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鋼技師學院 王少峰
2014年6月來自全國22個省市代表隊的選手,云集天津參加全國職業(yè)技能大賽。加工制造類的七個項目在天津機電工藝學院舉行,118名選手參加了共計四場的機械裝配技術項目的比賽。本人有幸參加了該項目的裁判工作,承擔現場評判和產品的檢測工作。在執(zhí)裁的過程中,發(fā)現選手在裝調檢測環(huán)節(jié)出現的一些問題,并引深到自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進行了較為認真的刨細,希望能夠和同行共勉。
本次競賽選用的是“THMDZP—2型機械裝配技能綜合實訓平臺”,該實訓臺在1型的基礎上,進行了較大的設計改進,競賽的思路也有所創(chuàng)新,打破了以往競賽主觀評判為主的情況,因此相應的競賽內容、競賽規(guī)則也有較大的變化。主觀題、客觀題的題量各占45%,問答題占10%。在主觀評判標準中,第一要求測量方法正確,第二測量數據符合要求??陀^題是要求選手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合格產品的生產。問答題是對選手在裝配過程中產生的工藝問題進行提問,要求回答、計算準確。組委會提前開放所有考核內容、依據標準和權重比例,方便教師指導和選手訓練。本次競賽以公共考核部分為基礎,加入其它項目的一部分,組合成四套比賽試卷,難度均等,抽簽而定。秉承了公正、公平、公開的原則。
該賽項的最好成績低于50分,沒有選手能夠按照競賽要求完成比賽。普遍成績在10~20分之間,甚至更低。95%的選手沒能進行到客觀題產品生產環(huán)節(jié),主觀題的失分主要在裝配與檢測上,在對軸承座等高度、平行度和對稱度檢測項目上,118名選手中,只有一人能夠按照規(guī)范完成裝配檢測并達到要求,說明在訓練和教學中還存在著不足。
《機床檢驗通則》G B/T17421.1—1998是在用的機床檢驗標準和方法,在其適用范圍內明確規(guī)定“適用于做其他需作幾何精度和工作精度檢驗的工業(yè)機械”。依據其方法軸承座等高度的檢測進行:以底座1或直線導軌上的滾珠軸承為基準,用百分表分別測量檢驗棒3上母線的數值,測量的位置應盡量靠近軸承座2、4,比較百分表A、B的數值,其差值的絕對值就是等高度。如果超過0.02mm規(guī)定的要求,通過調整軸承座與底座之間的墊片厚度,來滿足要求。
1.量具使用不規(guī)范
一是杠桿百分表是最主要的檢測工具,在使用杠桿百分表時,其測量桿軸線要平行于測量面,或者說測量桿軸線與測微頭測量軸線垂直。實際測量時,測量桿的狀態(tài)往往會偏離一個角度β,會造成一定的測量誤差,當夾角β=10°時,修正系數為0.9848,β=50°時,修正系數為0.6428,可以看出β角越小,測量越準確。競賽中,要求夾角β≤10°,采用直接讀數取結果的方式。如果測量角度明顯大于10°,認定其測量方法不準確,不能得分。部分選手在這一項失分較多。
二是量具選用不合理。在軸承座等高度測量時,采用游標深度尺檢測,用游標卡尺測量軸承座對稱度,這就造成檢測精度低、讀數困難,給調整增加了難度。應該是在符合規(guī)范的前提下,盡量選擇精度高的量具。
2.測量、裝配工藝不正確
一是軸承座的裝配、檢測需要按照等高度、平行度和對稱度的順序進行,并且做到聯調、聯試、聯檢。如果逐項檢驗,就會造成緊固螺釘反復拆卸,破壞了原來調整好的項目,不符合競賽要求。
二是裝配過程中,選手在反復調試、檢測仍然達不到要求的情況下,選擇棄項的方法進行下一項,結果調整的難度越來越大,耽誤了許多寶貴的時間。
三是應把軸承座的裝配、調整,看做成部件的裝配,將底座卸下放在工作臺上進行,無論是裝配還是檢測、調整,都非常的方便快捷。
軸承座的裝配調整只是競賽試題的一小部分,但相對比較突出,值得我們在教學中去反思總結。
競賽中,很少有選手在比賽開始時,冷靜地分析任務書和圖紙,做到任務明確、工作條理清晰、方法得當,而是上來看一眼任務書,就開始操作,急于完成競賽試題。造成操作不規(guī)范,沒能按照任務書的要求,完成裝配準備工作中的清理、清點等項目,在理論答題部分也有忽略沒進行的。由于每一場試題的內容不一樣,甚至有把上一場的檢測項目到本場時接著做,而在任務書中根本找不到檢測項目,浪費了寶貴的時間。
檢測中,個別選手為能夠讓檢測數據達到要求,常常通過手感來調控百分表的指針,讓裁判誤認為合格,騙取分數,這不符合求實求真的技術工人標準。
裝配中,為了能夠完成試題,選手常常選擇放棄一些項目的檢測,雖然完成了整個裝配過程,但生產的產品無一達標。而恰恰是一步一個腳印,去比賽的選手,獲得了最好成績,充分地詮釋了競賽的理念。所以,我們要培養(yǎng)學生腳踏實地嚴謹、科學的工作作風。
1.細節(jié)決定成敗
在零部件清洗環(huán)節(jié),選手都知道要用煤油對零部件清洗后再裝配,但在清洗的順序上,沒能按照精密零件先清洗的原則進行。而是用什么零件清洗什么,這就造成后續(xù)的精密零件,起不到清洗的目的。正確的做法是將軸承、直線導軌、檢驗棒等精密零部件先清洗,軸承座、齒輪、渦輪蝸桿等次之,最后是輔助零件。這是由于我們在日常的教學中,講授和要求做的不夠,或者是學生還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造成的。
2.知識成就技能
沒有理論知識做基礎,不可能形成高技能。渦輪蝸桿的配合間隙,雖然沒有列入檢測項目,但對工件的裝卡定位起著關鍵性作用,在保證能夠手動盤車的情況下,通過調整蝸桿軸承座的高度,使配合間隙越小,定位越準確。這就要求學生能夠根據故障現象,分析原因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需要我們在教學中,理論聯系實際,重點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前,我們國家正在進行經濟結構的轉型,裝備制造業(yè)正在由大國向強國邁進,職業(yè)教育面臨著機遇和挑戰(zhàn),我們要以職業(yè)技能大賽為平臺,以新技術、新技能做引領,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