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愫 易立平 楊鴻榮 (云南麗江師范高等??茖W校 674100)
納西文化的多元性
——麗江壁畫的個案研究
張 愫 易立平 楊鴻榮 (云南麗江師范高等??茖W校 674100)
本文通過闡述納西文化多元性的典型代表——麗江壁畫的特性,不同的繪畫風格交匯融合在一起,漢傳佛教、藏傳佛教、道教在這里同存,同時也把本民族的審美加了進去,形成了納西文化的多元化。
麗江壁畫;漢傳佛教;藏傳佛教;道教;多元化
本文為麗江師范高等??茖W校校級課題《納西文化多元性——麗江壁畫個案研究》,項目編號“XJXM-W201410"
中國原始社會及奴隸社會已有壁畫,現(xiàn)在能見的最早為漢墓壁畫,用質樸粗獷的線條勾出人物的輪廓,以紫、赭、黃綠、黑等色點染。隋唐時期壁畫是最輝煌階段之一,敦煌莫高窟壁畫就是傳統(tǒng)宗教重彩壁畫杰出代表。之后的五代、宋元壁畫都有杰出作品,山西永樂宮就是元代最高水平的代表;壁畫在明清以后逐漸衰退。位于三江并流的麗江,同云南境內(nèi)的少數(shù)民族發(fā)展一樣,到了明朝時期發(fā)展迅速;與周圍的白族和藏族此消彼長,在發(fā)展中相互影響,多元文化在納西地區(qū)的融合和發(fā)展所引發(fā)的文化變遷是多方面的,呈現(xiàn)出豐富多彩的文化多樣性;麗江壁畫就是十分典型的代表。
麗江壁畫的題材內(nèi)容包括了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和道教等當時幾大宗教。壁畫莊嚴肅穆,用筆精細,線條飄逸流暢,設色工麗,壁畫里的佛像造型,技法不再是明暗暈染處理,而是采用平涂的方法,而周圍的場景處理,采用傳統(tǒng)三礬九染,畫面豐富生動。壁畫既有保持漢畫傳統(tǒng)的大覺宮等處,也有三教糅合,融漢、藏不同畫風于一體的大寶積宮、大定閣等處。在現(xiàn)存的麗江壁畫里,白沙大寶積宮壁畫是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個大殿,它在題材上糅合佛教顯宗、密宗和道教內(nèi)容,既有如來說法、觀音普門品故事、孔雀明王法令,又有大黑天神、大寶天王、度母、本尊,還有天地水三宮、文昌、真武、四天君、風雨雷電四神將等。三教內(nèi)容不僅可以并處于一廟,也可以同繪于一個畫面之中。大寶積宮佛龕后壁的如來光佛會則以釋迦佛為中心,把佛教的諸天帝釋、菩薩、尊者、僧尼和道教的天尊及藏傳佛教的本尊等形狀、動作、神態(tài)各異的三教一百余位人物,分上、中、下三層排列,繪在同一面墻上。大寶積宮的宮扇《佛會圖》,釋迦佛方臉、弓形眉眼,神態(tài)沉靜,造型圓厚,衣紋接近工筆人物的線條形式。線條較弱,衣著朱紅袈裟,一手自然下垂,另一手略抬,掌心朝上,袈裟上搭有披帛,是典型的藏傳佛教的服飾造型,寶座出現(xiàn)兩個向里透視的側面,上方諸神盤足跌坐云端,中間圍繞菩薩、天女、帝君、十八尊者、護法神將;下方大黑天尊等。
大寶積宮南壁東邊的壁畫為《南無摩利支天佛母海會圖》,中間主佛作三面,東面為豬面,正面、西面為女性人面,中間主尊是十分典型的佛教的造型,周圍卻是道教的造像。麗江壁畫中的道教神像,出現(xiàn)次數(shù)也不少。在大寶積宮北壁右邊壁畫共有18像,均為道教神像,這是現(xiàn)存麗江壁畫里完全只有一個宗教的一鋪畫面,其余的畫面各種宗教都糅合在一起;出現(xiàn)的都是三清四御,中部畫天、地、水三官,旁立神將天女數(shù)人。無論是道教神像還是佛教里的諸天,他們的造型也是別具特色,頭佩冠幘、衣著長袍,五官特征也都是傳統(tǒng)造型,面部飽滿,彎眉細眼,都有胡須,具有中國傳統(tǒng)男性形象特征。
麗江壁畫里藏傳佛教的造型居多,但漢傳佛教精彩造型也不少。束河大覺宮的羅漢們均為漢化造型。畫面追求肖像化的表現(xiàn),人物形象恬淡、柔和、沉靜、肖似真人,栩栩如生。麗江壁畫里的天女菩薩,是畫面里最優(yōu)美的形象。她們著漢服寬袍大袖,圓臉、長目、圓鼻、小嘴,從畫法到造型都是漢地雍容華貴的傳統(tǒng),使人想起北京法海寺明代壁畫。人物所著衣物華麗,繪有各種吉祥圖案,描繪人物、衣著、祥云都顯得到位而富有質感。技法都是瀝粉堆金,顏色都為礦物顏料和金屬顏料。
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道教造型并不相同,但從畫技、筆意看,人物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毫無割裂,畫師們一定精通幾種造型體系,方能在作品中游刃有余。
麗江壁畫的人物眾多,安排十分得當,人物擁簇成群,參差穿插,或直視前方,或兀自參拜,或顧盼相向,動態(tài)變化,十分微妙。組與組之間有些用圓光隔開,有些用云彩穿插,人物有疏有密,既統(tǒng)一又有變化。構圖中既有中原傳統(tǒng)的對稱式的構圖,也有橫列式的構圖,更有藏區(qū)繪畫中常見的排列式構圖;大寶積宮的后壁的畫面里,藏傳佛教寧瑪派祖師蓮花生大師座下有兩個婀娜多姿的天女,天女的形象明顯是漢傳佛教造型;蓮花生大師旁邊是藏傳佛教另一教派噶瑪巴派皈依境;北壁則是藏傳佛教金剛亥母造型,旁邊是道教的三清四御、天地官的形象,再旁邊是漢傳佛教的觀音普門品圖。麗江本地的風情,雪山、棕櫚樹、山茶,也被畫師巧妙地放進了菩薩們的旁邊,顯得十分和諧;最重要的特色是強烈而統(tǒng)一的色調(diào),在濃重灰暗的色彩中,色彩中占主導的朱紅與灰綠放在一個畫面里,呈現(xiàn)暖色調(diào)的色彩風格,黑色托起紅黃兩色,和諧雅致而深沉,有效營造出典雅熱烈氣氛。如深沉低調(diào)中又見金屬質感的強音,表現(xiàn)畫師對整體色彩關系的控制能力。多種宗教,多種審美,在這里匯合出現(xiàn),形成賞心悅目的面畫;
從納西族發(fā)展來看,宗教在納西族社會的影響較大,它在漫長的歷史中已滲透到納西社會的各個方面,與人們的生活文化融為一體。漢傳佛教、藏傳佛教、道教相繼傳入后,與東巴教并行于納西族社會,形成宗教信仰的多元格局;就是這種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相融一體的多元性,多元性中又保持各種文化鮮明的個性。這種文化上的廣采博納和民族融合,使納西族顯示出它開放整合的文化個性,形成納西人樂于接受和學習外來文化的民族性格,也使納西文化的多元性顯得特別突出,也使納西文化多元代表——麗江壁畫有了更獨特的魅力。
[1]和華璋,龐燦芝.麗江白沙壁畫圖釋考系列[N].麗江日報,2011.
[2]楊福泉.納西族文化史論[M].云南大學出版社,2006.
[3]和仕勇.麗江白沙壁畫圖釋[M].云南出版集團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
[4]于小冬.藏傳佛教繪畫史[M].鳳凰出版?zhèn)髅郊瘓F江蘇美術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