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墉
如果你去做直腸鏡檢查,發(fā)現(xiàn)了息肉,立刻切除,最后檢驗報告出來是良性,你可能會想:“好險??!如果沒發(fā)現(xiàn),時間長了很可能變成直腸癌?!辈粌H這么想,你還會好心地四處告誡朋友:“你做過直腸鏡了嗎?該檢查了!”
多半人都聽了你的話,只有老王,你不知勸了他多少次,他都斬釘截鐵地說,他家族沒半個人得癌的,不必沒事找事!
可過了幾年,你突然聽說老王得了直腸癌。
請問,這時候你會有什么反應?
如果是別人告訴你的,你是不是很可能說:“誰讓他不聽我的話??!我早勸他做直腸鏡,他硬是不做,結果被我說中了吧!”
如果你去探望躺在醫(yī)院里的老王,你能跟他說誰讓他不聽你的話嗎?不能!就算老王先開口說只怪他沒聽你的,你也不能附和“可不是”。這時候,你應該揮揮手說:“唉,不提這個!不提這個!所幸你發(fā)現(xiàn)得早,沒問題的!”
我們常說“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又說“痛定思痛”,事情發(fā)生了,確實應該好好檢討,免得下次再出問題。可是千萬要注意,能做“后事之師”的,一定要有“后”。對一個大病初愈的人,你可以勸他以后要好好改過。相反,如果他已經(jīng)病入膏肓,你還能這么說嗎?
你可以心里怨他沒早聽你的話,你也可以“以此為師”勸誡別人,但絕不能對那個病人或他的家人說。否則,你就有了幸災樂禍的嫌疑——用別人的災難,證明你的正確。
(選自《快樂語文》,有改動)
想一想
讀完這篇文章,你學會了什么交際技巧呢?你有沒有遇到過不知道如何說話的情況呢?或者你身邊有沒有委婉交際的好例子呢?不妨寫下來寄給我們吧!(詳細聯(lián)系方式見本報報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