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愛國敬鄉(xiāng) 史籍流芳—— 緬懷鄉(xiāng)賢黃溯初先生的業(yè)績

      2015-03-17 22:11:37陳之川瑞安城關三中語文教研組浙江溫州325200
      溫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年5期
      關鍵詞:平陽

      陳之川(瑞安城關三中語文教研組,浙江溫州 325200)

      ?

      愛國敬鄉(xiāng) 史籍流芳—— 緬懷鄉(xiāng)賢黃溯初先生的業(yè)績

      陳之川
      (瑞安城關三中語文教研組,浙江溫州325200)

      摘要:2015年是黃群先生逝世七十周年。黃群(1883 – 1945年),字溯初,祖籍平陽萬全鄭樓,是溫州近代愛國愛鄉(xiāng)的先賢,被評為平陽歷史上十大名人之一。辛亥革命浙江宣告獨立后,他被推為浙江代表,參加漢口制訂“臨時約法”,中華民國成立后,他當選第一屆國會眾議員,袁世凱稱帝后,他在上?;I資創(chuàng)辦《時事新報》??谷諔?zhàn)爭期間,黃溯初在震驚中外的“高陶事件”中,為全國抗戰(zhàn)作出卓越的貢獻。作為鄉(xiāng)賢名流,他創(chuàng)辦甌海醫(yī)院(今溫州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創(chuàng)辦溫州師范學校,輯錄刻印《敬鄉(xiāng)樓叢書》,還留下《敬鄉(xiāng)樓詩》三卷。他于1945年4月26日病逝于重慶,享壽六十有三。關鍵詞:平陽;黃溯初;甌海醫(yī)院;溫州師范學校;《敬鄉(xiāng)樓叢書》

      黃群(1883 – 1945年),字溯初,祖籍平陽萬全鄭樓,生于清光緒九年(1883年)正月,是溫州近代愛國愛鄉(xiāng)的先賢,被評為平陽歷史上十大名人之一。他生前致力于振興中華、為國劬勞,先后創(chuàng)辦溫州實業(yè)銀行、東甌電話公司,并在上海市和南通市建立信托公司、紗廠等等;與此同時,他以拳拳之心興辦家鄉(xiāng)文化教育衛(wèi)生事業(yè),并作出重大的貢獻,其功績深為溫州人民稱頌和懷念。

      一、為國效勞,高風亮節(jié)、史籍流芳

      黃群先生祖輩遷居永嘉(今溫州)朔門,父輩從事商業(yè),開設黃正興南貨店,生父黃公冠璈有四子,黃群居第三,因其兄冠圭無子,以黃群過繼為嗣子。黃群少時好學深思,曾從學瑞安大儒孫詒讓(仲容),15歲與徐陳冕(寄庼)同應童子試。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他赴杭入養(yǎng)正學堂(即杭州府學堂,今杭州市一中前身),師從陳黻宸(介石),他在《自述》詩中云:“弱冠初乘萬里舟,一帆晴日到杭州。止齋門下慚劬學(陳介石師),西子湖邊喜姿游”①參見: 黃溯初. 敬鄉(xiāng)樓詩: 卷一: 五[M]. 溫州大學校史博物館藏.,回憶當年赴杭讀書情事,又從學求是書院(浙江大學前身)總教習宋?。ㄆ阶樱?。在諸師的教育熏陶下,黃群接受了永嘉學派經世致用學說的思想。他后來在《<六齋卑議>跋》中云:“清季吾鄉(xiāng)有二大師,一為孫先生籀庼,一即宋先生平子”①,可見兩位先生對他影響之深。光緒三十年(1904年),黃群在宋恕鼓勵下,東渡日本留學,入早稻田大學攻習政法。關于此事,他有詩云:“重洋負笈甲辰年,隱隱扶桑浪接天”①參見: 黃溯初. 敬鄉(xiāng)樓詩: 卷一: 五[M]. 溫州大學校史博物館藏.。當時瑞安去日本留學的有林攝、許璇三兄弟、沈靖及周季倫等諸友,他們曾在日本拍攝照片留念。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他與樂清友人張云雷同船歸國,去湖北任法政學堂講席,風華正茂,為國效勞。適時在瑞安名士黃紹箕等前輩啟示下,積極主張維新變革,參與武昌革命運動。辛亥起義后,黃群立即回浙江,協(xié)助留日同學浙軍總司令(第八十二標統(tǒng)帶)周承菼(赤忱)光復杭州,浙江宣告獨立后,他被推為浙江代表,參加漢口制訂“臨時約法”。中華民國成立,他當選為第一屆國會眾議員,出任蘇浙皖礦務署署長。民國四年(1915年),袁世凱稱帝,黃群在上海與同鄉(xiāng)老友徐陳冕(寄庼)籌資創(chuàng)辦《時事新報》,黃群擔任社長,聘張東蓀為總編輯,陳叔通為總干事,張云雷為經理,鄒恩潤(韜奮)任秘書主任,《時事新報》刊登一些反對帝制文章。該報副刊“學燈”主編俞頌華和潘公弼,宣傳新潮流新思想,頗得黃群的賞識和器重?!稌r事新報》辦得很有起色,為當時上海報壇的一盞明燈(復旦大學新聞系畢業(yè)的汪遠涵曾在該報工作,曾經撰文回憶姨父黃群當時辦報的情況)。黃溯初結識了國內好多名士,他與梁啟超相識后,因受梁啟超之命,歷盡艱辛,赴云南參與蔡鍔(松波)反袁運動,為推翻袁氏帝制作出貢獻。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他懷愛國之熱忱,為從事抗日戰(zhàn)爭活動而奔波,特別在反對汪偽的賣國勾當中發(fā)揮他的作用,他對汪的親信陶希圣和高宗武(樂清人,其父高玉環(huán)是黃群好友,黃為宗武的父執(zhí))進行秘密策劃,力勸高宗武脫離汪偽政府,并把“日汪密約”在香港《大公報》上公開,暴露內幕于大眾?!案咛帐录苯Y束后,高宗武去美國留學。黃溯初在震驚中外的“高陶事件”中,為全國抗戰(zhàn)作出卓越的貢獻(參考黃達聰回憶伯父《黃溯初與“高陶事件”》②參見: 黃達聰. 黃溯初與“高陶事件”[M]. 佚名. 溫州文史精選集: 第二集. 2002: 273-276.的文章)。以上幾件重大政治事件,是黃溯初一生為國效勞發(fā)光的亮點,高風亮節(jié),史籍流芳。

      二、鄉(xiāng)賢名流,所作貢獻,影響深遠

      黃溯初先生一生愛國又愛鄉(xiāng),是一位著名的鄉(xiāng)賢名流,為家鄉(xiāng)興辦文化教育衛(wèi)生(醫(yī)院)三項盛事,其所作的貢獻,影響深遠。

      (一)創(chuàng)辦甌海醫(yī)院(今溫州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民國初年,當時溫州衛(wèi)生事業(yè),只有英國基督教會辦的“白累德醫(yī)院”和法國天主教會辦的“董若望醫(yī)院”,并沒有國人自己辦的醫(yī)院。楊玉生(1890-1965年),平陽敖江人,從杭州廣濟醫(yī)學堂(浙醫(yī)大附屬二醫(yī)前身)畢業(yè)后,決心要回溫州創(chuàng)辦醫(yī)院,得到黃溯初、吳璧華、潘鑒宗等友人及甌海道尹黃慶瀾的大力支持。民國六年(1917年),黃溯初和楊玉生等好友各捐資500銀元,籌集了資金四千余銀元,甌海道署撥款1 000銀元資助,開始籌辦甌海醫(yī)院(今溫州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由楊玉生為首任院長,推舉吳璧華為董事長。一年后,醫(yī)院需要擴建,缺乏資金,黃溯初與其父冠圭公商議,立即慷慨捐出4 000大洋,又向各界籌募,共籌集了19 000大洋,醫(yī)院選址于市區(qū)積谷山麓九柏園頭,征地13畝,歷時二年,頗具規(guī)模的醫(yī)院建成。當甌海醫(yī)院竣工后,醫(yī)院缺少醫(yī)療設備,黃溯初又將父冠圭公做九十大壽的壽儀3 700大洋捐了出來,作為購置醫(yī)院醫(yī)療器械設備和添購西首樓房的資金。黃氏家人捐巨款創(chuàng)辦甌海醫(yī)院,眾人交口稱頌其功德無量。正如董事長吳璧華在“創(chuàng)立甌海醫(yī)院緣起”碑文中所說:“非楊君玉生不辭辛勞,黃君溯初喬梓接濟,豈能收此成效?!雹俦耐仄F(xiàn)存溫州市博物館.可見這兩位平陽籍的鄉(xiāng)賢名士對甌海醫(yī)院創(chuàng)辦和發(fā)展作出的巨大貢獻,楊氏辦院艱辛,篳路藍縷,黃氏父子深明大義捐巨資,為興辦醫(yī)院,美名留芳。民國十年,黃溯初又資助平陽張鋆(1890 – 1977年),鼓勵他去美國哈佛大學進修,次年獲得醫(yī)學博士學位回國,黃溯初邀請他擔任甌海醫(yī)院院長,延聘省內多位名醫(yī),醫(yī)院名聲大振。張鋆敖江人,少時聰颕,在鄉(xiāng)紳陳仲賢資助下,15歲赴日本留學,宣統(tǒng)三年(1911年)畢業(yè)于日本慈惠醫(yī)專,歸國從事衛(wèi)生工作。張鋆從甌海醫(yī)院調離去大學任教授,后又二度赴美進修,為我國著名的解剖學專家,在國際上享有聲譽。黃溯初和張鋆兩位鄉(xiāng)賢,于2012年3月9日,入選為平陽縣歷史十大名人,以資昭彰。

      (二)創(chuàng)辦溫州師范學校

      民國十年(1921年),喜逢黃溯初之父冠圭公九十壽辰,囑咐他將祝壽之費,為家鄉(xiāng)平陽鄭樓創(chuàng)辦一所兩級農村小學,學生享受免費教育。學校初辦時場地五畝多,洋式平房八間,宿舍、廚房、廁所俱備,為萬全鄭樓周遭的一所新式農村小學。以后學校陸續(xù)擴大,添置教學設備,至民國十九年校舍已建成五十七間,場圃田園十三畝余,“造育蠶室,筑塒育雞,辟場圃栽植果木,以推廣農村副業(yè)”②參見1933年9月省教育廳長陳布雷為之撰寫的《平陽黃氏捐助校址記》, 此文被刻成石碑, 現(xiàn)溫州大學校史博物館藏有仿制品.。校中栽種的無核蜜柑、花椰菜、羽衣甘藍等,其樹苗種子均從日本引進,為當時溫州市場所未有。小學設備日臻完善,校圖書館有《萬有文庫》和《四部備要》等書籍,為浙南各小學所無。當時省督學馮克書來校視察后,向省教育廳建議:可將鄭樓小學改建為農村師范學校。昔在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溫處學務分處總理孫詒讓,繼溫州府中學堂創(chuàng)辦之后,倡辦溫州師范學堂于市區(qū)四顧橋的校士館。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溫州師范學堂校舍落成,調郭鳳誥為師范學堂首任監(jiān)督,徐陳冕為學監(jiān),晚清狀元張謇題書校名。民國二年(1913年),溫州師范學堂改稱為浙江省立第十師范學校。民國十二年(1923年),溫州師范學校與溫州中學合并,師范學校作為中學的師范部,金嶸軒任師范部主任。民國二十年(1931年)師范部被撤銷,溫州師范教育,曾一度空缺。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陳布雷任浙江教育廳長時,擬在甌海道(溫、臺、處三府)設置省立師范學校一所,但因經費缺乏,地址一時未定。黃溯初聞訊立即向省廳提出捐獻黃氏創(chuàng)辦的私立鄭樓小學,將全部校舍、設備及場圃園地(30畝)等校產(約值三萬數(shù)千銀元)捐獻來辦溫州師范學校。省教育廳接受捐贈,發(fā)文將鄭樓小學改辦為浙江省立溫州師范學校,以張謇原題書的“溫州師范學校”③此碑現(xiàn)藏于溫州大學校史博物館.為校牌,委任王學素為首任校長,當年8月開始招收普師部、簡易部新生各一班五十來人,又附設溫師附小。為褒獎黃氏父子捐資興學之盛舉,教育部頒發(fā)甲字第118號一等獎狀一件。是年9月,浙江省政府委員兼教育廳長陳布雷撰《平陽黃氏捐助校址記》②,記敘黃氏為家鄉(xiāng)辦學之盛事,勒碑記之,置諸壁間,以資表彰(是碑銅制嵌在學校辦公室門首壁間)。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五月,校長王學素捐俸建筑“溯初亭”,是年8月,王學素被調離,繼任校長徐芳田撰、許蟠云書《溯初亭記》(該碑記嵌在溯初亭墻壁)。瑞安書法家池志澂撰書溯初亭聯(lián)云:“溯水瀠洄小筑竟成千古秀;初基鞏固深謀端賴百年人。”④此對聯(lián)存于平陽鄭樓溫州師范學校溯初亭舊址, 現(xiàn)溫州大學南校區(qū)溯初亭掛有復制品.溯初亭畔,小橋流水,作為校內覽勝之地。省立溫州師范學校從開辦至1954年遷至溫州市區(qū)的三十年間,由于學校設備完善,教師悉心教學,學生學風蔚然,為我省培養(yǎng)師資數(shù)千人,給國家輸送各方面人才,為教育事業(yè)作出巨大的貢獻。黃氏創(chuàng)辦省立溫州師范學校的同時,他還修建了鄭樓“黃氏宗祠”位于學校與太陰宮之間河畔,作為學校民教館,祠堂規(guī)模,氣勢恢弘,有國內名流康有為和梁啟超為宗祠題書匾額、撰書楹聯(lián)。黃溯初《鄭樓宗祠題壁》詩云:“橫陽平野此農村,水繞祠堂有遠源;族本紫云分宋代,林生丹橘是家園。敬鄉(xiāng)遺意存興學,修祀同心默感恩;列祖精靈天上在,乞為霖雨潤孤根”①參見: 黃溯初. 敬鄉(xiāng)樓詩: 卷一: 七[M]. 溫州大學校史博物館藏.。聽說在“文革”破四舊中,原宗祠匾額和楹聯(lián)等文物都遭毀壞,痛惜!省立溫州師范學校建校六十周年、六十五周年及七十周年,都有刊出黃溯初先生誕辰110周年、115周年及120周年紀念特刊。平陽萬全是我的家鄉(xiāng),鄭樓省立溫師是我的母校,我曾寫了幾篇紀念文章。溫州大學校史館內有陳列黃溯初先生生平事跡和圖片資料,來紀念他辦學的業(yè)績。但鄭樓原溫師校舍而今空著無人管,該應利用保護。

      (三)輯錄刻印《敬鄉(xiāng)樓叢書》

      黃溯初先生閱覽群書,知識淵博,愛好購書和藏書,特別是鄉(xiāng)邦史籍的收藏。他留學日本時購買的書籍和歸國三十年中搜集收藏鄉(xiāng)賢先哲遺書共有四百余種。上?!鞍?一三”戰(zhàn)事爆發(fā)后,其上海閘北的房屋遭受戰(zhàn)火焚毀,幸好他在事前已將大部分藏書(四十箱)運回溫州,不然,在上海的全部藏書無存了。黃溯初家藏書籍宏富,在溫州朔門家建造“敬鄉(xiāng)樓”以貯之,劉景晨(貞晦)撰《敬鄉(xiāng)樓圖記》,劉紹寬(次饒)作《題溯初敬鄉(xiāng)樓圖》詩,以志紀念。民國十七年(1928年)至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間,黃公先后敦聘溫州劉景晨和平陽劉紹寬二劉先生到上海寓所,他倆才學睿智,古文功底深厚,將自宋元至明清的黃家收藏先哲鄉(xiāng)賢的槧本,及諸家未付梓的遺書進行???,輯錄刻印《敬鄉(xiāng)樓叢書》。其《叢書》“編輯之例意在表徴”,“凡所刊書必須世無刊本,或刊后再佚不復流傳者,或刊本雖存而中多闕佚者,始為校勘付印”②參見: 劉紹寬. 敬鄉(xiāng)樓叢書三輯序[M]. 溫州市圖書館藏.。各書版本之鑒別,訛字衍文之訂正,查核校閱之專心,搜集??敝诳?,非常人所能及。

      《敬鄉(xiāng)樓叢書》③《敬鄉(xiāng)樓叢書》由黃溯初先生出資, 劉景晨、劉紹寬??? 輯錄刻印, 現(xiàn)藏于溫州大學校史博物館.共四輯,計38種78冊289卷,裝幀講究。第一輯10種18冊,民國十七年十二月輯成付梓,有宋葉適《習學記言序目》、南宋徐照《芳蘭軒集》、徐璣《二微亭集》、元陳高《不系舟漁集》、明李維樾《諫垣奏議》,還有晚清宋恕《六齋卑議》等;第二輯8種22冊,有宋戴溪《春秋講義》、宋蔡幼學《育徳堂外巻(制)》、淸孫鏘鳴《陳文節(jié)公年譜》等;第三輯10種20冊,有宋周行己《浮沚集》、元史伯璿《四書管窺》和《管窺外篇》、明黃淮《介庵集》和《省愆集》、淸黃體芳《江南徵書文牘》等;第四輯10種18冊,有明周旋《畏庵集》、明章綸《章恭毅公集》和《困志集》、明王瓚《甌濱摘稿》、明張璁《張文忠公集》、明王叔果《半山藏稿》等。黃溯初自題《敬鄉(xiāng)樓叢書》詩云:“南宋文章稱永嘉,鄉(xiāng)賢遺著有英華。編成叢刻堪珍重,安得人人書滿家。”④參見: 劉景晨, 劉紹寬. 敬鄉(xiāng)樓叢書[M]. 溫州大學校史博物館藏.還在叢書中有的文集上加“跋”。黃公出資刻印《敬鄉(xiāng)樓叢書》,分贈國內外大圖書館收藏,贈送溫州籀園圖書館、瑞安玉海藏書樓和溫師、溫中等校收藏,玉海樓里的《敬鄉(xiāng)樓叢書》至今仍完善珍藏著。民國卅六年(1947年)十月,其家屬黃夫人和哲嗣黃達權等遵照先生遺囑,將家藏全部書籍三十八箱共計六千四百四十六冊(每書冊蓋上捐贈鈐記)捐贈給溫州籀園圖書館收藏,館長梅雨清于十月十六日復公函給黃氏捐贈藏書表示致謝,并作黃公溯初先生事略。同時,《溫州日報》等地方報,都報道黃氏“敬鄉(xiāng)樓”捐贈全部書籍給籀園圖書館的信息。

      黃溯初先生喜愛賦詩,關心國內時事,友人往來,名勝紀行,懷述書感,悼念挽詩等,常以詩記事,其詩很有史料價值。后將其詩整理編輯為《敬鄉(xiāng)樓詩》①《敬鄉(xiāng)樓詩》現(xiàn)藏于溫州大學校史博物館.三卷,卷一初學集153首,卷二小濱集170首,卷三香島集131首,共計詩454首。好友劉道鏗(寄園)作《敬鄉(xiāng)樓詩》序,永嘉摯友徐陳冕(寄庼)作詩集跋,至友名士陳敬第(叔通)撰《永嘉黃君群傳》,友人葉景葵為《敬鄉(xiāng)樓詩》封面題簽,聘請上海顧廷龍為詩集校正楷書,書法精美,諸友人為《敬鄉(xiāng)樓詩》集,增添光彩,蓬蓽生輝。民國三十六年五月《敬鄉(xiāng)樓詩》印成后,分贈給國內一些團體和友人,留作紀念。

      三、英聲動甌越 桑梓留芳名

      抗日戰(zhàn)爭期間,黃溯初先生為國抗戰(zhàn)而操勞,常在上海、香港、湘桂與重慶等地之間而奔波,辛勞過度,不幸于1945年4月26日病逝于重慶,享壽六十有三。當?shù)亍洞蠊珗蟆贰吨醒肴請蟆贰缎侣剷r報》等刊登訃告、特訊,噩耗傳到全國各地,重慶、上海、溫州等地各界知名親友紛紛給其家屬發(fā)來唁電、聯(lián)額、誄辭、挽詩、賻儀,各地分別舉行追悼大會或小型悼念會。重慶國家領導人和好友的唁電、哀辭中有國府主席蔣中正“德音孔昭”(又送賻儀三十萬元)、友人邵力子“老成凋謝”、張竹平“望重山斗”和許世英、陳布雷等友人的哀辭。溫州生前親朋至友聞訊,悲慟不已,分別在甌海醫(yī)院和鄭樓溫州師范學校舉行隆重的追悼大會,表示深切哀悼!1947年9月,黃氏家屬哲嗣將黃公靈柩運抵上海,安葬于虹橋公墓。嗣后,其家屬搜集整理挽詩、挽聯(lián)、祭文等編輯刻印為《敬鄉(xiāng)樓哀挽錄》②《敬鄉(xiāng)樓哀挽錄》現(xiàn)藏于溫州市圖書館.,分贈有關單位和親戚朋友留作紀念?!栋熹洝分杏嘘愂逋?、劉放園、陳守庸、謝俠遜、張云雷、鄭曼青、徐寄庼、孫科、黃炎培、俞頌華等多位好友的挽詩,對他一生愛國愛鄉(xiāng),鞠躬盡瘁,作了很高的評價,正如好友陳叔通(敬第)《挽溯初》詩云:“卅五年來國三變,惟君無役不從公。平生艱瘁寧償志,依舊清貧不計功。凡屬朋交俱腹痛,縱然客死亦心雄。漫言收骨湘猶在,何以家為恨未終③參見: 佚名. 敬鄉(xiāng)樓哀挽錄[M]. 現(xiàn)藏于溫州市圖書館.。還有褚輔成、徐寄庼、陳銘樞、姚琮、陳布雷、吳百亨、洪彥遠、余森文、林鏡平、金嶸軒等諸多友人鄉(xiāng)誼和溫師學校師生的聯(lián)額誄語。浙江旅渝同鄉(xiāng)會褚輔成等和浙江溫屬六縣旅渝同鄉(xiāng)會長姚琮等公祭黃公溯初。姚琮挽聯(lián)云:“高行抏淵騫每向清風懷叔度;英聲動甌越常從奇節(jié)仰南雷?!雹劢饚V軒挽聯(lián)云:“興學具熱情六邑弦歌懷舊跡;招魂賦楚些一江煙水哭鄉(xiāng)賢?!雹垡陨线@些友人的祭文、悼辭和挽詩,深切地表達了他們與黃群之間的深情厚誼。

      2015年4月,是黃溯初先生逝世七十周年,溯初先生作為桑梓英賢,深受溫州人民崇敬欽仰,為紀念他一生愛國愛鄉(xiāng)所作的重大業(yè)績和貢獻,筆者特作此文。賢人已仙逝,鄉(xiāng)里留芳名,業(yè)績不朽,風范長存!

      (作者 陳之川 原名陳儀 原省立溫師普師部20世紀40年代校友)

      (編輯:朱青海)

      Patriotic and Reverencing Town ship, Leaving a Reputation in Historical Records—— Missing Mr Huang Suchu, a County Sage’s Achievements

      CHEN Zhichuan
      (Chinese Teaching and Research Group, The Third High School of Ruian City, Wenzhou, China325200)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Mr. Huang Qun (styled himself Suchu) who was born in 1883. The year 2015 witnesses the seventieth anniversary of his death. Zhenglou of Pingyang County is his ancestral home. As a sage of modern Wenzhou, who loves both his country and his hometowm, he is rated as one of top ten celebrities in the history of Pingyang County. After Zhejiang Province declared its independence in the revolutionhe of 1911, he was made the representative of Zhejiang Province to join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rovisional Constitution" in Hankou. After Republic of China was founded, he was elected the first session Congressman. Huang Qun raised fund and established The China Times in Shanghai after Yuan Shih-kai proclaimed emperor. During Anti-Japanese War, Huang Suchu made remarkable contribution to the national warv against Japanese invasion, which happened in the event of Gaotao to shock the whole world. As a village celebrity, he founded Ouhai Hospital (now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as well as Wenzhou Normal School. He also compiled Collection of Jingxiang Library and Poetry of Jingxiang Library. He died of an illness in Chongqing on April 26, 1945.

      Key words:Pingyang; Huang Suchu; Ouhai Hospital; Wenzhou Normal School; “Collection of Jingxiang Library”

      作者簡介:陳之川(1928- ),男,浙江平陽人,中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語文教育

      收稿日期:2015-03-25

      DOI:10.3875/j.issn.1674-3555.2015.05.012本文的PDF文件可以從xuebao.wzu.edu.cn獲得

      中圖分類號:K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3555(2015)05-0068-06

      猜你喜歡
      平陽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degradation of the C12A7 hollow cathode
      Early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 C12A7 hollow cathode fed on iodine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an inductively coupled RF plasma cathode
      虎園觀虎
      Masterpieces 佳作
      邊疆文學(2020年5期)2020-05-22 02:58:58
      馳騁西北的平陽商幫
      西夏研究(2020年1期)2020-04-01 11:54:40
      雷平陽:行走在故鄉(xiāng)云南
      中國三峽(2017年9期)2017-12-19 13:27:43
      平陽木版雕印戲曲拂塵紙一幅一戲四圖年畫考釋
      中華戲曲(2016年2期)2016-01-22 08:18:55
      平陽霉素注射及手術切除綜合治療口腔頜面部海綿狀血管瘤
      平陽話“垕”的詞性、功能及來源
      义马市| 三穗县| 泉州市| 河北区| 阜新市| 西乌| 涟源市| 宁都县| 麦盖提县| 洪洞县| 巩留县| 偏关县| 静海县| 甘洛县| 焉耆| 乌拉特后旗| 余江县| 平顺县| 林甸县| 贵德县| 晋江市| 甘孜县| 五原县| 平凉市| 澄城县| 德清县| 岑巩县| 台东市| 嘉禾县| 固原市| 抚远县| 沁水县| 苍南县| 鹿泉市| 开鲁县| 镇赉县| 文昌市| 酒泉市| 英吉沙县| 北京市| 公主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