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人晚發(fā)自身免疫性糖尿病2例分析
柏曉松
(上海市楊浦區(qū)市東醫(yī)院檢驗科,上海 200438)
成人隱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是1型糖尿病的亞型,是指發(fā)病初期不需要胰島素治療緩慢進展的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在早期臨床表現(xiàn)類似2型糖尿病,但其實質是由免疫介導的胰島β細胞損害和胰島素缺乏,在臨床上極易被誤診。
1臨床資料
患者1:女,李某,38歲。2012年因多飲、多食、多尿、消瘦,發(fā)現(xiàn)血糖高,就診于他院。該患者無糖尿病家族史,當時診斷為2型糖尿病。病歷上寫有予美吡噠5~10 mg/d、二甲雙胍4~6片/d治療。主訴開始一年血糖控制較理想,后血糖又逐漸升高,經常波動在12~28 mmol/L,體質量下降20余斤。2014年12月初因上呼吸道感染入本院急診,查隨機血糖35.5 mmol/L,血酮1.9 mmol/L。入院后:BMI=19 kg/m2。C肽值:空腹80 pmol/L,餐后2 h 110 pmol/L,餐后2 h 125 pmol/L。進行亞輝龍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抗體譜檢測,GADA陽性,其他4項IAA、ICA、IA-2A、ZnT-8A抗體陰性。臨床診斷為LADA,應用諾和靈(三短一中)胰島素治療,血糖控制滿意。
患者2:女,劉某,53歲。2015月3月因腹痛、惡心、腹瀉、嘔吐、多飲來院就診。主訴,一直飲食有規(guī)律,沒有發(fā)燒癥狀。有甲狀腺機能減退癥和抑郁癥病史,家族無糖尿病史,一個月前一直有多尿、煩渴癥狀,但未就診。門診初步擬診為“急性胃炎”入院。查體:皮膚彈性稍差,腹部軟,無明顯壓痛,但伴有腸鳴音。血生化鈉132 mmol/L、鉀3.9 mmol/L、氯94.10 mmol/L、二氧化碳12 mmol/L;血常規(guī)為白細胞計數(shù)14.8×109/L、中性粒細胞%89%,血紅蛋白18.2 g/L、血小板240×109/L。尿液分析為酮和糖陽性。入院后補液、糾酸治療后好轉,嘔吐止,但患兒精神差,嗜睡。用氨芐西林進行血培養(yǎng),大便樣本培養(yǎng)顯示TOX陰性。因此,決定放棄抗菌藥物治療。以病毒性腸胃炎治療。體征有所好轉,但患者仍出現(xiàn)夜間煩躁不安,嗜飲水,多尿,全身肌肉疼痛,乏力,皮膚干燥,呼吸深長。尿葡萄糖:+2、尿酮體:+2,查血糖26 mmol/L。隨即按照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搶救,同時進一步進行C肽檢測,低于0.34 ng/mL,進行亞輝龍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抗體譜檢測,GADA和ZnT-8A抗體陽性,其他IAA、ICA、IA-2A抗體陰性。臨床診斷為LADA,隨即采用皮下注射胰島素治療,再逐漸改為“4針法”糾正水電解質紊亂,血糖漸漸降至正常,精神好轉,10 d后無明顯不適出院,并進行后續(xù)隨訪。
2討論
LADA屬于1型糖尿病的一種特殊類型,屬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與1型糖尿病自身免疫發(fā)病機制相同,以胰島β細胞呈緩慢破壞為主。本病雖然處在1型糖尿病的范疇,但它的起病又具有隱匿、遲發(fā)的特點, 其臨床表現(xiàn)介于1型和2型糖尿病之間,又稱為“1.5型糖尿病”。但LADA的胰島功能衰退速度三倍于2型糖尿病而低于經典1型糖尿??;LADA發(fā)生酮癥或酮癥酸中毒的比例高于2型糖尿病而低于經典1型糖尿病[1];大于35歲的LADA患者經常會被誤診為2型糖尿病。一般來說對于一個體型消瘦的患者用常規(guī)免疫調節(jié)的方法并不能控制其血糖濃度的話,應該高度懷疑LADA的可能。目前診斷LADA的最小年齡界限從15~45歲不等,多數(shù)學者采用30歲。年輕患者LADA患病比例較高,而且兒童亦可發(fā)生緩慢進展的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存在隱匿性,因酮癥前來就診的患者中包括經典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因此酮癥起病不能作為LADA的診斷標準。胰島自身抗體作為胰島β細胞自身免疫的標志物[2],可區(qū)分LADA與T2DM。目前推薦的中國LADA的診斷標準:(1)胰島自身抗體陽性(GADA為受限推薦的抗體,聯(lián)合IA-2A、IAA、ZnT-8A可提高檢出率);(2)年齡大于等于18歲(如年齡小于18歲并具有(1)和(3)者則診斷為LADY);(3)診斷糖尿病后至少半年不依賴胰島素治療[3-4]。最近,有文獻報道,GAD陽性或多個胰島自身抗體陽性和高濃時的LADA患者臨床特征更接近于經典1型糖尿病,而單一抗體陽性或攜帶低滴度抗體的LADA患者澤更類似2型糖尿病,并將它們命名為“LADA-1型”和“LADA-2型”[5]。LADA是以胰島β細胞遭受緩慢免疫破壞為特點,因此,其治療方式應以預防和延緩β細胞功能衰竭為主,特別是在非胰島素依賴期,應盡量保留殘存的胰島β細胞。治療中一旦通過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藥物不能控制LADA患者的血糖水平,則應啟用胰島素治療。使用胰島素治療不僅使β細胞得到休息、減少自身抗原的表達、促進殘存的細胞修復,還有誘導免疫耐受、提高Th2細胞功能及抑制β細胞凋亡作用。治療中應注意避免使用磺脲類藥物,因磺脲類藥物格列苯脲可增加胰島自身抗原表達,維持ICA陽性,使LADA患者胰島β細胞功能減退加快[5]。
回顧兩個病例發(fā)現(xiàn),該兩位患者年齡較大。病例1,其起病程序符合LADA的兩個階段,即非胰島素依賴階段和胰島素依賴階段,初次就診誤診為2型糖尿病,血糖短期內可用飲食和/或口服降糖藥來控制。但隨著β細胞功能進行性損傷,該治療方法不能控制血糖,最終需依賴胰島素治療。據(jù)報道,LADA自發(fā)病至胰島素治療的時間平均為3~5年。病例2開始表現(xiàn)為惡心、嘔吐等癥狀,實際上少部分1型或LADA患者出現(xiàn)酮癥酸中毒時也會表現(xiàn)為食欲減退、惡心、嘔吐乃至不能進食進水等情況,患者極易會被誤診為急腹癥。有研究分析可能由于脫水、低血鉀導致胃腸道擴張或麻痹性腸梗阻等有關。LADA存在隱匿性,單從臨床癥狀上不好區(qū)分。兩個病例都存在胰島自身抗體陽性,且患者年齡大于18歲。
對胰島素治療并不是絕對依賴。因此兩例患者都是LADA患者。
LADA占糖尿病患病率的10%~20%。由于其檢測困難、臨床癥狀沒有特異性,常常被誤診為2型糖尿病或其他疾病,目前,如果僅僅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LADA的誤診、漏診可達到80%。對于以下人群可以考慮LADA的患病可能:(1)對于初診的糖尿病患者:發(fā)病年齡大于15歲,發(fā)病6個月內無酮癥,低BMI指數(shù)。較差的胰島素分泌功能,C肽水平低于2型糖尿病,甲狀腺功能異常偏高或伴甲狀腺特異性抗體陽性;(2)復診的糖尿病患者,初次使用降糖藥有效,而繼發(fā)性酮癥和高血糖偏高于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降糖藥無效;早期診斷干預LADA對于保護殘存胰島細胞功能,延緩慢性并發(fā)癥具有現(xiàn)實意義。LADA的篩查可選用糖尿病自身抗體譜進行篩查,GADA出現(xiàn)早,持續(xù)時間長,是迄今公認的診斷LADA最敏感的免疫指標。最新發(fā)現(xiàn)的ZnT-8抗體具有更高的靈敏度和特異性,連同常規(guī)指標IAA、ICA、IA-2A聯(lián)合檢測可提高對LADA診斷的敏感性。且印跡法檢測易于實現(xiàn)自動化標準化,值得在臨床上早期推廣使用。對于LADA的治療目前并無固定的診斷標準。最佳的治療方式應兼顧延緩自身免疫并能保護胰島功能,不同的治療模式可對LADA患者的胰島功能和預后產生不同的影響。臨床醫(yī)生應根據(jù)患者的個體化差異,選用合適的治療方式[6]。
參考文獻
[1]鞏純繡.兒童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診療指南[J].中華兒科雜志,2009,47(6):421.
[2]Stenstrom G A,Gottsater E,Bakhtadze,B,et al.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s:definition,prevalence,??-cell function,and treatment[J].Diabetes,2005,54(2):68-72.
[3]Ray SD,Sarkar S,Ganguly A,et al.An unusual presentation of 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s[J].Med J Malaysia,2012,67(1):116-117.
[4]潘孝仁,楊文英,肖建中,等.成人晚發(fā)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特點及診斷要點探討[J].中華內科雜志,1997,36(3):16-21.
[5]楊慧,劉煜.B淋巴細胞與自身免疫型1型糖尿病[J].中華糖尿病雜志,2011,3(3):263-266.
[6]王建平,周智廣,黃干.1型糖尿病一級親屬胰島自身抗體篩查與胰島β細胞功能研究[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11,27(6):25-27.
腫瘤標志物助力癌癥篩查實現(xiàn)患者早診早治
近日,在鄭州舉行的第九屆中國健康服務業(yè)大會暨中華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健康管理學學術會議上,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腫瘤醫(yī)院防癌體檢中心副主任徐志堅教授結合《健康體檢基本項目專家共識》(簡稱“《共識》”),就腫瘤標志物在癌癥篩查及防癌體檢中的應用進行了深入闡釋。
腫瘤標志物的臨床意義主要表現(xiàn)在早期篩查與診斷、鑒別診斷、治療監(jiān)測、隨訪及監(jiān)測腫瘤復發(fā)轉移、預后評估。但迄今尚無完全理想的腫瘤標志物,合理應用已成為優(yōu)化標志物使用的重要手段。
針對惡性腫瘤風險篩查,《共識》明確設置了肺癌、乳腺癌、宮頸癌、結直腸癌、胃癌、前列腺癌六個癌癥篩查目錄。在肺癌篩查方面,新興標志物胃泌素前體釋放肽(ProGRP)在血液中狀態(tài)穩(wěn)定,特異度和敏感度分別為96%和65%,是小細胞肺癌(SCLC)的最佳單個血清指標,結合NSE、CYFRA21-1、CEA等多個標志物聯(lián)合檢測效果更佳。
因在前列腺良性疾病中存在14%患者前列腺特異抗原(PSA)水平升高,PSA不被推薦為人群篩查手段。但體檢中檢測PSA及多學科專家診療綜合流程可有效降低死亡率。2014年《常見婦科惡性腫瘤診治指南》明確指出,HE4可用于卵巢癌早期診斷、風險評估、鑒別診斷、治療監(jiān)測及預后評估,HE4聯(lián)合CA125可有效改善女性卵巢癌管理。
腫瘤細胞生物特性的復雜及多態(tài)性給腫瘤實驗室診斷帶來一定難度,腫瘤診斷必須依靠綜合手段,最后以病理診斷為準進行確診。徐志堅教授指出:“目前尚無一種可單獨作為早期診斷的特異性指標,臨床使用的大多數(shù)腫瘤標志物不是特異性篩查指標,應注意到《共識》中腫瘤標志物聯(lián)合使用推薦,采取有益補充手段?!?/p>
癌癥篩查、防癌體檢已成為腫瘤早診早治的重要手段。羅氏診斷在肺癌、前列腺癌、卵巢癌等篩查領域均提供了完善的腫瘤標志物檢測菜單:Elecsys?ProGRP 結合現(xiàn)有NSE、CYFRA21-1、CEA為臨床提供更全面的SCLC評估結果;Elecsys?PSA和fPSA檢測擁有WHO標準溯源,幫助實現(xiàn)前列腺癌患者早診早治;此外,Elecsys?HE4定量檢測精密度高,聯(lián)合Elecsys?CA125檢測可大大改善卵巢癌診斷與管理。
·個案與短篇·
收稿日期:(2015-07-25)
文獻標識碼:
DOI:10.3969/j.issn.1673-4130.2015.24.073C
文章編號:1673-4130(2015)24-36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