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敏,徐紀偉
(漯河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漯河 462000)
教學檢查是一項常規(guī)性的教學管理活動,是了解教學運行情況、及時發(fā)現(xiàn)教學中存在問題的重要途徑,也是規(guī)范教學管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主要手段和措施。但這項教學活動如果不能科學設計、認真實施,教學檢查將會流于形式,不僅得不到教學單位應有的重視,還不能發(fā)揮其導向、調節(jié)和督促功能[1]。筆者通過近幾年來參與學校教學檢查過程的設計、組織和實施,現(xiàn)將體會介紹如下。
檢查內容是教學檢查能否發(fā)揮其導向作用的關鍵,首先要明確教學檢查的功能定位,檢查是為了規(guī)范教學行為、增強教學效果、提高管理效率。因此,教學檢查的重點應以教學為重心,即把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作為檢查重點。其次,結合醫(yī)學教育特點,把系部如何提高助理執(zhí)業(yè)醫(yī)師通過率、圍繞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開展的社會服務活動等作為教學檢查的主要內容。同時,圍繞學校年度工作規(guī)劃,把一些重點建設項目也列為教學檢查的項目,如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特色專業(yè)等建設項目。但必須明確這些內容的檢查也是為“教”和“學”及教學質量的提高服務的。
1.2.1 教學單位自查與學校檢查相結合 單位自查能夠充分調動單位人員的積極性,切實發(fā)現(xiàn)自身存在的問題,使改革有的放矢,完善部門的教學工作[2]。因此在檢查方式上采用了教學單位自查和學校檢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單位除在日常教學管理中開展自查工作外,在教務處下發(fā)集中檢查通知之后,給予教學單位1周的時間先進行自查。
1.2.2 平時檢查與集中檢查相結合 平時檢查能夠兼顧到教學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可以真實反映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但檢查內容不夠全面;集中檢查領導重視、全員參與、組織規(guī)范,但缺乏連貫性。只有把平時檢查與集中檢查結合起來,才能對教學工作進行全面監(jiān)控和把握[3]。
平時檢查與集中檢查內容各有側重,檢查形式也有所不同。平時檢查主要指教務處、教學督導及教學單位開展的日常檢查,檢查形式包括聽課、參加教研活動、查課等,平時檢查主要了解系部教學秩序、教師授課情況、教師管理及教學研究開展情況等。集中檢查除教務處、教學督導部門人員參加之外,還邀請學校相關專家參加,歷時1~2周,包括系部自查、專家檢查和集中反饋3個階段。系部利用1周時間圍繞教學檢查表中的檢查項目進行自查,并寫出自查報告,在學校組織專家檢查時,通過聽取系部匯報、分組查閱材料、隨機聽課、組織教師座談會及學生座談會等形式,全方位了解教學計劃執(zhí)行情況、教學運行管理、教學質量監(jiān)控與保障、師資培養(yǎng)、各種教學資料的保管及系部其他重點工作開展情況,最后專家集中對部門檢查情況進行反饋,并提出針對性意見和建議。
檢查效果采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辦法進行評定。設計檢查表,按照檢查內容設定一級和二級指標,按照檢查內容的重要性賦予一定的分值,根據(jù)檢查結果,每項指標劃分為A、B、C、D 4個等級,并設定一定的等級系數(shù),每項指標的得分=指標分值×等級系數(shù),得分匯總后即為該教學單位檢查得分。這種評定方式不僅讓教學單位清楚認識到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差距,同時通過評定成績的對比,激發(fā)了教學單位之間的競爭意識,調動了教師和教學單位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所有教學單位檢查結束后,教務處對此次檢查結果進行整理,對教學檢查得分進行匯總排名,同時要根據(jù)此次教學檢查情況寫出總結報告。召開系部教研室主任以上教學人員參加的教學檢查反饋交流會,對此次檢查情況進行反饋,并由檢查中教學工作表現(xiàn)突出的部門介紹經驗,就教學管理工作進行交流和研討,共同提高管理水平。
首先把檢查結果作為年度評價部門教學工作的主要指標,結合檢查結果采取激勵性措施與約束性辦法相結合的方式,對在檢查中好的做法給予肯定,對表現(xiàn)突出的教師給予鼓勵,如對獲得優(yōu)秀名次的部門或教學工作突出的個人給予適當獎勵。對存在問題較多的部門或各部門存在的共性問題,要制訂防止同類問題再次發(fā)生的調控措施和約束性規(guī)定。
在教學檢查過程中,要求各教學單位負責人必須全程參與,教研室主任以上管理人員要參加教學反饋,通過檢查其他部門教學工作以及與管理人員之間相互交流,及時發(fā)現(xiàn)自身問題,不斷提高管理水平[4]。
學校通過教學檢查,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學校各項軟硬件建設中的不足之處,作為學校制訂各項教學規(guī)劃的主要依據(jù),穩(wěn)步推動學校各項工作有序進行。
教學檢查結束后,雖然向各系部做了教學反饋,有些部門或教師會在此后的教學中改進,但是不排除一些部門、教師存在得過且過的心態(tài)。因此,對教學檢查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不僅應及時反饋給教學單位,還要跟蹤監(jiān)督其解決情況。要大力加強日常教學工作檢查,實施持續(xù)性、全程式教學檢查監(jiān)控[5],使教學檢查工作貫穿于整個學期的教學過程中,確保教學工作始終處于動態(tài)的監(jiān)控之中。
任何工作的開展都要注意工作對象的群體性要求和個體性差異,教學檢查工作也不例外。每個部門因師資、基礎條件有所不同,檢查工作就要注意個體性差異,盡量做到在統(tǒng)一要求下的區(qū)別對待,采用科學、全面的衡量方法進行綜合分析[2],利用客觀條件分析與主觀努力分析相結合、可控因素與不可控因素分析相結合的辦法進行評價,要對工作有進步的教學單位或教師給予肯定,從而激發(fā)其前進的動力。
教學檢查的目的是發(fā)現(xiàn)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進而規(guī)范教學。因此,在檢查過程中要充分考慮被檢查者的可接受程度,既要使教師理解檢查工作的必要性,又要做到檢查項目及要求的合理性,更要注意教師對檢查程序及方法接受的可能性。
近幾年來,我校在教學檢查中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完善教學檢查程序,使檢查更加全面、深入,檢查項目與要求更加合理。各教學單位對教學檢查高度重視,將以前的被動檢查變?yōu)橹鲃訖z查,變“檢查我”為“我要查”。通過教學檢查,加強了對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的管理與監(jiān)控,進一步提高了教師的責任意識,推動了教風和學風的建設和發(fā)展。
[1]石利娟.高校期中教學檢查現(xiàn)狀及改進措施初探[J].當代教育論壇,2011(1):64-65.
[2]郝晨彤.淺談獨立學院教學質量檢查的特點和方式[J].現(xiàn)代交際,2012(5):203-204.
[3]沈夏敏.淺析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管理體系中的三段式教學檢查[J].科教文匯,2010(27):155,166.
[4]肖顏婷.獨立學院期中教學檢查現(xiàn)狀及改進措施初探[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4,27(17):25-26.
[5]徐紀偉,張延新,劉紅敏,等.關于高職高專院校期中教學檢查工作的探討[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3,31(2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