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國偉,孫 萍
(1.武漢理工大學宣傳部,湖北武漢430070;2.寧夏師范學院成人與繼續(xù)教育學院,寧夏固原756000)
網絡環(huán)境下高校輔導員的媒介素養(yǎng)培育*
高國偉1,孫萍2
(1.武漢理工大學宣傳部,湖北武漢430070;2.寧夏師范學院成人與繼續(xù)教育學院,寧夏固原756000)
高校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力量,承擔著教書育人的重要職責;網絡信息時代背景下,他們又是網絡等媒介信息資源的重要組織者、傳播者,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其媒介素養(yǎng)水平直接影響當代大學生媒介素養(yǎng)水平和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在分析了網絡環(huán)境下高校輔導員媒介素養(yǎng)的內涵基礎上,提出了高校輔導員媒介素養(yǎng)培育的策略,并從媒介知識、媒介意識、媒介信息能力、媒介道德法制安全、媒介素養(yǎng)能力等五個方面,探討了網絡環(huán)境下培育高校輔導員媒介素養(yǎng)內容體系的構建。
網絡環(huán)境;高校輔導員;媒介素養(yǎng)
媒介素養(yǎng)培育是為提高公眾媒介素養(yǎng)而進行的一種培養(yǎng)、培訓和教育實踐活動。從社會意義看,媒介即訊息[1]。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網絡化已成為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出現了傳統(tǒng)媒體網絡化、網絡媒體主流化、信息資訊網絡化,其正有力推動著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進程,深刻改變著高校師生的學習、工作、生活方式——特別是青年大學生喜歡在網上交流、交往、交易,話在網上說,錢在網上花,事在網上辦,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一種常態(tài)。
在網絡信息時代背景下,高校輔導員承擔著教書育人的重要職責,是網絡等媒介信息資源的重要組織者、傳播者,是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的宣講者,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其媒介素養(yǎng)水平將直接影響當代大學生的媒介素養(yǎng)水平和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所以切實提升高校輔導員的媒介素養(yǎng),培育他們正確有效地使用媒介的能力,培育獲取、分析、評價、質疑、批判及傳播各種媒介信息的能力,更好地利用這些媒介及媒介信息為自己的學習和育人服務,并培育提升大學生的媒介素養(yǎng),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已經越來越成為政府、高校和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
關于媒介素養(yǎng)的概念,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界定。段京肅、杜駿飛認為:“媒介素養(yǎng)是指公眾接觸、解讀、使用媒介的素質和修養(yǎng),它包括了三個主要的環(huán)節(jié):接觸媒介——獲取信息;解讀媒介——批判地接受媒介信息;利用媒介——借助媒介工作和生活,通過媒介發(fā)出自己的聲音并維護自己的利益?!保?]但隨著網絡媒介的迅速崛起和廣泛應用,使人類社會進入了一個數字化的網絡時代 ,一些學者提出了新媒介素養(yǎng)的概念,如倫敦政經學院社會心理學的教授蘇菲·利文斯通認為:“新媒介素養(yǎng)最主要的應該是讓人們能夠不再僅僅是一個被動接受的、被選擇的,而是批判性的、主動參與的。簡而言之,人們不再是消費者,而是公民?!保?]其實,這種新媒介素養(yǎng)的界定是在網絡等新媒介的環(huán)境下相對于傳統(tǒng)媒介而言的,由于傳統(tǒng)媒介容易受到國家權力機構的有效控制,人們很難對其媒介信息進行批判和參與,只是一種單向傳播和被動接受形式;但是網絡改變了這種格局,在網絡世界,人人都是媒體,人人都是平臺,人人都是中介,人人都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傳播者,它是一種雙向或多向傳播以及主動接收形式??梢赃@樣說,是網絡等新媒介的出現,推動了媒介素養(yǎng)及其培育研究與實踐的快速發(fā)展。
高校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力量,年齡與學生接近,溝通互動較易,是離大學生最近的人;同時他們還承擔大學生黨課、團課、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形勢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指導等課程的教育教學,所以他們的綜合素質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示范引導作用。網絡等新媒介作為時下重要的信息交流形式與人際交往方式,對高校師生、特別是青年大學生的思想行為和學習生活方式有著巨大影響,網絡環(huán)境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面臨一系列全新的問題,準確把握現代大學生在網絡時代的思想傾向和行為特征,是新時期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礎和前提。媒介素養(yǎng)是高校輔導員綜合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輔導員只有提升自身的媒介素養(yǎng),成為主動、成熟、理性的媒介使用者,才能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不迷失于信息迷霧中,并教會學生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甄別是非,使其具有獨立思考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綜上所述,高校輔導員不只是一名普通的社會成員,而是扮演著教師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等熏人育人角色,具有自己的職業(yè)特點。因此,筆者認為,網絡環(huán)境下高校輔導員的媒介素養(yǎng),既包含傳統(tǒng)媒介素養(yǎng)的內涵,也包含著新媒介素養(yǎng)的內涵,其具體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作為社會人,高校輔導員應具備基本的媒介知識、媒介意識、媒介道德,能夠正確使用網絡等媒介,具有獲取、分析、評價、質疑、批判和傳播網絡等媒介信息的能力;二是作為教師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高校輔導員還應具備有效使用網絡等媒介開展教育教學的能力和幫助提升大學生媒介素養(yǎng)的能力。
近年來,國內關于媒介素養(yǎng)培育的理論研究和實踐都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國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系統(tǒng)的媒介素養(yǎng)培育規(guī)劃,而且針對高校輔導員的媒介素養(yǎng)培育的研究和探討則更少。因此,結合我國國情和高校輔導員的職業(yè)特征,開展高校輔導員媒介素養(yǎng)培育應注重以下幾個基本策略。
第一,要做到將西方經驗與中國實際相結合[4]。國外的媒介素養(yǎng)培育經過了70多年的研究和發(fā)展,已經積累了成熟的經驗和豐碩的成果,在引入這些前沿理論和方法時,我們不應僅僅采取“拿來主義”,更重要的是要與中國的國情相結合,以實現媒介素養(yǎng)培育的本土化,也就是說高校輔導員媒介素養(yǎng)培育應融入傳統(tǒng)中國的文化元素和中國特色的教育理念。不管是在社會現狀還是媒介產業(yè)所面臨的發(fā)展環(huán)境上,我國都和西方國家有所區(qū)別,所以不能一味地照搬照抄,否則,其效果和針對性將會大打折扣。從發(fā)達國家媒介素養(yǎng)培育理論的產生與實踐路徑來看,相比于我國的現實情況,我們迫切需要提升國內現存的媒介培育層次和水平。針對高校輔導員這個特殊的群體而言,就是要著力推動媒介素養(yǎng)培育從技能型向素養(yǎng)型的轉化,真正實現高校輔導員媒介素養(yǎng)的生活化、工作化、理論化。高校輔導員學歷層次較高,對網絡新媒介的使用技能的掌握有一定優(yōu)勢,因此,高校輔導員媒介素養(yǎng)培育的重點就是要提高他們對網絡等新媒介信息的認知、創(chuàng)造、質疑、評價、批判和思辨能力。這就需要我們將西方經驗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才能增強高校輔導員媒介素養(yǎng)培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第二,要做到保護主義和賦權主義相結合?!氨Wo主義”就是將高校輔導員培育成媒介信息尤其是網絡信息的捕獲主體和解讀主體,同時還要將其培育成抵御網絡媒介不良信息消極影響的主體,強化其對不良媒介信息的批判、抵制和抗擊能力。“賦權主義”則是指提高高校輔導員運用網絡等新媒介有效地創(chuàng)造和傳播信息的能力。在我國,高校輔導員的媒介素養(yǎng)相對于其它社會群體而言雖然有一定的優(yōu)勢,但與高校輔導員所擔負的育人職責和社會對他們的期望相比,尚存在差距。而在網絡媒介全球化所帶來的媒介市場化、商業(yè)化弊端不斷凸顯的環(huán)境情況下,我國高校輔導員開展媒介素養(yǎng)培育理應堅持“保護主義”的價值取向。
然而,隨著我國經濟的長足發(fā)展、社會的不斷進步,網絡媒介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日趨明顯,高校師生利用網絡媒介表達自我、參與社會的需求不斷增強,因而一般意義上的保護主義又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和社會的需求,所以采用“賦權主義”也成為時代發(fā)展的必然。所以,從我國目前所處的社會發(fā)展階段來看,網絡環(huán)境下高校輔導員媒介素養(yǎng)培育應著重采取“保護主義”和“賦權主義”相結合的價值取向,即既要讓高校輔導員主動抵御媒介信息所帶來的消極影響,又要培養(yǎng)高校輔導員自主利用網絡新媒介提高對信息資源的支配能力。
第三,以適應網絡信息環(huán)境為中心?!按蟊娒浇槭歉锩拇呋瘎?,一經出現,就介入了一切重大的社會變革,包括智力革命、政治革命、工業(yè)革命,以及興趣愛好、愿望抱負和價值觀念的革命?!保?]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互聯(lián)網技術逐漸得到普及與應用,信息傳播交流打破了時間、地域限制,徹底改變了人類傳統(tǒng)的信息交流方式。相比于傳統(tǒng)的信息媒介,網絡平臺更加自由開放,各種信息資源相互流通、共享,具有虛擬性、交互性、隱蔽性等特點。特別是隨著全球一體化趨勢的不斷加強,網絡優(yōu)勢日益凸顯。當然,網絡也是一柄雙刃劍,網絡傳播,利弊并存,所以當前高校輔導員媒介素養(yǎng)培育就是要以適應網絡信息環(huán)境為中心。
面對海量的網絡信息資源,高校輔導員要樹立科學理性的態(tài)度,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明辨是非,敢于批判質疑各種信息,不能盲目相信,也不能盲目否定,提高對信息的思辨與分析能力,盡可能通過多種渠道來求證信息的真實性、有效性。隨著越境信息流的爆炸性發(fā)展,高校輔導員對“拿來主義”思想要有科學理性的態(tài)度,學會去蕪存菁、去偽存真,理性看待西方事物,學習借鑒國外先進思想文化;同時也要保持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特色,從而不斷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高校輔導員既不能沉迷于網絡,也不能排斥網絡,而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高自制力,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多給學生傳遞正能量。
網絡環(huán)境下,高校師生理應帶頭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網上正能量,倡導文明健康的網絡生活方式,培育崇德向善的網絡行為規(guī)范,用優(yōu)秀思想道德文化滋養(yǎng)網絡、滋養(yǎng)校園、滋養(yǎng)社會,自覺把網絡謠言、網絡暴力、網絡欺詐、色情低俗等污泥濁水清除出去,讓網絡空間清朗起來?;趪鴥韧鈱W者對媒介素養(yǎng)培育內容的闡述,結合當前網絡信息的特點、我國的國情以及高校輔導員群體的特殊性,高校輔導員媒介素養(yǎng)培育的內容體系可分為媒介知識、媒介意識、媒介信息能力、媒介道德法制安全及大學生媒介素養(yǎng)能力五個方面。
(一)媒介知識
21世紀網絡傳播的出現,極大地改變了信息傳播的方式,影響著人類對知識的組織、傳遞和獲取,對人類的文化和社會結構包括高等教育運作帶來了深刻的影響?!保?]網絡環(huán)境下對高校輔導員開展媒介素養(yǎng)培育,首先就是要他們對網絡媒介和網絡媒介系統(tǒng)有一個基本認識,主要包括:1.網絡媒介常識。如什么是網絡媒介,網絡媒介的發(fā)展演進,網絡媒介的特點與功能,網絡媒介的運作體制和信息生產過程,網絡媒介的實質、通過何種方式存在、應用什么方式來進行表達、信息傳遞所遵循的規(guī)律以及語言利用上的技巧等。2.網絡媒介在操作方面的知識。也就是對網媒進行準確操作所應具備的相關知識,比如,軟件的下載以及安裝,對網絡媒介應用時所遇到的問題進行解決,操作網絡媒介所應掌握的基本知識等,如對于當下比較流行的網絡博客、微博、微信、網絡論壇、網絡視頻等網絡應用內容,要了解他們的傳播規(guī)律、操作流程,并根據不同的需要選擇、使用恰當的網絡新媒介為自己的育人工作或學習生活服務。
(二)媒介意識
網絡信息社會,培養(yǎng)高校輔導員的媒介意識是指讓他們養(yǎng)成經常關注網絡等媒介的習慣以及心理品質,其具體可通過四個層面來加以概括:第一,敏銳的網絡媒介信息的洞察力以及注意力,特別是對那些新的或是極其重要的網絡媒介信息比較敏感;第二,反思意識,對自身所做出的媒介行為展開反思并在反思的基礎上來對其進行調整;第三,要具備良好的責任意識,在主觀上想要掌握網絡媒介知識,并且想通過這些知識來使自身的工作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第四,對網絡媒介活動予以關注并積極參與,自覺利用網絡媒介為自己服務。對于高校輔導員而言,除了自己要有使用網絡媒介的高度社會責任感,尊重別人的勞動與信息產權,不傳播虛假有害信息,更重要的是在平時的育人和教學工作中不斷培養(yǎng)和提高大學生利用網絡媒介的社會責任感,引導學生不斷提高自身各方面的修養(yǎng)。
(三)媒介信息能力
媒介信息是媒介的本質屬性。網絡世界紛繁復雜,網絡媒介信息并不都是對世界的客觀真實反映,很多網絡媒介信息經過了復雜的篩選、包裝、選擇和組合,特別是網絡最早來自西方,他們通過網絡媒介信息不斷對我國進行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觀的滲透。因此,網絡媒介對于高校輔導員及大學生來說,雖然可以幫助他們獲取信息、了解世界上發(fā)生的各種事情,但與此同時,網絡媒介也是那些夾帶褊狹的意識形態(tài)、復雜的價值觀念,對社會偏離現實的再現,影響著他們作出正確的判斷。所以,高校輔導員媒介素養(yǎng)的培育,其媒介信息能力方面應包含及時獲取信息能力、正確識別信息能力、批判性分析信息能力、恰當評估信息能力、對信息進行規(guī)范傳播能力等五個部分。
及時獲取信息能力,就是要讓高校輔導員學會各種網絡新媒介的使用方法,學會運用網絡新媒介獲取最新的育人信息和管理服務信息。如今微博、微信的使用已成時代潮流,其在信息傳遞上具有高效性、實時性、交互性、聚集性,已日益成為大學生的主要交流和生活方式,這就要求高校輔導員能在第一時間通過微博、微信等網絡媒介獲取信息,掌握大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正確識別信息能力,是指要培育高校輔導員學會識別網絡媒介傳遞信息的方法和手段,主動了解網絡媒介制作的相關知識,并在此基礎上善于分析識別網絡媒介所傳遞信息的價值取向和意義內涵。它包含感知信息、理解信息的能力。批判性分析信息能力是指著重培養(yǎng)高校輔導員對媒介信息的批判反思能力,在面對不良信息時要用批判的眼光,根據已有的知識體系和價值觀進行獨立判斷、審視和反思,準確辨識網絡媒介信息的意義,并能夠采取正確的方式方法加以處理。培養(yǎng)高校輔導員及時篩選和辨別網絡信息的能力也是衡量他們能否適應信息化生存方式的基本檢驗指標[7]。恰當評估信息的能力是高校輔導員對媒介信息的價值真?zhèn)?、利弊進行綜合評判的過程,是提升媒介信息能力的重要階段,也是高校輔導員媒介素養(yǎng)培育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對信息進行規(guī)范傳播能力,就是培養(yǎng)高校輔導員如何利用網絡等媒介工具制作自己的信息,對信息進行加工創(chuàng)造并規(guī)范地傳播。與此同時,注重培養(yǎng)高校輔導員與他人互動、合作的能力,在媒介信息的傳播者與接受者兩種身份中自由轉換,采用多種網絡傳播技術和方式,利用他人的成果來創(chuàng)造新作品,負責任地參與媒介互動。
(四)媒介道德法制安全
2013年8月10日,國家互聯(lián)網信息辦公室主任魯煒與十多位網絡名人舉行座談交流,達成了堅守網絡“七條底線”的共識,即法律法規(guī)底線、社會主義制度底線、國家利益底線、公民合法權益底線、社會公共秩序底線、道德風尚底線、信息真實性底線。這七條底線,直指當前網絡文明與文化發(fā)展的軟肋,不僅網絡名人應該共守,而且全體網民都應該共守,作為承擔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責任的高校輔導員更應該帶頭遵守。培養(yǎng)媒介道德意識,就是倫理意識和道德責任感培育,在網絡這個虛擬的世界里,相對較年輕的輔導員群體容易受到“隱匿、自由、開放的網絡環(huán)境影響,受到虛擬世界里消極內容的誘惑,有時會忘掉自己的社會角色、社會責任,甚至極少數人還在網上散布不文明、不健康的信息等,這對高校教師形象和大學生導向很有負面的影響,也不利于網絡文明的建設與發(fā)展”[8];同時還要加強對他們的網絡道德規(guī)范教育,使他們自覺遵守網絡社會的道德規(guī)范,做網絡中有道德的人?!保?]
就培養(yǎng)高校輔導員的媒介法制意識而言,當前國家加大了對網絡媒介的法律法規(guī)的建設,2013年“兩高”專門發(fā)布了司法解釋,劃定了網絡言論的法律邊界,這就需要政府、社會和高校切實按照國家普法教育的宣傳規(guī)劃和要求,大力加強網絡媒介法律法規(guī)的普法宣傳教育工作,使高校輔導員了解、熟悉網絡等媒介的法律法規(guī),提高他們的媒介法制觀念,自覺帶頭遵守相關法律規(guī)范,做知法、守法媒介公民的模范。習近平指出,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網絡信息安全問題成為我國亟待解決的、影響國家全局和長遠利益的重大關鍵問題,高校輔導員面對的是廣大年輕大學生群體,責任重大,需要切實提高他們的媒介信息安全意識。
(五)培育大學生媒介素養(yǎng)能力
對高校輔導員而言,其媒介素養(yǎng)不僅包括一般意義上的個體媒介素養(yǎng)所指的內容,還應從教師作為教育者這個職業(yè)本身所需具備的職業(yè)素養(yǎng)方面考慮,即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有效使用媒介以及幫助學生提升媒介素養(yǎng)的能力,以更有效地開展和推動媒介素養(yǎng)教育。提升學生的媒介素養(yǎng),換言之即進行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能力[10]。從某種意義上講,媒介素養(yǎng)教育能力在高校輔導員媒介素養(yǎng)當中處于核心地位[11]。
在網絡化社會,青年大學生與網絡媒介接觸的時間和方式越來越多,甚至超過教師,網絡媒介給大學生所帶來的影響愈來愈深遠,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迫切需要對大學生的媒介素養(yǎng)進行培育。高校輔導員是大學生在思想、學習上的指導者,肩負著培養(yǎng)大學生成長、成人、成才的重要使命,在某種程度上,其媒介素養(yǎng)水平決定著大學生媒介素養(yǎng)培育的水平。教師是學校實施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主導因素,要想提高學生的媒介素養(yǎng),教師的媒介素養(yǎng)的高低是關鍵[12];而輔導員是與學生接觸時間最長、對其影響較大的教師群體,只有輔導員具備了較高水平的媒介素養(yǎng),才能具備幫助學生提升媒介素養(yǎng)的能力和水平,才能提升大學生媒介素養(yǎng)。高校輔導員要讓大學生深入了解網絡媒介的特點,引導高校學生對自身接觸網媒的動機進行檢視,讓他們學會管理約束自己接觸網絡媒介的行為,應鼓勵和支持大學生利用網絡表達自己的想法,正確理解網絡媒介信息內容。
[1]麥克盧漢.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M].何道寬,譯.南京:鳳凰傳媒集團、譯林出版社,2012:18.
[2]段京肅,杜駿飛.媒介素養(yǎng)導論[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19.
[3]Sonia Livingstone.Media Literacy and the Challenge of New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J].The Communication Review,2004,7(1):3-14.
[4]袁軍.媒介素養(yǎng)教育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0:206.
[5]施拉姆,波特.傳播學概論:第2版[M].何道寬,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15.
[6]匡文波.論網絡傳播學[J].國際新聞界,2001(2):46-51.
[7]李德剛,何玉.我國教師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策略[J].中國教師,2011(1):18-19.
[8]李海燕.基于網絡媒介的高校輔導員德育工作創(chuàng)新研究[D].沈陽:遼寧大學,2012.
[9]楊立英,葉祖淼.網絡社會思想政治工作保障機制研究[J].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02(6):57-59.
[10]肖良生.《教師媒介素養(yǎng)與師生關系建構》研究總報告[DB/OL].(2011-09-30)[2014-06-18].http://www.jxedu.gov.cn/zwgk/xbjyky/%20xbjkgh/2011/09/20110930045710995.html.
[11]Ander Gysbers.Lehrer-Medien-Kompetenz.Eine em-pirische Untersuchung zur medienpagogischen Kompetenz und Performanza niedersaechsischer Lehrkraefte[M].Berlin:VISTAS verlag gmbh,2008:30,41.
[12]張曉寒.教師媒介素養(yǎng)的建構與策略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14(12):52-54.
(責任編輯文格)
On Cultivation of University Counselors’Media Literacy under Network Environment
GAO Guo-wei1,SUN Ping2
(1.Department of Propaganda,WUT,Wuhan 430070,Hubei,China;2.School of Adult Continuing Education,Ningxia Normal University,Guyuan756000,Ningxia,China)
University counselors are the main par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undertaking the responsibility of imparting knowledge and educating people.Under network environment,they are important organizer,transmitter.The university counselors play the roles as the instructor and guide,and the level of their media literacy affect the cultivation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s’level of media literacy and core value.This thesis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 of cultivation of university teachers’media literacy under network environment and build the paths to cultivation of university counselors’media literacy aiming to discuss and construct the content system of cultivation of university counselors’media literacy under network environment relying on the five leading indicator including knowledge of media,awareness of media,information ability of media,moral,legal safety of media and the ability of cultivating university students’media literacy.
network environment;university counselors;media literacy
G206.2;G645
A
10.3963/j.issn.1671-6477.2015.05.013
2015-01-12
高國偉(1978-),男,湖北省監(jiān)利市人,武漢理工大學黨委宣傳部講師,法學博士,主要從事媒介素養(yǎng)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孫 萍(1965-),女,甘肅省蘭州市人,寧夏師范學院成人與繼續(xù)教育學院講師,主要從事師資培養(yǎng)和成人繼續(xù)教育研究。
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2014-IB-084);武漢理工大學2014年自主創(chuàng)新研究基金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