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儋州市退耕還林工程生態(tài)效益評價

      2015-03-15 01:36:44孫保平方思超
      水土保持通報 2015年4期
      關鍵詞:儋州市經(jīng)濟價值退耕還林

      果 超, 孫保平, 方思超, 趙 瑞

      (北京林業(yè)大學 水土保持學院, 北京 100083)

      儋州市退耕還林工程生態(tài)效益評價

      果 超, 孫保平, 方思超, 趙 瑞

      (北京林業(yè)大學 水土保持學院, 北京 100083)

      摘要:[目的] 對海南省儋州市退耕還林工程生態(tài)效益進行評價,為我國退耕還林工程生態(tài)效益評價提供依據(jù)。[方法] 以截止2012年儋州市退耕還林工程取得的成績?yōu)榛A,對儋州市退耕還林工程林草植被的涵養(yǎng)水源、保育水土、固碳制氧、凈化環(huán)境、改善小氣候和保護生物多樣性這6個方面效益進行評價,采用影子工程法、市場價格法進行物質量、價值量的測評,對該地區(qū)近9 a來的退耕還林生態(tài)效益進行評價分析,結合恩格爾系數(shù)與皮爾曲線對評價結果進行修正。 [結果] 截止2012年,儋州市退耕還林工程生態(tài)效益總價值達22.18億元,保護水資源價值最大,為17.64億元,占生態(tài)總價值的79.5%;固碳制氧價值次之,為2.38億元,占生態(tài)總價值的10.7%。 [結論] 儋州市退耕還林工程在水土保持中發(fā)揮極為重要的作用,有效地遏制了當?shù)氐乃亮魇А?/p>

      關鍵詞:退耕還林; 生態(tài)效益; 經(jīng)濟價值; 儋州市

      退耕還林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生態(tài)工程,其目的是為了恢復植被,減少水土流失,防沙治沙,改善日益惡化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調整農(nóng)村產(chǎn)業(yè)結構,增加農(nóng)民收入。隨著退耕還林工程全面實施,對于退耕還林的生態(tài)效益評價成為了熱點課題。楊會俠等[1]在遼東地區(qū)研究了退耕還林對于水土流失的影響;郭建英等[2]對黃土高原區(qū)退耕還林的效益進行了評價;李生等[3]研究了石質山區(qū)退耕還林后土壤效應,這些研究結果均表明退耕還林對涵養(yǎng)水源,減少土壤侵蝕產(chǎn)生了積極作用。然而,當前對南方海島季風氣候區(qū)實施退耕還林工程之后的生態(tài)效益評價研究仍有欠缺。本研究在實地調查的基礎上,以海南省儋州市退耕還林工程為例,分析退耕林生長狀況,建立適合儋州市的退耕還林工程生態(tài)效益評估體系,科學估算其發(fā)揮生態(tài)效益總價值,以期對退耕還林工程的效益評價與成果鞏固提供科學指導。

      1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區(qū)概況

      儋州市位于海南省的西北部,瀕臨北部灣,地處北緯19°11′—19°52′,東經(jīng)108°56′—109°46′,屬典型熱帶海島季風氣候區(qū),年均溫21.5~28.5 ℃,全年日平均氣溫≥10 ℃的積溫為8 500~9 100 ℃;太陽輻射485.7 kJ/cm2,年日照2 100 h;多年平均降雨量為1 815 mm,且主要分布在7—9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70%以上;年平均相對濕度83%,常風年均風速2~2.5 m/s。當?shù)赝寥蓝酁榛◢弾r磚紅壤,土層厚度約100 cm,pH值4.5~5.5,有機質含量中等,富鉀缺磷。

      儋州市于2002—2010年實施了退耕還林計劃,共完成造林19 920 hm2,將該區(qū)森林覆蓋率由38.1%提高到52.4%。其中2002—2010年按項目分退耕還林面積為2 387 hm2,荒山荒地造林17 533 hm2。在退耕還林2 387 hm2的任務中,完成營造生態(tài)林2 173 hm2,占總退耕還林面積的89.7%,經(jīng)濟林完成213 hm2,占總造林面積的10.3%;荒山荒地造林17 533 hm2中營造生態(tài)林16 527 hm2,占94.3%,營造經(jīng)濟林1 006 hm2,占總造林面積的5.7%。

      1.2 研究方法

      近年來,我國學術界對退耕還林效益進行了全方位的深入研究,在大量的實踐中取得了很多階段性成果。郎奎建等[4]在界定森林涵養(yǎng)水源等10種生態(tài)效益的概念、性質及相關關系的基礎上,確定了它們獨立的自變量集和標準化因變量集,并構造它們的整體擴散模型,可實現(xiàn)對中國林業(yè)生態(tài)工程的10種森林生態(tài)效益的總體初步估計。侯元兆等[5-6]對中國退耕林地區(qū)涵養(yǎng)水源、保育土壤、固碳制氧等效益進行了研究。米鋒、李吉躍[7]針對森林生態(tài)效益的內涵、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及理論基礎作了論述。楊建波等[8]從坡耕地退耕還林后的涵養(yǎng)水源、固土保肥、納碳吐氧、減免災害、改善生活等5個方面著手,對其生態(tài)效益評價方法進行了探討。根據(jù)這些研究方法的選擇依據(jù)、篩選原則,結合退耕還林植被恢復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背景特征,采用頻度分析法、理論分析法和專家咨詢法,最后從退耕還林后保護水資源、保育土壤、固碳制氧、凈化環(huán)境、改善小氣候、保護生物多樣性6個方面入手,構建了儋州市退耕還林工程生態(tài)效益評價體系。

      2結果與分析

      2.1 效益面積的確定

      儋州市退耕還林工程造林樹種主要以桉樹、橡膠、相思、木麻黃等灌喬木樹種為主,通過調查,2002年造林樹種在2005年已基本郁閉,可發(fā)揮各種生態(tài)效益。2003—2004年退耕還林工程新造林地在2005年未郁閉屬未成林造林地,不能充分發(fā)揮各種生態(tài)效益。因此,退耕還林工程生態(tài)效益評價面積從退耕還林后第4 a開始算起。由表1可以看出,2002—2010年退耕還林累計新增面積為19 920 hm2,其中退耕地還林面積2 387 hm2,荒山造林面積1 753 hm2。造林9 a來儋州市退耕還林工程中發(fā)揮水土保持等生態(tài)效益的價值核算林地累計總面積為93 827 hm2。

      表1 儋州市2002-2010年退耕還林工程新增林地與效益計算面積的變化 hm2

      2.2 生態(tài)效益的計算

      2.2.1水資源保護價值儋州市退耕還林保護水資源總價值為涵養(yǎng)水源價值和凈化水質價值之和,即

      Vw=Vw1+Vw2

      (1)

      式中:Vw——儋州市退耕還林保護水資源總價值(萬元);Vw1——森林涵養(yǎng)水源價值(萬元);Vw2——森林凈化水質價值(萬元)。

      Vw1=Yw·Cr

      (2)

      式中:Yw——儋州市退耕還林地涵養(yǎng)水源量(m3);Cr——水庫單位庫容造價(元/m3);

      Vw2=Yw·P

      (3)

      式中:Yw——儋州市退耕還林地涵養(yǎng)水源量(m3);P——每1 m3的凈化費(元/m3)。

      由儋州市氣象站觀測,當?shù)囟嗄昶骄邓繛? 815 mm。據(jù)劉珉等[9]調查研究,海南省林地蒸散量占降水量的52.65%,地表徑流占降水量的4.71%,可得林地年蒸散量為955.6 mm,地表徑流量為85.5 mm。則由

      Yw=S(P-E-C)×10-3

      (4)

      式中:S——林地效益面積(m3);P——年均降水量(mm/a);E——灌木林地蒸散量(mm/a);C——灌木林地徑流量(mm/a)。

      經(jīng)計算,儋州市退耕還林9 a涵養(yǎng)水量為7.26×108m3。森林攔蓄水與水庫蓄水的本質類似,可采用“影子工程法”。影子工程法是恢復費用法的一種特殊形式,是在某個環(huán)境被破壞以后,虛擬人工建造一個工程來代替原來的環(huán)境功能[10]。把林地攔蓄降水效益等效于一個蓄水工程的蓄水效益,采用該蓄水工程的單位修建費用或單位造價,作為土壤涵養(yǎng)水源的價格。從而間接地估算林地涵養(yǎng)水源價值。據(jù)周冰冰等[11]調查研究,在充分考慮到建材價格水平上升的因素后,得到目前的單位庫容造價為6.25元/m3。退耕還林工程10 a涵養(yǎng)水源價值Vw為45.38億元。儋州市退耕還林凈化水質價值可根據(jù)凈化城鎮(zhèn)污水成本來計算。根據(jù)2008年開始實施的《海南省城鎮(zhèn)污水處理費征收使用管理辦法》規(guī)定,城鎮(zhèn)污水處理費按照1.85元/t的標準征收。因此,儋州市退耕還林凈化水質價值Vw2為13.43億元。儋州市退耕還林保護水資源總價值為58.81億元。

      2.2.2土壤保育價值儋州市退耕還林保育土壤總價值(Vv)包括減少土壤淤積(Vs1)及滯留價值(Vs2)和減少養(yǎng)分流失價值(Sv),即

      Vv=Vs1+Vs2+Sv

      根據(jù)海南省土壤侵蝕遙感調查結果,儋州市在退耕還林過程中,土壤侵蝕模數(shù)由退耕前的4 670 t/(km2·a)減少到1 680 t/(km2·a)。由公式(5)計算得出,儋州市退耕還林地9 a減少土壤侵蝕物質量Ms1為2.81×106t。

      Ms=S(D1-D2)×10-6

      (5)

      式中:Ms——減少土壤侵蝕量(104t);D1——退耕還林前土壤侵蝕模數(shù)(t/km2·a);D2——退耕還林后土壤侵蝕模數(shù)(t/km2·a);S——退耕還林林地效益核算面積(m3)。

      (1) 減少土壤淤積價值。儋州市退耕還林前的坡地上產(chǎn)生的泥沙大約有15%將沉積于水庫或下游河床。因此,淤積泥沙量以儋州市年土壤侵蝕量的15%計算,其價值可根據(jù)被淤積水庫的蓄水成本來計算實施退耕還林工程減少泥沙淤積的價值。計算公式為:

      Ys=Ms·e

      (6)

      式中:Ys——退耕還林減少泥沙淤積量(104t);Ms——減少土壤侵蝕量(104t);e——進入河道或水庫的泥沙占侵蝕總量的比(%)。

      經(jīng)計算,儋州市實施退耕還林工程9 a中累計減少淤積泥沙量4.21×105t,若泥沙容重取1.28 t/m3,計算出泥沙淤積的數(shù)量相當于減少庫容損失量,再根據(jù)水庫1 m3庫容需投入成本費為6.25元,所以,以此價格計算,由公式(7)計算得出,儋州市退耕還林工程減少泥沙淤積價值為0.02億元。

      Vs1=Cr·Ys/β

      (7)

      式中:Vs1——森林減少泥沙淤積的價值(萬元);Cr——水庫單位庫容的修建成本(元/m3);Ys——退耕還林林木減少泥沙淤積量(104t);β——淤積泥沙容重(t/m3)。

      (2) 減少泥沙滯留價值。儋州市減少泥沙滯留價值采用恢復費用法,根據(jù)金羽等[12]的調查,在充分考慮到價格水平上升的因素后,得到目前儋州市清除每立方米滯留泥沙的成本為5.5元。由上述分析儋州市土壤侵蝕量15%的泥沙淤積于水庫、江河和湖泊,如滯留山前、坡腳、溝口、洼地、庫壩河的入口泥沙量也按此比例計算。由公式(8)計算得出,儋州市退耕還林工程發(fā)生效益林地減少泥沙滯留價值0.02億元。

      Vs2=Ys·Cp/β

      (8)

      式中:Vs2——減少泥沙滯留價值(萬元);Ys——退耕還林林木減少泥沙淤積量(104t);Cp——清除泥沙的單位成本(元/m3)。

      (3) 減少養(yǎng)分流失價值。儋州市退耕還林后林地表層平均土壤全氮0.023%,全磷0.075%,全鉀0.128%。因土壤侵蝕造成的N,P,K大量損失,其價值可通過增加使用化肥的費用來代替N,P,K損失的價值,即用替代市場法來計算儋州市退耕還林措施減少土壤肥力損失價值。根據(jù)市場調查,目前磷酸二胺和氯化鉀的市場價分別為2 200和1 400元/t。折算成N,P,K化肥的比例分別為:132∶28,132∶31,75∶39。由公式(9)計算得,出退耕還林減少養(yǎng)分流失價值為0.23億元。儋州市退耕還林保育土壤總價值為0.27億元。

      (9)

      式中:Sv——退耕還林保肥效益經(jīng)濟價值(萬元); D1——退耕還林前土壤侵蝕模數(shù)(t/km2·a); D2——退耕還林后土壤侵蝕模數(shù)﹝t/(km2·a)﹞; S——退耕還林林地效益核算面積(m3); P1i——森林土壤N,P,K含量(%); P2i——純N,P,K折算成化肥的比例; P3i——各類化肥的銷售價(元/t)。

      2.2.3固碳制氧價值儋州市退耕還林固碳制氧價值包括林地固定CO2價值和制造O2價值,即

      Vc=Vc1+Vc2

      計算森林固定CO2效益時應將植物固定CO2效益和森林土壤固定CO2效益相加。由光合作用反應式可知,樹木每形成1g干物質需要固定1.63g的CO2。據(jù)調查儋州市退耕還林主要以桉樹林為主,其平均生物量為5.9t/(hm2·a)。儋州市實施退耕還林工程9a間發(fā)揮效益林木面積為93 827hm2,由公式(10)計算得出,此得出退耕還林生物量固定CO2量Yc1為9.02×105t。

      (10)

      式中:Yc1——森林生物量固碳量(104t);a——1 t森林干物質固碳量(t);Vi——森林單位面積干物質產(chǎn)生量(t/hm2);Si——退耕還林效益計算面積(hm2)。

      利用土壤剖面有機碳密度計算公式確定森林土壤的碳儲量。

      (11)

      式中:Yc2——森林土壤固碳量(104t);Ci——土壤剖面第i層土壤的有機質含量(%);Bi——土壤剖面第i層土壤容重(g/cm3);Di——土壤剖面第i層土壤層厚度(cm); 0.58——土壤有機質轉換為土壤有機碳的換算系數(shù);Si——退耕還林效益計算面積(hm2)。

      由于實施退耕還林工程后,土地利用方式改變之后表層土壤的有機碳含量變化較大,因此,本研究只計算表層土壤的有機碳密度。經(jīng)測算,當土層厚度為20 cm時,儋州市退耕還林前表土層土壤容重平均為1.36 g/cm3,有機質含量為7.78 g/kg,退耕后林地土壤容重平均為1.13 g/cm3,有機質含量為10.68 g/kg。根據(jù)土壤有機質轉換為土壤有機碳的換算系數(shù)為0.58。用有機碳密度公式計算出退耕前后有機碳密度,兩者的差就是儋州市實施退耕還林后林地有機碳密度,即退耕還林土壤單位面積固定CO2量Yc2為1.78×106t。

      儋州市退耕還林固定CO2價值計算,通過森林生物量固定CO2量與森林土壤固定CO2量之和2.69×106t,折合成純碳,根據(jù)C與CO2分子式與原子量C/CO2=0.272 9,然后采用瑞典碳稅法和我國造林成本法[13]兩種計算方法。最后將兩者方法折中的平均值作為儋州市退耕還林固碳價值。碳稅法使用瑞典碳稅率150美元/t;折合人民幣1 245元。造林成本法采用我國造林成本為250元/t。根據(jù)碳稅法公式(12)計算可得,儋州市退耕還林9 a固碳價值為9.12億元,造林成本法計算出固碳價值1.83億元。得出儋州市退耕還林9 a固碳價值為5.47億元。

      Vc1=〔(Yc1+Yc2)(Cc1+Cc2)×10-4〕/2×0.2729

      (12)

      式中:Vc1——退耕還林固定CO2的價值(萬元);Yc1——森林生物量固碳量(104t);Yc2——森林土壤固碳量(104t);Cc1——森林固定CO2的造林成本(元/t);Cc2——瑞典碳稅成本(美元/t)。

      根據(jù)儋州市林地單位面積的生物量為5.9 t/hm2,求出儋州市退耕還林林地總生物量,乘以單位干物質釋放O2,再根據(jù)我國森林提供1 t O2的造林成本為369.7元。根據(jù)公式(13)計算可得,儋州市退耕還林9 a間林地產(chǎn)生O2的價值為2.46億元。則儋州市退耕還林固碳制氧總價值為7.93億元。

      (13)

      式中:Vc2——森林制氧價值(萬元);C0——森林提供O2的造林成本(元/t);b——森林生產(chǎn)1 t干物質制造O2量(t);Vi——森林單位面積干物質產(chǎn)生量(t/hm2);S——退耕還林效益計算面積(hm2)。

      2.2.4環(huán)境凈化價值儋州市退耕還林凈化環(huán)境總價值等于吸收SO2價值、阻滯降塵價值之和,即Vs=Vs1+Vs2。

      (14)

      式中:Vs1——森林吸收SO2的價值(萬元);Cs——治理SO2的單位成本(元/t);Ri——不同類型森林單位面積吸收SO2的量(t/hm2);Si——退耕還林效益計算面積(hm2)。

      (15)

      式中:Vs2——林木阻滯降塵價值(萬元);Cd——人工消減粉塵的成本(元/t);Li——不同類型林木單位面積滯塵能力(t/hm2);Si——退耕還林效益計算面積(hm2)。

      根據(jù)《中國生物多樣性國情研究報告(1998年)》[14],闊葉樹對SO2的吸收能力為88.65 kg/hm2,針葉林、杉類、松林的吸收能力為215.60 kg/hm2。本研究采用“面積—吸收能力法”計算吸收SO2的物質量。儋州市退耕還林工程林地主要以桉樹、橡膠等闊葉林為主,經(jīng)過加權平均和專家商討,最終確定對SO2的平均吸收能力為186.32 kg/hm2。根據(jù)我國削減SO2的平均治理費用為600元/t 。由此可得出退耕還林工程林地吸收SO2價值Vs1為0.10億元。

      根據(jù)《中國生物多樣性國情研究報告(1998年)》[14],我國森林的滯塵能力:闊葉林為10.11 kg/(hm2·a),針葉林為33.2 kg/(hm2·a)。本研究利用森林滯塵量采用“面積—滯塵能力法”。儋州市退耕還林工程中營造林主要以桉樹,橡膠等闊葉林為主,經(jīng)過加權平均,最終確定降塵的平均阻滯能力為15.4 kg/(hm2·a)根據(jù)我國削減粉塵的平均單位治理成本為170元/t 。由此可得出退耕還林工程林地阻滯降塵價值Vs2為0.01億元。儋州市退耕還林凈化環(huán)境總價值為0.11億元。

      2.2.5小氣候改善價值儋州市退耕還林改善小氣候總價值等于降低溫度價值、保護農(nóng)田價值之和,即

      Vt=Vt1+Vt2

      Vt1=t·Ct·T0·h·S×10-4

      (16)

      式中:Vt1——退耕還林降低溫度價值(萬元);t——效益和算時間(d);Ct——空調在單位容積內降低1 ℃的費用(萬/m3);h——平均樹高(m);S——退耕還林效益計算面積(hm2)。

      (17)

      式中:Vt2——林木保護農(nóng)田價值(萬元);Pai——退耕后每年單位面積糧食產(chǎn)量(kg/hm2);Pbi——退耕前每年單位面積糧食產(chǎn)量(kg/hm2);F——糧食增產(chǎn)中林木發(fā)揮效益的貢獻率(%);Si——退耕還林效益計算面積(hm2);Ji——當?shù)孛磕昙Z食價格(元)。

      本研究將夏季7—9這3個月份作為測算時段,因為夏天森林植被對降低空氣溫度具有明顯效果。有研究[15]表明,綠地覆蓋率增加10%的情況下,夏天日間溫度就會下降0.93 ℃。儋州市實施退耕還林工程9 a來,森林覆蓋率增幅大于10%,以0.93 ℃作為儋州市退耕還林后夏季溫度降低值,空調降低單位容積空氣溫度1 ℃的平均費用為1元;儋州市退耕還林平均林高2.7 m;根據(jù)公式可得儋州市退耕還林后降低溫度價值為Vt1為0.15億元。

      根據(jù)汪俊三等[16]研究,每增加1%的森林覆蓋率,每1 hm2耕地的糧食產(chǎn)量可增加217.5 kg,所以,其價值大小可通過獲得農(nóng)田作物收益來評價整個防護效益。由于實施退耕還林的林地在2005年起才發(fā)揮效益。因此,以這6 a糧食增產(chǎn)的收益作為退耕還林實施9 a保護農(nóng)田的價值。根據(jù)全國各省(區(qū))提供的各時期農(nóng)產(chǎn)品價格,2001—2010年海南糧食價格為1.48元/kg,2011—2012糧食價格為1.78元/kg。林地對糧食增產(chǎn)的貢獻為30%,肥料占50%,良種占20%[1]。儋州市退耕還林9 a中,森林保護農(nóng)田價值,根據(jù)退耕后每年與退耕前單位面積糧食的增產(chǎn)量與每年價格相乘,然后根據(jù)林木對糧食增產(chǎn)的貢獻系數(shù)計算可得,林木保護農(nóng)田價值Vt2為1.98億元。儋州市退耕還林改善小氣候效益總價值為2.13億元。

      2.2.6生物多樣性保護價值采用替代法估算保護生物多樣性效益價值,即假設森林遭到破壞而造成的多樣性破壞損失價值,根據(jù)森林破壞后造成減少生物多樣性和游憩的損失價值來間接估算。

      Vf=S·M×10-4

      (18)

      式中:M——單位面積破損價值(元);S——退耕還林效益計算面積(hm2)。

      由于退耕還林多以營造人工純林或混交群落為主,森林群落仍處于較低結構水平,根據(jù)張永利等[17]編著的《中國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功能研究》一書中關于生物多樣性保護價值的成果,認為儋州市退耕還林群落生物多樣性保護價值取第Ⅵ級,即5 000元/(hm2·a)較合適,由此可得儋州市退耕還林工程11 a累計產(chǎn)生生物多樣性保護價值Vf為4.69億元。

      2.2.7退耕還林工程的生態(tài)總價值將以上各項生態(tài)功能價值加和得到儋州市退耕還林工程的生態(tài)價值。由于以上方法都是采用的各種替代方法,得到的是退耕還林的初始生態(tài)價值為73.95億元。

      2.3 生態(tài)效益的修正價值

      因林地生態(tài)價值大小除與森林環(huán)境其自身功能結構有關外,還與當?shù)厝藗儗ζ涞睦贸潭?、實際支付能力和意愿相關,需根據(jù)地方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恩格爾系數(shù)的倒數(shù)),并利用皮爾生長曲線模型來確定出相對支付意愿系數(shù),對估算所得的初步生態(tài)效益價值進行修正。通過查閱,儋州市現(xiàn)階段恩格爾系數(shù)En=0.47,由恩格爾系數(shù)倒數(shù)1/En=t+3推得t=0.87,代入皮爾模型方程Wc=1/(1+e-t)由此可得儋州市當前社會發(fā)展階段下人們對生態(tài)環(huán)境效益支付意愿值為0.30,由此調整后的儋州市退耕還林工程9 a累計生態(tài)效益總價值為22.18億元。

      3討 論

      很多學者對于退耕還林生態(tài)效益的評價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對于熱帶海島季風氣候區(qū)退耕還林的生態(tài)效益分析尚屬首次,9 a來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使儋州市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得到良好的保護和改善;生態(tài)產(chǎn)業(yè)蓬勃發(fā)展,林業(yè)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農(nóng)民從林業(yè)上獲得的收入成逐年大幅增長態(tài)勢;該區(qū)產(chǎn)業(yè)結構得到進一步優(yōu)化,極大地帶動了城鄉(xiāng)經(jīng)濟發(fā)展;同時也為相關地區(qū)的退耕還林和植被恢復工作提供了范例。統(tǒng)計過程中,仍有部分林草地還處于幼林或未成林造林地,尚未發(fā)揮水土保持及生態(tài)效益,這部分未納入到儋州市退耕還林工程生態(tài)環(huán)境價值核算面積內。對于這一部分產(chǎn)生的生態(tài)效益該如何建立指標,如何評價值得思考和探索。

      4結 論

      (1) 儋州市實施退耕還林以來林草植被覆蓋度呈逐年上升趨勢,森林覆蓋率從38.1%增加到了52.4%,增加了16.3%,林地累計涵養(yǎng)水源總量為7.26×1010m3;隨著林草植被覆蓋率的增加,通過林冠截流、地上枝葉及枯枝落葉層攔截降水,滯留地表徑流,從而削減了降雨徑流量,保持了土壤水分,使得年土壤侵蝕模數(shù)呈逐年減少趨勢,由退耕前的4 670 t/(km2·a),下降到退耕后1 680 t/(km2·a),有效地遏制水土流失的發(fā)生;林草植被的恢復,不僅表現(xiàn)在維持生態(tài)平衡、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方面,同時也是一個巨大的碳儲庫,可以吸收大氣中的CO2,釋放出新鮮的O2;除此還可以吸收SO2等其它有害氣體,退耕還林10 a來,固定CO2總量為2.69×106t,制氧總量為6.64×105t,吸收SO2總量為1.75×104t,滯塵總量為1.40×103t,起到了很好的凈化環(huán)境的作用;9 a間溫度比退耕前有所降低,揚沙次數(shù)比退耕還林前減少,總體來看,在實施退耕還林工程后,形成了林地形成了復合群落結構,為動物隱蔽、棲息和繁衍提供良好場所,使物種多樣性增加,從而在很大程度上保護了生物多樣性。

      (2) 儋州市退耕還林工程發(fā)揮效益的林地9 a產(chǎn)生的初始生態(tài)總價值為73.95億元,經(jīng)相對支付意愿系數(shù)0.30調整后,退耕還林工程生態(tài)效益總價值為22.18億元。其中保護水資源價值為17.64億元,保育土壤價值為0.81億元,固碳制氧價值為2.38億元,凈化環(huán)境價值為0.03億元,改善小氣候價值為0.64億元,保護生物多樣性價值為1.41億元。由此看出,儋州市實施退耕還林后,所帶來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效益是十分顯著的。

      (3) 儋州市退耕還林工程中水土保持效益價值占了相當大的比例,共為79.87%,其中保育土壤價值占生態(tài)效益總價值0.40%,保護水資源價值占79.47%。由此可看出,退耕還林工程在水土保持中發(fā)揮極為重要的作用,有效地遏制了當?shù)氐乃亮魇А?/p>

      [參考文獻]

      [1]楊會俠,張景根,張雨鵬,等.不同退耕還林模式對地表徑流及土壤物理性狀影響的研究[J].吉林林業(yè)科技,2007,36(4):29-33.

      [2]郭建英.吳起縣退耕還林工程效益的監(jiān)測與評價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yè)大學,2009.

      [3]李生,張守攻,姚小華,等.黔中石漠化地區(qū)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對土壤環(huán)境的影響[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huán)境,2008,17(3):384-389.

      [4]朗奎建,李常勝,殷有,等.林業(yè)生態(tài)工程10種生態(tài)效益計量理論和方法[J].東北林業(yè)大學學報,2000,28(1):1-7.

      [5]侯元兆,李玉敏,朱小龍,等.中國的森林服務市場:現(xiàn)狀、潛力與問題[J].世界林業(yè)研究,2008,21(1):56-60.

      [6]侯元兆,王琦.中國森林資源核算研究[J].世界林業(yè)研究,1995, 3(1):51-56.

      [7]米鋒,李吉躍,楊家偉.森林生態(tài)效益評價的研究進展[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2003,25(6):77-83.

      [8]楊建波,王利.退耕還林生態(tài)效益評價方法[J].中國土地科學,2003,11(5):54-58.

      [9]劉珉.海南島橡膠林水分循環(huán)的特征研究[D].海南 ???海南大學.2012.

      [10]韓美清,王路光,韓靈靈,等.基于影子工程法和影子價格法的河北水環(huán)境污染經(jīng)濟損失研究[J].中國水運,2009,2(9):76-78.

      [11]周冰冰,李忠魁.北京市森林資源價值[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0.

      [12]金羽,歐陽志云,林順坤.海南省綠色GDP核算框架的初步研究[J].綠色經(jīng)濟,2004(3):48-53,64.

      [13]王引乾.貴州黎平縣退耕還林生態(tài)效益及其量化評價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yè)大學,2012.

      [14]中國生物多樣性國情研究報告編寫組.中國生物多樣性國情研究報告[M].北京:中國環(huán)境科學出版社,1998.

      [15]張景哲,劉啟明.北京城市氣溫與下墊面結構關系的時相變化[J].地理學報,1988,43(2):159-168.

      [16]汪俊三,蔡信德,張更生.中國典型生態(tài)區(qū)生態(tài)破壞經(jīng)濟損失分析和分區(qū)[J].環(huán)境科學,1996,17(6):5-8.

      [17]張永利.中國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功能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Evaluation on Ecological Benefit of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land Projects in Danzhou City

      GUO Chao, SUN Baoping, FANG Sichao, ZHAO Rui

      (College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BeijingForestryUniversity,Beijing100083,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he ecological benefit of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ry projects in Danzhou City, Hainan Pvovince was to evaluated in order to provide a basis for eco-benefit assessment of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land project in China. [Methods] Based on the achievements of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land project in Danzhou City that finished in 2012, the following six aspects of the water conservatio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carbon sequestration oxygen, purifying environment, improving the microclimate and protecting the biodiversity of Danzhou City project on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vegetation were evaluated. The shadow engineering method and the market price method were used to carry on the physical and value assessment, analyze the forest ecological benefit of returning farmland in nearly nine years, and combine the Engel coefficient with the Pearson curve together to modify the evaluation results. [Results] By 2012, the ecological value of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land project of Danzhou City was up to 2.22 billion yuan. The most important value is protection of water resources, 1.76 billion yuan, accounting for 79.5% of total ecological value. The following is carbon sequestration oxygen, 238 million yuan, accounting for 10.7% of total ecological value. [Conclusion] The ecological benefit brought by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land project of Danzhou City is very significant, and effectively control soil and water loss in Danzhou City.

      Keywords: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land; ecological effect; economic value; Danzhou City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288X(2015)04-0308-06

      中圖分類號:S157.1, X171.4

      通信作者:孫保平(1956—),男(漢族),山西省原平縣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研究。E-mail:sunbp@163.com。

      收稿日期:2014-06-11修回日期:2014-07-07

      資助項目:國家林業(yè)局公益性行業(yè)科研專項“中國南方退耕還林工程建設效益監(jiān)測與評價研究”(201004018)

      第一作者:果超(1990—),男(漢族),北京市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退耕生態(tài)效益。E-mail:275577963@qq.com。

      猜你喜歡
      儋州市經(jīng)濟價值退耕還林
      案例十:海南省儋州市某村集體破壞永久基本農(nóng)田案
      資源導刊(2023年12期)2024-01-09 07:46:02
      創(chuàng)建精品學校,培養(yǎng)優(yōu)質人才
      ——走進儋州市松濤中學
      新教育(2023年34期)2024-01-03 08:55:38
      海南省儋州市新型城鎮(zhèn)化發(fā)展路徑的選擇
      海南省儋州市農(nóng)村垃圾處理服務供給研究
      青年時代(2017年24期)2017-09-29 08:45:26
      大姚縣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及存在的問題分析
      綠色科技(2016年21期)2016-12-27 10:57:01
      從當下油畫市場視角淺析油畫創(chuàng)作
      青春歲月(2016年20期)2016-12-21 08:45:00
      威寧縣退耕還林工程生態(tài)效益評估
      退耕還林建設之思考
      淺析遼西凌源地區(qū)退耕還林工作的效益
      經(jīng)濟外語類人才的企業(yè)價值
      建昌县| 云龙县| 顺义区| 谷城县| 法库县| 醴陵市| 乌苏市| 松原市| 拜泉县| 旬邑县| 固安县| 建德市| 丘北县| 丰台区| 丁青县| 台安县| 九江市| 汉川市| 河源市| 兴仁县| 海原县| 南陵县| 邵武市| 定边县| 秦安县| 海城市| 纳雍县| 仙桃市| 揭阳市| 三河市| 黔西县| 白城市| 若羌县| 永川市| 肥东县| 德惠市| 临夏县| 衡阳县| 巴林右旗| 巴青县| 微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