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喬善鄉(xiāng)古城小學 廖雨燕
“學生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人,老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這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最基本要求。作為一名教師,我深有感觸,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呢?下面就談談我?guī)c做法。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導語直接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學生把所有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它是課堂的“先鋒隊”,是上好一節(jié)的前提,也是激起學生學習欲望、促使學生樂于學習的關鍵。
農村的教學條件有限、設施簡陋,沒配備有多媒體影像設備,只有課文所配套的掛圖。在有限的條件下,為了吸引學生注意力,使他們第一時間融入課文的情境,就要配合掛圖進行教學。在學習《我站在祖國地圖前》時,我展示祖國地圖的掛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根據課文的詩句,在地圖上找出祖國的沙漠、高山、湖泊、平原等地貌,使枯燥乏味的課文詩句教學變得形像可見圖形和簡單易解的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習對所學習知識感興趣,很快就融入到課文中去。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要有了興趣,就會自覺去學習,主動去學習,進而愛上學習。根據小學生的愛好音樂的天性,利用音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教學《走進麗江》一課時,我用VCD播放孫楠所演唱的《凈土》,并在電視屏上展現出麗江美麗的風光,同學們很快被悠揚的旋律和美麗的視頻所吸引,注意力高度集中,精神煥發(fā);正當興奮至極,我暫停了VCD的播放,提問:同學們,你們想看這電視中美麗的景色嗎?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想。然后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課文中去了。
當學生通過努力獲得肯定時,他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從而增強學習興趣。一次,在教學巴金先生的《鳥的天堂》一文時,為了讓學生深入地體會巴金先生對鳥的天堂的贊美、喜愛和向往,我出示了相應的語句,讓同學們說出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并讓學生互評。一位同學說,作者通過寫鳥聲,鳥影讓人應接不暇、寫鳥的各種姿態(tài)——撲飛,撲,以及寫一只歌聲美妙的畫眉鳥,展現了活潑可愛的小鳥在“天堂”自由、快樂生活的情景。表達了巴金贊美這棵美麗的大榕樹,的確是鳥的天堂……我一一給予鼓掌肯定,正當我準備點評時,我發(fā)現有一位平時不愛發(fā)言女生在凝視著我,似乎有言預出,我便讓她來說說。她站起來猶豫的說,我非常贊同學們的說法。我以為她就這樣點評而已,便示意她坐下,但她猶豫了,于是我鼓勵她表達自己的看法!她無所顧忌地說,什么是“天堂”?天堂是比喻美好的生活環(huán)境,沒有煩惱,只有快樂的天地,那地方如仙境一般。繁茂的大榕樹給了小鳥一個舒適美麗的家。你看,生活在大榕樹上的小鳥沒有敵人,沒有爭吵。只有快樂、自在、幸福,就像生活在天堂一般,這正是巴金先生所贊美和向往的天堂。全班不約而同給了她長時間的掌聲,我也當場表揚、點贊她,我想不到她體會如此的深刻的情感。隨后的學習中,這位學生變得愛發(fā)言了,她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提問是一門藝術,是讓學生深入學習的主要途徑和方法。在教學中,每節(jié)課都要提問,但怎樣提才好卻是難點。問題太難,學生望而生畏,問題太簡單,學生又覺得沒意思、乏味。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認知的情況和知識的規(guī)律,提出問題應遵循先易后難,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的原則,以小游戲、小幽默豐富多彩的形式提出問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再逐步增加問題的難度,往往會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
表揚是學生進步的動力,是繼續(xù)學習的充電器,尤其是正在成長的農村小學生。在教學工作中,我時刻表揚學生的進步。記得有一次我提問時,一位平時不愛聽課的學困生跟其他學生一樣高高地舉起手,我深深地知道,他肯定回答不出那個問題,但我還是把機會留給了他。當他站起來時,牙縫里半天擠不出一個字,同學都在嘲笑,但我反而表揚他“你比以前進步多了,上課也專心,有回答的想法和勇氣了”。在我的鼓勵和引導下,這位同學還是能勉強地能回答那個問題。在后來的學習中,他非常努力,認真聽課,按時完成作業(yè),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他的學習成績進步很大,已經在原來的倒數梯隊中上升到中等水平。
總之,活躍一節(jié)課學習氛圍,老師要運用多種方法相互調節(jié),時時創(chuàng)新,處處留意,使學生在活躍的課堂中學習,才能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