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高校二級學院公義文化的作用及建設路徑

      2015-03-19 20:16:05董小剛周麗娟
      成都工業(yè)學院學報 2015年3期
      關鍵詞:公義公平正義學院

      董小剛*,周麗娟,于 丹

      (西南交通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成都 610031)

      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報告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公平正義是國家繁榮昌盛、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基本要素。高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的和諧發(fā)展需要公平正義價值觀念的引導。在高校推行公義文化,不僅有助于現代大學生的素質文化教育、提升學校“軟實力”,而且有助于和諧校園建設。而現代高校的主流管理模式——“?!骸倍壒芾砟J剑?],決定了高校公義文化的推行必須建設學院公義文化。已有學者對“公義”的概念進行了詮釋[2],也有學者從公義視角研究高校貧困生資格認定與資助工作[3-4]、高校國家獎助學金制度[5]、和諧校園建設[6]、研究型大學的建設[7],但是罕有學者研究高校內二級學院的公義文化建設。因此,學院公義文化的概念、作用以及建設路徑等仍然模糊不清?;谝陨显颍P者從公義、文化的基本定義出發(fā),闡述學院公義文化的概念、作用以及建設路徑,并以西南交通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為例,探討學院公義文化建設的實踐,以期為我國高校二級學院公義文化的建設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學院公義文化的概念

      這里的“學院”是指在大學里的次一級行政單位,它是以學科或專業(yè)為基礎建立起來的,一般是幾個系的聯合體。這個定義排除了“學院”的以下常見用法:1)比大學較小的本科高校,如成都學院;2)獨立學院,如西南交通大學希望學院;3)職業(yè)技術學院,如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

      公義,即公平正義[8]。公平就是社會的政治利益、經濟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體社會成員之間合理的分配,它意味著權利的平等、分配的合理、機會的均等和司法的公正[9]。正義即公正,就是在一定社會范圍內通過對社會角色的公平合理分配,使每一個成員得其所應得[2]。

      文化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凡是經過人或社會加工改造過的東西都是文化,它體現為人類社會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所達到的程度和方式[10]。狹義的文化是指精神文化或精神,它包括精神領域里的一切[10]。本文探討的是從狹義意義上的文化。

      因此,學院公義文化的涵義是:大學里以學科或專業(yè)組合在一起的二級學院,在教學、科研等實踐活動中形成的、以公平正義為核心的精神文化。

      二、學院公義文化的作用

      現代大學主要承擔3個功能:教學、科研和服務社會[11]。每所大學的歷史不同、類型不同,在功能上可能會存在差異。學院公義文化的價值在于通過教育和文化傳播,產生引領示范作用,將公義精神由內向外地散發(fā)出去,進而影響校園文化甚至其他社會領域,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道路上發(fā)揮應有之義。具體來講,學院公義文化的作用主要表現如下:

      (一)有利于大學生成長成才

      學院作為教育主體,有責任、有義務把大學生培養(yǎng)成社會的有用人才。教育不僅要注重專業(yè)知識的培養(yǎng),更要注重道德文化教育。大學生的成長成才需要積極向上并符合時代潮流的文化土壤。在物欲橫流的今天,公義文化建設符合時代潮流。學院公義文化的建設能夠彌補專業(yè)教育中的缺失,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成長,培養(yǎng)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幫助大學生樹立具有公義精神的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有利于大學生健全人格的塑造,使大學生成為社會的有用人才。

      (二)有利于提高學科建設的綜合化水平

      二級學院不應該是專業(yè)的堆積,而應該是一個整體,這就需要一種文化理念統攝全院發(fā)展,這個文化理念是學院學科建設的靈魂。一個學院所進行的教學科研活動,終極目標是服務社會、促進社會發(fā)展。服務社會的各項活動不是某一學科或專業(yè)能夠完成的,往往需要多個學科或專業(yè)的綜合。學院公義文化建設能夠凝聚學院多個學科專業(yè)的綜合力量,通過多學科的交叉、滲透與融合,不僅能為學生提供學習多學科領域、寬專業(yè)知識的條件和平臺,而且能夠培養(yǎng)各個學科或專業(yè)教師的公義精神和合作精神,有利于提高學科建設的綜合化水平。

      (三)有利于完善大學文化

      大學文化是一所大學辦學多年的精神積淀,更是大學的立校之本。有些大學在辦學過程中形成了“博愛”的文化,這個“博愛”之中蘊含著“公義”的涵義,但是很少有大學把公義作為自身的文化來建設。學院公義文化建設有利于完善大學文化建設,使師生受到公義文化的濡染。

      (四)有利于提升大學的綜合競爭力

      在高校綜合實力競爭激烈的背景下,各高校在硬件設施建設、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上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但各二級學院、各學科之間的合作非常少,導致高校大量資源的浪費。學院公義文化建設有利于各學院、各學科之間合作,有利于凝聚全校各學院、各部門的力量,因此,有利于大學整合力量,提升大學的綜合競爭力。

      (五)有利于大學校園的安全穩(wěn)定

      大學校園的安全穩(wěn)定不僅關系著大學自身的正常教學和發(fā)展,而且關系著整個社會的安全穩(wěn)定。學院公義文化的建設有利于維護大學校園的安全穩(wěn)定。1)在學院各項教學活動中堅持公義原則,能夠有效減少或阻止不公平、不正義的事件發(fā)生。2)學院公義文化的建設有利于加強全院師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師生自覺維護大學校園的安全穩(wěn)定。3)學院公義文化的建設有助于加強師生的社會正義和社會公平意識,吸引師生對弱勢群體的關注和關心,保障大學生的權益得到公平公正的對待,從而減少校園的不穩(wěn)定因素。

      三、學院公義文化的建設路徑

      學院公義文化建設與校園和諧發(fā)展關系密切,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無論是對學院文化價值內涵的挖掘,還是相關行為規(guī)范的確立,都是漫長的過程。借鑒高平平[12]提出的學院文化建設路徑,筆者認為,學院公義文化建設主要有以下幾個步驟:

      (一)分析學院公義文化建設的環(huán)境

      學院公義文化建設會受到高校文化、管理模式、教師素質、高校排名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因此需要對學院公義文化建設的環(huán)境進行分析。根據學院公義文化建設的影響因素,環(huán)境分析可以分為外在環(huán)境分析和內在環(huán)境分析。外在環(huán)境分析主要是對學院以外的、能夠對學院公義文化建設造成影響的外在因素進行分析,包括學院在社會中的地位、知名度、影響力,學院所在高校的管理模式、校園文化,以及國家、地方的相關政策等。內在環(huán)境分析則是全面分析和深入了解學院自身的特點,包括學科或專業(yè)的特點,教師和學生的綜合素質,學院自身的文化積淀等等。外在環(huán)境分析和內在環(huán)境分析的目的在于:1)明確學院公義文化的建設重點或方向,揚長避短,從而為制定學院公義文化的發(fā)展戰(zhàn)略和框架奠定基礎;2)找出學院自身其他文化和公義文化的有機契合點;3)找出學院公義文化建設與所在高校文化的契合點。

      (二)制定學院公義文化建設的相關制度

      制度作為一種行為規(guī)范,相較于價值觀更為具體,相較于物質實體則難以把控。學院公義文化建設需要相關制度的保駕護航,只有健全學院公義文化建設的相關制度,才能使學院公義文化的建設落到實處,才能有力保障公平正義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的傳播。沒有強有力的制度保障,學院各項工作就可能違背正義原則,就會使工作不夠公開透明,久而久之,必然會損害公義原則的確立,從而使學院公義文化建設成為空談。因此,學院公義文化建設的制度必須堅持公義原則,同時保障制度內容的完備。學院公義文化建設的制度至少應包括定期會議制度、宣傳制度,以及學院在教學科研等活動中制定的各項體現公義文化的相關制度。需要注意的是,學院公義文化建設制度的制定應該與時俱進,不斷尋求現實變化發(fā)展與行為規(guī)范的有機配合和相互融合。

      (三)培育和滲透學院公義文化的觀念

      根據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意識來源于物質并反作用于物質。文化在本質上是一種意識形態(tài),產生于整個社會生活的發(fā)展歷史以及人類認知自我和世界的過程之中,并作為精神指引,引導著社會物質文明的發(fā)展。學院公義文化觀念的對象是整個學院的各個機構及其成員(包括教師和學生),具體任務是培育和滲透公義價值觀,具體方法是建立公義文化相關機構,配備公義文化建設所需設施,進行公義文化的宣傳,舉辦公義文化活動。

      四、學院公義文化的建設實踐

      西南交通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成立于2005年,現有“公共管理”“理論經濟學”“哲學”3個一級學科和“區(qū)域經濟”1個二級學科碩士點①,有“公共管理碩士(MPA)”“國際商務”和“安全工程碩士”專業(yè)學位碩士點3個,有公共管理、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中美合作辦學項目(經濟學)本科專業(yè)4個;現有全日制在校生945名(包括研究生和本科生),教職員工64名,其中專任教師47名。

      近10年來,學院始終堅持“公義”的辦學理念,將學術訓練與操作訓練結合以體現“技能”,將學術研究與政策研究結合以成就“思想”②,形成了多學科相結合的特色學院,正以其獨特的辦學理念影響著西南交通大學的校園文化建設和公共管理領域的發(fā)展。目前,公共管理學院全院師生對“公義”精神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并能夠積極參與各類公義文化活動。通過各項公義文化活動的開展,促進了教師之間、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專業(yè)之間以及與社會各界的交流,培養(yǎng)了師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提升了整個學院的凝聚力和競爭力。更重要的是,通過公義文化活動的開展,幫助大學生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塑造了大學生的健全人格。

      學院堅持以“公義”文化理念作為辦學宗旨,這與公共管理學院的學科建設密切相關。公共管理學科的建設與發(fā)展,不僅要重視專業(yè)知識與才能的培養(yǎng),更要重視自身專業(yè)的深刻內涵與公義價值觀念的培養(yǎng)。

      (一)學院公義文化觀念的確立

      學院作為理工科背景下的文科學科發(fā)展平臺,“公義文化”理念是其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我校是一所以工科為主,工、理、管、經、文、法等多學科協調發(fā)展的高校,在這種實用主義濃厚的理工科背景下建設文科學科,更需要公義文化的價值引導。理工科院校辦文科學科的歸屬目標是促進人文教育和科學教育的融合,弘揚人文精神,積淀大學底蘊和塑造大學精神。在科學教育的基礎上倡導人文教育,才能使科學真正服務于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才能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和社會的和諧發(fā)展。其次,公共管理學院設有哲學、經濟學、管理學等三大學科,是典型的多學科共存的學院,各學科之間發(fā)展不平衡。公共管理專業(yè)的“社會公平”、哲學專業(yè)的“社會正義”、經濟學專業(yè)的“經濟正義”三者均與“公義文化”密切相關,這為學院的公義文化建設奠定了基礎。因此,為促進學院三大學科的融合和發(fā)展,以及學院與學校的融合,公共管理學院在建院之初,就確立了“公義”的辦學理念。

      (二)學院公義文化制度的建設

      學院旨在將公共管理與區(qū)域發(fā)展相結合,服務社會發(fā)展。其培養(yǎng)具有國際視野的管理應用型人才的育人目標及多學科交叉的專業(yè)特點要求“公義文化”的內涵必須深入到學院的教學、科研和服務社會的活動之中,而這需要健全的制度保障,需要在學院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和管理條例中體現“公義”的思想。為此,學院建立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包括涉及教師的《績效津貼管理辦法》《科研獎勵辦法》《教師崗位職責及科研考核管理辦法》《學術創(chuàng)新團隊建設與管理辦法》等,涉及學生的《研究生獎(助)學金評選實施細則》《文淵科研基金項目管理辦法》等。這些制度均體現了“公義文化”所強調的公平正義原則,實現了學院各項工作的程序公平和程序正義,為學院公義文化建設營造了良好氛圍。

      (三)學院公義文化觀念的培育

      在培育和滲透公義文化方面,學院在公義文化的宣傳、機構設置、觀念教育等方面進行了大量工作。1)在宣傳方面,學院主頁的“院長致辭”中明確提出“以公義之心,求合作共贏”的辦學理念,為全院師生踐行公義文化奠定了思想基礎。2)學院陸續(xù)建立了西部交通戰(zhàn)略與區(qū)域發(fā)展研究中心、四川省干部教育培訓高校基地、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西南交通大學—康奈爾大學科技與社會創(chuàng)新國際中心、地方政府績效評價中心、社情民意調查中心、中國教育財政研究中心、外資引進與利用研究所、亞洲政治文化與公共治理研究中心、公共政策研究所、國際經濟研究中心、應用倫理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這些機構建立遵循著公義的原則和精神,同時其建立為學院公義文化的培育和滲透提供了良好土壤。3)學院在教育實施的實踐過程中,通過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教育相結合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公義之心,使公義文化觀念深入學生心中。比如:在第一課堂的教學活動中,每個學生均享有平等受教育權利,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做到“有教無類”;在第二課堂的教育活動中,學院定期舉辦各類學術文化活動,每個學生均有參加活動、選擇活動的平等權利與機會,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發(fā)展;在學生的困難認定、評獎、評優(yōu)等各項學生事務性工作中,按照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嚴格執(zhí)行各項規(guī)章制度。

      五、結語

      公義文化建設是學院履行服務社會職能的內在要求,也有助于提升整個學院師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和歷史責任感,更好地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目標的實現。在學院公義文化建設過程中,必須明確分析公義文化建設環(huán)境,不斷完善公義文化的制度建設,不斷加強公義文化價值觀的培育和滲透,更重要的是要緊密結合社會發(fā)展,與時俱進,為構建公平正義的和諧校園提供良好的文化土壤。

      注釋:

      ①西南交通大學在2010年進行專業(yè)調整時,將理論經濟學專業(yè)、區(qū)域經濟學專業(yè)并入公共管理學院。

      ②資料來源:http://gg.swjtu.edu.cn/website/showinfo.aspx?TYPE=10&RAND=11511599651031251。

      [1]蘭芳.淺議高校二級學院文化建設[J].教育與職業(yè),2014(9):49.

      [2]田翠琴.公平正義的內涵與歷史演變[J].學習與實踐,2007(11):133-142.

      [3]梁軍.公平正義:高校貧困生資格認定及資助的根本價值理念[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11):70-71.

      [4]任建蕊,董鵬.公平正義視角下的高校貧困生資助工作探討[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1,10(24):220-221.

      [5]黃勉勉,胡元林.高校國家獎助學金制度的缺陷與完善:基于公平正義視角下的思考[J].內蒙古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4(6):248-250.

      [6]滕松艷.實現公平正義,構建和諧大學校園[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6(5):13-14.

      [7]張偲.研究型大學與社會公平正義的辯證關系[J].改革與開放,2010(2):141.

      [8]王鈞林.正義與社會[J].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2(2):1-5.

      [9]俞可平.社會公平和善治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兩大基石[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05(1):10-15.

      [10]郭鳳志.論文化在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4):38-41.

      [11]克拉克·克爾.大學之用[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12]高平平.論高校的學院文化建設[J].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4):98-99.

      猜你喜歡
      公義公平正義學院
      初等教育學院
      審判執(zhí)行不停擺 公平正義不止步
      我是一個叛徒
      牡丹(2021年11期)2021-07-20 05:24:58
      辛公義愛民如子
      讓公平正義在“最后一公里”提速
      人大建設(2018年11期)2019-01-31 02:40:52
      公平正義視野下對洞穴奇案法學思想的探究
      財稅月刊(2017年2期)2017-04-08 19:25:50
      學院掠影
      關愛弱勢群體 維護公平正義
      遵循法治 促進公平正義
      浙江人大(2014年2期)2014-03-11 20:16:39
      獨立學院高等數學教學改革思考
      河南科技(2014年16期)2014-02-27 14:13:45
      贵州省| 公安县| 张家川| 青海省| 铁力市| 宜丰县| 汉源县| 历史| 大理市| 白银市| 抚宁县| 正阳县| 基隆市| 法库县| 宁津县| 合阳县| 吴堡县| 远安县| 惠水县| 盘山县| 隆化县| 顺义区| 文山县| 田林县| 天水市| 澎湖县| 绥江县| 怀集县| 巴中市| 清水河县| 汽车| 吴江市| 句容市| 集贤县| 安吉县| 太原市| 荔浦县| 永仁县| 韩城市| 化隆| 新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