝聚起來的重要條件。民族團結教育作為民族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各族同學樹立正確的祖國觀、民族觀、宗教觀的關鍵,對各族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有著重要的影響,這是一項系統(tǒng)而長遠的工程,對于思政工作者來說需要常抓不懈。

      2.民族院校加強民族團結教育是構建和諧校園營造良好校園氛圍的重要保障。

      民族院校大學生的生源分布廣泛,民族分布廣泛,與其他高校相比少數(shù)民族學生所占的比例較高,他們在文化背景,生活習慣,宗教信仰等方面各有差異。由于這些差異的存在,不同民族的同學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很有可能會產(chǎn)生一些不必要的分歧和隔閡,顯然在民族院校中處理好民族關系增強各個民族同學之間的友誼顯得尤為重要。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中華民族和各民族之間的關系,是一個大家庭和家庭成員的關系,各民族的關系,是一個大家庭里不同成員的關系”[1]。我們不妨把民族院校自身比作成一個“大家庭”,那么學校里不同民族的老師和同學便構成了“家庭”的“成員”,“成員”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了“家庭”的和睦,如果“家庭”里的每位“成員”都能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則整個“家庭”的氣氛必是和諧的。所以,民族院校必須要通過開展民族團結教育讓所有同學認識到各個民族共同創(chuàng)造了悠久的中國歷史和燦爛的中華文化。從而來促進各族同學之間的溝通交流,增強各族學生之間的了解,加深各族學生之間的友誼關系,最終在校園內(nèi)形成一種”中華民族一家親”的祥和氣氛,這對構建和諧校園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民族院校加強民族團結教育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內(nèi)在要求。

      “中國夢”道出了無數(shù)中國人奮發(fā)圖強的心聲。“中國夢”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夢想,也是每一個民族成員的夢想。只有每一個中國人的個人夢想實現(xiàn)了,每一個民族的夢想實現(xiàn)了,才能匯聚成偉大的中國夢。從這個意義上說,這個夢想就是56個民族親如一家的團結之夢”[3]。而在新形勢下,我們也清醒的看到了雖然民族地區(qū)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發(fā)展中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zhàn)也更加突出。這就說明少數(shù)民族和民族地區(qū)同全國一道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難度較大,民族地區(qū)必須要大發(fā)展快發(fā)展,實現(xiàn)跨越式發(fā)展[4]。民族院校堅持“為少數(shù)民族和民族地區(qū)服務”的辦學宗旨,加強民族院校大學生的民族團結教育,是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關乎民族地區(qū)的繁榮與發(fā)展,關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是“中國夢”實現(xiàn)的關鍵。

      二、新形勢下,民族高等院校加強民族團結教育的一些策略與方法

      1.注重理論教育充實課堂教學內(nèi)容,把民族團結教育滲透到課堂教學中去

      民族團結教育要取得實效,必須有相應的教學內(nèi)容作保證[5]。民族院校普遍開設的《中國民族理論新編》、《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等思政課是開展民族團結教育的重要途徑,是民族高校大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和中國共產(chǎn)黨的民族政策的主陣地,對于正確理解當代國際、國內(nèi)民族問題,促進各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發(fā)展、繁榮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民族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師在教學中講到有關民族問題的相關章節(jié)時應適當增加課時、補充內(nèi)容,進行重點講授,并規(guī)定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考試中適當增加民族團結教育的內(nèi)容,同時,教師還應當不斷創(chuàng)新民族團結教育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可以充分借助現(xiàn)代技術手段,以新穎的教學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把思想政治課相對抽象的知識具體形象地呈現(xiàn)出來,讓學生猶如身臨其境,產(chǎn)生深刻的體驗,促使民族團結教育真正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我國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政策的必要性和科學性,理解馬克思主義民族觀的理論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

      2.加強實踐教育——借助第二課堂的影響力

      除課堂授課教育外,加強實踐教育也是高校對大學生有效開展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團結教育的根本途徑。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方式多種多樣,主要包括社會考察、調(diào)查、社區(qū)服務、“三下鄉(xiāng)”、志愿者服務等,高校通過組織大學生到各民族地區(qū)開展各種社會實踐服務活動,讓大學生對民族地區(qū)的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有個基本的了解,使他們充分認識到加快民族地區(qū)經(jīng)濟社會文化發(fā)展的重要性;使他們充分認識到“漢族離不開少數(shù)民族,少數(shù)民族離不開漢族,少數(shù)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從而增強他們的民族團結意識,做到自覺維護國家統(tǒng)一[6]。

      3.充分發(fā)揮學生黨、團組織以及學生會和研究生會等學生群眾性組織的輻射作用

      民族院校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和管理中充分發(fā)揮黨的政治優(yōu)勢和組織優(yōu)勢,努力做好大學生民族團結教育工作。我們的黨組織要高度重視大學生黨員的發(fā)展工作,堅持選拔標準,不分民族,確保把優(yōu)秀的大學生吸納到黨組織中來,對入黨積極分子要注重教育培養(yǎng),不斷提升他們的民族團結認同感,不斷增強他們的民族團結意識。

      對新形勢下學生黨支部的活動方式要進行創(chuàng)新,將大學生的民族團結意識融入到黨組織的活動中去,不斷豐富活動的內(nèi)容,使其成為增強民族院校大學生民族團結意識的堅強堡壘。

      充分發(fā)揮共青團和學生組織的作用,共青團是黨領導下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是黨的助手和后備軍,在民族院校大學生的民族團結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高等院校學校學生會、研究生會是黨領導下的大學生群眾組織,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靠力量,也是大學生自我教育的組織者[7]。民族院校要充分發(fā)揮學生會、研究生會的作用,針對民族院校大學生的特點,開展一些特色鮮明的民族團結活動,諸如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月活動,舉辦校園文化藝術節(jié)、運動會、聯(lián)誼會等社團活動。進而來豐富民族院校大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

      4.加大宣傳力度,樹立起典型榜樣的示范引領作用

      此外,學校黨委宣傳部、團委等部門可以通過構建以民族團結為核心的宣傳平臺,開展民族團結進步評選活動,宣傳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è)中的先進典型,營造良好的民族團結教育氛圍,從而保障高校民族團結教育工作的順利實施。

      在新形勢下,學校要緊跟時代步伐,建立以傳統(tǒng)宣傳媒介如廣播臺、校園網(wǎng)、???、論壇、宣傳橫幅、宣傳欄等為基礎的平臺,還要積極開發(fā)利用新的宣傳載體如微電影、微博,微信,建設文化長廊、民族藝術文化墻等方式,廣泛進行宣傳報道、營造良好氛圍、弘揚民族精神、增強各族學生相互了解和他們對中華民族的歸屬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對偉大祖國的自豪感[8]P91。

      5.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為民族團結教育科學化、有效性的開展提供制度性保障。

      民族團結教育工作要出效果,重在落實,落實的關鍵在人,而調(diào)動人的積極性關鍵在機制。

      5.1 建立強有力的民族團結教育的領導組織機構。就民族高校的具體情況而言,學校應該建立和完善強有力的民族團結教育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8]P90。學??梢猿闪iT的民族團結教育領導小組并由主管學生工作的校領導擔任組長,學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教務處、校團委、后勤處等學校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為小組成員,對學校的民族團結教育工作進行整體規(guī)劃、全面部署和安排。各院系成立相應的民族團結教育工作小組,由學院黨總支書記、副書記、輔導員和班導師等組成,具體負責本學院學生的民族團結教育工作。

      5.2 建立規(guī)范化的考核監(jiān)督管理體系。為了提高民族團結教育工作的實效性,高校還應該建立規(guī)范化的考核監(jiān)督體系,可成立“民族團結教育考評監(jiān)督領導小組”,定期對全校的民族團結教育工作進行全面的調(diào)查研究,領導小組可根據(jù)調(diào)研情況,定期召開專題工作會議,適時調(diào)整工作內(nèi)容和方式方法。

      5.3 制定合理有效的教育方針策略。民族院校要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制定一些考核監(jiān)督管理條例以及與之相配套的獎勵與懲罰制度??梢詫⒚褡鍒F結教育內(nèi)容納入到學生管理工作、人才培養(yǎng)體系、教職工職稱晉級,各部門體系評估中,采取獎勵與懲罰相結合的方式,根據(jù)考核結果,對表現(xiàn)突出的個人和集體進行表彰獎勵,可以評選出民族團結教育年度優(yōu)秀個人與優(yōu)秀集體,對考核不達標者給予相應的懲罰。比如在民族院校可以設立少數(shù)民族專項獎學金,對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少數(shù)民族學生給予資助,使其成為少數(shù)民族學生中的典型代表,以此起到鞭策與激勵作用。同時教務部門在制定人才培養(yǎng)方案時,也要充分考慮到民族院校教育對象的特殊性,在課程設置時可以適當增加一些民族理論民族政策方面的課程或直接將民族團結教育納入到人才培養(yǎng)體系中設立專門的達標學分。如北方民族大學新修訂的2014版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設立的人格養(yǎng)成素質(zhì)教育學分,寓民族團教育于學校人才培養(yǎng)和大學生人格養(yǎng)成教育中,極大地激發(fā)了廣大學子參與民族團結教育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與自覺性,促進了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實踐證明,民族高校建立強有力的民族團結教育的組織機構,建立完善的考評監(jiān)督體系以及制定合理有效的教育方針和策略不僅為民族院校順利的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提供了制度性的保障,也有助于各族學生樹立正確的祖國觀、民族觀和宗教觀,有助于他們更好更快的成長,成才。

      [1]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暨國務院第六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EB/OF].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930/c1024-25763359.html,2014-9-30[3]民族團結:實現(xiàn)中國夢的“助推器”.

      [EB/OF],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0522/c40531-21576042. html,2013-5-22

      [4]中共國家民委黨組.新形勢下做好民族工作的行動指南—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族作的重要論述.

      [EB/OF],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14-07/31/ c_1111927910.htm,2014-7-31

      [5]康春英.對民族院校開展民族團結教育的認識和思考[J].思政理論教育導刊,2005(1)

      [6]艾正文.對新形勢民族團結教育的若干思考[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0,(1)

      [7]莊玉霞.增強民族院校大學生民族團結意識的途徑[J].貴州民族研究,2011,1(32)

      [9]焦敏,黃德.高校開展民族團結教育的保障機制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11

      第一作者:張鴻鎮(zhèn)(寧夏銀川北方民族大學數(shù)學與信息科學學院學生)

      指導老師:李濟民(寧夏銀川北方民族大學數(shù)學與信息科學學院黨委書記)

      猜你喜歡
      民族團結民族院校
      我們的民族
      民族團結之歌
      草原歌聲(2021年1期)2021-07-16 06:58:04
      一個民族的水上行走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3:44
      多元民族
      求真務實 民族之光
      文史春秋(2016年2期)2016-12-01 05:41:54
      讓民族團結之花愈開愈艷
      中國火炬(2014年12期)2014-07-25 10:38:08
      關于做好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的實踐與探索
      中國火炬(2014年7期)2014-07-24 14:21:11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额敏县| 米林县| 松江区| 兖州市| 恭城| 宜宾县| 吉安县| 明溪县| 达州市| 翁牛特旗| 新竹县| 湘乡市| 贡山| 罗山县| 宜兴市| 大邑县| 偏关县| 隆子县| 阳山县| 民丰县| 浦城县| 旺苍县| 衡山县| 石棉县| 辉县市| 连城县| 吉隆县| 临泽县| 文昌市| 平舆县| 金湖县| 涪陵区| 林口县| 共和县| 离岛区| 灯塔市| 米林县| 丹阳市| 城口县| 忻州市| 安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