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偉宏
人生寓言
周國平
白兔和月亮
在眾多的兔姐妹中,有一只白兔獨具審美的慧心。她愛大自然的美,尤愛皎潔的月色。每天夜晚,她來到林中草地,一邊無憂無慮地嬉戲,一邊心曠神怡地賞月。她不愧是賞月的行家,在她眼里,月的陰晴圓缺無不各具風(fēng)韻。
于是,諸神之王召見這只白兔,向她宣布了一個慷慨的決定:“萬物均有所歸屬。從今以后,月亮歸屬于你,因為你的賞月之才舉世無雙?!?/p>
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賞月??墒?,說也奇怪,從前的閑適心情一掃而光了,腦中只繃著 一個念頭:“這是我的月亮!”她牢牢盯著月亮,就像財主盯著自己的金窖。烏云蔽月,她便緊張不安,唯恐寶藏丟失。滿月缺損,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搶劫。在她眼里,月的陰晴圓缺不再各具風(fēng)韻,反倒險象迭生,勾起了無窮的得失之患。
和人類不同的是,我們的主人公畢竟慧心未滅,她終于去拜見諸神之王,請求他撤銷了那個慷慨的決定。
小白兔得到月亮,固然是諸神之王慷慨賜予,但是她實在不配擁有,因此不能泰然擁有。這就是說,不配擁有而擁有,就會生出無窮的得失之患。這樣的擁有,看起來是好事,又何嘗不是壞事?物的主人,其實也是物的奴隸,為自己所擁有的東西所奴役。白兔和月亮處于兩種不同的關(guān)系,決定了白兔呈現(xiàn)兩種不同的心態(tài),擁有月亮反而不是好事。這一則寓言有兩處轉(zhuǎn)折,諸神之王宣布月亮歸屬于白兔,是一個轉(zhuǎn)折。此前,白兔是心曠神怡地賞月;此后,卻緊張不安心痛如割。最后白兔請求諸神之王撤銷決定,是又一個轉(zhuǎn)折。與前一個轉(zhuǎn)折,前后構(gòu)成鮮明的對比,后一個轉(zhuǎn)折給人留下一個啟迪,寓意就是通過這樣一個反復(fù)透露出來的。
周國平關(guān)于擁有的經(jīng)典語錄
1.我不奢望有哪一種哲學(xué)可以讓我免于痛苦,我唯愿有一種哲學(xué)能使我不至于毀于痛苦。
2.靈魂只能獨行。
3.人生于塵土,而歸于塵土,乃一悲劇耳!不過,假如你真正理解生活在于欣賞苦與樂本身的過程,那也不是什么悲劇了, 相反唯有快樂!
4. 幸福的歲月是那失去的歲月。
5. 在一個安靜的位置上,去看世界的熱鬧,去看熱鬧背后的無限廣袤的世界,這也許是最適合我的性情的一種活法吧。
6.文字是感覺的保險柜,歲月流逝,當(dāng)心靈的衰老使你不能時常產(chǎn)生新鮮的感覺,頭腦的衰老使你遺忘了曾經(jīng)有過的新鮮感覺時,不必悲哀,打開你的保險柜,你會發(fā)現(xiàn)畢竟還是相當(dāng)富有的,勤于為自己寫作的人晚年不會太凄涼,因為你的文字——也就是那個不會衰老的你——陪伴著你,他比任何伴護(hù)更善解人意,更忠實可靠。
7.一切高貴的情感都羞于表達(dá),一切深刻的體驗都拙于言辭。
8.凡是真正愛書的人,想必都領(lǐng)略過那種澄明的心境。夜深人靜,獨坐燈下,攤開一冊喜歡的書,漸覺塵囂遠(yuǎn)遁,雜念皆消,忘卻了自己也獲得了自己。
9.人生中不可挽回的事太多。既然活著,還得朝前走。經(jīng)歷過巨大苦難的人有權(quán)利證明,創(chuàng)造幸福和承受苦難屬于同一種能力。
10.有兩種自信:一種是人格上的獨立自主,藐視世俗的輿論和功利;一種是理智上的狂妄自大,永遠(yuǎn)自以為是,自我感覺好極了。我贊賞前一種自信,對后一種自信則總是報以幾分不信任。
流浪者和他的影子
周國平
命運如同一個人的影子,有誰能夠擺脫自己的影子呢?
可是,有一天,一個流浪者對于自己的命運實在不堪忍受,便來到一座神廟,請求神允許他和別人交換命運。
神說:“如果你能找到一個對自己命運完全滿意的人,你就和他交換吧。”
按照神的指示,流浪者出發(fā)去尋找了。他遍訪城市和鄉(xiāng)村,竟然找不到一個對自己命運完全滿意的人。凡他遇到的人,只要一說起命運,個個搖頭嘆息,口出怨言。甚至那些王公貴族,達(dá)官富豪,名流權(quán)威,他們的命運似乎令人羨慕,但他們自己并不滿意。事實上,世人所見的確只是他們的命運之河的表面景色,底下許多陰暗曲折唯有他們自己知道。 流浪者終于沒有找到一個可以和他交換命運的人。直到今天,他仍然拖著他自己的影子到處流浪。
關(guān)于命運,每個人都有過追問。有人說,人最恐懼的是未來,因為未來是未知的。而人們要知道的大概就是命運為我們的未來安排了什么。成功的喜悅只是感謝命運的饋贈,失意困難之時難免懷疑起命運。其實,就像寓言中說的那樣,沒有人的人生沒有煩惱波折,自然沒有人的命運是完美的。所以,不必花太多時間來索問命運怎樣,人生一定要懂得幸福和完滿的真諦,有了一個目標(biāo),有了一個核心,快樂健康的過好每一天的生活,努力做過,就平靜地接受命運的饋贈。要知道,不是所有人的付出都會得到自己期望的最滿意的結(jié)果,但是,只要懂得珍惜所得,懂得自己的心,了解生命的本質(zhì),你一定會是一個好命的人。
關(guān)于命運的小故事
著名的青蛙實驗
在19世紀(jì)末,美國康爾乃大學(xué)做過一個有名的實驗。研究人員將一只青蛙突然扔進(jìn)煮沸的油鍋里,青蛙在這緊要關(guān)頭用盡全力,躍出油鍋安然逃生。
接著,實驗人員將青蛙放在一只溫度適宜的小鍋中,讓青蛙在鍋里悠閑地游動。然后,工作人員在鍋底下用小火慢慢加熱,青蛙仍然自由自在地享受著安逸,直到被漸漸沸騰的開水煮熟了,也沒有引起它的警覺。
這說明在遇到突如其來的危險或壓力時,可能發(fā)揮出意想不到的潛力戰(zhàn)勝危險。但如果對潛在的危險認(rèn)識不夠的話,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導(dǎo)致失敗或者滅亡。
換個方式去思維
甲、乙兩個教徒在祈禱時煙癮來了。甲教徒問神父:“祈禱的時候可不可以抽煙?”神父回答說:“不可以!”乙教徒問神父:“抽煙的時候可不可以祈禱?”神父回答說:“當(dāng)然可以!”
祈禱的時候去抽煙是對神的不敬,作為神父當(dāng)然會反對。而抽煙的時候都在祈禱,更能表達(dá)教徒對圣恩的感激與褒頌,神父又怎么能拒絕呢?
田忌在賽馬時,不是花大力氣買最好的馬,而是以劣馬對上馬,以中馬對下馬,以上馬對中馬,善取者善棄,未戰(zhàn)前已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輕松的贏得勝利。
有些看似很復(fù)雜的問題其實答案卻很簡單,關(guān)鍵在如何找準(zhǔn)問題的突破點。在按照常規(guī)模式思維很難找到答案的時候,我們不妨從另一個角度去考慮,或許會使你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失敗的原因
過去有個齊國人非常喜歡打獵,盡管他比別人付出了更大的心血和耐心,但收獲卻總不大。
在經(jīng)過全面的分析后,他發(fā)現(xiàn)失敗的最大原因不是自己的技術(shù)差,而是他缺少一只優(yōu)秀的獵犬。而購買一只優(yōu)秀的獵犬需要很大一筆資金,這對于家境貧困的他暫時是沒有辦法得到的。
于是,他轉(zhuǎn)而努力耕作農(nóng)田,家境漸漸富裕起來,同時,他也時常注意練習(xí),使狩獵的本領(lǐng)也得到提高。
幾年以后,有了錢的他花了很多錢買來了一只非常優(yōu)秀的獵犬,開始了自己喜歡的獵狩生活。由于獵犬的幫助,這個獵人收獲特別大,成為當(dāng)?shù)刈钬?fù)盛名的獵手。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想做出成績,一方面要堅持不懈,另一方面要積極思考,在決定成功的關(guān)鍵點上尋找突破口。
蛹與蝴蝶
有一個小孩在草地上發(fā)現(xiàn)了一個蛹。他把蛹撿起來帶回家,要看看蛹是怎樣羽化為蝴蝶的。
過了幾天,蛹上出現(xiàn)了一道小裂縫,里面的蝴蝶掙扎了好幾個小時,身體似乎被什么東西卡住了,一直出不來。小孩子看著于心不忍,心想;我必須助它一臂之力。于是,他拿起剪刀把蛹剪開,幫助蝴蝶脫蛹而出。
可是,因為蝴蝶在離開蛹前必須經(jīng)過苦苦的掙扎,直到它的雙翅強壯了,才會破蛹而出。由于小孩的幫助使這只蝴蝶過早地離開蛹體,所以出來以后其身軀臃腫,翅膀干癟,根本飛不起來,不久就死去了。
其實,人何嘗不是如此呢?煎熬、磨煉、挫折、掙扎……這些都是成長必然的過程與代價。
周國平說過:狂妄的人自稱是命運的主人,謙卑的人甘做命運的奴隸,還有一種人,他追逐命運,但不強求,接受命運但不膽怯,走運時他會揶揄自己的好運,倒運時他會調(diào)侃自己的厄運,他不低估命運的力量,也不高估命運的價值,他只做命運的朋友罷了。人活世上,第一重要的還是做人,懂得自愛自尊,使自己有一顆坦蕩又充實的靈魂,足以承受得住命運的打擊,也配得上命運的賜予。倘能這樣,也就算得上做命運的主人了。很多人都在追問,什么是真正的命運?有人說,真正的生命,必須是一種不斷自勵的人生,也只有他們才有可能正確地理解生命本身的謎底。他們的命運不是被決定,而是被創(chuàng)造。所以,自我的努力意義甚大,沒有哪一個智者會鼓勵懶惰。而自我的努力本身是未來命運的契機,而且,你所有的問題,也只有你自己能夠解開。而解決之道,就是遵循古代圣人的教誨,不息地努力,同時,不要攪亂內(nèi)心的清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