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吳忠市回民高級中學 王紅梅
新課程標準要求語文教育應該重視“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為了達到使學生迅速學會有關語言和文學知識,又使學生陶冶情操的雙重目標,要觸動學生的真情實感,誘發(fā)學生的情感,教師就必須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境教學。
語文閱讀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從教學需要出發(fā),設計和使用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文本內涵與表達特點,提高教學效率,品味語言美、人文美、精神美,促進學生心理機能的全面和諧發(fā)展。
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情境創(chuàng)設,可用以下方法。
孔子說:“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痹谡n堂上滲入音樂,能發(fā)掘學生興奮點,促使其思維活躍,激發(fā)無限的想像力,以理解課文、體味意境。電教媒體能使語文課堂由單一的耳聞為主的接受方式變?yōu)橐砸暵牭榷喾N感官的共同協(xié)作,能調動學生多種感觀參與到學習中來,從而吸收更多的信息。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能撥動學生的心弦,蕩起思維的火花,使學生以最佳狀態(tài)投入學習。
如在教學《岳陽樓記》一課時,可先讓學生看畫面,聽聲音,想問題,再加上畫龍點睛的講析,就能使學生真正理解作者為什么看到洞庭湖雨天的景象時便發(fā)出了“去國懷鄉(xiāng),懷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的感慨,當看到洞庭湖晴天的景象時,作者又抒發(fā)了“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的情懷,對理解后面作者的抒情難點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對像“浮光躍金,靜影沉璧”等語句的意境理解還可用反復播放圖片或定格的方法,再加上總結性的板書設計,加上教師的講解背景知識和點撥,使學生對課文加深印象,嘆服作者的想象力,深化對課文的理解。這樣,激發(fā)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在教學過程當中引入音樂、畫面甚至電影片段,目的就是要用這些藝術手段來刺激學生的感官,使他們以最佳的情緒有意識地去設身處地地展開想象,去理解和把握文學作品字里行間的信息和意蘊。所以,課堂情境的創(chuàng)設,最根本的目的是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熱情、引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的活力。如果學生能夠在音樂或者畫面營造的氛圍當中,將感情傾注于審美對象,那么作品本身具有的情感美和藝術美,都能完美地展現(xiàn)在他們的面前。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贊可夫認為:“智力活動是在情緒高漲的氣氛中進行的”“這種氣氛給教學帶來好處,同時有助于完成教育任務”。在中學語文課堂中運用情境教學的方式,使學生置身于一種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當中,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也使我們的語文課堂更加高效。
教師可以根據(jù)一些適合學生進行角色表演的文本讓學生進行自編自演,學生在自編自演的過程中一方面可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表演走進人物內心以此來把握人物性格,甚至還可以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文本,最終成為課堂學習活動中的主體。教學《裝在套子里的人》這篇課文時,我為了讓同學們更好地加強對小說人物的印象,讓學生在班里挑選出適合的角色表演的同學,可以適當增刪課文內容,課后根據(jù)自己的想象編排成課本劇。經(jīng)過學生幾天認真地寫劇本、記臺詞、排練,課堂上學生展示課本劇中的守財奴的語言俏皮幽默,再加上學生找來一些道具配以夸張的動作表演,整個課堂氣氛異?;钴S,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組織能力、表演能力和協(xié)作精神。
教師讓學生扮演角色,創(chuàng)設表演情境,課堂形式生動活潑,學生可以在活動中體會身臨其境的主觀感受,理解文本,熟悉知識,增強體驗,豐富情感,提高了課堂教學中實效性。表演情境的創(chuàng)設不僅使加強了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更加強了師生之間的情感互動。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經(jīng)歷了角色的心理活動過程,更好地把握了人物的性格,培養(yǎng)了學生各種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語文素養(yǎng)。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盡量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讓他們置身于一種探索問題的情境中,以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愿望,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新知識。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心理上的愉悅感,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如我在分析《項脊軒志》的寫法時,設計了三道題:一是本文在題材的選擇上突出的特點是什么?二是本文最讓你感動的事情是什么?為什么?三是生活中最細小的事往往也是最感人的,在家庭生活中有你感受最深的小事嗎? 特別是第三個問題,一石激起千層浪。那些平常被自己忽視的、不以為意的,或是認為理所當然的事一經(jīng)說出,就不再是小事了,學生的思想受到了強烈的震撼。在語文教學中,合理設計問題情境,能激活學生的思維,能帶活一堂課。
蘇聯(lián)教育家贊可夫認為:智力活動是在情緒高漲的氣氛里進行的,這種氣氛會給教學帶來好處,同時也有助于完成教學任務。要達到此效果.首先要把情感教育作為教學的切入點。情景教學法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師滿堂灌的消極教學模式,以實踐性強、學生主動性強、互動性強等特點賦予課堂結構以新的生命。
在教學中,要適時、適量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各種情境,利用這些情境激發(fā)了學生探究的欲望和興趣,學生自然就會在課堂上積極、主動地學習、探究。讓他們能在一種輕松、活躍的氛圍中,學有所得、學有所獲,他們的主體作用也就明顯地突顯出來了。語文課堂上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而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創(chuàng)建積極主動的教學模式,不僅使學生學習得更加有趣,也使我們的語文教學變得更加有聲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