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馬克思階級概念的當代理解

      2018-02-20 06:47:37陳培永
      學術研究 2018年7期
      關鍵詞:階級馬克思

      陳培永

      作為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占據(jù)重要地位的范疇,階級在特定歷史階段被過度推崇,而在今天階級以及與之相關的階級斗爭、資產(chǎn)階級、無產(chǎn)階級等都成為頗有爭議的范疇。一些人不能正視階級甚至害怕談階級問題,將階級理解為具有天然割裂社會、鼓吹斗爭功能的概念,一講階級,就認為是要講斗爭和階級對抗,要區(qū)分出哪些人屬于哪些階級,要表明代表哪個階級的利益而把哪些階級作為對立面。應該如何看待階級,如何審視階級分析和階級斗爭的遺產(chǎn),如何思考階級存在的現(xiàn)實以及階級未來的走向?這些問題需要我們立足馬克思、恩格斯的經(jīng)典文本,結(jié)合社會發(fā)展的現(xiàn)實給予必要回應。

      一、是什么形成階級

      階級范疇并不是馬克思主義的專利,它的出現(xiàn)遠遠比馬克思主義的出現(xiàn)要久遠。馬克思在一封信中曾寫過:“無論是發(fā)現(xiàn)現(xiàn)代社會中有階級存在或發(fā)現(xiàn)各階級間的斗爭,都不是我的功勞。在我以前很久,資產(chǎn)階級歷史編纂學家就已經(jīng)敘述過階級斗爭的歷史發(fā)展,資產(chǎn)階級經(jīng)濟學家也已經(jīng)對各個階級作過經(jīng)濟上的分析?!雹佟恶R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06頁。馬克思沒有貪締造階級的功,而且也沒有對其進行系統(tǒng)闡釋,或者說沒來得及進行系統(tǒng)闡釋。在《資本論》第3卷的最后一章,馬克思制定的標題是“階級”,他在其中寫道:“首先要解答的一個問題是:是什么形成階級?”②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002頁??上У氖?,這一章,馬克思只留下很少的文字,就中斷了,而且是永遠地中斷了。這一未完成的理論規(guī)劃給之后的馬克思主義者和非馬克思主義者留下了爭論的空間,但同樣也算是留下了任務,那就是回答“是什么形成階級”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其實可以分解為三個具有遞進關系的分問題。第一,階級是什么?這個問題相對容易回答,爭議不大。階級是一些人組成的集團,是全部人口中的一部分人基于相同的要素而形成的群體、集體或集團,正如當我們談階級時,總是會談到某個階級,比如資產(chǎn)階級或無產(chǎn)階級。所以,承認階級的存在,也就承認人口不是整一的,而是有差別的,它不是由共同的“自然人”形成的人群集合體,而是由分屬于不同陣營中的“社會人”形成的人群集合體。人不僅僅作為個體、作為公民、作為市民而存在,也作為某個階級的成員而存在。一個人再怎么強調(diào)自己的個體特殊性,也沒辦法否定他與同一階級的其他成員具有共性,擁有共同的社會屬性和相同的社會地位。

      第二個問題,如何劃分階級?不同的人怎么樣才能算屬于一個階級?回答這個問題容易出現(xiàn)不同的見解。我們會選擇不同的標準,比如從事什么職業(yè)、財富收入多少、是否擁有政治權力、教育水平高低、喜歡什么樣的生活方式等。為了夠全面,很多人喜歡從多個標準而不是從單一標準出發(fā)來界定階級。專門研究馬克思階級概念的日本學者渡邊雅男就做了一個綜合的界定:“階級就是指身處于不平等社會關系下的人類集團。這種不平等的社會關系是以經(jīng)濟的財富、政治的權力、文化的威信、社會的地位(榨取、非榨取的關系,支配、從屬的關系,影響力多寡的關系,地位的上下關系)的不平等為基礎的。”①[日]渡邊雅男:《馬克思的階級概念》,李曉魁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作者自序第1頁。如此定義初看起來有道理,但不得不說,多標準并行必然會帶來一些混亂,因為經(jīng)濟財富多少,與有無政治權力、文化威信強弱、社會地位高低并不必然是一致的,而且經(jīng)常是矛盾的,比如經(jīng)濟財富多并不代表政治權力就大,有文化威信并不代表就財富多,這勢必會造成一些人在某方面處于支配地位,但在另一方面處于從屬地位,無法說明其具體處于哪個階級。

      一些社會成員之所以歸屬于一個階級,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根本上是由他們在一定的社會生產(chǎn)方式下所處的地位、在生產(chǎn)關系中是否占有生產(chǎn)資料來決定的?!吧鐣A級在任何時候都是生產(chǎn)關系和交換關系的產(chǎn)物,一句話,都是自己時代的經(jīng)濟關系的產(chǎn)物”。②《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01頁。階級因此是一個經(jīng)濟概念,是在一定的生產(chǎn)關系的基礎上形成的。列寧指出:“所謂階級,就是這樣一些大的集團,這些集團在歷史上一定的社會生產(chǎn)體系中所處的地位不同,同生產(chǎn)資料的關系(這種關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規(guī)定了的)不同,在社會勞動組織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取得歸自己支配的那份社會財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所謂階級,就是這樣一些集團,由于它們在一定社會經(jīng)濟結(jié)構中所處的地位不同,其中一個集團能夠占有另一個集團的勞動?!雹邸读袑庍x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1頁。他更加明確地把階級劃分標準分解為四個要素:在社會生產(chǎn)體系的地位高低,是否占有生產(chǎn)資料,是否支配勞動過程,獲得財富的源泉是什么以及占有財富的多少。這種分解,更加明確把在生產(chǎn)關系中的地位作為劃分階級的根本標準,并適當考慮加入了占有財富多少這一標準。

      但問題是,我們總喜歡舍本逐末,把占有財富多少(收入多少)作為界定階級的根本標準或本質(zhì)標準,把無產(chǎn)階級理解為是沒有多少財產(chǎn)(財富)的階級,把中產(chǎn)階級理解為有一定財產(chǎn)但不夠多的階級。這實際上錯誤地理解了劃分階級的標準。不能單獨地從擁有多少財產(chǎn)、從收入多少來判斷階級,也不能以從事哪種職業(yè)、干哪個行當來判斷階級。馬克思就批判過,“‘粗俗的’人的理智把階級差別變成了‘錢包大小的差別’,把階級矛盾變成了‘各行業(yè)之間的爭吵’。錢包的大小純粹是數(shù)量上的差別,它可以盡情唆使同一階級的兩人互相反對?!F(xiàn)代的階級差別絕不建立在‘行業(yè)’的基礎上;相反,分工在同一階級內(nèi)部造成不同的工種?!雹堋恶R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343頁。同一階級的社會成員可能會從事不同的工作,會獲得差別很大的收入,但這并不妨礙他們屬于同一階級,因為使這些人成為同一階級的根本標準是其獲得收入或財富的源泉。

      收入或財富的源泉就是資本、勞動(雇傭勞動)以及土地,所以,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承認的階級就是代表資本的資產(chǎn)階級與代表雇傭勞動的工人階級,以及代表土地的地主?!皢渭儎趧恿Φ乃姓?、資本的所有者和土地的所有者,——他們各自的收入源泉是工資、利潤和地租,——也就是說,雇傭工人、資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形成建立在資本主義生產(chǎn)方式基礎上的現(xiàn)代社會的三大階級?!雹亳R克思:《資本論》第3卷,第1001頁。資產(chǎn)階級收入的源泉是利潤,所依賴的是資本,在生產(chǎn)過程中占有生產(chǎn)資料、支配組織生產(chǎn)勞動,處于主導地位,工人階級收入的源泉是工資,所依賴的是勞動,沒有生產(chǎn)資料,在生產(chǎn)勞動過程中處于從屬地位。地主作為封建貴族的代表,隨著土地可以被資本購買,逐漸走向分化,一部分加入到資產(chǎn)階級的陣營中,一部分加入到工人階級的陣營中。

      第三個問題,階級如何形成?這一問題本身說明階級不是隨著人類社會的出現(xiàn)就出現(xiàn)的,它是個歷史概念,是人類社會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chǎn)物,是在生產(chǎn)力水平雖有發(fā)展但并不足夠高的情況下,在出現(xiàn)社會分工和私有制的時候出現(xiàn)的。在創(chuàng)造的物質(zhì)財富不足以滿足所有人需要的社會歷史條件下,一部分人必然會憑借自己在生產(chǎn)體系中的優(yōu)勢地位獲得更多的財富,另一部分人往往付出更多的勞動卻并不能得到相應的財富。因此談到階級,一定存在著對立統(tǒng)一的兩個階級、兩個主體,指認某個階級的存在一定要有與之對立性的階級。沒有與之對立的階級的出現(xiàn),它也就不能成為這個階級。正如奴隸主和奴隸、地主和農(nóng)民、資產(chǎn)階級和無產(chǎn)階級都是共同出現(xiàn)的一樣。階級因此一定是關系概念,本質(zhì)上說明的是不受人所支配的、反而規(guī)制人的生產(chǎn)關系(以及其他社會關系)的客觀存在。

      但必須指出的是,階級嚴格來說是在資產(chǎn)階級革命勝利之后才出現(xiàn)的歷史現(xiàn)象,階級關系是近代以來形成的關系,或者說,只有資產(chǎn)主義生產(chǎn)方式確立以后,人們所形成的關系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階級關系。雖然我們習慣上將奴隸主和奴隸、地主和農(nóng)民之間的關系看做階級關系,階級斗爭的歷史包括這兩對主體之間的歷史,但嚴格意義上他們的關系并不是階級關系,最多只是階級關系的粗淺表現(xiàn),只具有階級關系的一定表征。奴隸主和奴隸、地主和農(nóng)民只是等級,他們之間的關系是等級關系。這個觀點可以通過認真閱讀馬克思、恩格斯的文獻得到,他們在多個場合做出過區(qū)分,只是被我們所忽略了。

      在《哲學的貧困》中,恩格斯曾經(jīng)專門加過一個注,這個注有很重要的意義:“所謂等級是指歷史意義上的封建國家的等級,這些等級有一定的和有限的特權。資產(chǎn)階級革命消滅了這些等級及其特權。資產(chǎn)階級社會只有階級,因此,誰把無產(chǎn)階級稱為‘第四等級’,他就完全違背了歷史?!雹凇恶R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655頁。資產(chǎn)階級消滅了等級,本身不再作為等級存在,或者說它把等級轉(zhuǎn)化為階級。我們不能把階級等同于等級,等級是前現(xiàn)代的概念,是由于出身、血緣、世襲所形成的,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不可更改的身份,并且是在經(jīng)濟、政治乃至文化領域具有一致性的身份。比如貴族以及子孫后代總是貴族,并享有在經(jīng)濟、政治、文化、社會等一切領域的特權,這被認為是完全正當?shù)?、符合自然秩序的甚至是符合神意或天意的?/p>

      階級只是基于生產(chǎn)關系所形成的,是社會人的經(jīng)濟身份或扮演的經(jīng)濟角色。在政治國家層面上,是不存在階級之分的,是看不到階級存在的,因為我們看到的只可能是公民或人民,所有的人都被認為有共同的人權、自由權、財產(chǎn)權。只有走進物質(zhì)生產(chǎn)關系、走進市民社會領域,才會發(fā)現(xiàn)階級的存在。而且,一個人的階級身份是后天可以改變的,相對于等級的不可變更性,現(xiàn)實的個人可以通過自己的天賦和勤奮成功地逃脫自己所歸屬的階級,成為另一個階級的成員。這是階級取代等級所取得的歷史進步,它至少給處于弱勢階級的人一種希望,使其有機會向上流動。階級已經(jīng)預設了流動可能性,如果沒有了這種流動性,那么階級就等同于等級。過度地把階級關系看做經(jīng)濟剝削和政治壓迫的關系,看做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關系,這其實就是無視階級出現(xiàn)的歷史進步性。承認階級出現(xiàn)的進步性,就要防止階級固化,因為階級固化實際上導致的是等級的再現(xiàn),它切斷了流動的可能性,讓處于弱勢地位的階級成員失去了成為強勢階級成員的希望,也就為階級斗爭、階級革命奠定了前提。

      二、階級行動何以可能

      階級的客觀存在是一回事,屬于同一階級的成員是否會形成階級意識、展開階級行動,則是另一回事。我們根據(jù)階級分析方法指認哪些人屬于哪個階級,宣稱某些社會成員在特定生產(chǎn)方式和社會形態(tài)下構成某個階級,不代表他們就會自覺認同自己的階級身份,遵循這個階級的利益和意志,作為階級主體去行動。道理就在于,階級是基于在生產(chǎn)關系中的相同地位所形成的社會集團,但隸屬于一個階級的成員不一定會認同自己屬于這個集團,這個集團也不一定會采取積極行動。馬克思主義的階級理論不僅有對階級劃分標準、階級關系的客觀指認,也有對階級成員的主體意識如何形成、階級主體的行動如何可能的分析。

      不是說存在階級關系,就存在著階級主體,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歷史狀況是階級(關系)在社會中客觀出現(xiàn)或存在很久,但作為歷史主體集體行動的階級卻可能遲遲沒有出現(xiàn)。從客觀存在的階級到作為主體的階級有一個過程,需要具備一定的主客觀條件。馬克思把這個過程稱為“自為的階級”的形成的過程:“經(jīng)濟條件首先把大批的居民變成勞動者。資本的統(tǒng)治為這批人創(chuàng)造了同等的地位和共同的利害關系。所以,這批人對資本說來已經(jīng)形成一個階級,但還不是自為的階級。在斗爭(我們僅僅談到它的某些階段)中,這批人聯(lián)合起來,形成一個自為的階級。他們所維護的利益變成階級的利益。而階級同階級的斗爭就是政治斗爭?!雹佟恶R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654頁。在一定歷史進程中的經(jīng)濟條件所形成的同等地位和共同利害關系,只是提供了階級主體或自為階級形成的客觀基礎。但僅僅有客觀基礎是不夠的,自為階級的形成還要具備一定的主觀條件,即在斗爭過程中的聯(lián)合,階級成員在斗爭中意識到他們作為同一個階級存在,意識到不維護整體的階級利益就沒辦法實現(xiàn)個體的利益,從而為整體的階級利益而不再僅僅著眼于個體利益而行動。

      階級主體形成及行動的主觀前提就是階級意識的形成。所謂階級意識,西方馬克思主義的鼻祖盧卡奇曾經(jīng)做出過完整的定義:“階級意識就是理性的適當?shù)姆磻?,而這種反應則要歸因于生產(chǎn)過程中特殊的典型的地位。階級意識因此就不是組成階級的單個個人所思想、所感覺的東西的總和,也不是它們的平均值。作為總體的階級在歷史上的重要行動歸根結(jié)底就是由這一意識,而不是由個別人的思想所決定的,而且只有把握這種意識才能加以辨認?!雹赱匈]盧卡奇:《歷史與階級意識——關于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研究》,杜章智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年,第107頁。這段話正確地指出了,階級意識是作為總體的階級進行階級行動的前提,它不是某些個體成員對自己所屬階級的認同,不是這些個體成員的觀念意識的總和,它是階級成員整體的共同意識,是大多數(shù)成員對自己的階級地位、階級利益、階級行動的理性認知。

      階級意識不是很容易就形成的,需要共同具備主客觀的條件??陀^條件往往是生產(chǎn)力發(fā)展受到阻礙,經(jīng)濟發(fā)展形勢嚴峻,一個階級的成員的經(jīng)濟利益得不到保障,生活水平有走下坡路的趨勢等。主觀條件包括本階級少數(shù)精英人物的宣傳教育,以及少數(shù)人開始爭取自身權益的抗爭。具體歷史事件引發(fā)的小范圍的斗爭,會加快階級意識的形成。自為的階級往往是在斗爭中形成,為了反對另一個階級而進行斗爭,會更加認識到自己是一個階級,從而形成階級意識。不是先有了階級意識才有階級行動,有可能先有階級行動才形成階級意識。階級意識可能在行動前已經(jīng)有所萌芽,并在少數(shù)精英成員那里根深蒂固,只是在階級行動中擴展到大多數(shù)階級成員的頭腦中,正是階級行動使階級意識最終形成。正如一些條件會加速階級意識形成一樣,一些條件則會延緩它的生成。階級意識一般會隨著社會成員生活條件的普遍改善而削弱,這就是為什么很多西方馬克思主義學者認為工人階級已經(jīng)不再可能成為革命階級的原因。在他們看來,工人階級享受著商品經(jīng)濟帶來的舒適生活,推崇消費主義至上的生活方式,其階級意識已經(jīng)被“物化”了,因此很難成為資本主義生產(chǎn)方式的革命者。而且,占統(tǒng)治地位的階級,一定會想辦法削弱被支配階級的階級意識,以預防其階級行動。這個階級不僅要通過生產(chǎn)力發(fā)展努力改善人們的生活水平,還要力圖使自己的思想作為社會的思想,讓其他階級接受這種思想和觀念。被支配階級的成員的思想很多時候都是隸屬于主導階級的,其階級意識的形成必須克服占統(tǒng)治地位的思想的支配。

      但即使有了階級意識,也不一定會有階級行動。階級意識是集體意識,階級行動是集體行動,而在階級之中的社會成員有其個性和自主性,他們本身是有差別的,甚至還是競爭的、對立的?!皢蝹€人所以組成階級只是因為他們必須為反對另一個階級進行共同的斗爭;此外,他們在競爭中又是相互敵對的。另一方面,階級對各個人來說又是獨立的,因此,這些人可以發(fā)現(xiàn)自己的生活條件是預先確定的:各個人的社會地位,從而他們個人的發(fā)展是由階級決定的,他們隸屬于階級?!雹佟恶R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570頁。階級身份是各個人的社會身份,這些個人受其階級身份的影響,但并不是因為處在同一階級中,他們就必然是、永遠是站在同一陣營的人。有些人會考慮參加階級行動將要付出的代價,有些人會超越自己的階級屬性,還可能會超越自己階級的立場,產(chǎn)生對另一個階級成員的跨階級或超階級感情。這本身說明,一個人的個性與階級屬性有時是沖突的,一個人客觀上屬于哪個階級,并不代表他就有這個階級的意識,一定支持這個階級的行動。用階級屬性給一個人打上標簽,認定他永遠只從本階級的利益出發(fā),也是有問題的。

      不同階級之間也有一定的流動性,一些人會力求從自己所屬的被支配階級進入與之對立的另一個主導階級中。馬克思曾經(jīng)指出過,“一個沒有財產(chǎn)但精明強干、穩(wěn)重可靠、有能力和經(jīng)營知識的人也是可以成為資本家的”,資產(chǎn)階級會從社會下層獲得新力量來補充自己,資本的統(tǒng)治會吸引優(yōu)秀的人加入到這個階級中,而“一個統(tǒng)治階級越能把被統(tǒng)治階級中的最優(yōu)秀的人物吸收進來,它的統(tǒng)治就越鞏固,越險惡”。②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第679頁。階級內(nèi)部的多樣性和階級之間的流動性,無疑會減少或推遲階級行動的出現(xiàn)。這說明,進行一場有效的階級行動是要克服很多困難的。這也說明,階級行動不是兒戲,不是隨隨便便就會出現(xiàn)的,它本身是歷史的行動,它的出現(xiàn)往往都可以看做重大歷史事件。階級行動的建設性和破壞性的力量都是驚人的,對于渴望人類社會和平進步的人來說,必須慎重地預防。

      階級行動如何開展?像很多人所想的那樣,它往往以階級斗爭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其實,階級斗爭不是階級行動的全部,階級斗爭也不能僅僅被理解為統(tǒng)治階級對被統(tǒng)治階級的暴力鎮(zhèn)壓、被統(tǒng)治階級對統(tǒng)治階級統(tǒng)治的暴力革命。階級斗爭不一定就是你死我活的革命行動,也可以理解為對抗、抗爭、博弈。實現(xiàn)階級利益是目的,至于采取什么樣的階級行動只是手段,只有一個社會的階級剝削與階級壓迫達到極點、被統(tǒng)治階級根本不能通過合法渠道保護自身權益的情況下,階級斗爭、暴力革命才會成為沒有辦法的辦法,而在有機會通過合法、合理、正當?shù)姆绞綄崿F(xiàn)自身利益的情況,處于弱勢地位的階級自然不一定馬上采取極端的行動。讀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會發(fā)現(xiàn),他們并不認為階級行動就只是階級斗爭、暴力革命。階級行動也包括爭取普選權、爭取民主。恩格斯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斗爭》一書導言中重申,《共產(chǎn)黨宣言》早已宣布爭取普選權、爭取民主是無產(chǎn)階級的首要任務,有效地利用普選權可以作為實現(xiàn)階級利益的階級斗爭方式,作為階級行動的銳利武器。甚至,在一定背景下,“革命者”“顛覆者”用合法手段會比暴力手段獲得更多的成就。所以,那種將階級行動與階級斗爭,將階級斗爭與暴力革命畫上等號的理解,明顯是不符合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的理論的。普選權當然是第一選擇,如果在普選權的形式下,能夠?qū)崿F(xiàn)正當?shù)碾A級利益,那根本不需要再去進行階級革命了。但實際情況是,形式上的普選帶來的結(jié)果往往是資本的統(tǒng)治,普選權很容易淪為少數(shù)資本所有者統(tǒng)治的合法性工具。在這個時候,革命權就是不可或缺的。馬克思、恩格斯承認了普選權,但并沒有放棄革命權,自由主義實際上是讓人放棄革命權,只承認普選權的合法性。

      三、階級的未來走向

      階級存在說明人類社會還不是理想的社會,還是存在對立與沖突的不公平的社會。正如從事馬克思主義階級理論研究的美國學者賴特所言,“階級分析不僅是一個有關利益和沖突的科學理論,同時,它也是一個有關替代性道路的解放理論和一個有關社會公正的理論?!雹踇美]埃里克·歐林·賴特主編:《階級分析方法》,馬磊、吳菲等譯,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年,第33頁。指認階級客觀存在、分析階級主體行動并不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目的,其目的是通過階級問題的解決實現(xiàn)更為理想的社會形態(tài)。

      更公平、更美好、更理想的社會,必須解決階級問題。難度也正在于,如何解決階級問題?階級將走向何方?尋求階級平等可能會成為很多人的選擇,既然階級是一種不合理的、不平等的關系,那追求合理、平等,不就行了嗎?這種想法是不對的,因為階級之所以是階級,就不可能是合理的、平等的,追求階級平等本身是一個偽命題。馬克思批判了“資產(chǎn)階級社會主義者”的“階級平等”論調(diào),“各階級的平等,照字面上理解,就是資產(chǎn)階級社會主義者所拼命鼓吹的‘資本和勞動的協(xié)調(diào)’。不是各階級的平等——這是謬論,實際上是做不到的——相反地是消滅階級,這才是無產(chǎn)階級運動的真正秘密,也是國際工人協(xié)會的偉大目標?!雹佟恶R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年,第394頁。馬克思反對各階級的平等,還因為這種追求本身要求的只是一種形式上的政治平等,它在政治解放后的政治國家領域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政治國家層面上是沒有不平等的階級問題的,每個人都作為公民而平等。

      階級問題的解決,必須放在物質(zhì)生產(chǎn)關系、市民社會領域來思考。這也符合馬克思認定階級概念是經(jīng)濟概念的結(jié)論。馬克思堅持從這個角度思考的結(jié)果,必然是消滅階級,是階級的消滅。那么如何來理解階級的消滅?階級消滅有什么樣的深意?階級的消滅肯定不是人的消滅,不能理解成某些人的消滅。不是說一講消滅階級,就確認某些人屬于哪個階級,然后宣布用暴力革命的手段將他們消滅。把階級的消滅等同為一個階級消滅另一個階級,等同為一些人將另一些人消滅,這種理解會讓人類社會的思想家蒙羞。屬于一個階級的某些社會成員的消滅絕不可能就是階級的消滅,階級存在一定意味著兩個對立統(tǒng)一的階級主體存在,兩個階級主體才能構成階級關系、構成階級,階級的消滅因此必然是兩個階級主體的共同消滅,其本質(zhì)實際上是人與人之間特定社會關系的消滅。

      階級代表著特定歷史階段的人的社會關系、人的某種身份。不同的社會成員處在階級關系中,說明的是人與人之間還是一種不受身在其中的人所支配的關系,人還不是自己經(jīng)濟關系的主人,社會還不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的社會,還停留在不受人所操控的力量支配人的階段。在階級關系中的人歸根結(jié)底是無奈的,他們無法按照自己的意愿、理想、價值來建立自己與他人的關系,而只能處在與他人的對立競爭中。對馬克思來說,資產(chǎn)階級利用資本來行使對工人階級的支配權力,但資本的支配權力也支配著資本家本身,資本家作為人的一部分也不并不是社會的主導者,也處于無奈中。人是這些關系的產(chǎn)物,其中的任何人都沒辦法改變這種關系,而只能不斷地被這種關系所塑造。具體的個人只能力求讓自己處在這種關系中的占據(jù)優(yōu)勢、占據(jù)主導地位的一頭,但卻沒辦法真正地調(diào)整好這種關系,讓所有的人生活在理想的社會形態(tài)中。

      階級的消滅因此表征著特定社會關系的消滅、人的階級身份的擺脫,表征著不受人自己所支配的物化關系的消失,人的關系回歸于人自身,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成人能夠支配的關系,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的實現(xiàn)。階級的消滅是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的回歸,是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相互促進而不是相互制約的實現(xiàn),是每個人的關系不會成為支配他們自己的狀況的實現(xiàn)。馬克思實際上是站在人類社會思考問題的,是在階級存在的歷史背景下思考未來的整體的人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的問題。馬克思所設想的不是哪一個階級的解放,不是哪一群人的解放,而是人的解放。但正是站在整體的人的立場上,他發(fā)現(xiàn)人是有階級之分的,這種階級屬性讓人受到束縛,人被階級塑造著、制約著而追求不到他們想要的自由。

      階級的消滅如何實現(xiàn)?或者說階級問題如何徹底解決、真正解決?首先要明確的是,階級問題不是通過階級斗爭能解決的,階級斗爭只是推動階級問題解決、消滅階級的動力,但不能最終解決階級問題、消滅階級。成功的階級斗爭,會推翻少數(shù)人的統(tǒng)治,使本來斗爭激烈的階級矛盾得以緩和,推動人類社會走向更好的階段,就此意義上是說,不能否定階級、對抗、革命在階級問題解決上的作用,不能否認階級對抗促進社會公平。但是,階級斗爭還是階級之間的斗爭,沒有消除階級本身,原因在于沒有消滅生成階級的社會關系本身,消滅了一部分人,還會有一部分人出來充當被消滅的那部分人的角色,階級問題因此還是沒有解決。階級問題的解決歸根結(jié)底就在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理順,在于社會改造的徹底完成。階級問題絕對不是個別資本家或少數(shù)人的惡意所帶來的,也絕不是通過消滅哪些人就可以解決的,這就是馬克思不讓個別資本家和地主為這種關系負責的原因,也是我們說通過階級斗爭消滅這些人注定不能消滅階級的原因。階級問題是經(jīng)濟關系、社會關系所決定的,沒有經(jīng)濟關系、社會關系的理順,就沒有階級問題的解決,就沒有階級消滅的可能。這種理解其實能夠為人們提供基本的思路和方向,那就是要不斷致力于生產(chǎn)關系的改善,讓生產(chǎn)資料歸社會所有,讓生產(chǎn)勞動的過程為大家共同支配,讓生產(chǎn)勞動的成果為社會之人所享有。

      階級的消滅當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人為宣布階級不存在并不符合人類社會的客觀進程,通過階級斗爭擴大化也注定不能如意。但也不要認為,階級問題永無解決之日。階級存在是同生產(chǎn)發(fā)展的特定歷史階段相適應的,有其產(chǎn)生,就有其滅亡。在其產(chǎn)生和維系的條件解決之后,也就是其消滅之時。我們要把階級問題的解決放在整個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進程中去看待。正如階級的出現(xiàn)是客觀歷史進程的產(chǎn)物,階級的消滅也要遵循客觀歷史進程。恩格斯說過:“社會分裂為剝削階級和被剝削階級、統(tǒng)治階級和被壓迫階級,是以前生產(chǎn)不大發(fā)展的必然結(jié)果。只要社會總勞動所提供的產(chǎn)品除了滿足社會全體成員最起碼的生活需要以外只有少量剩余,就是說,只要勞動還占去社會大多數(shù)成員的全部或幾乎全部時間,這個社會就必然劃分為階級?!雹佟恶R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98頁?!爸灰a(chǎn)的規(guī)模還沒有達到不僅可以滿足所有人的需要,而且還有剩余產(chǎn)品去增加社會資本和進一步發(fā)展生產(chǎn)力,就總會有支配社會生產(chǎn)力的統(tǒng)治階級和貧窮的被壓迫階級?!雹凇恶R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684頁。沒有生產(chǎn)力的高度發(fā)達,沒有盡可能多產(chǎn)品的生產(chǎn),沒有社會分工的自由選擇,沒有勞動的自由解放,沒有生產(chǎn)資料私有制的廢除,階級問題是注定解決不了的。

      四、正確看待階級問題

      消滅階級是人類社會的未來理想,是隨著客觀歷史進程的變化要解決的問題。這種理解有利于我們正確地審視階級問題,但偏偏很多人并不承認階級問題的客觀存在,反而認為階級理論會煽動人們之間的沖突與對抗,只會導致社會的割裂。這種看法不僅回避了社會現(xiàn)實問題,也給馬克思主義階級理論潑上了污水。要知道,階級不是馬克思主義的創(chuàng)造,而是馬克思主義的發(fā)現(xiàn)。馬克思主義不是硬要制造出階級的對立,不管承不承認階級問題,它就在社會中存在著,不因為我們無視它,它就會消失。如果我們正視社會矛盾,就必須承認階級問題,更好地利用階級分析方法和階級理論以推進社會進步。

      當前存在著兩種錯誤的觀念。一種觀念是,中國不要再談論階級問題,講階級問題已經(jīng)不合時宜了,處在改革開放階段的中國只應該談人民內(nèi)部矛盾問題。另一種觀念是,階級斗爭依然是中國社會的主線索,階級斗爭的遺產(chǎn)不可拋棄,拋棄了階級斗爭理論,就拋棄了馬克思主義。這兩種觀念其實分享著一個基本的“共識”,那就是認為階級理論就是階級斗爭理論,談階級就是要講階級斗爭,就是明辨出來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的敵人,進行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斗爭。這其實是對階級理論激進、片面的理解,是暴力革命的思維在作怪。如果把這種階級斗爭認為是永恒的、持續(xù)的,那么可想而知將會帶來的結(jié)果必然是混亂。我們不能否認階級存在本身,也不能過度夸大階級斗爭問題,更不能認為階級理論就是階級斗爭理論。

      需要明確的是,馬克思主義的階級理論首先應作為科學的社會分析方法,它提供了一種冷峻地分析社會的方法,它提醒人們不要空想、不要過于理想地思考社會問題,不要以為喊一喊口號,就能實現(xiàn)美好的社會形態(tài)。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是通過正確解決階級之間的對抗、沖突、博弈來推動的?!皼]有對抗就沒有進步。這是文明直到今天所遵循的規(guī)律。到目前為止,生產(chǎn)力就是由于這種階級對抗的規(guī)律而發(fā)展起來的。如果硬說由于所有勞動者的一切需要都已滿足,所以人們才能創(chuàng)造更高級的產(chǎn)品和從事更復雜的生產(chǎn),那就是撇開階級對抗,顛倒整個歷史的發(fā)展過程。”③《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104頁。階級的存在會讓我們感到社會不夠如意,但事實終歸是事實,面對事實,必須理智。我們應不斷協(xié)調(diào)階級關系,提防可能出現(xiàn)的暴力的階級斗爭,在不斷地化解階級矛盾中推進社會的公平與進步。

      馬克思主義的階級理論在一定的時代背景下才作為階級斗爭的行動指南。老是抓住行動指南不放,老是要區(qū)分敵我,這種思維在今天的社會條件下當然是有問題的。在今天理解階級斗爭,應該重新把握它的深意,減少它曾經(jīng)具有的“火藥味”。有很多詞,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突出的重點意思是不同的,比如“革命”一詞,馬克思講它時本來就有“政治革命”與“社會革命”兩種涵義,社會革命不是被統(tǒng)治、被壓迫階級奪取統(tǒng)治階級政權的政治革命,而是指對舊社會的生產(chǎn)關系、上層建筑的根本變革,是社會的經(jīng)濟關系、政治制度、文明方式、價值觀念的全面革新。

      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囿于當時中國的歷史任務,革命主要是在“政治革命”的意義上使用的,正如毛澤東那段精彩的話所講:“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致,那樣從容不迫,文質(zhì)彬彬,那樣溫良恭儉讓。革命是暴動,是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的暴烈的行動?!雹佟睹珴蓶|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7頁。改革開放后,我們強調(diào)“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這個語境下的革命肯定不再是暴動,不再是毫不留情地顛覆、割裂、對決,而變成了創(chuàng)造性地構建、補充、完善,實際上突出了社會革命的內(nèi)涵?,F(xiàn)在說當今中國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其實也并不是說那種暴力革命式的斗爭,而是強調(diào)當今中國面對的事業(yè)的偉大性、艱巨性、全面性。理解階級斗爭也應該如此,要有話語的轉(zhuǎn)換,不是非要凸顯出它的暴力性,而是要突出解決階級問題的長遠性、艱巨性、復雜性。

      究竟該如何看階級之間的“斗爭”或“對抗”呢?這其實就是看階級斗爭雙方主體之間的矛盾的問題,只要構成階級,就必然存在兩個主體,兩個主體之間絕不僅僅是對立,還有統(tǒng)一,絕不僅僅是斗爭,還有合作。千萬不要以為階級對抗、斗爭是絕對的,什么事情都要通過對抗的方式,采取殘酷的革命暴力來解決。毛澤東在《矛盾論》中特別講到對抗在矛盾中的地位問題:“對抗是矛盾斗爭的一種形式,而不是矛盾斗爭的一切形式?!雹凇睹珴蓶|選集》第1卷,第334頁。階級斗爭、階級對抗只是在矛盾激化的情況下才會發(fā)生,大多數(shù)情況下則是在階級合作中的博弈、角逐、沖突。解決階級矛盾因此不能只強調(diào)斗爭、對抗,還應該強調(diào)對話、協(xié)商。

      還有必要指出的是,階級分析法的使用是有限度的,它只是社會分析方法的一種,不是全部。不能用階級分析包打一切。產(chǎn)生社會分化的原因不僅包括階級,還包括民族、宗教、階層、性別、人種等等,階級分析法應結(jié)合其他分析方法一起使用。處于同一階級的社會成員會從事各種各樣不同的行業(yè),有不同的甚至差距很大的收入,不能因為階級的歸屬和區(qū)分,就否認其他條件比如行業(yè)、教育、收入、生活方式等帶來的差異。而且,正如同一階級的成員并非就沒有差異一樣,不同階級的成員也可能會有相同之處,不能以階級身份武斷地將社會成員絕對地對立起來。

      現(xiàn)實的、具體的個人不會因歸屬于某個階級就一定道德敗壞,也不會因為歸屬于另一階級就道德良好,不能以階級身份武斷地判斷個人的道德品性。現(xiàn)實的、具體的個人雖然處于階級關系中、處在某個階級中,并不代表他就必然沾染上這個階級的特性。馬克思、恩格斯早就講過,“單個的個人并不‘總是’以他所從屬的階級為轉(zhuǎn)移,這是‘很可能的’”。③《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344頁。一個人可以同時作為階級的個人,也可以作為有個性的個人,他可以有超越某個階級的道德觀念,他的階級身份也不是固定化的、不可改變的,他有可塑性,他有自主性。階級分析法作為社會分析方法,而不是個人分析方法,不能將階級胡亂套用到某些具體的個人身上,人為地宣布他的某個階級身份,而將其置于自己的對立面。

      猜你喜歡
      階級馬克思
      論馬克思對“治理的貧困”的批判與超越
      馬克思像
      寶藏(2022年1期)2022-08-01 02:12:28
      馬克思恩格斯的“中間階級”理論及其當代價值
      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讀馬克思的博士論文
      一個半世紀后的卡爾·馬克思
      在馬克思故鄉(xiāng)探討環(huán)保立法
      人大建設(2019年2期)2019-07-13 05:41:06
      階級話語與翻譯:以英譯《暴風驟雨》為例(1949~1966)
      翻譯界(2018年2期)2018-03-05 07:55:26
      “偏離”與“回歸”:京郊土改中的路徑依賴與階級劃分(1949—1950)
      近代史學刊(2017年1期)2017-08-16 06:06:03
      馬克思的“知本”積累與發(fā)現(xiàn)
      湖湘論壇(2015年4期)2015-12-01 09:29:51
      被遺忘階級的困頓與救贖——關于影片《鋼的琴》的分析
      乐平市| 德江县| 赣州市| 荃湾区| 安仁县| 二手房| 思南县| 安新县| 阜康市| 南阳市| 瑞安市| 徐水县| 汾西县| 麦盖提县| 板桥市| 桐梓县| 仲巴县| 桐城市| 广丰县| 金华市| 泉州市| 拜泉县| 开化县| 江阴市| 呼和浩特市| 沈阳市| 孝感市| 永登县| 云龙县| 兰考县| 台北县| 西丰县| 府谷县| 东乌珠穆沁旗| 平凉市| 临泽县| 同江市| 沅江市| 济宁市| 化州市| 万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