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偉
摘 要:小學作文教學的方法很多。筆者認為:要讓學生的作文“情動辭發(fā)”,在學生寫作之前必須通過多種途徑,給以情感的激發(fā)。因此,導入的形式要激情化、興趣化;寫要引導學生從自己的身邊去挖掘素材,提供給自己一個廣闊而又熟悉的寫作空間,且寫作的內(nèi)容要廣泛化、生活化。讓學生由看到說,再到寫,教師要有得力的啟發(fā)和豐富多樣的指導方式,才能讓學生主動地拿起筆來直抒胸懷,所以指導的方式要多樣化、豐富化。如果作文教學過程中把說和寫結(jié)合起來,那么學生表達能力將會有很大的提升。這就要求口頭作文要經(jīng)常化、系統(tǒng)化,學習的成果得到認可,興趣就會愈加濃厚,成果就會更加顯著,對此,鼓勵的方式要多元化、個性化。
關(guān)鍵詞:小學作文 教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2(c)-0151-02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習作不要求立意的深遠,形式的靈活,布局的高妙,語言的純熟,而只求兒童寫出真實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所感?!奔戳曌魇沁\用書面語言表達真情實感的精神勞動,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要尊重并欣賞這種精神勞動,這也充分地體現(xiàn)了作文教學的自主化?,F(xiàn)在的孩子惰性太強,寧愿動口不愿動手,要想激發(fā)他們寫作的自主性,就得讓他們及時地捕捉精彩的生活畫面,激發(fā)他們的寫作興趣,享受寫作之樂。
1 導入的形式要激情化、興趣化
蘇霍姆林斯基說:“直觀性是發(fā)展觀察力和發(fā)散思維的力量,它能給認識帶來情感的色彩?!眱和那楦型窃谔囟ǖ那榫持挟a(chǎn)生的,因此要讓學生的作文“情動辭發(fā)”,在學生寫作之前必須通過多種途徑,給以情感的激發(fā),使學生自始至終在感知、想象、動情的氛圍之中,使之有感可發(fā)。
1.1 以言繳趣
教師在作文之前,就得用自己的情感之火,去點燃學生的情感之油,讓學生產(chǎn)生寫作的欲望。如指導學生寫《給自己畫像》之類的題目時,筆者首先繪聲繪色地介紹自己的外貌、興趣與愛好,使學生受到感染,把他們帶入認識自己的情境中,這時再組織學生自己練說,同桌交流,學生就會自告奮勇地自我介紹,而且生動形象,把自己鮮為人知的一面也介紹給同學。
1.2 以辯激情
由于小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差,可以把生活中的事情,如對與錯、善與惡、好與壞等一系列列舉出來,再讓學生辯論,并把活動的經(jīng)過寫下來。短短的十幾分鐘,有的學生就能準確地記敘了辯論時的一張張不同的面孔,有的驕傲、有的厭惡、有的贊揚……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
2 寫作的內(nèi)容要廣泛化、生活化
“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要引導學生說身邊的事,講身邊的人,寫也要引導學生從自己的身邊去挖掘素材,提供給自己一個廣闊而又熟悉的寫作空間。寫寫每天的快樂事、可笑事、興奮事、不順心的事、令人生氣后悔的事等等;寫寫你做的一個夢、讀的一篇童話、看的一部動畫片、聽的一個故事、甚至看到的一棵樹、丟了一塊石子后的無窮無盡的遐想;寫寫頭腦中這樣那樣的問題,把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感受記錄下來,無疑是價值不菲的;寫一種動植物,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捕捉自然景觀的細微變化……
3 指導的方式要多樣化、豐富化
激發(fā)學生動筆寫作,這是一個艱難的過程。讓學生由看到說,再到寫,教師要有得力的啟發(fā)和豐富多樣的指導方式,才能讓學生主動地拿起筆來直抒胸懷。
3.1 在玩中寫
在指導寫“我的建議”時,筆者指導學生拿出風箏、炊具到山上野炊。筆者首先讓他們進行放風箏比賽,在孩子玩得興致勃勃的時候,現(xiàn)場指導他們仔細觀察各種風箏的特點及他們興高采烈的場面,然后拿出筆來把眼前的情景寫下來,及時地記錄出自己的真情實感。接著進行野炊,他們支灶、錄柴、做飯,忙得不亦樂乎,最后再細細地品味自己的勞動成果?;氐桨嗬?,以“我的建議”的形式,把它寫下來,這樣,學生就有物可敘、有情可抒,真是下筆如有神了。
3.2 在觀中寫
在指導“我愛校園的一片綠”時,先讓學生們說說喜歡什么樹,然后指導寫法,最后走進校園按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在觀察時,要盡力啟發(fā)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有的學生看到了杜仲樹說:“遠看它那樹杈,宛如幾位妙齡少女在翩翩起舞?!庇械膶W生描寫雪松說:“遠看雪松如同一個綠色的巨人,守護著我們的校園?!庇械膶W生看到水杉說:“水杉樹的葉子像一簇簇綠色的羽毛。”……在觀中說,在觀中寫,同學們的思維開闊了,發(fā)言踴躍了,作文也會出類拔萃的。
3.3 在聽中寫
在作文指導時,筆者先請一位寫的好的學生進行練寫,修改后,在班內(nèi)范讀,讓學生在聽中感知寫法,再進行寫作。這樣比教師的下水文效果要好,我們畢竟和孩子們有一定的距離。因為學生的作文具有孩子們共同的特點,在年齡和心理方面都是一致的,讓學生去模仿學生,更具有榜樣作用,他們一定會落筆生花的。
3.4 在想中寫
在作文教學中指導學生展開想象,不但可使所寫的內(nèi)容思路開闊、形象具體、豐富生動,而且對培養(yǎng)其創(chuàng)造精神也很有裨益的。出示假想性的題目,如《2030年的我》,半命題作文《假如我是——》,《未來的……家》……是讓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的最佳命題。在指導《未來的……家》時,筆者神秘地拿出一個箱子,讓學生過來看看未來名人的肖像,一打開箱子,同學們便看到了自己,因為箱子里裝的是鏡子。接著引導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去遨游美妙的未來世界?!皠偛牛覀兌伎吹搅宋磥淼拿嗣?,他們是干什么的?”學生們分別高興地講述了自己的美好理想:科學家、童話家、農(nóng)業(yè)專家……接著就問:“未來的名人名家會怎樣工作,要取得哪些成就?”學生們的興趣就更濃了,紛紛將自己的幻想說出來。有的想象自己將成為運動健兒,在國際體壇奮力拼搏、力戰(zhàn)群雄,登上了世界最高的領(lǐng)獎臺;有的幻想自己將來成為農(nóng)業(yè)專家,征服旱澇,造福于民……這樣的想象作文,可以強烈地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和創(chuàng)新意識。endprint
4 口頭作文經(jīng)?;?、系統(tǒng)化
口頭作文與書面作文均是通過言語的表達而完成的。在要求上兩者是相同的,都要求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力。
口頭作文與書面作文也有不同的一面。口頭語言借助于聲音局面語言借助于文字??陬^語言更多帶有“自然”的特征,書面語言是口語加工形式,在生活中有比口語更“高級”的交際任務(wù),從語言的發(fā)展順序看,口語領(lǐng)先,書面語居后。因此,可以說,“只有研究口語,才能把握住書面語”。
同時,口頭作文和書面作文的關(guān)系是相輔相成的,口頭作文可以較快地檢查學生的思維結(jié)果,從而促使學生積極思考,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思維敏捷性,有利于書面作文能力的形成、提高。書面作文寫作和修改過程的思維凝聚性的養(yǎng)成,又可以促進口頭作文語言的準確、清晰、嚴密。
為此,在處理兩者關(guān)系上,應(yīng)注意兩者“并舉”,以語言為門徑,以文字為重點,達到語言文字都提高的目的。在訓練時間上,要堅持先說后寫。在具體的處理上要注意科學合理安排,但不能顧此失彼。有人預言:“如果作文教學過程中把說和寫結(jié)合起來,先說后寫,那么學生表達能力將會出現(xiàn)一個新的局面”。如何進行“說”的能力訓練呢?
4.1 激發(fā)“說”的興趣
激發(fā)學生“說”的興趣,是培養(yǎng)學生“說”的能力的第一關(guān)。我們知道,學生特別是農(nóng)村小學生靦腆怕羞,性格內(nèi)向,在大庭廣眾面前是不輕易“說”的。究其原因,一是從小少于訓練;二是沒有給他們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致使他們感情的潮水,將這座堤壩沖垮,鼓勵他們自尊、自信。
4.2 豐富“說”的內(nèi)容
胸中有所積蓄,而后才能有所抒發(fā)。沒有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就根本談不上口頭表達?!扒蓩D難為無米之炊”就是這個道理。
前蘇聯(lián)教育家加里寧曾說,凡是對你相對價值較高的知識“都應(yīng)該好好記錄下來,以便一旦需要的時候可以拿出來使用。”古今中外,凡成大事業(yè)的,無不是十分重視收集與積累資料的,如我國著名歷史學家吳晗一生治學嚴謹,刻意搜集資料,而且還要指導學生學會積累資料的種種方法,到說話時,就不愁材料問題了。
4.3 教給“說”的方法
話雖人人都能說,但真正說好卻很不容易。這里除有內(nèi)容是否充實的問題外,還有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方法問題。為此,應(yīng)該做到以下幾方面。
(1)在說話的過程中,必須遵循思維的基本途徑,違背了它,說出的話則不合理;必須遵循運用語言的基本習慣,違背它,說出的話則不規(guī)范;必須正確運用語言的方式(修辭),違背了它,說出的話則低效和無效。當然,懂得了以上三方面的知識后,要使說話變得完善,還需要持之以恒的訓練。
(2)要在講讀教學中有意識地教給學生運用語言的方法,一是通過對課文文詞的揣摩,讓學生明白說話用詞要準確;二是通過對課文篇章結(jié)構(gòu)的分析,教給學生組材成話的方法、說明事物的線索以及說明詳略等技巧的借鑒。
4.4 創(chuàng)造“說”的機會
學生有了“說”的興趣,腦子里有了較充實的“說”的內(nèi)容,掌握了基本的“說”的方法還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說”機會,以訓練學生“說”的能力。
利用教材進行“說”的訓練。如《孔子游春》一課解讀結(jié)束后,可以讓學生以“孔子游春結(jié)束之后”為題,進行合理想象,經(jīng)過一番準備后,讓學生做“說”的練習。經(jīng)過這樣多次訓練,一則可訓練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二則也鍛煉并提高了學生“說”的能力。
作文課上,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口頭審題、選材練習;在每學期的作文計劃中,可有計劃地安排口頭作文,以說帶寫。
培養(yǎng)學生“說”的能力,只靠課內(nèi)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大力開展語文的第二課堂活動,諸如組織故事會、朗誦會、演講會、讀書感悟交流會等。
在小學階段,我們絕不可輕視口頭作文,應(yīng)把它放在作文教學“先導”“基礎(chǔ)”“著眼點”上來認識,把它作為“改進作文教學的切入口”來重視,使口頭作文經(jīng)?;?、系統(tǒng)化。
5 鼓勵的方式要多元化、個性化
“興趣與學習的成果往往是相輔相成的”。學習的成果得到認可,興趣就會愈加濃厚,成果就會更加顯著。因此在作文訓練中應(yīng)對學生多鼓勵,并采取多種方式或方法,激發(fā)他們積極進取。如寫《美麗的校園》,評選出“優(yōu)秀導游員”;學生們寫小動物,頒發(fā)“可愛獎”(小狗、小兔)、“憨厚獎”(小豬)、“優(yōu)雅獎”(仙鶴)、“威風獎”(雄雞)……很多學生由于習作經(jīng)常受到表揚,那些別致的命名已成為他們的“外號”。另外,筆者還將一些好的學生的作品推薦給報刊、作文選或送去參加比賽,已有若干名學生的成篇作品或精彩片斷得以發(fā)表,這無疑又一次激起全體學生的寫作熱情,興趣大增。
總之,小學作文教學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導入的形式要激情化、興趣化;寫作的內(nèi)容要廣泛化、生活化;指導的方式要多樣化、豐富化;口頭作文要經(jīng)?;?、系統(tǒng)化;鼓勵的方式要多元化、個性化。
參考文獻
[1] 楊再隋.呼喚本色語文[J].中國教育報,2005(12).
[2] 余金梅.生命互動:作文教學的“定律”[J].新語文學習:教師版,2012(3):24-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