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芙蓉
(浙江大學 外語系,浙江 杭州 310058)
淺談漢譯中美國黑人英語及種族的感情色彩翻譯
——從《約翰的歸來》譯本談起
葉芙蓉
(浙江大學 外語系,浙江 杭州 310058)
翻譯從最初語文學發(fā)展到語言學,現(xiàn)在實現(xiàn)了到文化的轉向,目前不乏從文化對比及文化溝通角度做出的研究。本文從黑人文學《約翰的歸來》這一短篇小說譯文出發(fā),探討美國黑人這一既融合又被排擠的種族與漢譯的關系,以及通過對小說中例子的研究,試圖找到較為合適的翻譯處理方法。關于種族與漢譯,主要從兩個方面討論,一為美國黑人英語這一特殊方言的漢譯,通過幾種翻譯方法的對比,語音飛白法更為合適。一為主流感情色彩的體現(xiàn),主要從up,down等詞的翻譯做探討。
美國黑人種族 黑人英語 美國主流感情色彩 漢譯
種族概念已經有很長的歷史,英國文化學家雷蒙·威廉斯在其關鍵詞:文化與社會的詞匯一書中論述道:racial,16世紀出現(xiàn)在英文里,最接近的詞源為法文race和razza,最早的詞源已不可考。Race這個詞在現(xiàn)代社會、政治里的曖昧性,是導致它產生負面影響的因素之一,一直被用來貶低非我族類的不同群體。而黑人種族在白人社會的身份認同危機則更是復雜也發(fā)人深省,W.E.B.是美國歷史上著名的黑人學者、思想家和社會活動家,被公認為現(xiàn)代非裔美國人抗議傳統(tǒng)、泛非主義和文化民族主義的先驅。他的種族思想包含民族主義思想和融入主義思想。杜波依斯是一個有著強烈民族主義思想的黑人學者和黑人思想家,他的種族思想的第一個特色就是倡導各個種族一律平等。他堅信人類在膚色、面貌、身材等生理結構上的差異只是表面現(xiàn)象,真正更深層次的差異體現(xiàn)在精神和心理層面,而后者是可以超越前者的。杜波依斯在鼓勵黑人繼承和發(fā)揚民族文化和發(fā)展經濟的同時,始終沒有忘記黑人的美國人身份。這體現(xiàn)在他的種族思想的另一面,即融入主義思想。這在他的短篇小說《約翰歸來》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在阿耳塔馬霍這個以白人為首、黑人服從的小鎮(zhèn),有著兩個約翰,一黑一白。在其他黑人努力融入這個社區(qū)時,黑人約翰一時興起外出學習,內心發(fā)生的變化在整個融入的大背景下體現(xiàn)了杜波依斯倡導的黑人文化的民族主義。
如今美國黑人英語與美國黑人文學已然從邊緣逐漸走向主流,黑人英語在文學上有“前景化”的社會功能,但對黑人作品及黑人英語的翻譯研究還任重道遠。翻譯從最初的語文學到后來的語言學再到現(xiàn)在的文化轉向,譯員在文學翻譯中如何體現(xiàn)這種黑人種族的特點及他們的無奈,應納入翻譯中的文化視角。尤其《約翰的歸來》這部由黑人作家自己撰寫的關于黑人靈魂與現(xiàn)狀的故事,更能揭示其命運的不幸。那么根據(jù)奈達的動態(tài)對等理論,讓中文讀者通過文字能對黑人這個特殊族群的處境感同身受才是真正再現(xiàn)原著的風格。
國內學者對方言翻譯的研究主要有兩部分,一為對中國方言譯為英語時翻譯方法的探討,一為對外國作品種方言譯為漢語時的做法給予評價,從而找出更好的翻譯方法(以張谷若翻譯的《德伯家的苔絲》中威塞克斯方言為主,提出了方言對譯法,從而實現(xiàn)功能上的對等,而反對者如韓子滿在《英語方言漢譯初探》一書相對提出了四種方法及方言翻譯原則)。而對于美國黑人英語的研究則側重于黑人英語的語言特征與社會語言學方面,對黑人英語漢譯的研究國內基本屬于初始探索階段,如對《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中“俺”的使用,而非同音異義詞實現(xiàn)英語方言的翻譯,使馬克·吐溫自身對方言的游刃有余得以體現(xiàn),一定程度上重現(xiàn)了原著的風格。
但對美國黑人方言的翻譯在別的作品或文章中很少,所以本文僅以《約翰的歸來》中黑人英語的翻譯為例,嘗試探尋較為恰當?shù)姆g方法。美國黑人英語不論是從歷史或倫理上看,都有其特殊性,作為非自愿來到這個上帝承諾的土地,他們的地位就像《格列佛游記》中的描述一樣很低,他們的語言可能是為了在這樣的大鍋爐中顯示他們的凝聚性,也宣泄內心的憤懣,在這個新領地學習新語言時,最后演化的黑人英語更保留了之前的文化,在文學翻譯中應該給予體現(xiàn)。文學作品中的方言多是“視覺化方言”,就是用不同的拼寫方法來呈現(xiàn),所以翻譯中應該通過譯文讀者能夠明白的視覺效果實現(xiàn)。
例如:原文:Theblacktownflockedtothedepot,witha littleofthewhiteattheedges,--ahappythrong,with“Goodmawnings”and“Howdys”andlaughingandjokingandjostling.(P34)
其中對于”Good-mawnings””Howdys”的翻譯,就是這里提到的黑人英語方言。前文已經提到處理方言翻譯有方言對譯法,以及韓子滿的四種方法中比較常用的標準漢語口語法、語音飛白法(即明知其錯故意效仿)。以下為筆者嘗試性地用這三種方法進行的翻譯:1.黃子祥譯本:一片“你早啊”和“你好啊”;2.標準漢語口語法:大家都在問候著“早啊”、“好啊”。3.語音飛白法:大家都在問候著“早桑(上)好啊”、“里(你)好啊”。這里采用方言對譯法并沒有很好的對映體,所以只嘗試了兩個版本,個人感覺語音飛白法更能體現(xiàn)這名黑人作家想要突出的黑白人差異,這種明知故犯的翻譯法反而能給譯文讀者直接的視覺上的口音不同體驗。
杜波依斯在他的這部小說里面有很多美國主流文化對于黑人的看法,通過寫出這種普遍的但有偏見的看法,更能突出黑人的處境。這種隱形的文化成分不應該在翻譯過程中流失,譯者應該通過語言把它帶出來。
例1:原文:hewasthinkingofthe“JimCrow”car.(P36)
1.黃子祥譯本:他正想起黑人專用車呢。2.試譯版本:他正想著黑鬼“專車”或者“黑人專用車”。
Jimcrow原意為黑人,是美國白人至上主義者對黑人的蔑稱;今譯作“黑人隔離法”——JimCrowlaws?!独事敶⒄Z辭典》對該詞條的釋義是:“thesystemofunfairtreatmentof blackAmericans”。與JimCrow連用的表達法有:JimCrow Law(黑人法),JimCrowschool/bus/car(黑人專用學校/車廂/汽車),JimCrowism(種族隔離)。這里應該要強調出美國主流社會對黑人的排斥和諷刺,而不能單單只用 “黑人專用車”。另有學者提出將“JimCrow”音譯,然后括號里寫(黑人專用車),這是一種很周到的翻譯方法,但是筆者個人感覺既然這個詞在美國已經廣為知道,就不用把這個詞源給翻譯出來,免得給人一種是某個牌子的錯覺。
例2:原文:thejudgehimselfmethimatthefrontdoor.(P44)
1.黃子祥譯本:法官親自在大門口迎上了他。2.試譯版本:法官大門口碰上了他。這里是黑人約翰回來后去法官家請求讓其當老師,而從前后文可以得知,白人并不愿意讓黑人從正門進去,是黑人約翰出去后不再適應這里的規(guī)矩。如果采用黃子祥譯本,會讓讀者認為法官很希望約翰來訪并且非常重視,要來到門口親自迎接,原文的情感色彩并非如此。而試譯版本則比較能客觀地表達當時的場景,沒有主觀地加入譯者的私人情感給譯者造成誤解。
例3:原文:upattheJudge’stheyratherlikedthisrefrain;fortheytoohadaJohn—afair-haired,smooth-faced boy.(P12)
1.黃子祥譯本:在法官的家里,人們很愛聽這句口頭禪,原來他們也有一個約翰——討人歡喜的金發(fā)少年。2.試譯版本:因為白人也有一個約翰——是一個很順眼的金發(fā)少年,所以山岡上法官的家里,白人也很愛念叨這句口頭禪。小說中不乏這種對比用法,所以在處理上應該有所對比。對于這種比較特殊的黑人作家描寫黑人的短篇小說,感情色彩,美國主流大眾對于黑人的態(tài)度尤為重要,在翻譯中應當找到恰當?shù)谋磉_方式進行呈現(xiàn),遵循整體協(xié)調性及文體色彩體現(xiàn)原則。
本文主要通過美國黑人英語的翻譯及美國主流對黑人潛藏思想的顯性體現(xiàn),表現(xiàn)美國黑人這個特殊的民族在美國這個大熔爐里面的發(fā)展和處境,從翻譯的文化轉向對黑人文學作品翻譯中的文化成分又多做了些思考,讓譯者更能達到信的標準。對于黑人英語,嘗試性地提出再現(xiàn)“前景化”效果,發(fā)揮譯語詞匯優(yōu)勢和不完全否認語音飛白使用原則,同時敏感處理方向性詞以體現(xiàn)黑人文化。
[1]雷蒙威廉斯.關鍵詞:文化與社會的詞匯[M].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5.
[2]黃子祥譯本.約翰的歸來[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0.
[3]王艷紅.美國黑人英語漢譯研究——倫理與換喻視角[J].天津:南開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