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閱讀教學中,往往存在這樣一種現(xiàn)象,對一個字詞的不同闡釋,牽涉關系到對文章內容整體的確認和主旨深淺的探究。王勃的名篇《滕王閣序》,在實際的閱讀教學中就存在這樣的現(xiàn)象。
“時運不齊”,簡簡單單四個字,教材翻譯為“時運不濟”。很明顯,把“時運”大致理解為“命運”,“時運不齊”中的“齊”理解成通假字“濟”。而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時運”解釋為“一時的運氣”。王力主編的《古代漢語》中,“時運不齊”注解為“等于說命運不好”。如果單從文意的疏通來考慮,這些解釋也未嘗不可。但從整篇文字和作者的感情、主旨文章來考察,似為不妥。
第一,從文字語氣的角度來品味。在“時運不齊”前面,王勃加了一個明顯的語氣詞“嗟乎”。文言文中,語氣詞絕不是可有可無的,它是打開作者心緒的很直接的一把鑰匙?!班岛酢痹诖嗣黠@表示感嘆和悲涼之義,是有感而發(fā)的。這和表示王勃情感變化的關鍵句“興盡悲來”相呼應,任何感情的產(chǎn)生不可能是無中生有的,那么這里悲涼和感嘆之情是如何產(chǎn)生的?明顯是有落腳點的,注意前面的文字,“望長安于日下,目吳會于云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xiāng)之客。”這四句是一氣呵成,涵蓋著地域方位的東南西北,這位青年才俊的走投無路,到處碰壁,悲憤甚至怨恨之情顯見。這是一種從高處里跌落的感覺,由意氣風發(fā),前程似錦的時代驕子淪落為遠離京城、失意流落的世界棄兒,憔悴流落之情淋漓盡致。一切的榮華、功名、富貴、前途好比北極星遙不可及!“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這里明顯用才華卓絕的屈原和年少成名的賈誼悲慘命運的典故,非常直接地說明了“時運不齊”中的“運”,即命運、運數(shù)是很不幸、坎坷。古人總是把自己不幸的遭遇和自己所處的時代聯(lián)系在一起,“時運”中的“運”理解為“命運”,更為恰當。
第二,從后文中的銜接內容來考察?!皶r運不齊,命途多舛”后,王勃為何一口氣舉了一系列歷史上名人的例子,馮唐、李廣、賈誼、梁鴻。如果從這段文字內在關系來考慮,其實有個遞進的關系,前面說過,“興盡悲來”是關鍵句,而這里的“悲”是有層進的性質,并不是一味的并列?!疤旄叩劐模X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shù)”。從宇宙時空的永恒苦嘆生命的短暫,這是第一層次的悲;接著“望長安于日下“等四句,是失意漂泊的孤獨之悲,屬于第二層次的悲。而中國文人最大的悲哀就是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無法實現(xiàn)自我價值,平庸一生。筆者仔細考察馮唐等四大名人,發(fā)現(xiàn)都是有很高的才懷,但結局是悲劇性的。如馮唐,歷經(jīng)漢文帝,景帝,漢武帝三代帝王,但終不得志;李廣,漢武帝時抗擊匈奴的名將,戰(zhàn)功顯赫,但始終沒有封侯;梁鴻,一代俊杰,因作《五噫》之歌,冒犯了漢章帝,四處追捕,只能改名易姓,逃居于齊魯濱海之處。王勃把自己等同于這些懷才不遇,壯志未酬的著名賢人和悲劇英雄,無非是自況,證明自己的落魄潦倒并不是才華平庸,而是人生的機遇和命運的捉弄。如果進行更深一步的探究,其悲劇性更濃郁: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尤其是強調突出賈誼這個典型人物,文中出現(xiàn)兩次,年少才高,遭人妒忌,遷謫長沙四年后,漢文帝復召他回長安,然而在宣室之中:“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這就是命運的荒謬?!胺菬o圣主;豈乏明時”,典型的文言的互文現(xiàn)象。這些所謂的悲劇人士遇上了的恰恰是封建王朝的“圣主”和“明時”,不是生不逢時,而是生正逢時。文帝、景帝、武帝、章帝,哪一個不是所謂的圣君。文景之治的太平、漢武國力的強盛,哪一個不是所謂的明世和盛世。生正逢時,身正逢君,而結局是如此的悲哀和感傷。這才是對封建知識分子最大最深最悲劇的傷害。按照當時的思維方式,這種不公平和荒唐只能歸結于命運和時代的嘲弄,更有力地論證了好的時代和好的命運,不是同時一齊出現(xiàn)的這樣很反常的現(xiàn)象。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一個有才能的人不一定有好的作為,這就是人物的徹底的悲劇性。這里的“時運不齊”,如果理解為“時代和命運不是一同或一齊、一致,整齊出現(xiàn)”,則更為貼切?!安积R”理解為“不一致”,在他處也可得到論證。施耐庵《水滸傳》第八回:“張教頭道:‘賢婿,甚么言語!你是天年不齊,遭了橫事,又不是你作將出來的?!逼渲械摹疤炷瓴积R”指的就是林沖的岳父張教頭認為林沖的命運和流年不相配合,不一致,導致吃了官司。又如《西廂記》中《長亭送別》【二煞】:你休憂“文齊福不齊”,我則怕你“停妻再娶妻”?!拔凝R福不齊”就是“文才和命運不一致”,意思是“古代考試時,文章足以登第而命運不好,未能上榜”?!褒R”在《說文》中這樣解釋:“禾麥吐惠上平也?!北玖x是“整齊、一致?!薄褒R”在古代通“劑”(《常用漢字詳解字》),和醫(yī)藥有關,是“藥劑”的意義?!豆艥h語常用字字典》中“齊”有“濟”這樣的通假項,但是是“調劑”的意思,而不是“有利、有益”的意思。這個意義后來寫作“劑”,跟藥物相關。如《韓非子·定法》:“醫(yī)者,齊藥也”。
第三,從作者王勃特殊的生活經(jīng)歷來探究。王勃“6歲善文辭,構思無滯,詞情敏捷”。14歲被贊為神童,授朝散郎,成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17歲時就做了沛王李賢王府侍讀。一年后,他因為“戲為《檄英王雞》”一文,被逐出王府。22歲時,他好不容易又得補為虢州參軍,又因“殺官奴”犯下死罪,遇赦免死,宣告仕途終結。27歲他遠行到交趾探望受牽連的父親,渡海溺水而死。這是典型的大喜大悲、大起大落的過山車式的人生,按照聞一多的評論是“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行為相當浪漫,遭遇尤其悲慘”。但王勃在詩文中不止一次承認初唐的國泰民安,君主賢明。比如他在《夏日諸公見尋訪詩序》中說:“天地不仁,造化無力,頓忘山岳,坎坷于唐堯之朝;傲想煙霞,憔悴于圣明之代?!庇衷凇洞核假x并序》中說:“咸亨二年,余春秋二十有二,旅寓巴蜀,浮游歲序,殷憂明時,坎坷圣代?!币恢痹趶娬{“唐堯之朝,明時圣代”。初唐時的建功立業(yè)、施展才干的激情始終在燃燒。但王勃又認為:“天地作極,不能遷否泰之期;川岳薦靈,不能改窮通之數(shù)。豈非圣賢同業(yè),存乎我者所謂才;榮辱異流,牽乎彼者所謂命?”(《為人與蜀城父老書》)這里突出的要素就是命運無常,人抗爭不過命運,人在命運前常顯無奈和無助。于是一次次悲嘆“志遠而心屈,才高而位下”(《澗底寒松賦》)的不平遭遇和自己悲涼的命運;悲嘆自己命不合于時,參悟人生的窮困和通達、順境和逆境,更多地從宇宙變化、歷史興衰的角度來思索人生的意義,力求消除生活帶來的痛苦和迷惘,完成自我的安慰和救贖。這和王勃精通研究“時與運”的《周易》也有關聯(lián),他曾經(jīng)寫過五卷《周易發(fā)揮》等著作,表現(xiàn)了他看破人世規(guī)律和宇宙玄妙的思想觀念,并且他還把這種時運觀運用到文學創(chuàng)作中。
《滕王閣序》,王勃借助文章吐心中塊壘。自己所處正當所謂“唐堯之朝”、“圣明之代”,正是實現(xiàn)自己夢想的好時光,然而命運卻給他開了個無情的玩笑,心中自然充滿牢騷和矛盾。自負與失落,壯志與悲嘆,樂知天命的通達,不甘墮落的豪情,這些情感復雜地交織在一起。這才是真正的“時運不齊,報國無門”,留下的僅是一聲華麗的嘆息和穿越千古的悲涼。
(竺荷萍 浙江上虞豐惠中學 31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