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冬梅
摘要:目的 探討PENTAX高清智能染色內鏡在上消化道早癌的診斷價值。方法 2013年3月~2014年6月經普通高清胃鏡檢查后疑似早期胃癌、食管癌患者60例,分別行高清白光(HD+)模式、高清智能電子染色(i-scan)模式、靛胭脂染色內鏡檢查。并對疑似部位進行靶向活檢,比較3種內鏡診斷早癌的敏感度、特異度以及與病理組織學的符合率。結果 60例患者中,經病理組織學檢查診斷為早癌34例。在診斷早癌的敏感度、特異度以及與病理組織學的符合率方面,高清智能染色內鏡明顯高于電子高清內鏡(P<0.05),且均與靛胭脂染色放大內鏡相近(P>0.05)。結論 高清智能染色內鏡有助于對病灶性質的判斷和指導活檢。
關鍵詞:高清智能染色內鏡(i-scan);早期胃癌早期食管癌
消化道癌的死亡率與其臨床分期密切相關,早期胃腸癌術后5年生存率可達90%以上,而進展期癌的生存率僅50~60%,有轉移者不足10%,因此。消化道癌的早期診斷顯得尤為重要,但普通內鏡檢查篩選早期消化道癌仍較困難。因此早期檢測和治療消化道癌已成為醫(yī)學界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旨在研究高清智能染色內鏡對于上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變的診斷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3年3月~2014年6月來我院內鏡室行內鏡檢查疑似早癌的患者6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齡42~80歲,平均56歲。臨床主要表現(xiàn)有早飽、上腹隱痛、上腹不適、燒心、噯氣、腹痛、腹瀉等。術前患者均簽署相關知情同意書。病種選擇:內鏡下表現(xiàn)為粘膜粗糙、色澤改變、糜爛、粘膜凹凸及潰瘍增殖性病變,尤以單個淺凹/糜爛灶,視為可疑病變。
1.2設備與材料 主機EPK-i是日本PENTAX公司產品,內鏡型號為:EC-3890i。其主要功能包括兩方面:①高清白光(HD+)技術;②智能電子染色(i-scan)技術,主要是在高清白光(HD+)內鏡的基礎上各種強化顯示功能。0.4%靛胭脂溶液。
1.3方法 常規(guī)內鏡檢查,對發(fā)現(xiàn)的每一處可疑病變,先行高清白光模式觀察,采集圖片;然后切換成高清智能電子染色模式分別觀察黏膜腺管及微血管形態(tài),采集圖片;最后靛胭脂染色內鏡檢查,由經驗豐富的醫(yī)生對于病變性質進行經驗性預測,對病變取活檢行病理學檢查。將3種內鏡的診斷結果與病理診斷結果進行比較。計算各自的敏感度、特異度以及與病理組織學的符合率。
1.4 診斷標準 診斷早期胃癌的標準主要建立在腺管結構和血管形態(tài)上。腺管結構按Kudo分型[1],可分為5種形式。I型,為圓形,是正常黏膜的pit,亦可見于炎性息肉。II型,呈星芒狀或乳頭狀,開口較正常pit大,組織學表現(xiàn)為增生性病變。Ⅲ-L型,呈管狀或類網狀,較正常pit大,病理組織學為腺瘤,多為隆起型病變;Ⅲs型,呈管狀或類圓狀,比正常pit小,多發(fā)生于凹陷型腫瘤,即Ⅱc病變,病理組織學為腺瘤或早期癌。Ⅳ型。呈分枝狀、腦回狀或溝紋狀,病理組織學為絨毛狀腺瘤。VA型,pit排列不規(guī)則,不對稱,大小不均,絕大部分為早期癌;V N型,pit消失或無結構,此型皆為浸潤癌。觀察到的血管主要由以下3種組成:毛細血管,收集小靜脈,微血管。將在內鏡下觀察到的微血管形態(tài)分為以下3種形式:規(guī)則型,黏膜微血管形狀一致,可以是閉環(huán)或者是開環(huán)狀,直徑相近,分布均勻,排列整齊;不規(guī)則型,血管形狀各異,可有閉環(huán)、開環(huán)、彎曲、樹枝狀以及其他形狀,交叉呈網狀或者非網狀,血管直徑不一致,分布不均,排列紊亂;未發(fā)現(xiàn),上皮微血管結構模糊,看不清。當病灶邊界清晰,腺管結構呈Ⅲs型或VA型和(或)出現(xiàn)不規(guī)則型微血管時,診斷為早癌。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分別計算3種模式下診斷的靈敏度、特異度、及與病理組織學的符合率。采用χ2檢驗對數據分別進行差異性分析,P<0.05認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討論
消化道早癌無典型的臨床癥狀,發(fā)現(xiàn)時多為進展期,造成許多患者延誤診治,因此,提高早癌的檢出率、早期治療是降低病死率的有效途徑[2]。目前,早癌的診斷主要依靠胃鏡下活檢診斷,但普通胃鏡由于條件不夠,陽性率較低。近年的研究認為,胃黏膜在發(fā)生惡性轉化的過程中,黏膜腺管開口及微血管形態(tài)均會發(fā)生變化,因此,放大內鏡對胃黏膜表面徼細形態(tài)的觀察.可使胃腸道異型增生和早期癌變的診斷率得到明顯增高[3]。普通電子放大內鏡雖能展現(xiàn)黏膜的自然原色,但對黏膜淺表血管調效果并不明顯。智能染色技術(Intelligent dyeing technology,IDT)是一種創(chuàng)新內鏡技術[4,5],目前它除了包含傳統(tǒng)的表面增強(SE)和對比增強(CE)兩種基本增強模式,最大的特色在于色調增強(TE)功能。通過主機軟件系統(tǒng)針對性設計染色功能,從而使得不同部位病變顯示出最佳光染色效果,切換模式操作簡單、便捷。高清智能染色內鏡使得圖像的對比性能得到改善,病灶與周圍正常組織界限清晰,有出色的可視性,一些肉眼容易遺漏的病灶得以清晰地顯現(xiàn)。同時能夠對黏膜淺表血管或黏膜組織狀態(tài)進行構造強調,故可達到最佳觀察效果,發(fā)現(xiàn)普通內鏡下難以發(fā)現(xiàn)的平坦型病變或小病灶。目前國內外關于胃黏膜微血管形態(tài)的研究很多,均證實胃黏膜微血管結構的改變對早期胃癌的檢出具有重要意義[6]。本研究結果顯示高清智能染色內鏡在診斷早癌的敏感度、特異度以及與病理組織學的符合率方面,明顯高于高清白光內鏡,而與靛胭脂染色相近,盡管兩者差異不顯著,但智能染色內鏡受胃黏液的影響較小,且無需向目標組織噴灑化學色素,節(jié)約了檢查時間,這與文獻報道相符[7]??傊咔逯悄苋旧珒如R凸顯出了其在診斷早癌中的優(yōu)勢,可提高活檢檢查的準確性,有著良好的臨床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Kudo S,Rubio CA,Teixeira CR,et a1.pit pattern in coioreet neoplasia:endoscopic magnifying view[J].Endoscopy,2001,33:367-373.
[2]徐麟,劉繼勇.窄帶成像技術結合放大內鏡在早期胃癌診斷中的價值研究[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09,26:415-418.
[3]高孝忠,褚衍六,喬秀麗,等.內鏡窄帶成像技術在早期胃癌及異型增生診斷中的應用[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09,26:134-137.
[4]Rjngold DA, Sikka S,Banerjee B. High-contrast imagjng(F1CE)improves visualization of gastrointestinaI vascular ecta-sias[J].Endoscopy,2008,40(Suppl 2):E26.
[5]Julia Liu,Aldona Dlugosz,Helmut Neumann. Beyond white light endoscopy: The role of optical biopsy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J].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3,43:7544-7551.
[6]盧雪峰,付金棟,王尊松.等.胃小凹及微血管形態(tài)變化對胃良惡性潰瘍的診斷價值[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06,23:430-432.
[7]Yagi K.Honda H,Yang JM.et a1.Magnifying endoscopy in gastri·tis of the corpus[J].Endoscopy.2005,37:660.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