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何
有一次,某報以兩個半版加上中縫連成的長條巨幅版面,刊登了湯臣集團的廣告。廣告中赫然橫向排印著“橫看湯臣側成峰”七個大字,下面高高低低地豎印著湯臣集團的各家企業(yè)名稱。
明眼人一看便知道,廣告創(chuàng)意是仿擬了蘇軾《題西林壁》中的詩句,意思是把湯臣集團比作風景秀美的廬山,而該集團下的各企業(yè)便如同廬山中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群峰。盡管筆者對企業(yè)名稱和其他項目不合邏輯的混合排列有點微詞,但對廣告創(chuàng)意還是投贊成票的。然而,仔細品讀這句廣告語,卻不禁要問:設計者是否讀懂了東坡先生的詩句?
《題西林壁》這首七言絕句是東坡先生為廬山寫的。全詩為: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詩中蘇軾并沒有具體寫廬山的風景,而是概括地說了橫看、側看、高看、低看廬山的景色各不相同,并由此引發(fā)出富有哲理意味的感受,從而加深了詩的意境,這無疑是詩人的大手筆。
而廣告的設計者硬把“湯臣”嵌到詩中,只能說明他對這首詩還缺乏起碼的理解?!皺M看湯臣”看出了什么名堂呢?沒有,緊接著卻是“側成峰”,前言不搭后語,讓人莫名其妙。于是,這句廣告語成了看不懂的語言片段。
利用人們熟悉的古詩來做廣告,這本無可厚非,問題是首先自己要理解意思,否則就會出洋相。
(選自《咬文嚼字》,有改動)
《三峽之游》參考答案:
1.yǐ nǐ qíng mì kuí wǔ 2.三峽的山險、秀。險:危險兀立,拔地而起。秀:千山一碧,青翠蒼莽。 3.李白《渡荊門送別》: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李白《望天門山》: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杜甫《漢江臨眺》: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答案不唯一) 4.表達了作者對長江的贊美以及對祖國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