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貴陽市貴陽樂灣國際實驗幼兒園 王 菲
“好品格”“好習慣”“好能力”好像已經(jīng)慢慢成為了評價一個孩子好壞的標準。我們從小就教育孩子要誠實,尊重別人,要樂觀、自信、有耐心、勇敢……因為特質(zhì)不僅僅是一個人能夠立足于社會的基石,也是讓孩子擁有快樂人生的堅實支柱??墒悄阆脒^沒有,對于學齡前正處于似懂非懂年紀的孩子,好品格要怎么教?為什么要和別人相親相愛?為什么玩具要和別人輪流玩?為什么要這樣?又為什么要那樣?大部分的父母往往把教育的重任交給學校,交給老師,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給孩子“說道理”要看時間,看場合,看孩子的心情,當然最重要的還要看父母有沒有說道理的天分。很多父母都會覺得自己費盡力氣,搜腸刮肚地對孩子解釋完一個道理,只見孩子還是兩眼發(fā)直,表情困惑。別說孩子聽不懂,可能你自己往往也覺得越說越混亂。所以理所當然的,教育孩子的重任,就完完全全百分之百落在了老師的肩上。
其實,大道理不用口干舌燥,處心積慮的教,只要家長們選擇對了繪本,每天抽出時間來跟孩子進行親子閱讀,在不知不覺中,一個一個晦澀難懂的道理就通過小小的繪本故事,形象的印在孩子的腦子里了。何樂而不為呢?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指出,3~8歲是兒童學習早期閱讀和讀寫的關(guān)鍵期。同時,一本高質(zhì)量的繪本故事,是文學語言、美術(shù)語言、教育語言的有效結(jié)合,可以多維度地幫助幼兒在學習閱讀中獲得多維度的發(fā)展。繪本并不是一般意義上寫給孩子的帶插圖的書。繪本是用圖畫與文字,共同敘述一個故事,表達特定情感,主題的讀本,通過繪畫和文字兩種媒介,互動來說故事的一門藝術(shù)。在繪本中,圖畫不再是點綴,而是圖書的命脈,甚至有些繪本,一個字也沒有,只有繪畫來講故事。繪本非常強調(diào)情緒和主題的連續(xù)性,在短短的幾十頁之內(nèi),形成一個連繼的視覺影像。繪本的作者和畫者,相當于電影導演,他必須在有限的篇幅里,把故事講的既好看,又清晰。一本優(yōu)秀的圖畫書,可以讓不認字的孩子,“讀”出其中的意思。此處,繪本都比較唯美,版式比較特別,和封面、扉頁、下文以及封底,構(gòu)成一個近乎完美的整體。
學齡前的孩子,對于同一本故事書可以一念再念,好不厭倦。試想一本故事書一旦說了10遍,就算是再小的孩子,都會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誰是好孩子,誰不該效仿,大人也就不必再啰嗦一些連自己都不想聽的大道理了。孩子年紀雖小,心思卻是很縝密的,他的大部分的好習慣和好品格,都是在不知不覺中慢慢形成的。
對于學齡前的孩子來說,父母就像是他們的天與地。他們最愛的人若能放下全部的工作,只是專心地為他們念個故事,即使沒有對他們說出“我愛你”,孩子也可以深深的感覺到父母對他們的愛。在父母根據(jù)圖片進行講解的時候,孩子就會一邊聽故事,一邊去觀察圖片,把圖片與語音故事建立相關(guān)的聯(lián)系,這時候,就需要孩子高度的注意力和敏銳的觀察力。久而久之,孩子在閱讀相關(guān)的書籍的時候,就能夠坐得住。同時,繪本多是世界各地名家的作品,真實反映了全世界的文化與生活,這無疑為孩子開啟了一個進入多元化文化的窗口。因為,在這些作品中,孩子能夠通過圖像直觀地看到世界各地的情況,感受到世界各地人的思維方式,這非常容易培養(yǎng)孩子的國際化視野。反過來,如果親子之間不交流則以,一交流不是催促,就是責罵或是抱怨,即便是和善的父母,也常因生活節(jié)奏過快,和孩子的交流漸漸只剩下日常生活對話。這樣又如何苛求孩子和父母心靈相通,并且感受到父母溫暖的關(guān)愛呢?
念故事的時間,就是愛的時間。念故事書不是工作,而是父母對孩子付出的愛。而每一本繪本里的內(nèi)容,都是父母給孩子“愛的庫存”。把年齡還小的孩子,抱到父母的腿上,一邊熱情的擁抱他們,一邊不疾不徐地念著一個又一個故事,這是父母和孩子一起分享專屬的愛的時間。若干年后,當孩子長大時,回過頭來,想想我們曾經(jīng)和孩子一起的繪本共閱時光,也許會成為你最溫暖的回憶之一。愛孩子的方式很多:親吻、擁抱、買玩具、吃大餐、出國度假……但是,千萬不要錯過念故事書給孩子聽。因為它同時具備了關(guān)愛和教育的功能。這是對孩子最重要的兩件事,卻可以通過念故事書達到一舉兩得的效果。愛孩子的父母們,有誰愿意錯過呢?
閱讀是最好的游戲,繪本是最好的玩具。但愿你我的孩子都能做一個“喂繪本故事”長大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