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畢節(jié)梁才學校 朱 玲
從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在美國興起的合作學習很快席卷了許多國家的大中小學教育。針對“什么是合作學習”,許多國家的教育學家紛紛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中國學者王坦認為:“合作學習是一種旨在促進學生在異質小組中互相合作,達成共同的學習目標,并以小組的總體成績作為獎勵依據的教學策略體系?!北M管各國學者看法不一,但總體而言:合作學習的核心在于通過群體互相協(xié)作,形成一定的合作紀律,有各自的任務,在共同探究中生成新的認識,已達到共同探究、共同進步的目標。
許多中學在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探究中海還處于弱勢。由于教師因素、學生因素、環(huán)境因素等各方面的因素影響,。小組合作學習在大多數的中學并未開始探索,很多中學的思想政治課堂還是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學生主體地位無法體現。
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在教師的指導下,經過學生的獨立思考,在小組內進行合作、研討,小組成員交流各自成果、互相啟發(fā)、互相幫助、共同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求異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得到鍛煉和提高,使學生個性得到充分發(fā)展,強化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使不同能力的學生能夠互相幫助。
小組一般有兩類,一類是“一對一式”人數為兩人,一般由相鄰兩個學生組成;一類是“組合式”一般有6~7人組成。針對不同的問題可展開不同的小組合作。若由2人討論就能解答的問題,可采用“一對一式”小組完成;若需多人討論并最終歸納的各主題意見,綜合才能得出結論的問題可交給“組合式”小組完成。若班級成員較多時分組應注意數量的最小化,因為數量太多,教師在課堂上容易失控。
第一,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
第二,組內同趣、組間異趣的原則。
第三,動態(tài)生成、自由組合的原則。
第四,學生自由選擇與教師集中安排相結合的原則。
全班學生的座位安排可以以小組為核心進行陣列式。這樣的安排既有利于全班教學的開展,又方便“合作教學”的開展,充分發(fā)揮了二者的優(yōu)勢。每個小組中比較優(yōu)秀的同學坐在中間,學習相對比較差和行為習慣不太好的學生做兩邊,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優(yōu)等生的輻射作用。總之,無論怎樣安排,最好的安排需方便師生交流,創(chuàng)設一個和諧、平等的教學氛圍。
在許多中學,很多學生都不太清楚該怎樣去合作,因此在合作之初教師可通過漫畫、板報等形式教會學生常用的人際交往技能。當小組形成后每小組要在民主的討論的基礎上擬定一個本小組的有學習目標的大家需共同遵守的公約,這樣能極大的增強小組凝聚力,提高思想政治課的合作效率。
1.小組教學過程的動態(tài)管理
結合中學的特點、學生的認知水平實際情況、思想政治課的某些章節(jié)知識的特點,應采取“全班教學”與“合作學習”相結合的方式,在一般情況下全班教學時,學生座位為陣列式,面向教師;當進行小組合作時第一排與第二排馬上形成了“組合式”的合作組,以此遞推。若不需要太多成員進行討論,那么就進行相鄰的兩個同學間“一對一式”合作。這樣的動態(tài)管理充分發(fā)揮了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了課堂小組合作的學習效率。
2.小組成員的動態(tài)管理
小組成員所擔任的角色一月輪換一次。在一段時間內了解、認知、熟悉一個角色后,在擔任下下一個角色,充分激發(fā)小組成員的能力。此外,組與組間的成員也是動態(tài)的,學習一段時間后,教師觀察,根據每個小組的情況及學生的能力、性格等因素,做適當的調整,但需讓學生明白此次調整的意圖、并鼓勵他們有針對性的改進。
1.建立小組間的監(jiān)督
相互監(jiān)督既包括組內成員的監(jiān)督又包括組與組間的監(jiān)督。首先,組內成員就要做好相互監(jiān)督,教師可以每周進行信息反饋,以無記名的方式把小組內成員的問題上交于教師,有教師核實后進行問題的處理。但要強調并教會學生要本著“實事求是、共同進步”的原則,而不是向老師打“小報告”的思想;其次,小組間還要進行監(jiān)督。通過以上兩種形式可加強學生的自我管理的意識,同時達到共同改進、共同進步的目標。
2.建立小組間的競爭機制
課堂組織要形成競爭氛圍、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和競爭意識,可極大地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具體做法就是:首先,每個組要有自己的口號、近期目標和期末目標,每次思想政治單元測試后,要評選優(yōu)秀小組,對達到目標的小組進行全班通報表揚;對于未達到目標的小組要在組長的帶領下進行個人的深刻反思。每每這個時候,為小組拖后腿的同學都會非常難過,無須老師再多說,他們都會好好學習;而老師、組長和其它的成員在這個時候也不要過多指責,反之給予更多的幫助。這對于課堂競爭氛圍的形成級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會有極大的好處。
3.建立小組的激勵機制
前面講到小組競爭機制的建設,樹立小組的競爭意識很重要。但與此同時,要注意一部分同學在長期的競爭中對自我缺乏信心、自暴自棄的心理,因而競爭的同時又要激勵。教師要最大限度的激發(fā)每一個成員的學習動力。比如,在做小組定期評價時,除了按成績評選外,還可以按活動的情況評選一些優(yōu)秀小組,比如,最團結的小組、最有創(chuàng)意的小組(或個人)、最守紀律的小組等。對表現好的小組或個人也可發(fā)一些獎品(筆記本、鋼筆),充分發(fā)揮每個小組或個人的閃光點并給予及時肯定。培養(yǎng)他們的長久學習的熱情既激發(fā)各自的潛能,提高思想政治課的效率。
4.建立小組幫扶機制
根據組內同學的學業(yè)水平,性格特點等結成幫扶“對子”不僅要評價被幫扶者的進步表現,還要評價幫扶者的工作是否認真負責。這個評價要列入小組評價的指標中。這樣可以加強組內團結,對被幫扶者和幫扶者都有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