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從構成角度將治則治法進行區(qū)分與分級”

      2015-03-20 08:56:48張曉雷馬家駒沙茵茵劉薇
      環(huán)球中醫(yī)藥 2015年11期
      關鍵詞:治則邪氣病證

      張曉雷 馬家駒 沙茵茵 劉薇

      ·爭鳴·

      論“從構成角度將治則治法進行區(qū)分與分級”

      張曉雷 馬家駒 沙茵茵 劉薇

      治則治法是“辨證論治”體系中聯系“證”和方藥的橋梁,對于治則治法的理解將直接影響到臨床的療效。教材上的描述過于抽象籠統(tǒng),所以學生學習理解不夠深刻,另外,學術界對治則治法認識不統(tǒng)一,甚至存在著治則治法混用的情況。治則與治法的鑒別應該主要從構成角度來區(qū)分,即:治則總是由某種病證情況緊跟某種解決方法,一級治則跟的是抽象的方法,二級治則跟的是具體的治法;治法由單一的一個動詞或者動詞緊跟賓語,一級治法后面不跟賓語或者是抽象的賓語,二級治法跟的是具體的賓語(具體的正氣或邪氣)。通過提綱挈領掌握治則治法的鑒別要點,則可以準確地將二者進行區(qū)分,不僅有利于中醫(yī)的教學,而且也有助于名老中醫(yī)經驗的傳承研究。

      治則治法; 名老中醫(yī)經驗傳承; 中醫(yī)思辨; 辨證論治

      《中醫(yī)基礎理論》[1]:“治則是治療疾病的準則,具有很強的原則性和指導性,是相對穩(wěn)定和規(guī)范的。”“治法是在一定治則指導下制定的針對疾病與證候的具體治療大法、治療方法和治療措施,較為具體,相對復雜靈活,具有多樣性。”

      治則治法是“辨證論治”體系中聯系“證”和方藥的橋梁,對于治則治法的理解將直接影響到臨床的療效。教材上的描述過于抽象籠統(tǒng),所以學生學習理解不夠深刻,另外,學術界對治則治法認識不統(tǒng)一,甚至存在著治則治法混用的情況。這樣極不利于中醫(yī)的教學與臨床,甚至是名老中醫(yī)經驗的傳承研究,有必要對治則治法進行分析梳理,希望可以理順治則治法之間的相互關系。此處僅針對藥物治療的治則治法進行討論。

      1 現代醫(yī)家對治則治法的鑒別與分層的認識

      《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提出了大量的治則治法,奠定了治則治法的理論基礎,至今仍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經過后世歷代名家的補充,治則治法理論不斷完善,中醫(yī)臨床療效也逐漸得到了提高,然而對于治則治法的相互鑒別以及分層問題則幾乎沒有論述。對于治則治法的理論梳理主要見于近現代醫(yī)家的研究。

      1.1 關于治則治法的鑒別

      倪健偉等[2]認為:從哲學角度來看,治則主要體現中醫(yī)辨證思維的認識論,而治法則屬于方法論的范疇;從研究范圍來說,治則屬于總體、全局性研究,而治法是個別的、局部性研究;從時間上來看,治則是整個疾病治療全過程的指導方針,而治法是針對具有特定時間階段性的證的具體方法;從對象來看,治則針對的是病(更確切地說是針對人),而治法針對的是證(證是一個病不同階段病機的反應,而非疾病的全過程,治法是針對具體的病機,以證為目標,與特定的病機相對應)。孟慶云[3]認為:治則的層次較高,規(guī)范性強,治法通常指治病的具體方式;治則與治法比較,治則為抽象的范式,治法為具體的途徑;從思維方式而論,治則為決定論,取決于病機,治法是選擇論,取決于治病的實際條件、醫(yī)生的用方用藥習慣及主觀能動性。

      以上醫(yī)家只給出了原則性的論述,而沒有給出具體的鑒別標準,筆者認為這個就是學術界治則治法認識不統(tǒng)一,相互混用的根源。

      1.2 關于治則治法的分層

      于智敏等[4]將治則治法分為三層:第一層次包括治病求本,以平為期,調整陰陽;第二層次包括治未病,既病防變,扶正祛邪,三因制宜,隨證治之,同證異治,異證同治,正治,反治,標本論治;第三層次包括寒者熱之,熱者寒之,燥者潤之,堅者削之等數十種小治則。劉文蘭等[5]也將治則治法分為三層:治則是適應于所有疾病,是治療疾病時所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治病求本是中醫(yī)治療疾病的治則;治療大法是適應于某一特定疾病,是治療該疾病所必須遵循的規(guī)則;治法是適應于某一特定患者,是治療該患者疾病使用的具體手段和措施。劉時覺等[6]將治則治法分為四層:富于哲理的治療總則(以平為期);補虛瀉實是基本治則;氣血津液治法是中介層次;臟腑和病因論治是治療的基礎層次。張惜燕[7]將治則治法分為六層:第一層次(總治則):治病求本;第二層次(基本治則):三因制宜,治標治本,正治反治;第三層次(病機治則):扶正祛邪,調整陰陽,調整臟腑功能,調理氣血;第四層次(治療大法):汗、吐、下、和、溫、清、消、補;第五層次(具體治法):辛溫解表,辛涼解表,滋陰解表,益氣解表……第六層次(癥狀治法):藥物加減。

      筆者認為以上的分層過于繁瑣,不利于學生及學術界的掌握,并且對于臨床的指導意義較小。

      2 治則與治法的層次不同,應該從構成角度進行區(qū)分與分級

      對于一個標準或者原則性的指導,應該是化繁為簡、提綱挈領才能起到指導的作用,正如《黃帝內經·素問》[8]所言“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

      治則是中醫(yī)治療疾病的原則、原理、指導思想,屬于思辨上的哲學層次,應該屬于指導解決某種問題的方法,或者是在解決該問題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方面,因此前面應該是抽象的或具體的病證,后面是方法(治法);治法是中醫(yī)治療疾病的手段和方法、實施途徑,屬于具體的方法論層次,解決某種問題的方法,前面應該是八法一類的動詞,后面是正氣(氣、血、陰、陽、臟腑等)與邪氣(風、寒、暑、濕、燥、火、痰、瘀等)。筆者認為按照以上的理解既不失治則治法的原則性,又簡單易于把握。

      2.1 治則是理論的思辨,屬于辨證論治中“論”的階段

      治則是治療疾病的準則,可以指導治法。治則一般由兩部分構成,前一部分列出應對情況,后一部分給出應對原則,意即遇到這情況應當如何應對,供決策參考[9]。筆者將治則分為兩個層面:一級治則是抽象的,適用于所有的治療,不直接與治法銜接;二級治則是比較具體的,適用于特殊病證,直接與治法銜接。以下詳述之。

      一級治則:包括“治病求本”“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三因制宜(因時、因地、因人)”“因勢利導”“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等。這些治則均是中醫(yī)治病的思想,適用于所有的病證,后面亦不與治法相對應。

      二級治則:包括“虛則補之”“實則瀉之”“寒者熱之”“熱者寒之”“勞者溫之”“燥者濡之”等。這些治則只是針對特殊的病證,如虛證、實證、寒證、熱證等,相對應的是針對性的治法,如補法、瀉法、溫法、清法等。

      治則是針對患者所出現的情況進行思辨以尋找對策的過程,在“辨證論治”中屬于“論”的階段,用于指導包括治法在內的整個“論治”的過程。一級治則用于指導整個中醫(yī)治療疾病的思辨;二級治則用于指導相應病證的思辨。

      2.2 治法是對策,屬于“治”的階段

      治法是治療疾病的具體方法,受治則的指導。治法用語或只是動詞,如“瀉”,或是述賓結構詞組構成,如“瀉肝”[9]。筆者將治法分為兩個層面:一級治法是抽象的、概括的,不針對具體的正氣與邪氣,仍然可以繼續(xù)細分;二級治法是具體的針對的是具體的正氣與邪氣。以下詳述之。

      一級治法:包括“補肝”“瀉肝”、“調理臟腑”及《醫(yī)學心悟》[10]的八法“汗、和、下、消、吐、清、溫、補”。這些治法針對的不是具體的正氣與邪氣,如肝虛有氣、血、陰、陽之分,肝邪有火、濕熱之分;八法更是沒有針對具體的正氣與邪氣,還需細分以明確具體的治療。

      二級治法:包括“補肝血”“化痰”“理氣”“清熱”等。這些治法針對的是具體的正氣與邪氣,明確了具體的治療方法。

      治法是治療疾病的具體對策,在“辨證論治”中屬于“治”的階段,受指導于治則。一級治法是抽象的、概括的治療對策,不針對具體的正氣與邪氣,仍然可以繼續(xù)細分,低于治則,但高于二級治法;二級治法是具體的治療對策,針對的是具體的正氣與邪氣。

      3 小結

      治則與治法是不同層次的范疇,治則屬于理論性的、思辨性的,可以指導辨證論治,是學習中醫(yī)理論的重要部分,如果不能掌握治則的要領,則難以登入中醫(yī)之堂;治法屬于方法上的、對策性的,受辨證論治的指導,是理論與臨床銜接的關鍵部分,如果不能掌握治法的要領,則只能紙上談兵而不能施用于臨床。治則高于治法,治則分為兩級,治法也分為兩級,一級高于二級,高一級的范疇可以指導低一級的范疇,如一級治則(治法)可以指導二級治則(治法)。治則與治法從構成角度進行分級,即:治則總是由某種病證情況緊跟某種解決方法,一級治則跟的是抽象的方法,二級治則跟的是具體的治法;治法由單一的動詞(八法)或者動詞緊跟賓語,一級治法后面不跟賓語或者是抽象的賓語,二級治法跟的是具體的賓語(具體的正氣或邪氣)。筆者認為通過提綱挈領掌握治則治法的鑒別要點,則可以準確地將二者進行區(qū)分,不僅有利于中醫(yī)的教學,而且也有助于名老中醫(yī)經驗的傳承研究。然而運用本法只限于對治則治法的鑒別、分層與整理,并不能指導治則治法的具體臨床運用及新的治則治法的提出,因此,仍然需要進一步研究探索。

      [1] 孫廣仁,鄭洪新.中醫(yī)基礎理論[M].3版.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2:278.

      [2] 倪健偉,劉時覺,馬大正,等.關于中醫(yī)治則研究的討論[J].中醫(yī)雜志,1987,(10):53-56.

      [3] 孟慶云.治則與治法[J].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1995,1 (3):23.

      [4] 于智敏,周超凡.中醫(yī)治則基本理論問題研究[J].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1995,1(2):4,14.

      [5] 劉文蘭,張炎,范曄.中醫(yī)治則治法的研究現狀及研究重點[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7,18(4):836-837.

      [6] 劉時覺,劉尚平,婁紹昆,等.治法層次論[J].浙江中醫(yī)學院學報,2001,25(5):13-15.

      [7] 張惜燕,田丙坤.中醫(yī)治則治法理論體系層次新探[J].陜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14,37(1):10-11.

      [8] 黃帝內經素問[M].田代華,整理.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5:177.

      [9] 張大明,楊建宇.從構成角度看治則與治法之區(qū)別——兼與《中醫(yī)基礎理論》教材商榷[J].上海中醫(yī)藥雜志,2009,43 (9):49-50.

      [10] 程國彭.醫(yī)學心悟[M].田代華,整理.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15.

      R541.4

      A

      10.3969/j.issn.1674-1749.2015.11.041

      2015-03-31)

      (本文編輯:董歷華)

      國家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2013BAI13B02)

      100010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yī)醫(yī)院呼吸科[(張曉雷(碩士研究生)、馬家駒、沙茵茵、劉薇)];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張曉雷(碩士研究生)、沙茵茵(碩士研究生)]

      張曉雷(1990-),2014級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呼吸系統(tǒng)疾病:E-mail:zxlmyzone@163.com

      劉薇(1964-),本科,主任醫(yī)師。研究方向: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呼吸系統(tǒng)疾病。E-mail:lw8085@sina.com

      猜你喜歡
      治則邪氣病證
      《神農本草經》對“邪氣”的認識
      基于病證結合的脾胃病濕熱理論的創(chuàng)新與應用研究
      侯氏黑散在糖尿病相關病證中的應用
      “培土生金”治則的臨證經驗
      基于太陽陽明經病證探討頸椎病的防治規(guī)律
      孔伯華治療眩暈用藥與治則的數據研究
      黃帝內經 靈樞·邪氣藏府病形(下)
      黃帝內經 靈樞·邪氣藏府病形(上)
      從病證結合角度探析亞急性甲狀腺炎的治療
      別輕易拔罐刮痧
      女士(2017年8期)2017-08-08 11:32:27
      甘谷县| 光泽县| 娄底市| 天镇县| 和硕县| 抚顺县| 高州市| 淄博市| 缙云县| 镇原县| 南召县| 祁连县| 辉县市| 车致| 澄迈县| 海晏县| 河池市| 武夷山市| 安西县| 农安县| 涞源县| 翼城县| 武胜县| 麻阳| 资溪县| 平罗县| 文山县| 永昌县| 拉萨市| 呼和浩特市| 扎兰屯市| 清水河县| 泉州市| 拜泉县| 延边| 尉氏县| 大荔县| 丽江市| 宁化县| 宽城| 丽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