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蒙古烏蘭察布市集寧二中(北京二中集寧分校) 張 芊
教育部組織編制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本課程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應避免單純傳授語言知識的教學方法,盡量采用‘任務型’的教學途徑”。人教版高中英語教科書是依據(jù)theme-based(主題中心)的理念編寫的。它的優(yōu)點是:教學內(nèi)容以話題為單位,教學活動內(nèi)容在某一時段內(nèi)具有集中性。例如,在必修三的Unit 2 Healthy eating的學習中,學生就有機會對健康的飲食這一話題進行聽說讀寫全方面的能力培養(yǎng),涉及到“健康飲食”的相關(guān)語言材料可以讓學生變得很熟悉。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我們的全部教學活動都依據(jù)task-based(任務中心)的理念來組織。也就是說課本要求的聽說讀寫實踐都是由大大小小的task組成。在完成任務過程中讓學生學會基本的語言知識,掌握基本的語言技能。教師根據(jù)主題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水平,設計各項任務,組織學生認真完成,并對學生實踐活動做出評估。在教材教學中,教師是實踐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除語法課以外,教師很少一講到底,而是讓學生大量的操練,在實踐中逐步掌握英語。
在task-based的教學實踐中,我們著力體現(xiàn)了以下一些教學特色。
教學過程是學生的認知過程和發(fā)展過程,而學生的知識掌握、能力的培養(yǎng)都離不開學習的主體——學生自身的智力活動的內(nèi)化。因此我們在英語教學中,無論是閱讀課、語法課、聽說課,都努力做到備課既備教材更備學生,把70%以上的時間讓給學生。課堂上一方面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最大限度地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另一方面,把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中心,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并營造輕松愉快的氣氛,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積極向上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在趣味盎然中,積極主動地探索實踐。在這樣的氛圍中,我們的教學才能獲得最大的效益。
任何語言的掌握都得從聽說開始,因此我們在教學中非常重視學生這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我們在各單元的教學中都安排了聽說專欄。它可以是對話,角色扮演,看圖說話,演課本劇,討論,辯論等多種形式。教材中每個話題都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反映了科技前沿(如computers, life in the future, global warming,robots, cloning,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等),人文科學、文學、藝術(shù)(如music, art, poems等),社會生活(如 travel journal,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first aid, a healthy life等)以及體育、風土人情等。我們在讓學生學會這些內(nèi)容后完成speaking task, 例如,高一第一學期,我們讓學生討論“友誼的價值”、講述“旅行的故事”、組織關(guān)于奧運會的知識競賽、討論英語在世界大環(huán)境中的作用等。此外我們在每堂課開始都讓學生做簡短的“每日演講”,增加他們講英語的機會。我們每周組織學生利用好早讀時間,加強閱讀,布置好朗讀和背誦任務,并及時檢查。這些措施大大增加了學生運用英語的意識和機會。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學科的興趣?!蔽覀冊趖ask-based的教學中的“任務”是實現(xiàn)教師和學生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 讓學生理解“任務”是非常重要的。但同時我們更注意到學習者情感因素對學習的重要影響。學生是有個性的人,他們有強烈的自主意識?!八麄儠θ蝿盏囊饬x進行自我建構(gòu),產(chǎn)生對任務的獨特理解和情感。”因而, 我們在設計教學任務時考慮到了學生的情感。我們一方面在教學中注意發(fā)揚民主,講究師生平等,多讓學生提出問題、共同討論,幫助學生樹立了“主人翁意識”,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形成師生間的互動;另一方面,我們努力以教師個人的人格魅力和師德去吸引和感染學生,主動親近學生,讓他們對老師產(chǎn)生自然的信任感和親切感,使課堂內(nèi)外師生都能打成一片,成為主體,讓情感因素在課堂內(nèi)外發(fā)揮積極的作用。
在上好40分鐘課的同時,我們認真指導好學生課余時間的學習活動。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培養(yǎng)學生課前自主預習的習慣。課前在老師的指導下預習新課,通過部分理解、記憶、同時發(fā)現(xiàn)問題,有利于上課專心聽講,解決問題,也使課堂上有更多時間進行聽讀練習、對話表演等活動,便于把語言知識迅速地轉(zhuǎn)化為言語技能。二是培養(yǎng)學生堅持聽、讀的習慣。英語要堅持每天聽和朗讀,要熟讀全部課文,并做到背誦重要段落或課文,堅持不懈。我們同時在班內(nèi)舉行一些英語朗讀比賽,小品表演等,使同學們有展示自我的成就感,增強他們堅持下去的信心。三是培養(yǎng)學生自覺擴大英語閱讀范圍的習慣。目前的英語課本閱讀量還遠遠達不到新課標提出的要求,因此我們鼓勵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的習慣,廣泛涉獵社會政治、自然科技、史地文學、文藝宗教等方面的讀物,完成課程標準提出的高中階段著重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要求。四是培養(yǎng)學生使用工具書排除疑難的能力。學生自主學習,工具書是必不可少的。我們經(jīng)常指導學生使用常用的英漢、漢英詞典,讓他們學會查找出一個詞的音、形、義,了解如何從該詞眾多詞義中做出選擇,進行自我排疑解難,為自主學習鋪平道路。
總之,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現(xiàn)代教學理念對英語老師提出了更高的素質(zhì)要求,我們應當不斷地學習,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識,拓寬知識面。在全面提高自身素質(zhì)的前提下,在教學中不斷地發(fā)現(xiàn)問題、不斷地改進自己的教學,提高自己教學的機智和判斷能力,在運用中激活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為推進外語教學的發(fā)展做出最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