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略論近世國畫文章大家

      2015-03-23 08:00:37樓森華
      中國篆刻·書畫教育 2015年2期
      關(guān)鍵詞:張彥遠同體象形

      樓笙華 又名樓森華,現(xiàn)為中國中央電視臺《中國畫大講堂》主講,中國開放大學中國畫教程副主編,中國美術(shù)學院藝術(shù)品鑒賞與修復學術(shù)主持,浙江大學藝術(shù)鑒賞與收藏投資高級研修班主講,浙江省收藏協(xié)會理事,《浙江收藏》副主編,黃賓虹國畫院院長。

      現(xiàn)任職于中國美術(shù)學院,曾在浙江大學、廈門大學、寧波師范學院執(zhí)教中外美術(shù)史和藝術(shù)概論。

      個展:

      2014 《秋山問道》山水畫個展

      2013 《聽此太古音》樓森華山水畫展(中國美術(shù)學院)

      2012 《古雅之道》樓森華水墨畫個展(寧波)

      2012 《錢塘時代》樓森華油畫個展(中國美術(shù)學院)

      2011 《十二月》樓森華油畫個展(中國美術(shù)學院)

      2008 《澄懷觀道》樓森華山水畫個展(中國美術(shù)學院)

      2000 《樓森華水墨與油畫》個展(臺灣大學)

      1997 《回望傳統(tǒng)》中國畫個展(寧波展覽館)等

      近世國畫文章大家,五百年間名世者黃賓虹有云:上古書畫同源,仰觀俯察,以造六書,取乎象形,自有丹青之畫,書與畫分,后世因重文而輕藝,有士夫之畫,畫與圖分……又云:自來書畫同源,書是文字,單體為文,孳生為字,以加偏旁。文字所不能形容者,有圖畫以形容之,尤易明曉。故圖畫者,文字之馀,百工之母也。今求畫學之途徑,非討論文字,無以明畫之理,非研究習字,無以得畫之法……學畫之用筆,用墨,章法,皆源于書法。舍文字書法,而徒沾沾于縑墨朱粉中以尋生活,適成其為拙而已,未可以語國畫者也。

      其語何出!六朝謝赫著畫有“六法”,所謂一氣韻、生動是也;二骨法,用筆是也;三應物,象形是也;四隨類,賦彩是也;五經(jīng)營,位置是也;六傳移,摹寫是也。元初趙孟頫言書畫同體(即后世曲解為“書畫同源”),明季董其昌借禪宗以分畫有“南北宗”。至于后世影響甚巨,此后史學家競相引證。趙孟頫有詩證曰:《題柯九思畫竹》“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應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須知書畫本來同。”此論以理論高度指明了繪畫的技術(shù)要旨。無論這“本來同”的是源、是體、還是法。后來釋語者皆不甚了了,所取也就為不同之已所用。

      黃師曾語:“故學古人,重神似不重貌似,面貌隨時可變,精神千古不移。”此所謂精神者,實筆墨也。還說:國畫正宗。約有三類:一曰文人畫,二曰名家畫,三曰大家畫。而續(xù)古畫又分四品,一曰能品,二曰妙品,三曰神品,四曰逸品?!肮湃擞兄靡萜酚谏?、妙、能三品之外者,亦有躋逸品於神、妙、能三品之上者,由神、妙、能三品入者,此大家、名家之畫也;不由神、妙、能三品入者,此文人之畫也?!倍S師所說文人乃詞章家、金石家。

      黃師其青年乃至盛年皆創(chuàng)書畫同源說,姑且不論此論短長正誤,其藝術(shù)創(chuàng)作成就卻是巨而豐,高而邁的。反顧畫史,趙孟頫之書畫同體,其所依據(jù)者實為唐代張彥遠,張之《歷代名畫記》不僅使謝赫“六法”得以方便傳播,其首倡“自古善畫者,莫匪衣冠貴胄,逸士高人”。意在抬高畫家地位,并“書畫異名而同體之論”。張彥遠此書有: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靈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是時也,書畫同體而未分,象制肇創(chuàng)而猶略,無以傳其意,故有書,無以見其形,故有畫……又顏光祿云“圖載之意有三:一曰圖理,卦象是也。二曰圖識,字學是也。三曰圖形,繪畫是也”。又周宮教國子以六書。其三曰象形,則畫之意也,是故知書畫異名而同體也,張彥遠之此“體”以“圖形”為本,其所比附“字學六體”中“鳥書”一體及“六書”中“象形”一體近似畫體,所以張彥遠所論絕無“書畫同筆同法之意”。倒是其“同體”說在論“論顧陸張吳用筆”。①有“書畫同源之意”,由此知中國文字之為象形字,見《宣和畫譜》記黃啟寶:“書畫本出一體”,蓋蟲、魚、鳥跡之書皆畫也,故自科斗而后,書畫始分,是以夏商鼎彝間,尚及見其典型焉,及宋人鄭樵始將張彥遠之“書畫同體”論悄悄改為“書畫同出”。“出,生也”,“生,起也”,明代口語便將“起”與“源”連綴成詞。明季、何良俊《四友齋畫記》即有:“夫書畫本同出一源,蓋畫即六書之一,所謂象形者是也”,清代張庚《畫論論性情》則釋讀漢楊雄,楊子云曰:“書,心畫也,心畫形,而人之邪正分焉”。畫與書一源,亦心畫也,握管者可不念乎,后來的鄒一桂更明確指出了“六書始于象形,象形乃繪事之權(quán)輿,”并且書是為“濟畫之不足”,宗畫史傳言,張彥遠論“用筆”使“書與畫”相聯(lián)系,宋人郭熙《林泉高致》亦有“筆與墨人之淺近事,二物且不知所以操縱,又焉得成絕妙也哉,此亦非難,近取諸書法正與此類也……”。

      自此張彥遠之“工善者多善書”至郭熙“善書者往往善畫”衍變?yōu)楹髞碇吧茣啬墚?,善畫必能書”之論,至元季,理論上已完成了“書畫家的雙重身份論”為后世援畫入書,以書入畫提供了全部依據(jù),趙孟頫即是以書入畫之證者。石如飛白木如籀… …如果我們有察微之心眼,也不難看出后來的黃賓虹的書法成就,便有以畫入書的奧妙所在。其晚生者林散之更承其衣缽,甚至于墨法也用在其草書中了。元季柯九思有寫竹干用篆法,枝用草法,寫葉用八分法或用魯公撇筆法、木石用折釵股,屋漏痕之遺意。與之相左,我們也對現(xiàn)當代美術(shù)稍稍作一回顧,便有西學歸來創(chuàng)藝術(shù)革新論者如林風眠,就明確反對繪畫過分追求書法的線條韻味,認為筆墨技巧反而會掩蓋繪畫的基本功能,及至其后學吳冠中所言“筆墨等于零”之論。我們不論藝術(shù)大家的理論如何,其實踐之成功者皆為“戴著鐐銬的舞蹈”的論點倒是有資可證的。

      明季董其昌謂:“士人作畫當以草隸奇字之法為之” ,陳繼儒則以“古人金石鐘鼎隸篆往往如畫,而畫家寫水、寫蘭、寫竹、寫梅、寫葡萄多兼書法”,肯定“書畫同源”的歷史維度。至于清代鄭板橋有“山谷寫字如畫竹,東坡畫竹如寫字”,“古人謂竹為寫其通于書也,故石室先生以書法作畫,山谷道人以畫法作書,東坡居士則云兼而有之”。“作書如作畫者得墨法,作畫如作書者得筆法”,“書畫同源,只在善用筆而已”此類言論在清人論畫中更是隨處可見,是知此時“書畫同源”與“書畫同法”已歸為同意。

      時轉(zhuǎn)民國至人民共和,黃賓虹倡“詩文家之畫,書法家之畫,金石家之畫”,畫事精能,畫法之精,通于書法,有謂:“平、留、圓、重五種筆法,善筆法者,譬如破屋漏痕,其為留也,不疾不徐;不粘不脫,古人之工畫者,筆皆用隸;行云流水,宛轉(zhuǎn)自如,玉以剛折,金以柔全,轉(zhuǎn)處用柔,所謂如折釵股;骨氣形似,本于立意。”近代童書業(yè)也明確非議董其昌之論畫分“南北宗”。

      在我看來,無論是倡南畫用筆圓柔,北畫用筆方剛,南畫用墨兼濃淡干濕、暈染、積墨。北畫用墨有濕無干和暈染,無積墨,都只是在這個“書畫同源”論里打轉(zhuǎn)轉(zhuǎn),無非”以書入畫或以畫之筆法、墨法入書”之論,是傳統(tǒng),非傳統(tǒng)。似傳統(tǒng),似非傳統(tǒng),藝術(shù)理論或創(chuàng)作的歷史就在這冥冥漠漠中前行著……。endprint

      猜你喜歡
      張彥遠同體象形
      “同體”之愛與朱熹社倉的創(chuàng)設
      孔學堂(2021年2期)2021-08-31 10:32:29
      《說文解字》“象形”辨
      高中英語單詞象形教學法
      高中英語單詞象形教學法
      “氣韻”理論的歷史性生成
      張彥遠論“六法”
      象形數(shù)字
      《歷代名畫記》中張彥遠對顧愷之的品評問題研究
      世界家苑(2018年7期)2018-07-28 07:08:18
      欲知二力可平衡 是否同體首看清
      淺談張彥遠的“六法”論
      玛纳斯县| 边坝县| 广安市| 浦县| 彝良县| 湘乡市| 浮梁县| 肥城市| 渝北区| 吉林省| 济南市| 桐梓县| 咸丰县| 江山市| 奉新县| 武平县| 长汀县| 花莲市| 政和县| 图片| 溧阳市| 巨野县| 襄垣县| 胶州市| 郁南县| 明溪县| 乾安县| 吉安县| 来安县| 岳阳县| 玛多县| 红桥区| 平果县| 鹤壁市| 临海市| 岫岩| 神农架林区| 华池县| 嘉禾县| 禄劝| 灌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