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吉衛(wèi)
摘要:目的 比較氟比洛芬酯和氯胺酮預防雷米芬太尼麻醉術后痛覺過敏的臨床效果。方法 隨機將我院90例ASAⅠ或Ⅱ級全麻患者分為三組,每組30例,3例患者使用丙泊酚,雷米芬太尼麻醉維持。Ⅰ組術前靜脈注射100mg氟比洛芬酯;Ⅱ組患者靜脈注射氯胺酮0.5mg/kg,并且在手術過程中小劑量維持,直到手術結束;Ⅲ組患者不用氟比洛芬酯和氯胺酮,所有患者術后均采用持續(xù)靜脈滴注曲馬多鎮(zhèn)痛。結果 Ⅲ組患者術后1、4、8h視覺模擬評分顯著高于Ⅰ組和Ⅱ組(P<0.05),而術后24h的差異卻不顯著(P>0.05);Ⅲ組術后24h用曲馬多持續(xù)靜脈自控按壓次數(shù)和用芬太尼鎮(zhèn)痛的例數(shù)明顯高于Ⅰ組和Ⅱ組,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結論 氟比洛芬酯和氯胺酮均能有效預防雷米芬太尼麻醉術后的痛覺過敏,安全性高,建議推廣。
關鍵詞:氟比洛芬酯;氯胺酮;雷米芬太尼;麻醉;痛覺;過敏
雷米芬太尼廣泛應用于術中鎮(zhèn)痛,是常用的麻醉藥物。最近的研究發(fā)現(xiàn),停用雷米芬太尼術后產(chǎn)生痛覺過敏,多數(shù)學者認為這是嚴重的術后疼痛及阿片類鎮(zhèn)痛藥耐藥性上升的主要原因[1、2]。因此,我院將90例ASAⅠ或Ⅱ級全麻患者隨機分組,分別用氟比洛芬酯和氯胺酮預防術后痛覺過敏,效果顯著,現(xiàn)將情況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90例ASAⅠ或Ⅱ級麻醉患者作為此次研究的對象,隨機分為三組,每組30例,Ⅰ組患者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齡(46.2±11.6)歲;Ⅱ組患者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齡(46.5±11.6)歲;Ⅲ組患者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齡(46.3±11.6)歲。所有患者均排除嚴重肝腎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礙,排除嚴重的心功能不全、惡性腫瘤和精神疾病。三組患者在性別、年齡、ASA分級、手術方式等臨床情況沒有較大的差異(P>0.05),可以進行比較。
1.2方法 三組患者均對手術和麻醉方式知情并同意治療方案,自愿配合并簽署知情同意書。三組維持麻醉的藥物均為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丙泊酚1.0~1.5mg/kg、雷米芬太尼0.3μg/(kg·min)。在此基礎上,Ⅰ組患者在插管后手術前靜脈注射100mg氟比洛芬酯,Ⅱ組患者靜脈注射氯胺酮0.5mg/kg,然后以5μg/(kg·min)的標準靜脈持續(xù)滴注直到手術結束,Ⅲ組是照組,不用氟比洛芬酯或氯胺酮,所有患者術后均用曲馬多持續(xù)靜脈自控鎮(zhèn)痛。術中持續(xù)監(jiān)測患者的各項指標,如發(fā)現(xiàn)異常則給予及時處理并做好輸血和補液的準備。如果VAS≥5分,則靜脈注射芬太尼1μg/kg。
1.3評價指標 ①比較三組患者術后1、4、8、24h的視覺模擬(VAS)評分,分值越大痛覺越敏感;②比較三組患者術后加用芬太尼鎮(zhèn)痛的例數(shù),術后24h用曲馬多持續(xù)靜脈(PCIA)自控按壓次數(shù),氣管插管拔除時間和術后將患者推進麻醉后恢復室(PACU)的時間。
1.4統(tǒng)計學處理 統(tǒng)計分析時采用SPSS17.0軟件分析,用 (x±s)表示計量資料,用χ2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t檢驗比較組間,以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比較觀察三組患者術后的VAS評分差異 對照組患者術后1、4、8h視覺模擬評分明顯高于其它兩組,差異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三組患者術后24h視覺模擬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1。
2.2三組患者術后的各項指標情況 術后24hⅢ組用曲馬多持續(xù)靜脈自控按壓次數(shù)及加用芬太尼鎮(zhèn)痛的例數(shù)明顯高于Ⅰ組和Ⅱ組,差異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它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雷米芬太尼作為麻醉的常用藥物廣泛用于臨床當中,但一旦停藥就會導致患者痛覺過敏。因此,術后預防疼痛的藥物量也增加,導致阿片類鎮(zhèn)痛藥耐藥性增強,一些研究表明,痛覺過敏和阿片類鎮(zhèn)痛藥的耐受性存在密切的關系[3、4]。臨床多項研究證實,在手術前給予一定量的氟比洛芬酯靜脈滴注或手術過程中給予小劑量持續(xù)氯胺酮靜脈滴注可以有效的預防痛覺過敏,NMDA受體拮抗劑氯胺酮能夠抑制中樞過敏,因此能有效進行鎮(zhèn)痛,氟比洛芬酯為非選擇性的NSAID,能夠抑制環(huán)氧化酶的活性,使因為刺激導致的中樞敏感化程度降低[5、6]。
本組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患者術后1、4、8h的視覺模擬評分明顯高于Ⅰ組和Ⅱ組,差異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了Ⅰ組和Ⅱ組的患者應用氟比洛芬酯和氯胺酮預防雷米芬太尼麻醉術后痛覺過敏的臨床效果在24h內(nèi)比較明顯,24h后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24hⅢ組用曲馬多持續(xù)靜脈自控按壓次數(shù)及加用芬太尼鎮(zhèn)痛的例數(shù)明顯高于Ⅰ組和Ⅱ組,差異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應用氟比洛芬酯和氯胺酮均能使患者術后阿片類鎮(zhèn)痛藥的使用量明顯的減少,安全性較高[7、8]。
綜上所述,氟比洛芬酯和氯胺酮均能有效預防雷米芬太尼麻醉術后的痛覺過敏,安全性高,建議推廣。
參考文獻:
[1]鄭羨河,蔣宗明,陳忠華,等.氟比洛芬酯預防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覺過敏的臨床研究[J].中國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2010,15(8):916-919.
[2]王衛(wèi)華,楊紅軍,茹六合,等.氟比洛芬酯超前鎮(zhèn)痛對瑞芬太尼麻醉術后痛覺過敏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2,15(5):83-85.
[3]李曉倩,馬虹.單劑量非麻醉性鎮(zhèn)痛藥預防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覺過敏的有效性Meta分析[J].中國新藥雜志,2012,21(13):1507-1516.
[4]陳力,李傳祥,宋伏虎,等.術中不同劑量芬太尼對脊柱手術雷米芬太尼麻醉后患者蘇醒質(zhì)量的影響[J].廣東醫(yī)學,2012,33(4):534-536.
[5]鞏繼平,王培山,孟瑞霞.地佐辛和氟比洛芬酯聯(lián)合術后自控靜脈鎮(zhèn)痛研究[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7(16):6-9.
[6]葉柏波,劉德昭,沈?qū)?氟比洛芬酯抑制瑞芬太尼致患者術后痛覺過敏的藥效學研究[J].中華普通外科學文獻(電子版),2011,5(4):297-300.
[7]李蕓,李天佐,紀方,等.三種鎮(zhèn)痛藥抑制瑞芬太尼致痛覺過敏作用的比較[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1,27(10):944-946.
[8]王壽平,陳曉彤,張雯君,等.氟比洛芬酯預防瑞芬太尼所致術后急性阿片類藥物耐受臨床觀察[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0,24(2):175-176.編輯/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