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語法化理論研究綜述

      2015-03-19 02:21:22翟紹輝
      產(chǎn)業(yè)與科技論壇 2015年1期
      關鍵詞:實詞語素句法

      □ 翟紹輝

      作為語言研究的一部分,語法化最初是歷史語言學的一個分支,主要從歷時的角度研究語言的演變過程及演變規(guī)律。自1912年索緒爾的《普通語言學》教程首次區(qū)分共時語言學和歷時語言學,倡導從一個橫斷面描寫研究語言在某個歷史時期的狀態(tài)和發(fā)展起,語言學研究從印歐語系的比較聲韻學走進了結構語言學,這一進程促使作為一種較為古老的視角和方法的“語法化”逐漸走向盡頭。20世紀上半葉,結構主義語言學和轉換生成語言學興起,分別回答了人類語言是什么模樣,以及為什么是這種模樣的問題,但這兩種學派都把語言看成是一種自足的符號系統(tǒng)。為了探索人類語言能發(fā)揮多大的潛能和社會作用,20世紀70年代,由韓禮德倡導的功能主義語言學應運而生,它把語言看作是結構上受人類認知能力和語境限制的工具,與喬姆斯基的轉換生成語言學分庭抗禮,成為20世紀的第三大語言學流派。而此階段的語法化理論經(jīng)過一個世紀的發(fā)展和完善,把重心從歷時轉向共時,實現(xiàn)了歷時考察和共時分析的結合,與認知語言學、篇章語言學共同構成“功能認知語言學”,突破了之前純粹單一的歷時研究視角。正如吳福祥(2005)所言:“語法化作為語言研究的一種理論框架,其最大特色是打破共時和歷時的畛域,用跨學科的視角來描述和解釋人類語言的語法系統(tǒng)的形成過程。”語法化研究領域主要涉及語法化概念的界定、語法化研究范圍、語法化的動因和機制。

      一、“語法化”概念的界定

      西方語言學家19世紀開始注意“語法化”這一語言現(xiàn)象。德國語言學家Bopp和Humboldt分別于1816年和1825年就語法化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Bopp基于歷史語言學,將詞匯形式到語法形式的演變視為其對比語法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搜集實詞虛化的例子試圖構擬原始語言;Humboldt則基于語言類型學提出了語法形式產(chǎn)生和形成的四個階段,并認為人類語言的語法結構來自只能表達具體概念語言階段的演化;新語法學派語言學家Gabelentz也對語法化做了研究,注意到演變是循環(huán)而非線性過程。之后,Antoine Meillet繼承了Humboldt的看法,于1912年在《語法形式的演化》中,首次提出“語法化”這一術語,拉開了現(xiàn)代語法化理論研究的序幕,而Meillet也因此被看作是現(xiàn)代語法化理論的創(chuàng)始人。此后,國內外學者從不同角度對其作了深入細致的探討,由于界定標準不一,對“語法化”的認識也眾說紛紜。目前統(tǒng)計的數(shù)字有50條左右,現(xiàn)將較為代表性的定義列舉如下:Meillet(1912:133):語法化研究的是一個詞語演變?yōu)楦街Z素,一個附著語素演變?yōu)樵~綴,一個詞綴演變?yōu)橐粋€不能分析的語素的過程。同時他提出了三個影響至今的重要的觀點:一是由虛化產(chǎn)生的新語法形式會引起整個語法系統(tǒng)的變化;二是語法化是個連續(xù)不斷的過程,雖然也可以分出階段來;三是虛化程度跟使用頻率成正比。Jerzy Kurylowicz(1975:52)對Meillet的定義作了擴展:語法化就是一個語素的使用范圍逐步增加較虛的成分并演變成一個較虛的語素?;蛘呤菑囊粋€不太虛的語素變成一個更虛的語素,如一個派生語素變成一個屈折語素。這被譽為“迄今為止最經(jīng)典的定義”,至今仍被奉為“語法化”的判定標準。Hopper&Traught(1993)則從語言的共時性和歷時性兩個方面來定義語法化:“語法化研究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歷時性的,考察語法形式的來源,特別是他們的具體的發(fā)展過程,從這個角度看,語法化是關心一個普通詞匯如何演變?yōu)檎Z法標記,以及這個語法標記的進一步發(fā)展;二是共時性的,基本是把語法化看作一種句法篇章和語用現(xiàn)象,即語言使用過程中自然形成的各種格式?!盝oan Bybee(2003):語法化指“一個頻繁使用的詞匯序列或語素序列自動化為一個單一的加工單位?!?/p>

      國內關于語法化的研究其實早于西方學者,中國傳統(tǒng)語言學稱其為“實詞虛化”,主要從詞匯的語義方面入手,研究語義的演變。早在13世紀,元朝的周伯琦在《六書正訛》中首次明確提出虛化概念:“大抵古人制字,皆從事物上起。今之虛字,皆古之實字?!鼻逶柿值摹短撟终f》是一部重要的虛詞專著,楊成虎稱其為“語法化研究的先導性著作”。書中提出“虛字者,語言襯帖,所謂語辭也”,此處虛字主要指“辭”或“語助”之類,包括副詞、介詞、連詞、助詞、語氣詞及部分代詞等。他對實詞虛化過程、虛化程度、語言結構層次的變化以及句法與章法的關系的探討從而得出的結論與現(xiàn)代語法化理論有異曲同工之妙,成果顯著。古人很早就對詞類作了兩大區(qū)分,一為實詞,二為虛詞,在立言行文中也注意到兩者的功能差異,但對兩者的研究也僅局限于言文修辭(如南宋周輝《清波雜志·卷七》有“東坡教諸子作文,或詞多而意寡,或虛字多而實字少”)和語義演變的表面語料搜集工作上,對兩者之間的轉換以及虛化的動因和機制并未做深入研究,也沒有上升到理論高度,故只能處于停滯狀態(tài)。隨著20世紀90年代,沈家煊和孫朝奮先后在《外語教學與研究》和《國外語言學》上發(fā)表文章,首次引進西方現(xiàn)代語法化理論,漢語實詞虛化的研究視野得到開拓,實現(xiàn)了飛躍進展,進入了語法化研究的新時期。在CNKI文獻欄中輸入關鍵詞“語法化”,則得到3,760條搜索結果,在短短的20年內,語法化研究如此受青睞,其影響不可小覷。

      二、語法化研究的范圍

      對語法化內涵的界定不同,語法化的研究角度和范圍也隨之不同。沈家煊(1994):“語法化研究一般有兩條路子:一條路子主要關注實詞如何變?yōu)檎Z法詞。其研究方法的方法論基礎是認知科學。代表人物有:Anderson,Lyons,Joan Bybee,Revere Perkins&William Pagliuca,Paul J.Hopper&Elizabeth Closs Traugott?!边@是“基于詞匯/句子”,從歷時的角度進行考察,國內的學者如解惠全、劉堅、孫錫信、江藍生、張誼生等也在此列,被稱為歷史語法化論者?!傲硪粭l路子是考查語篇策略導致句法結構和新詞出現(xiàn)的過程。Givón和 Paul J.Hoppe是其代表人物,國內學者如張伯江、方梅和李宇明、方梅。其方法論基礎是語用原則和人類交際所遵循的一般規(guī)律?!边@條路子是針對前一條路子研究范圍過窄,忽視了一些章法成分的演變過程而提出的,是基于“話語/語用”的共時語法化研究。此外,隨著20世紀下半葉功能主義語言學的興起,國外語言學家將語法化研究范圍擴大到句層面和語篇層面,出現(xiàn)了對話語標記的語法化研究。至此,語法化的研究范圍已經(jīng)涉及到語言要素的各個層面,包括:語音的弱化;詞匯的語法化;短語的語法化;語用法的語法化;篇章結構的語法化。這五個方面不是孤立的個體,而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的。曾有“今日的形態(tài)就是昨日的句法”,“今日的句法正是昨日的章法”的著名論斷,并提出語法化的循環(huán)模式:章法→句法→詞法→形態(tài)音位→零成分。由此可見,語法化并非是離散性的,而是連續(xù)漸變的過程。

      三、語法化的動因和機制

      我國傳統(tǒng)語言學對實詞虛化的探索雖起步早,成果多,但只停留在表面的描述工作上,對其現(xiàn)象的存在缺乏深層的解釋,更沒有上升到普遍理論層次。西方語法化理論地位的確立正是基于對語法化動因及機制的研究。

      學者們對“動因”和“機制”兩個術語的使用不盡相同,并未做明確的區(qū)分。石毓智、李訥在分析漢語時體標記的誕生機制時,將“機制”解釋為語法化的實現(xiàn)條件、語法化階段及其相應表征,之后卻又將“機制”等同于“動因”。馬清華(2003)曾對國內學者研究而得的語法化的誘因和方式做過歸納:解惠全指出,實詞虛化要以意義為依據(jù),以句法地位的固定為途徑;孫朝奮談到,“上下文誘發(fā)新解釋、重新分析、詞義自身特點”是誘發(fā)語法化的因素;劉堅、曹廣順、吳福祥提出,誘發(fā)漢語詞匯語法化的四個因素是“重新分析、句法位置變化、語境影響、詞義變化”;沈家煊介紹了“隱喻、推理、泛化、和諧、吸收”五種虛化機制;石毓智、李訥介紹并結合漢語論述了“類推、重新分析”這兩個誘發(fā)語法化的機制;劉丹青提出“疊加”機制。此外,張誼生在研究與漢語副詞相關的虛化機制和誘因時指出,與漢語副詞相關的虛化機制大致包括既相互聯(lián)系,又相互依存的四個方面:結構形式(包括結構、句位、相關成分三個方面)、語義變化(主要表現(xiàn)在泛化、分化、融合三個方面)、表達方式(包括和諧、轉借、語境吸收)和認知心理(包括隱喻、推理、重新分析)。馬清華稱其為“全面運用以上大部分新范疇分析漢語語法化現(xiàn)象的典型代表”。孫錫信(2002)總結出符合漢語語法演變的七種機制:認同、弱化、移位、泛化、類推、誘化和暗喻。李宗江(2003)探討了句法成分的功能懸空對漢語語法化的影響。吳福祥(2013)則通過詳細分析國內外學者對語法化機制的研究,采取從歷史句法學這一新的角度討論語法演變的機制,認為人類語言的語法演變有四種基本的機制,即作為內部機制的重新分析和擴展,以及作為外部機制的語法借用和語法復制。前者是語言獨立發(fā)生的語法演變的主要途徑,后者導源于“語言接觸”,是語法成分、語法概念以及語法結構發(fā)生跨語言遷移的主要途徑。國外的學者則主要致力于研究語法化機制。Bernd等學者認為:語言的語法化涉及四個相互聯(lián)系的機制,即去語義化、擴展、去范疇化、消蝕。Bybee則指出虛化的機制有隱喻、推理、泛化、和諧、吸收五個方面。Joan Bybee等人(1994)從語言類型學角度觀察語言歷時變化,通過對76種不同地區(qū)、族系、類型的語言的調查,發(fā)現(xiàn)語法化機制主要有五種:隱喻、推理、泛化、和諧、吸收,除“推理”貫穿語法化整個過程外,其他分別發(fā)生在過程的早期(隱喻、泛化)、中期(泛化)、晚期(和諧、吸收)。這一思想主要體現(xiàn)在《演化而來的語法》一書中。而Hopper和Traugott(1993、2005)等學者的“重新分析”和“類推”的看法則影響了國內外大多數(shù)學者,影響較大,成為如今的主流觀點。

      [1]吳福祥.漢語語法化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2]石毓智,李訥.漢語語法化的歷程:形態(tài)句法發(fā)展的動因和機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3]石毓智.語法化理論:基于漢語發(fā)展的歷史[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1

      猜你喜歡
      實詞語素句法
      句法與句意(外一篇)
      中華詩詞(2021年3期)2021-12-31 08:07:22
      述謂結構與英語句法配置
      《最低入門等級音節(jié)、漢字、詞匯表》語素和語素義分析
      華中學術(2020年2期)2020-11-30 02:49:34
      多義語素識別及教學探討
      ——針對對外漢語語素教學構想
      長江叢刊(2020年30期)2020-11-19 09:48:13
      語素的判定、分類及語法單位關系研究述評
      文言文實詞詞義推斷的基本策略
      文言實詞50例
      文言實詞推斷法
      因果復合詞
      句法二題
      中華詩詞(2018年3期)2018-08-01 06:40:40
      来安县| 阳东县| 凤台县| 长兴县| 察哈| 肥西县| 分宜县| 汉川市| 牙克石市| 乐陵市| 天气| 桂阳县| 涞水县| 临泽县| 上蔡县| 塘沽区| 博野县| 六安市| 汉阴县| 都匀市| 孟州市| 来凤县| 凉山| 金川县| 兴城市| 扶风县| 桓台县| 定安县| 郓城县| 三台县| 汝南县| 治县。| 蕉岭县| 望奎县| 澜沧| 阿拉善右旗| 赤峰市| 濉溪县| 板桥市| 屯留县| 普兰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