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鵬越(云南師范大學哲學與政法學院 云南昆明 650500)
試論少兒階段孩子自控能力的培養(yǎng)
段鵬越
(云南師范大學哲學與政法學院 云南昆明 650500)
自控能力的培養(yǎng)要從幼兒階段開始,并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對孩子自控能力的培養(yǎng)也要有所改變,培養(yǎng)孩子優(yōu)秀的自控能力,就要將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結合,分析少兒階段孩子自控能力差的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培養(yǎng)計劃,實現(xiàn)“教育的目的是達到不教育”的目標。
自控能力 幼兒教育 培養(yǎng)
自我控制能力,以下簡稱自控,是人適應社會的重要功能,是自我心理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自控在人的生活與學習中是必須的。因為在自然環(huán)境中,有機體總要面對過分超載的信息和同時滿足的多種需要和目的問題。還要維持目標和回避不成熟的變化。關于對自控的定義,很多心理學家給予了不同的界定,其中Kopp (1982)提出了比較完整的定義,他認為自我控制是個體自主調節(jié)行為使其與個人價值和社會期望相匹配的能力,自我控制的能力引發(fā)或制止特定的行為,主要包括五個方面:抵制沖動行為、抵制誘惑、來,規(guī)定自我控制的兩個含義是:選擇與維持;約束與調整。自控在學習上表現(xiàn)為學習自控,在現(xiàn)實生活中許多學生學習成績不佳,效果不好,除了學習動機不佳,學習能力外,學生對其學習行為的調節(jié)和控制也是重要因素。它是影響孩子學習的重要變量,Heckhausen和Dweck認為自控(或意志)是影響學生學習的基本要素:一個孩子盡管有很強的學習動機和很高的智商,如果他沒有發(fā)展適當?shù)囊庵緳C制和策略,或如果在壓力和挫折條件下,其有效的意志能力不能被使用的話,他在學校的學習也可能失敗。學生在學校里學習的失敗有人認為主要是意志被損害,它比興趣缺乏,智力受損更為基本。當意志功能被損害時,單獨的改變認知信念,情緒鼓勵是沒有意義的。很多研究認為學習成績差的主要原因是不注意和活動過多,然而造成不注意的原因包括生理因素還包括心理上的因素,受到外界的刺激等情境因素的影響和主觀認知策略和興趣因素的影響,這種主要因素是自我控制的問題。失去自我控制是產生不注意和活動過多的主要原因,而不注意和活動過多是失去自我控制的主要表現(xiàn),二者是表里的關系。[1]
兒童的自控力是有意識的調控自己的行為的能力,是一種高級心理機能,蘇聯(lián)心理學家維果茨基的觀點,自我調控首先是社會活動,是兩個人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社會機能,后來逐漸內化為自身的心理機能,即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有目的性的調節(jié)和控制。[2]
1.剖析原因。在幼兒階段,從幼兒園到小學3年級的階段,兒童的自控力差的主要原因來自于家庭。大部分兒童家庭的模式是四二一的結構,家長給予孩子過多的寵愛,認為孩子在現(xiàn)階段不用遵守這個或那個的規(guī)定,這樣很容易導致孩子以自我為中心,對事情的處理上容易沖動,缺乏自我約束,這與他自身的心理因素密切相關,同時家長的教育方式不同也導致兒童在事情的處理上有了更多的差異,成人在教育觀點上的不同造成兒童在現(xiàn)階段的自我控制的能力也不同。[3]
2.分析原因,尋求對策
(1)語言表達法。在少兒階段,言語的表達能力是衡量兒童自我控制能力的重要指標,兒童在進行語言表達時會表示出自己的行為目的,如“我要做什么”“我想去哪里”“我要吃什么”等關于第一人稱的表達“我”,教師通過分析兒童的語言進行判斷并進行指導,對兒童的行為目標進行肯定或是糾正。對“允許”“可以”“應該”等表示肯定的詞語和“不可以”“禁止”“放下”等表示否定的詞語進行應用,是教師對兒童自控能力在語言上的引導。教師在課上教學活動中,應鼓勵兒童在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行為目的,明確自己想要干什么,確定自己的行為目的,這樣有助于兒童在行為活動中約束自己的行為。在兒童進行行為活動前,教師應該向兒童提出行為的目的,從而提高兒童對自我控制的動機水平,并在活動中對兒童的活動進行指導更好的達到既定的目標。[4]
(2)團隊合作訓練法。在學前階段,幼兒接受的教育多為游戲活動,也深受幼兒喜愛,在游戲活動中,通過一些需要團隊合作的小游戲例如拼圖游戲,有意識的讓幾個幼兒一起來進行游戲活動,在游戲活動中幼兒學會了等待和合作,在玩具的操作中,幼兒會把注意力都集中到游戲中,從而專注于游戲過程,即使是比較活潑好動的兒童也會學會耐心等待,在這樣規(guī)則簡單的游戲中,幼兒的自控能力表現(xiàn)的尤為突出。在進入小學階段三年級以下年齡階段中,組織角色扮演的游戲或話劇更能培養(yǎng)該階段兒童的自控能力,在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中,承擔自己的責任,與其他兒童扮演的角色進行串聯(lián),通過理解其他人的角色特點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表達方式,學會游戲中的簡單規(guī)則和理解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學習行為規(guī)范和行為準則更好的鍛煉自我控制的能力。在一些競賽運動游戲中,兒童間的相互鼓勵,相互提醒,教師提出的游戲規(guī)則都能很好的提高兒童的自我控制能力。[5]
(3)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法。作為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除了以身作則自覺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還要對學生提出前后一致的合理的行為規(guī)范和行為準則,指導學生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還要幫助學生正確的評價自己的行為和其他同學的行為,同樣學會聽取其他同學對自己行為的評價,從他人對自己的評價轉化為自己對自己行為的評價,在兒童行為評價中,往往同階段的兒童相互之間的評價要比教師和家長的評價更具有說服力,當兒童自覺遵守教師規(guī)定的行為規(guī)范時教師要給予表揚和肯定,在這種氛圍中,兒童會對自己的行為產生信心和滿足感,從而在這種比較寬松的環(huán)境氛圍中更好的提高自控能力。
[1]Kopp,J.H(1982). Antecesents of self-regulationg; 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8(2):199-214.
[2]吳靜吉、程炳林(1993):中小學生學習動機[J].政治大學學報,66期,13-39頁.
[3]郭生玉(1998).教師期望對學生內外控信念的影響[J].人格及社會心理學,臺北市:遠流出版事業(yè)公司.
[4]陳華.中學生自控能力的培養(yǎng)[J].銅仁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10月第6卷第4期.
[5]張靈聰.初中生學習自我控制特點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心理學系博士學位論文,2001.4
段鵬越1990 男 河北省唐山市 碩士 學科教學(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