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秋菊
(天津師范大學(xué)歷史文化學(xué)院 天津)
《隋書》蘇威傳中記載,蘇威本為周朝舊臣,楊堅為周朝丞相時就“素重其名,召之。及至引入臥內(nèi),與語大歡?!笨梢?,在周朝時,楊堅就很重視蘇威的名望,并且有拉攏蘇威的意圖“。月余,威聞禪代之議,居盾歸田里。高請追之,高祖曰:此不欲預(yù)吾事,且置之?!?1)可見,蘇威并不愿意參與楊堅的篡位事變,所以才盾歸田里,究其原因,無非有二,一為保其名節(jié),二為安身立命。
但是對于蘇威而言,第一個原因只是他維持其名望的一個幌子。蘇威的父親為西魏時的名臣蘇綽,在宇文泰建立關(guān)隴集團(tuán)時立下不世功勛,而作為回報,宇文氏也給予蘇家以高官厚祿,可以說宇文氏與蘇氏有著錯綜復(fù)雜的利益關(guān)系。北周作為西魏的延續(xù),宇文氏稱帝,如果當(dāng)楊堅代周自立,蘇威立即響應(yīng),支持并參與楊堅“叛亂”,那么他將背上不忠的罪名。但是,當(dāng)宇文氏倒臺,隋朝建立,蘇威就“徵拜太子少保。追贈其父為邳國公,邑三千戶。”可見他并不是反對楊堅稱帝,更不會拒絕到楊堅建立的隋王朝中做官,只是不愿冒著生命危險去做一件前途未卜的事情。并且他深知兔死狗烹的道理,歷朝歷代參與奪權(quán)的功臣很少真正實現(xiàn)其政治抱負(fù),不是權(quán)力被剝奪,享用衣食租稅,就是不能善終。因此,對于蘇威來講,安身立命才是最終要的。
在蘇威的一生之中也一直在遵循安身立命此原則。據(jù)《隋書》記載“:宇文化及之弒殺也,以威為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皵。瑲w于李密。未幾密敗,歸東都,越王侗以為上柱國、邳公。王充僭,署太師。威自以為隋室舊臣,遭逢喪亂,所經(jīng)一處,皆與時消息,以求寬容?!?2)如果說蘇威在隋朝時出仕做官是因為隋文帝是一代明主,目的是幫助明主共同治理國家以造福百姓的話,那么后來宇文化及殺煬帝,蘇威立即追隨化及,在化及敗后,又先后追隨李密、越王、王充可就不能以此來下結(jié)論了。正如秦王遣人對蘇威所說“公隋朝宰輔,政亂不能匡救,遂令品物涂炭,君弒國亡,見李密、王充,皆拜伏舞蹈?!睆那赝醯脑捴锌梢钥闯鏊麑μK威的蔑視,更可以看出蘇威為了安身立命而不顧名節(jié)。也正是如此,蘇威才得到了所謂的“善終”。
注釋:
(1)[唐]魏征:《隋書》卷四十一《蘇威傳》,中華書局,第 1185頁。
(2)[唐]魏征:《隋書》卷四十一《蘇威傳》,中華書局,第 1190頁。
(3)趙超:《漢魏南北朝墓志匯編》,天津古籍出版社,第480頁。
(4)[唐]魏征:《隋書》卷四十一《高熲傳》,中華書局,第1182頁。
(5)[唐]魏征:《隋書》卷四十一《高熲傳》,中華書局,第1182頁。
(6)[唐]魏征:《隋書》卷四十一《高熲傳》,中華書局,第1181頁。
(7)[唐]魏征:《隋書》卷四十一《蘇威傳》,中華書局,第 1190頁。
(8)[唐]魏征:《隋書》卷四十一《高熲傳》,中華書局,第118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