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選好種球。上年荸薺生長后期,選用生長整齊一致、分蘗分株性強、無倒伏、無病蟲危害的田塊作留種田。收獲時,挖取外形圓整、表皮無破損、頂芽側(cè)芽粗壯健全、皮深褐色、單球莖重為15克以上、具有所栽培品種特征的球莖貯藏過冬。催芽育苗時,從貯藏的荸薺中再選擇飽滿、表皮光滑且色澤一致的球莖,剔除皮色不一致的花薺、畸形薺。每畝荸薺大田的需種量,伏水荸薺和晚水荸薺為75~100千克;早水荸薺15~20千克。
2.浸種催芽。早水荸薺一般于清明至谷雨期間育苗。播種前種薺用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浸泡18~24小時,或用甲基硫菌靈800倍液浸泡24小時消毒。然后在地面鋪濕稻草,將種薺交替疊放3~4層排列于稻草上,頂芽朝上,再用稻草覆蓋,每天澆水2~3次,保持濕潤,10~15天后,開始冒青,芽長1.5厘米時,除去稻草,繼續(xù)澆水保持濕潤,20天后葉狀莖開始生長并有3~4個側(cè)芽同時萌發(fā)時,即可栽植于秧田。
3.秧田準備。選擇排灌方便、肥沃疏松的秧田。旱秧田一般選用深厚、肥沃、背風向陽的菜園土育苗,鋤松整平地面后,把土鋤細鋤碎,耕深10厘米,畦寬1.2~1.5米,畦溝深24~30厘米,四周筑土做成池埂,外圍開淺溝,向床內(nèi)澆足水分,用敵磺鈉+辛硫磷或敵百蟲消毒殺死地下害蟲,用農(nóng)膜覆蓋一個晚上,第二天即可排種。如用水田爛泥育苗,畦寬90~120厘米,畦面平整,畦溝深24~30厘米,四周要做好圍埂,溝內(nèi)灌水。
每平方米苗床用0.5%氨基寡糖素水劑8~12毫升對水成400~600倍液均勻噴灑或?qū)毻?6千克均勻撒入土壤中,然后播種或移栽,可防治土傳病害。
4.排種育苗。 將催芽球莖一個一個地排入秧池,并將球莖按入泥中1厘米,株行距3厘米×3厘米,芽頭向上、高低一致排好,再覆蓋細泥,以不見芽頭為宜,而后淋足水。夏季育苗,苗床易干燥,在排種后15天內(nèi),最好蓋遮陽網(wǎng)或稻草等遮陰物。種薺在催芽育苗時,苗床內(nèi)只需保持濕潤。移栽育苗的秧田,要保持1.5~3厘米的淺水。10~15天后,苗高10厘米、短縮莖上長有新根時,去掉遮陰物煉苗。經(jīng)20天左右,當苗高15~20厘米并有5~6根葉狀莖時即可定植于大田。育苗時注意剔除病苗、弱苗、瘦苗。
5.假植促根。在排種后20~25天,將葉狀莖長至20~25厘米的球莖移植于荸薺秧田內(nèi),假植前,每畝假植田施人畜糞肥1000千克、碳酸氫銨25千克、三元復合肥25千克作基肥。按行距20~25厘米、株距15~20厘米栽入種球,將短縮莖上發(fā)根處連同種薺一并插入秧田中。移苗時剔除弱苗、瘦苗、病苗。假植初期應遮陰。
6.秧田管理。一般在移苗之前灌水深度為1~2厘米,提高地溫;移苗后,灌水深度2~3厘米,最深不宜超過4厘米。苗期追肥宜輕施勤施,當苗高10厘米左右時澆稀糞水或稀沼氣渣水一次,隨即澆水,洗去苗上肥水;以后每隔5~7天澆稀糞水或沼氣渣水一次,共澆3~4次。用1000倍液多菌靈噴澆1~2次。30~40天后,苗高達35~40厘米,葉狀莖粗0.5厘米以上,具有分株3~4叢定植。
伏水荸薺,也可在早水荸薺栽植時分苗移栽擴大繁殖,而不用分株苗來定植。
晚水荸薺,一般用球莖繁殖,6月下旬至7月上旬育苗,育苗前要除去頂芽,置于水中浸種1~2天吸足水,再放入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中浸泡18~24小時,取出瀝干后催芽。蔭棚或用小拱棚遮陽網(wǎng)覆蓋育苗。排種方法按前述,白天遮陰,晚上揭去覆蓋物,苗高10~15厘米時,逐漸增加光照時間,苗高20~25厘米、具有5~6根葉狀莖時起苗定植。起苗時應選擇粗壯的好苗,剔除帶菌秧苗和葉狀莖細小、簇生的雄荸薺秧苗。有些地方(如湖南益陽)從元月底至2月初開始進行催芽育苗,4月下旬假植,這樣有足夠的分蘗分株時間,可大大節(jié)省種薺用量。
413002 湖南省益陽市赫山區(qū)蔬菜局 王迪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