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 無 忌
(曲阜師范大學,山東 日照 276826)
?
毛澤東的階級觀探析
霍 無 忌
(曲阜師范大學,山東 日照276826)
摘要:研究毛澤東的“階級斗爭”觀點,就要首先弄清毛澤東的階級觀。本文從階級分析的首要性、階級存在的長期性、階級之間的特殊性、階級斗爭的綱領性和階級立場的原則性等五個方面,探討毛澤東的階級觀,以期對毛澤東思想研究進行豐富和發(fā)展。
關鍵詞:毛澤東;階級;階級觀
有人說,毛澤東的哲學是斗爭哲學,毛澤東的時代是一個階級斗爭的時代,其中的褒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有一點卻是共識,那就是,毛澤東極其注重階級斗爭的作用。毛澤東的階級斗爭理論有其獨特的創(chuàng)見性,不僅影響了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進程,還給后人帶來了無盡的思考。1976年6月,毛澤東在辭世前說自己一生中干了兩件事:一件事是打敗了蔣介石,把他趕到臺灣,打倒了日本帝國主義。另一件事就是發(fā)動了文化大革命。兩件事的歷史評論也基本符合他的預測,第一件事是改變了中國的命運,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后一件事卻是給黨、國家和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同一個毛澤東,運用同一個“階級斗爭”理論,結果為何會出現如此巨大的反差呢?筆者認為,主要原因是毛澤東獨特的階級觀造成的。
一、階級分析的首要性
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了,從此,一支新興的政治力量以全新的姿態(tài)登上了中國歷史的政治舞臺。作為一個以馬列主義為指導的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階級分析方法自然成為我黨早期領導人用以拿來觀察中國社會和中國革命中一些重大問題的理論。從陳獨秀、李大釗、瞿秋白到蔡和森、鄧中夏、毛澤東,他們在領導和參與工人運動的過程中,積極致力于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的途徑和策略。但是,遺憾的是,中國共產黨早期的主要領導者不是注意了同國民黨合作,忘記了農民,就是注意工人運動,忘記了農民,他們都感到力量不足,卻又不知到何處去尋找力量,何處去取得廣大的同盟軍。1925年12月,毛澤東發(fā)表了《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這篇文章,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毛澤東認為,作為領路人,中國共產黨要在中國革命的過程中,不領錯路和取得成功,必須團結自己真正的朋友,去打擊自己真正的敵人,而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是分清敵友,對中國社會的各個階級,作一個大概的分析,弄清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怎樣做到這一點呢?那就是馬克思的階級分析理論。他認為,在階級社會里,經濟地位決定政治態(tài)度,處于不同經濟地位的不同階級,不僅有著不同的經濟利益,而且為了維護本階級的利益,他們對革命就有了不同的政治態(tài)度,用經濟地位來考察各階級的政治態(tài)度,就不會被暫時的表象所迷惑。
通過分析中國社會各階級的情況,毛澤東指出:“一切勾結帝國主義的軍閥、官僚、買辦階級、大地主階級以及附屬于他們的一部分反動知識界是我們的敵人。工業(yè)無產階級是我們革命的領導力量。一切半無產階級、小資產階級,是我們最接近的朋友。那動搖不定的中產階級,其右翼可能是我們的敵人,其左翼可能是我們的朋友——但我們要時常提防他們,不要讓他們擾亂了我們的陣線?!盵1]9把階級分析作為中國革命的首要條件,毛澤東為我們黨解決依靠誰、團結誰、打擊誰這個問題,提供了有力思想依據。
此后,圍繞階級分析,毛澤東相繼發(fā)表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對本本主義》《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共產黨人〉的發(fā)刊詞》《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和《新民主主義論》等一系列文章,為我們黨找到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的革命道路,制定形成了一條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毛澤東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一文提出的階級分析首要性的觀點及其方法,成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各個歷史時期及其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后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指南針。毛澤東說:“統(tǒng)一戰(zhàn)線和武裝斗爭,是戰(zhàn)勝敵人的兩個基本武器。”[2]606而這正是在對中國社會階級關系的正確分析和科學把握的基礎上找到的。
二、階級存在的長期性
1949年3月,毛澤東在《在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報告》中說:拿槍的敵人被消滅了后,不拿槍的敵人依然存在,他們還要作最后的斗爭,所以“我們決不可以輕視這些敵人。如果我們現在不是這樣地提出問題和認識問題,我們就要犯極大的錯誤”。[3]隨后,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的開幕詞》又說:在全國平定以后,“帝國主義者和國內反動派決不甘心于他們的失敗,他們還要作最后的掙扎”,他們還會“以各種方式從事破壞和搗亂,他們將每日每時企圖在中國復辟。這是必然的,毫無疑義的,我們務必不要松懈自己的警惕性”。[4]
在毛澤東這一理論指導下,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后,中國共產黨通過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運動,“土地改革”運動,反行賄、反偷稅漏稅、反盜竊國家財產、反偷工減料、反盜竊國家經濟情報運動,反官僚主義、反命令主義、反違法亂紀運動,“一化三改造”運動(逐步實現社會主義工業(yè)化,逐步實現對農業(yè)、手工業(yè)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農業(yè)合作化運動,肅清一切暗藏反革命分子運動,到1956年底,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隨著社會主義革命的提前完成,黨內產生了對國內斗爭形勢較為樂觀的估計,階級斗爭已不再是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建設的主題,階級意識開始淡化。但是,作為黨的最高領導者,毛澤東對此卻始終保持著應有的警惕。
蘇共二十大后,中蘇兩黨從分歧逐漸走向分裂,“反修防修”成為黨的一項重要任務;1956年,東歐兩個社會主義國家波蘭和匈牙利相繼發(fā)生嚴重事件,增強了毛澤東清除黨內修正主義分子,保持黨的純潔性和加強階級斗爭、加緊思想教育的緊迫性。
1957年5月,整風運動開始,運動中一些人利用大鳴大放、大字報等形式趁機對黨和社會主義制度進行攻擊,把社會主義說得一無是處,引起了毛澤東的警覺。
1957年6月,毛澤東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文中指出:“階級斗爭并沒有結束。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階級斗爭,各派政治力量之間的階級斗爭,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意識形態(tài)方面的階級斗爭,還是長期的,曲折的,有時甚至是很激烈的……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之間誰勝誰負的問題還沒有真正解決?!盵5]從而明確了階級斗爭還將存在并且長期存在的觀點。1962年,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八屆十中全會上更加完整地提出了我黨在整個社會主義歷史階段的基本路線,明確指出社會主義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階段,在這個歷史階段中,還存在著階級、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存在著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兩條道路的斗爭,存在著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性,提醒黨內同志要認識這種斗爭的長期性和復雜性。至此,階級存在長期性的觀點,成為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各項工作的奠基石,整整影響了一個時代。
那么,毛澤東關于階級存在長期性的觀點,是否背離了馬克思主義關于“階級的存在僅僅同生產發(fā)展的一定歷史階段相聯系”這一理論呢?1958年11月,在武昌會議上,毛澤東對此做出了解釋。他說:“消滅階級有兩種,一種是作為經濟剝削的階級容易消滅,現在我們可以說已經消滅了;另一種是政治思想上的階級,不易消滅,還沒有消滅,這是去年整風中才發(fā)現的?!盵6]但這里同樣產生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毛澤東把經濟地位、政治態(tài)度、思想觀點等因素納入階級劃分的框架之中,這種劃分是否又違背了馬克思和列寧階級劃分的理論呢?毛澤東認為:“在階級社會中,每一個人都在一定的階級地位中生活,各種思想無不打上階級的烙印?!盵1]283一方面,我國社會主義所有制改造基本完成后,大規(guī)模的、急風暴雨式的階級斗爭雖然已基本結束,但“被推翻的地主買辦階級的殘余還是存在,資產階級還是存在,小資產階級剛剛在改造。”[4]另一方面,由于資產階級和從舊社會來的知識分子的影響,“作為階級的意識形態(tài),還要在我國長期存在。”[4]此外,口頭上掛著馬克思主義的修正主義者也試圖夢想恢復資本主義制度,從各個方面尤其是思想方面向工人階級發(fā)起進攻,階級存在是長期的,階級的識別是復雜的,因為這個階級已經隱形,很難判定。因此,政治立場與思想觀念自然而然納入到階級劃分的標準中來。
后來,正是由于“政治思想上的階級”這一概念,毛澤東發(fā)動的文化大革命,當時很多人不理解,隨后又因斗爭擴大化這一錯誤被徹底否定。但是,我們必須看到:作為一次理論探索,毛澤東的這一階級和階級斗爭學說,盡管它是一種過渡時期的特殊現象引發(fā)的特殊理論,在實踐上對社會主義建設起了負面作用,但作為馬克思主義階級學說的一部分,卻是一次理論突破,影響深遠。應當看到,當無形的資產階級奪取政權,就會迅速變成有形的資產階級,而這一特殊階級,推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結果,必然使整個所謂社會主義出現倒退。特權階級、勞動階級、知識階級都會跟著分化。為了我們的黨和國家不變色,必須保持理論上的清醒。
三、階級對立的特殊性
有階級存在,當然就有階級對立。早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毛澤東就以革命與吃飯、寫文章、繪畫繡花為形象比喻,指出階級之間的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革命是暴動,是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的暴烈的行動?!盵1]17在這一思想指導下,毛澤東提出“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的著名論斷,并通過武裝斗爭領導革命取得了勝利。但是,在階級對立問題上,作為政治家、思想家、哲學家的毛澤東,并沒有局限在馬克思關于階級斗爭必然導致無產階級專政這一剛性的理論層次上,其理論視野深深地扎根于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具體實踐中,認識范圍與思想深度更為豐富與深邃。
1957年12月,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第11次會議上講話中指出,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在我們的面前有兩類矛盾:一類是敵我之間的矛盾,一類是人民內部的矛盾。這是性質完全不同的兩類矛盾。要正確地認識和識別這兩類不同的矛盾,就要弄清楚什么是人民,什么是敵人。那些一切贊成、擁護和參加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階級、階層和社會集團,都屬于人民的范圍;那些一切反抗社會主義革命和敵視、破壞社會主義建設的社會勢力和社會集團,都是人民的敵人?!皵橙恕迸c“人民”的概念不僅打破了馬克思階級劃分的經典理論,超出了純階級的范疇;而且這一全新的、動態(tài)發(fā)展的階級觀,給我們黨在保持革命警惕性的基礎上提供了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如何處理階級之間對立問題的新思維。這就是“在被剝削階級和剝削階級之間說來,除了對抗性的一面以外,還有非對抗性的一面?!盵7]敵我之間的矛盾是對抗性的,人民內部的矛盾是非對抗性的,對于這兩類矛盾,由于性質不同,因而解決的方法也就不同。
按照這一思路,毛澤東在強調階級對立的前提下,嚴格區(qū)分兩類不同性質矛盾,并針對當時的情況,在肅反、農業(yè)合作化、工商業(yè)者、知識分子、少數民族、中國工業(yè)化等問題上,對怎樣正確區(qū)分和處理兩類不同性質矛盾,提出了具體的原則和方法,為新中國的社會主義事業(yè)提供了具有指導性的意見。此后,毛澤東根據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時期的新情況,進一步提出意識形態(tài)領域階級斗爭的論斷,對階級對立的特殊性從經濟領域擴展到政治和思想領域。
可以這么認為,毛澤東階級對立的觀點,并非像某些學者所說,是殘酷斗爭,針對的是不同的情況,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際要求。正因如此,毛澤東在對中國社會和世界革命宏觀把握的前提下,對這一思想加以發(fā)展,提出了“三個世界”劃分的理論,改變了世界格局,中國思維登上了世界舞臺。
四、階級斗爭的綱領性
毛澤東看來:階級是社會的本質要素,階級斗爭是社會的基本推動力,無產階級奪取政權之后,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必須“拒腐防變”,必須防止“資本主義復辟”、必須“反修防修”、必須反對“和平演變”;決不能因為表面上階級斗爭相對和緩,就看不到階級斗爭在社會進步中的主導作用。
其實,早在1940年,毛澤東在看了《階級斗爭》、《共產黨宣言》和《社會主義史》,就得出了自己的觀點:人類自有史以來就有階級斗爭,階級斗爭是社會發(fā)展的原動力。他認為,階級斗爭是社會發(fā)展與歷史興衰的主線。為此,革命的首要任務就是以階級觀點分清敵我,這可以看作是毛澤東“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雛形。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也始終把階級斗爭放在重要位置。1953年11月,毛澤東在同陳伯達、廖魯言的談話中說:“有句古語,‘綱舉目張’。拿起綱,目才能張,綱就是主題。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矛盾,……就是主題,就是綱。”1964年9月,《農村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中一些具體政策的規(guī)定(修正草案)》(即“后十條”)中指出:“按照毛澤東同志的指示,這次運動,應當以階級斗爭為綱,抓住五個要點?!?965年1月,《農村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中目前提出的一些問題》(即“二十三條”)又提出了抓“階級斗爭這個綱”和抓“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條道路斗爭這個綱”。后來,中共中央印發(fā)的《毛主席重要指示》中,刊發(fā)了后來在群眾運動中影響極深的一句話,“社會主義社會有沒有階級斗爭?什么‘三項指示為綱’,安定團結不是不要階級斗爭,階級斗爭是綱,其余都是目?!盵8]
對于“以階級斗爭為綱”,學術界爭論很多,尤其是毛澤東以此發(fā)動的“文化大革命”,就被認為是極端的政治運動。作為毛澤東獨特階級觀思想體系中的一部分,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呢?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方面把階級分析作為首要任務,把階級斗爭作為綱領,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社會主義建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另一方面,由于人們的認識不同于社會實踐的復雜性,難以有一個“度”的把握,這一理論又極易導致階級斗爭擴大化。因此,“以階級斗爭為綱”是毛澤東晚年的一個重大戰(zhàn)略思考,也是毛澤東對中國革命與社會主義建設未雨綢繆的一次理論警示。現在回過頭來反思毛澤東上述理論,我們深感其戰(zhàn)略眼光的深邃。
五、階級立場的原則性
階級立場是指立足于一定階級并以這個階級的利益和要求作為自己思想和行動根本出發(fā)點的一種思維方式、政治態(tài)度和階級情感。階級立場由階級地位和階級利益決定,持不同階級立場的人有不同的思維方式、政治態(tài)度和階級情感。
毛澤東認為:“一切政黨,都是具有階級性的。黨性,就是階級性的集中體現?!盵9]“黨是階級的組織,我們中國共產黨是無產階級政黨?!盵10]指出:“站在無產階級的和人民大眾的立場,對于共產黨員來說,也就是站在黨的立場,站在黨性和黨的政策的立場。”[11]848
階級立場的原則性是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階級觀的又一繼承性發(fā)展,這不僅指導了“改革開放”前三十多年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而且成為其后即使是“階級”一詞淡出中國語境的不同階段,中國共產黨解決社會矛盾與社會問題始終堅持的原則,成為中國共產黨一路走來的基點。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從第一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與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的斗爭,到抗日戰(zhàn)爭國共合作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的獨立自主、放手壯大人民力量,毛澤東始終把爭取革命的領導權與保持共產黨的獨立自主的立場原則放在首位,正確處理團結與斗爭的問題,在敵后建立了堅強的抗日民主根據地,壯大了人民力量,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打敗了國民黨的進攻,建立了新中國。
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毛澤東要求黨員和干部要堅定地站在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立場上觀察處理問題?!跋蚶卒h同志學習”的號召,其“憎愛分明的階級立場,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產主義風格,奮不顧身的無產階級斗志”,從20世紀60年代到今天,中國社會巨變前行50年,不管由封閉而開放,由貧困到富足,其所蘊含的道德價值、思想財富,跨越時代,歷久彌新?!靶l(wèi)生部不是人民的衛(wèi)生部,改成城市衛(wèi)生部或老爺衛(wèi)生部,或城市老爺衛(wèi)生部好了?!薄皯摪厌t(yī)療衛(wèi)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培養(yǎng)一大批‘農村也養(yǎng)得起’的醫(yī)生?!边@一后來被稱為“626”的指示,不僅催生“赤腳醫(yī)生”這一深深扎根于廣大農村“為人民服務”踐行者,改變農村缺醫(yī)少藥的狀況,“赤腳醫(yī)生”還以中國模式影響了世界,這對當前“看病難、看病貴”的社會現實,是一個有力的回應。[12]
毛澤東說:“為什么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盵11]857“我們是無產階級的革命的功利主義者,我們是以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最廣大群眾的目前利益和將來利益的統(tǒng)一為出發(fā)點的,所以我們是以最廣和最遠為目標的革命的功利主義者?!盵11]864又說:“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準?!盵11]1096為此,他還提出了“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要擁護;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就要反對”[2]590這一鮮明的階級立場觀點。
可以說:毛澤東對全黨寄予殷切期望和期待,“共產黨人要具有無產階級的徹底革命精神,不為名,不為利,不怕苦,不怕死,一心為革命,一心為人民,完全、徹底地為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服務,對革命無限忠誠,為人民鞠躬盡瘁?!盵13]階級立場和革命精神已成為毛澤東思想的精髓。
毛澤東的階級觀,是其在參加和領導中國革命艱苦卓絕的長期斗爭中,把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形成的。這種獨特的階級觀,一方面,由于它的現實性,理論地指導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另一方面,由于其獨特的思維方式和某些理論的超前性,不可避免地染上了濃厚的主觀色彩。作為一筆寶貴的財富,需要我們不斷發(fā)掘其深刻內涵,使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發(fā)揮出巨大的現實作用。
參考文獻:
[1]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27.
[4] 毛澤東.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N].人民日報,1957-06-19.
[5] 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30.
[6] 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7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 119-120.
[7] 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0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4:62.
[8]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傳1949-1976(下)[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1769.
[9] 關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總路線的建設和有關文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38.
[10] 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6冊 [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7:461.
[11]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2] 張開寧.從赤腳醫(yī)生到鄉(xiāng)村醫(yī)生[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18.
[13] 向毛澤東同志的好學生焦裕祿同志學習[N].人民日報,1966-02-07.
(責任編輯:張連軍)
作者簡介:霍無忌(1987-),男,山東青州人,曲阜師范大學哲學專業(yè)在讀碩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5-01-17
中圖分類號:B8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2080(2015)02-0038-05
doi:10.3969/j.issn.1009-2080.2015.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