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韶關市仁化縣長江中心小學 彭小麗
現(xiàn)代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活動是由教師和學生所組成的“共同體”完成的。其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是組織良好教學場景、啟發(fā)學生獲取知識的“助產士” 。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創(chuàng)設各種有效教學情境,提供全面、清晰的有關信息,引導學生在合適的教學情境中,進行開動腦筋學習,掌握數(shù)學知識。而我們現(xiàn)在所使用的北師大版教材在編寫上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在每個章節(jié)的教學內容里都配有一幅或幾幅主題情境圖。作為我們使用北師大版教材的教師來說,如何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主題圖去創(chuàng)設有效的課堂教學情境,是我們在課堂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方面考慮的重點。那么,我們怎樣才能合理的利用主題圖情境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呢?我認為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做法入手。
主題圖內容豐富,含義深刻,凝結了眾多編者對教育教學的認識、對數(shù)學的理解。因此,深入地鉆研主題圖,切實把握主題圖的含義是使用好主題圖的前提?!爸黝}圖”教學要突出數(shù)學的特點,充分挖掘“主題圖”中有利于三維目標實現(xiàn)的教學資源。只有在理解圖意的基礎上,才能創(chuàng)設生動的主題情境,組織有效的主題活動,課堂才是有效的、精彩的。如北師大版教材一年級下冊p44“動手做(三)”,主題圖展示的是風車、兔子、萬花筒、青蛙圖案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結合單元教學,從數(shù)學的角度仔細推敲,不難發(fā)現(xiàn),主題圖所展示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就是一個圖形變換的過程,即“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的變換過程。理解了這個深意,教學時我是這樣組織:課前讓學生在家里做風車,并提出要求,即注意觀察自己在做風車過程中圖形有什么變化;課堂上,學生邊描述,教師邊演示。描述時要引導學生從圖形變換的角度講解,例如,用一張長方形的紙,把一個角的兩條邊對折成兩個三角形,并把多余的長方形部分剪去,展開就變成了一個正方形。由于圓形的變化比較隱蔽,所以我們可以讓學生拿出自己課前所做的風車玩耍,引導學生觀察風車轉動的運動軌跡,進而總結各種圖形是可以互相變換的,這樣的教學才是符合主題深意的,在活動中學會觀察,學會思考,掌握知識,才是真正達成了教學目標。我們只有深刻地理解并正確把握了“主題圖”的意圖,才能有效組織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教材以主題圖的方式設計了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連、富有兒童情趣的主題情境,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與動機。這些情境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充分體現(xiàn)了數(shù)學學習的價值,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然而,剛入學的小學生,他們的想法還很天真,他們關注的往往是他們感興趣的事物,而忽略場景中的數(shù)學信息。因此,教師在運用主題圖時一定注意把握好圖中的數(shù)學價值。如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第二冊第30頁“回收廢品”。教學時我是這樣進行的:先談話:老師剛才買了一瓶礦泉水并已經喝完了,你們說老師現(xiàn)在該怎樣處理這瓶子?這時學生就說開了:“用來做花瓶”“回收去換錢”“丟在垃圾桶里”……然后老師導入,出示教材主題情景圖,問:圖中三位同學在做什么?你知道他們每人收集泉水瓶多少嗎?學生紛紛舉手說:“小林收集26個礦泉水瓶”……小紅收集幾個?小青呢?學生有的直接說出結果,有的在想。老師接著引導:你能根據(jù)這些數(shù)學信息提出數(shù)學問題嗎?教材中一幅主題情境圖,學生提出了好幾個數(shù)學問題,,在老師的引導下,列出了算式。如果沒有教材的開放性設計,如果教師不去充分挖掘情境題中蘊含的數(shù)學問題,如果教師沒有將新理念落實到每一節(jié)課,哪里會有學生們如此之多的思維火花迸發(fā)?每一個孩子都是一粒種子,給他陽光、雨露,就會發(fā)芽。
教材在主題圖的設計中,盡量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信息,為教學的多樣性,為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提供了可能。在具體的教學中,我們一定要仔細鉆研教材,對主題圖的課堂教學時出現(xiàn)的時機需要再三斟酌,選擇最有利于教學的時機呈現(xiàn)主題圖,使它發(fā)揮應有的效用。例如,北師大版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第86~88頁游戲公平(誰先走),教學時我是這樣教學的:同學們喜歡玩游戲嗎?今天,老師和你們就進行一場“石頭、剪刀、布”游戲比賽好嗎?老師和全班同學一起玩3局“石頭、剪刀、布”。師問:那些退出游戲的同學,你們輸?shù)姆鈫??如果老師和你們一直玩下去誰是最后的勝利者?你們覺得剛才我們玩的“石頭、剪刀、布” 這個游戲公平嗎?為什么呢?怎樣的游戲才公平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游戲公平這個問題,板書:游戲公平。師: 剛才我們玩的“石頭、剪刀、布” 這個游戲是游戲本身不公平?還是老師制定的游戲規(guī)則不公平?下面我們一起來分析我們玩3局的游戲。接著老師出示教材的主題圖……這樣的教學注重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靈活處理教材內容,充分利用教材的主題情境圖與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有機結合起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進行教學,最大限度地啟發(fā)學生積極的進行數(shù)學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情境中激起興趣,從活動中發(fā)展思維。
第一,從靜態(tài)轉向動態(tài)。在教學中,可以利用多媒體把教材主題圖靜止的畫面制作變成動態(tài),學生在深入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學習的興趣也更濃了。
第二,將主題圖分層展示。挖掘出主題圖中的隱含數(shù)學問題是數(shù)學學習的關鍵,基于學生的思維特點,如果將學生一下子置于非常復雜的情境中,會讓他們無所適從。
總之,只要我們在數(shù)學教學中,準確把握好北師大版教材中“主題圖”這一特色,理解其意義和它的價值所在,充分挖掘主題圖的內涵,合理安排主題圖出現(xiàn)的時機與方式,讓“主題圖”更好地服務于我們的課堂教學,讓我們創(chuàng)設出更高效的數(shù)學課堂情境,定能讓它在教學中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