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湖湘文化的詮釋與建構*

      2015-03-18 01:27:39朱漢民
      關鍵詞:文化史湖湘建構

      朱漢民

      (湖南大學 岳麓書院,湖南 長沙 410082)

      ?

      地域文化專輯

      湖湘文化的詮釋與建構*

      朱漢民

      (湖南大學 岳麓書院,湖南 長沙 410082)

      湖湘文化是一個由各種文化要素組合起來的整體結構,它本身又由諸多子系統(tǒng)構成,其中最重要的兩個子系統(tǒng)是湖湘學術系統(tǒng)和湖湘人格系統(tǒng)。而湖湘文化發(fā)展史本來就是一個文化詮釋和歷史建構的過程,從湖湘文化的淵源、形成、發(fā)展的歷史過程來看,湖湘文化處于一個不斷被承傳、更新、豐富、重組的建構過程。同樣,現(xiàn)代學者研究湖湘文化也是關于湖湘文化的歷史建構。

      湖湘文化;文化詮釋;文化建構

      湖湘文化是一個由各種文化要素組合起來的整體結構,而湖湘文化發(fā)展史本來就是一個文化詮釋和歷史建構的過程。 為什么對湖湘文化的歷史與傳統(tǒng)的研究與論述會是一種文化詮釋與建構?這種歷史建構的客觀原因與理論依據(jù)是什么?本文擬對這些問題進行具體探討。

      一 研究湖湘文化歷史的客觀性依據(jù)

      當代學人是如何知道湖湘文化的歷史的?我們憑什么保證或相信這種歷史文化的研究結論是客觀的?當然,當代學人有一整套保證歷史文化研究客觀性的條件。

      首先,我們必須全面、系統(tǒng)地搜集、閱讀、整理相關歷史的文獻資料,通過這些歷史文獻資料的分析、理解,發(fā)現(xiàn)相關的文化現(xiàn)象及其歷史過程。確實,數(shù)千年的文明史,留下了浩如煙海的文獻資料,它們是悠久的湖湘文化及中華文化的體現(xiàn)。作為湖湘歷史文化研究的學者,毫無疑問要把相關的歷史文獻資料作為深入理解、研究的對象。通過它們,我們可穿過時空隧道而重新領悟歷史人物思想、情感及其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

      其次,我們可以通過考古學資料,去接觸、思考、把握湖湘文化??茖W的考古學在中國雖然只有百年歷史,但是它取得的成績卻是驚人的。由于時間風雨的剝蝕,曾經(jīng)是鮮活的文化現(xiàn)象、文化形態(tài)逐漸演變?yōu)槲幕z物、文化遺存,沉埋在地下不為后人所知??脊艑W將這些文化遺物或遺址挖掘整理出來,讓今天的人們可以去觀賞、思考古人早已不得而知的歷史文化。各種各樣的歷史文化遺物,它們是輝煌、燦爛的歷史文化的表現(xiàn),雖然由于年代久遠,這些文化、文獻已經(jīng)剝蝕衰變,但是它們在客觀、忠實地敘述著歷史文化光彩。

      再次,現(xiàn)代人的文化心理、風俗習慣、價值理念均是一種文化積淀的結果。所以,通過對現(xiàn)代社會的不同族群或不同地域的風俗、宗教、習慣、心理等各種研究考察,如民俗學、社會學、人類學、心理學的考察分析,亦可以找到與湖湘?zhèn)鹘y(tǒng)文化相關的資料與信息。故而,這種民俗學、社會學、人類學、心理學的考察研究,亦是從事地域文化研究考察的重要手段。

      應該說,一切從事湖湘文化研究的學者,均得通過上述文獻學、考古學、民俗學等途徑與方法,以獲得湖湘文化的資料,進而深入思考與探討這種區(qū)域文化的歷史演變、具體形態(tài)、主要特征。因此,與這些學科相關的視角、方法,就成為研究湖湘文化的重要方法。我們相信,這些通過歷史文獻、考古資料、民俗調(diào)查而獲得的資料,能夠保證我們研究的湖湘文化具有歷史文化的客觀性、真實性。

      但是,僅僅如此顯然是不夠的。其一,現(xiàn)代學術是由不同科目的知識體系構成的,學者以某一學科的學術視野去研究歷史文獻、考古資料、民俗調(diào)查,他們所理解的文化總是與某種學科的問題直接相關,地域文化絕不是那些地域的哲學、宗教、教育、科技、民俗、文學、藝術等不同學術科目、文化部類諸要素的相加。否則,就像那個著名的“盲人摸象”的故事,每個盲人摸到大象的鼻子、耳朵、肚子、大腿、尾巴,使得他們心中的大象是如此的不同,分別是管子、扇子、墻壁、柱子、繩子等。而不同學科學者都說自己在研究“湖湘文化”,而他們認可的湖湘文化同樣是如此的不同。顯然,文化要素與文化整體是不同的,并不是將文化要素加攏來,就可以成為文化的整體。文化內(nèi)部的要素是一個彼此相關聯(lián)的系統(tǒng),單一要素不能說明文化整體的物質(zhì)與功能。所以,必須將地域文化視為一個整體的系統(tǒng)或結構。

      其二,我們今天研究的湖湘文化,不僅僅是一種各文化要素相互關聯(lián)的“結構”,更加重要的是,這一“結構”不是封閉的、靜態(tài)的,而是一個開放的、動態(tài)的形成與演變過程。我們得引入一個與結構(structure)相關的概念,即“建構”(consturction)的理論與概念。如果我們將“結構”看作是由通過主體活動參與而實現(xiàn)結構的變化、重組,即是所謂的“建構”。這種“建構”有雙重涵義。其一,地域文化是歷史建構的,每一時代的人,無論是鄉(xiāng)野的平民,還是學富五車的士大夫,他們均既是歷史文化的承傳者,又是歷史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這種既傳承文化又創(chuàng)造文化的過程,正是文化的建構過程。其二,地域文化總是被當代學者所建構。思想史、文化史研究與經(jīng)濟史、社會史研究常常會體現(xiàn)出一重要差異,研究者可以將經(jīng)濟史、社會史看作是一個客觀的研究對象,卻很難將思想史、文化史看作是與研究者無關的對象,因為研究者在理解、詮釋這些思想、文化的內(nèi)涵和意義時,往往仍是在參與這一思想、文化的建構。譬如,王船山是同樣的地方性文化資源,但是曾國藩、譚嗣同、毛澤東對其文化價值的詮釋則各異其趣,因他們均在參與船山思想與文化的建構。

      由于上述兩個原因,對于我們這些從事湖湘文化研究的學者來說,應如何研究湖湘文化的歷史與傳統(tǒng),就成為一個我們首先要面對、而且須解決的問題。

      二 湖湘文化是一個系統(tǒng)

      比較起哲學、宗教、文學、藝術、科技、教育、民俗等各門具體的學科知識,“文化”無疑是一個最有綜合性的學術視域。盡管上述具體的學科、部類均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文化并不是這些哲學、宗教、藝術、科技、教育、民俗、語言等相加。也就是說,湖湘文化并不是湖湘哲學、湖湘宗教、湖湘文學、湖湘教育等不同知識科目、文化部類的相加。作為一個綜合性的學科視域,湖湘文化是一個由各種部分、要素組合起來的整體。

      所以,湖湘文化研究的首要前提,就是要將“湖湘文化”視為一個結構性整體。事實上,結構主義理論的首要原則,就是強調(diào)部分離不開整體,整體大于部分。故而任何文化的組成部分均不可能孤立地理解,必須將這些文化的部分、要素納入到文化結構的相互關系中去理解。僅僅是研究、討論湖湘地區(qū)的哲學、倫理、教育、文學等文化部分,并不能等同于湖湘文化的研究。從這個意義上講,那些僅僅是從湖湘地域的哲學、倫理、文學、藝術、教育等單一學科視域而概括出來的“湖湘文化特質(zhì)”,因缺乏對文化結構性、系統(tǒng)性的整體思考,并不能真正把握湖湘文化的特質(zhì)。那么,什么才是“文化”的整體性思考呢?這就得進一步探討“文化”究竟是什么。

      據(jù)說,世界上的人類學家、社會學家為“文化”下過數(shù)百種定義,但多數(shù)學者均承認,文化的核心是由價值系統(tǒng)構成的。不同國家地區(qū)的民族、部族、社群的文化存在種種差異,但是最重要的文化差異是價值觀念的差異。這里所謂價值觀念的差異,既可以是他們所崇尚、贊同的價值理念不同,亦可以是他們所共同崇尚的價值的輕重序列不同,故而均可視為“價值系統(tǒng)”或“價值體系”的不同。所以,對湖湘學術、湖湘教育、湖湘宗教、湖湘民俗等不同領域、部分作地域文化的思考和研究,最重要的是從價值體系的視域作分析探討。那么,對湖湘地域的哲學、經(jīng)學、史學、倫理、教育、民俗等不同觀念形態(tài)地域文化的研究,首先應該考察那個能夠聯(lián)結這些不同觀念形態(tài)、心理形態(tài)的價值體系。也就是說,所謂從文化結構的整體性去研究各種文化部類、要素,探討這些部分、要素的相互關系,首先就要以價值體系作為聯(lián)結這些不同觀念形態(tài)、心理形態(tài)的核心因素。探討湖湘地域的文化結構,首先是探討這個地域的各類文化現(xiàn)象(從觀念形態(tài)到心理形態(tài))背后的價值體系。具體的觀念形態(tài),包括哲學、宗教、倫理、文學、藝術、教育的不同形態(tài),均會表達這種湖湘文化價值體系;同樣,各種心理文化形態(tài),包括文化化了的性格、氣質(zhì)、習慣等,也與這種文化的價值體系積淀有關。

      湖湘文化是一個結構性的文化系統(tǒng),它本身又是由諸多子系統(tǒng)構成,包括湖湘學術、湖湘教育、湖湘文學、湖湘宗教等,每個子系統(tǒng)也是一個由不同要素、部分構成的整體。在諸多的子系統(tǒng)中,其中的學術體系與人格體系是區(qū)域文化系統(tǒng)中最重要的兩個子系統(tǒng)。

      首先討論湖湘學術系統(tǒng)。湖湘文化包括歷史累積并且有湖湘地域特色的知識體系,中國學術史上稱之為“湘學”?!跋鎸W”作為一種地域性的知識傳統(tǒng),是中國傳統(tǒng)學術(國學)的地域文化形態(tài),因而它首先具有中國傳統(tǒng)學術的一般性特點,而且這種學術形態(tài)的地位愈高,其體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學術特質(zhì)則愈充分。與此同時,湘學作為一種地域性學術形態(tài),勢必受到該地域的其他文化因素,包括思想傳統(tǒng)、學風積淀、士習民風的影響,最終形成湖湘學術的地域性特點。所以,湘學是一種既具有中華學術的普遍性、又具有湖湘地域特殊性的學術形態(tài)。而且,這種地域性學術形態(tài)逐漸形成為一種具有穩(wěn)定性的學術傳統(tǒng),可以將其稱之為湘學傳統(tǒng)。每一個歷史時期的湘學人物、學派,可能因處不同時代、不同師承而具有不同的學術思想、知識形態(tài),但是他們作為湘學人物,其不同學術形態(tài)背后卻有著相同的學術旨趣。這種學術旨趣是區(qū)域文化價值體系在學術思想上的體現(xiàn),它能夠決定那些不同學術形態(tài)卻有著相通的知識追求。學術旨趣并不是一個單一的知識價值要素,而是知識系統(tǒng)之內(nèi)所潛在的價值體系,故而可以理解為一種學術上的“旨趣結構”。那么,探討湖湘文化體系和傳統(tǒng),不能不探討湘學的學術體系與學術傳統(tǒng),研究湘學的學術體系與學術傳統(tǒng),就不能不研究湘學的學術旨趣及其旨趣結構。

      其次,討論湖湘人格系統(tǒng)。湖湘文化還體現(xiàn)在經(jīng)歷史積淀而主體化的文化人格,尤其是體現(xiàn)為在民間社會和國家政權之間起溝通作用的士人群體的文化人格。文化人格也不是由單一文化因素構成,而是一種精神文化與心理文化結合起來的系統(tǒng),在文化學上被稱為“文化—心理”結構,或者被人類學家稱之為“精神—氣質(zhì)”結構。人們總是將人的行為方式的差異歸結為文化的差異,如果進一步追求,是一種主體化的“文化—心理”結構或“精神—氣質(zhì)”結構的差異。這種人格結構是由兩大部分構成:即精神價值與心理氣質(zhì)。一方面,當社會(民族、區(qū)域、族群)價值觀念被個體認同后,成為主體化的精神價值,體現(xiàn)為對個體人格起導范作用的價值觀念;另一方面,每個個體又有自己獨特的性格、氣質(zhì)等心理形式方面的特征,這些特征是由自然環(huán)境、文化環(huán)境及生理遺傳綜合作用而積淀的結構,體現(xiàn)為個體人格的心理氣質(zhì)的差異。每個人的文化人格、文化心理、精神氣質(zhì)均是由上述兩個方面綜合而成的系統(tǒng)。文化的特點,人們常常將其歸結為人的差異。其實,這只是區(qū)域性的文化心理的差異,或者是精神氣質(zhì)的差異。所以,探討湖湘文化體系,不能不探討那主體化了的個體人格;研究這種文化化的個體人格,不能不研究那個重要的文化群體,即湖湘士人群體的精神氣質(zhì)結構。

      三 歷史上湖湘文化的詮釋與建構

      湖湘文化是一個系統(tǒng)化結構。但是,這一區(qū)域文化系統(tǒng)有兩個特點。其一,這一文化結構并不是靜態(tài)的實體,而是一個動態(tài)的歷史演變過程;其二,任何個體固然是這個區(qū)域文化的產(chǎn)物,但同時也可能是這個區(qū)域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建設者。 “建構主義”理論最初產(chǎn)生于心理學、認識論領域,代表人物有日內(nèi)瓦學派的皮亞杰等人。他們強調(diào)人的知識活動,不是被動地接受現(xiàn)成知識,而是個體在社會文化背景下,通過人際交往而實現(xiàn)知識與意義建構的過程。建構主義強調(diào)“圖式”是個體認知結構的起點和核心,人們總是通過“同化”(將認識對象納入主體圖式)或“順應”(個體認知結構的重組與改造)而實現(xiàn)平衡,從而實現(xiàn)知識與意義的不斷建構。

      其實,這種建構主義理論同樣適合于文化史、區(qū)域文化的研究。我們所研究的湖湘文化史,并不是一個具有先驗本質(zhì)的、凝固不變的實體存在,而是一個不斷演變的建構過程,這個建構過程總是與這種文化環(huán)境相關者參與詮釋而完成的??梢哉f,“湖湘文化”沒有先驗的本質(zhì)、內(nèi)涵、特質(zhì),湖湘文化史是一個由湖湘人士參與、詮釋、創(chuàng)造的歷史建構過程。

      從湖湘文化的淵源、形成、發(fā)展的歷史過程來看,湖湘文化處于一個不斷被承傳、更新、豐富、重組的建構過程。這個文化建構意義主要強調(diào)兩點:其一,湖湘文化并不是一種不變的實體存在,并無先驗的本質(zhì)規(guī)定,它在歷史長河中不斷地通過創(chuàng)造、更新、傳承、重組的方式而實現(xiàn)地域文化的建構。其二,每個歷史階段、每個社會群體,甚至于每個與湖湘文化相關的人,均可能是在自己的文化交互活動中,實現(xiàn)對湖湘文化的建構。

      這里,擬以虞舜與湖湘文化關系為例,來說明湖湘文化建構的過程與特點。許多從事湖湘文化研究的學者均肯定,舜帝、舜文化對湖湘文化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是湖湘文化形成的重要源頭。一般而言,這種說法也沒有錯。但是,人們在關注舜對后代人產(chǎn)生各種影響的同時,沒有注意到一個更加重要的方面,即歷代湖湘人士對舜及舜文化的詮釋、重組、創(chuàng)造中的文化建構。當然,在先秦的文獻典籍中,均記載說舜作為中原部落聯(lián)盟的首領,曾與南方的三苗部落發(fā)生爭戰(zhàn)取得勝利,后來南巡去世而葬于九嶷。在現(xiàn)代史學家的視域中,這僅僅是四千多年前的遠古時期氏族部落之間的征戰(zhàn),并無特別的文化意義。但是,從周秦漢唐到宋元明清,“舜葬九嶷”這樣一個傳說的歷史,卻被后人不斷建構出許多新的文化意義。后人通過創(chuàng)作詩賦、建構理論、修建廟宇陵墓、主辦各種祭祀大典等各種文化建設活動,賦予其許多新的文化意義。如屈原在《離騷》中吟唱:“濟沅湘以南征分,就重華(舜)而陳詞?!边@里特別突顯了“沅湘”與“重華”的關聯(lián),一方面是強調(diào)舜帝是值得景仰、崇拜的先圣,是精神的依托;另一方面則是強調(diào)舜帝與沅湘文化的深刻聯(lián)系。屈原的《楚辭》,開創(chuàng)了湖湘文人以詩賦吟詠舜帝及舜與湘妃的文學傳統(tǒng),后經(jīng)歷代文學家詩人的文學創(chuàng)作,而建構了一個湖湘文統(tǒng)。另一方面,屈原對舜帝的道德精神崇拜,開創(chuàng)了湖湘學者對舜帝的道統(tǒng)意義的建構。以后,經(jīng)過柳宗元、張栻等人的進一步建構,從而凸顯了舜文化的道統(tǒng)意義及湖湘文化的道統(tǒng)內(nèi)涵。此外,舜帝陵廟的文化設施建設,特別關于舜帝廟、湘妃祠的祭祀活動,亦賦予了舜文化以政統(tǒng)、神統(tǒng)的意義。由此可見,舜帝、舜文化的本質(zhì)與意義并不是四千年前的當時就有的,而是四千年之間的歷朝歷代的文人、騷客、帝王、士大夫及廣大民眾在關于虞舜的文化活動、文化詮釋中建構出來的。

      如果說舜帝原本是歷史傳說,故而這種文化建構是不可避免的話;那么,王船山則是明清之際的一位真實存在的學者,他的事跡與著作均是歷史的客觀實在。當然,作為清初“三大儒”之一,王船山的思想文化的內(nèi)涵有其歷史的確定性,作為王船山思想的研究者,均是應該將其思想學說的“本義”闡發(fā)、研究出來。但是另一方面,王船山思想文化的本質(zhì)、內(nèi)涵并不是一種靜態(tài)的、封閉性的存在,相反,經(jīng)過晚清以后一代代湖湘學者、思想家、政治家的不斷詮釋,包括曾國藩、郭嵩燾、譚嗣同、章士釗、劉人熙、楊昌濟、熊十力、毛澤東等不同政治群體、學術群體的理解和詮釋,王船山思想文化的本質(zhì)與意義在不斷地豐富與拓展。所以說,王船山的思想與文化亦是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地建構發(fā)展。晚清湖湘學人通過對王船山的不斷詮釋而實現(xiàn)對船山思想的建構,亦是通過對船山思想的建構而實現(xiàn)對湖湘文化的建構。由此可見,不僅僅舜文化是在歷史長河中通過相關的文化活動、文化詮釋而建構出來的,同樣,王船山的思想文化也是在相關的文化活動、思想詮釋中建構出來的。由于湖湘文化發(fā)展史本來就是一個歷史的建構過程,所以,不僅僅王船山的歷史活動、著述及其所代表的文化意義是客觀的歷史實在,同樣,后來湖湘學人在詮釋船山思想時所建構的船山思想、文化意義同樣是客觀的歷史存在。

      四 湖湘文化的當代詮釋與建構

      我們強調(diào)湖湘文化史是一種建構的過程,并不僅僅是指湖湘文化的歷史形成過程,同樣包括當代學者對湖湘文化的研究論述。

      對于當代諸多的湖湘文化研究者來說,湖湘文化仍然不是一段凝固的歷史、封閉的形態(tài),它仍然是動態(tài)的、開放的。作為研究者的當代學人,其實同樣是湖湘文化歷史的建構者。這是由于,當代學人在研究湖湘文化之前或過程中,均各有自己的主體性“認知圖式”(由當代社會文化環(huán)境及個體知識背景所決定)。這是當代學人開展湖湘文化研究的前提和基礎,也是他實現(xiàn)湖湘文化建構的原因與條件。研究者總是通過自己作為認知結構的“圖式”,去“同化”湖湘歷史文化的各種歷史資料、文化現(xiàn)象,從而完成湖湘文化的知識與意義的建構。這或許可以解釋,因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環(huán)境的差異,因不同學術背景及知識結構的差異,那些寫出來的湖湘文化史為什么會體現(xiàn)出同樣大的差異。

      所以,我們不必諱言湖湘文化史的學術研究,是當代學人對湖湘文化的知識與意義的建構活動。但是我們在承認研究主體的“建構”任務和特點時,并不能因此否認這種學術研究活動的客觀性,因為客觀性是一切學術研究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目的。湖湘文化史的研究者在作這種文化知識與意義的建構時,至少在下述兩個方面要堅持這一學術研究的客觀性。

      其一,研究者必須保證其運用的一切關于文化現(xiàn)象,文化歷史的資料、數(shù)據(jù)的客觀性。湖湘文化史研究必須建立在客觀的史實基礎之上,史實的客觀性依賴于我們運用的歷史文獻資料的可靠性,毫無疑問,我們展開湖湘文化史的研究,離不開歷史文獻資料,其中既有歷史人物本人的論著、作品的直接資料,又有同時代或后人的記敘、轉述的間接資料。由于時間久遠,這些著述、資料有真實的,也有虛假的。中國傳統(tǒng)學術中有一套關于對文獻、版本、史實進行真假辨析的考據(jù)學的方法。中國現(xiàn)代考古學興起后,由于其運用大量科學的方法與手段,而不斷向學術界提供了新的文化史資料,同時也能夠對歷史文獻資料的真?zhèn)翁峁┯辛Φ淖C明。故而,“二重證明法”為文化史資料的客觀性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保障。另外,民俗學、社會學、人類學的田野調(diào)查所提供的文化資料,亦是從事區(qū)域文化研究的重要資料來源。總之,歷史文獻學、考古學、民俗學等學科均有各自獲得客觀性文化史資料的方法與途徑。一切湖湘文化史的研究者,必須充分運用那些具有客觀性、真實性的文化史資料,這是保證建構湖湘文化知識與意義具有客觀性的首要條件。

      其二,研究者的主體性圖式與研究對象具有相通性,即詮釋學所說的詮釋者與詮釋對象的“視域融合”,這也是關于確保建構湖湘文化的客觀性條件。建構湖湘文化史,并不是容許當代學者對湖湘文化歷史資料作隨心所欲的主觀性解說、組合。研究湖湘文化史就是對湖湘歷史人物的思想觀念、心理氣質(zhì)、行為方式作出文化意義的理解與詮釋。當我們對屈原、賈誼、柳宗元、周敦頤、胡氏父子及張栻、王夫之、魏源、曾國藩、郭嵩燾、譚嗣同、黃興、蔡鍔、宋教仁、毛澤東作出湖湘文化意義的理解與詮釋時,研究者的主體性圖式(主體的知識結構與意義結構)必須與研究對象(研究對象的知識結構與意義結構)能夠實現(xiàn)一種和諧性的平衡,研究者一旦不能以自己關于湖湘文化的知識與意義的圖式去“同化”研究對象的圖式時,就應該去“順應”研究對象的知識與意義的圖式。只有這樣,才能實現(xiàn)研究者的圖式與研究對象的圖式具有“相通性”與“平衡性”,即實現(xiàn)詮釋者與詮釋對象達到一種“視域融合”。其實,這種主體圖式的“相通”與“平衡”,以及詮釋學的“視域融合”,就是湖湘文化建構的客觀性條件。

      所以,我們不必回避當代學者對湖湘文化的知識與意義的建構。一方面,我們應該承認這種湖湘文化史的建構的必然性與合理性,這樣就能夠以一種自覺意識去從事湖湘文化史的知識與意義的建構;另一方面,我們?nèi)匀粦撟裱瓕W術研究的客觀性原則,通過歷史文化資料的真實性、主體性圖式的相通性,來保證這種文化建構的學術活動具有客觀性、真理性的價值。

      The Interpret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Huxiang Culture

      ZHU Han-min

      (Yuelu Academy, Hunan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2, China)

      Huxiang culture is an integrity made up of various culture elements, and its history itself is a process of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and historic construction. Therefore, it has always been the focus of modern scholars working on Huxiang culture. The modern scholar's did realize extensive research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in a way of "general theory", which was also an interpretation and construction activity about the knowledge and meaning of Huxiang culture.

      Huxiang culture;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cultural construction

      (朱漢民教授)

      2015-10-08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湖湘文化通書”(10 &ZD067)

      朱漢民(1954—) ,男,湖南邵陽人,湖南大學岳麓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中國思想文化史.

      G112

      A

      1008—1763(2015)06—0005—05

      主持人語: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領域,地域文化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視。2015年10月17日至18日,湖南、四川兩地學者聚集四川大學,共同參加第四屆“巴蜀文化與湖湘文化高層論壇”。本輯論文就是從會議論文中選輯的,這些文章對巴蜀、湖湘兩大地域文化作出了一系列新的探索。

      猜你喜歡
      文化史湖湘建構
      消解、建構以及新的可能——阿來文學創(chuàng)作論
      阿來研究(2021年1期)2021-07-31 07:38:26
      殘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構和救贖
      新文化史視野下的高中歷史教學
      建構游戲玩不夠
      凸顯價值:文化史教學的應然追求
      湖湘掃描
      湖湘掃描
      湖湘掃描
      緊抓十進制 建構數(shù)的認知體系——以《億以內(nèi)數(shù)的認識》例談
      湖湘掃描
      安庆市| 满洲里市| 榕江县| 富裕县| 清远市| 营口市| 长宁县| 石渠县| 阳城县| 洞口县| 同德县| 自贡市| 来宾市| 夏河县| 旌德县| 城口县| 太康县| 嘉鱼县| 鱼台县| 垣曲县| 新民市| 华池县| 勐海县| 大渡口区| 石渠县| 登封市| 华容县| 元氏县| 隆化县| 格尔木市| 固原市| 通山县| 祁阳县| 田东县| 泰州市| 石泉县| 万年县| 屯门区| 南江县| 青铜峡市| 大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