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蒙立,王燕,王波,李良俊,程立寶
(1.揚州大學水生蔬菜研究室,江蘇揚州,225009;2.揚州市揚子蔬菜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設施栽培是我國蔬菜的重要生產(chǎn)方式,對保障我國蔬菜供應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其栽培面積也由20 世紀80 年代末的6 萬hm2增長到21 世紀初的368 萬hm2[1,2]。同時,自主經(jīng)營政策的落實、我國人口眾多所形成的強大市場以及大量的農(nóng)村富余勞動力,進一步為我國設施蔬菜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條件[3]。為了獲得更高的經(jīng)濟效益,多數(shù)生產(chǎn)者在有限的土地上常年連作、過量施用化學肥料,導致土壤鹽漬化和酸化,有益真菌種群和放線菌等受到抑制,而病原真菌、細菌的數(shù)量迅速上升,導致連作障礙發(fā)生嚴重,嚴重影響了設施蔬菜產(chǎn)業(yè)的持續(xù)高效發(fā)展[4,5]。連作障礙產(chǎn)生的原因主要可歸結(jié)為土壤養(yǎng)分不均衡、土壤次生鹽漬化及酸化、土壤有害微生物積累、植物的自毒作用等方面[6~8]。人們通過土壤日光消毒、輪作、嫁接育苗、生物防治等防控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連作障礙的發(fā)生,但這些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徹底解決連作障礙問題[4,5]。
水旱輪作是近年來針對連作障礙問題開發(fā)應用的輪作栽培模式,其技術(shù)應用簡單,不僅能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狀,而且對后茬蔬菜產(chǎn)量和品質(zhì)也有一定提高,可較好解決連作障礙問題[9~13]。通過闡述目前常見水旱輪作模式,以期為生產(chǎn)選擇應用這些模式、克服連作障礙提供參考。
旱生蔬菜(如:草莓、西瓜、蘿卜、青刀豆、豇豆、茄子、苦瓜等)與水稻的水旱輪作,提高了土地的復種指數(shù),而且對土壤的理化性狀也有一定改善[10,12]。
水稻:兩優(yōu)培九;草莓:豐香。浙江省溫州市于6月底單季稻定植,10 月上旬收割后定植草莓,667 m2栽植草莓7 000 株,翌年4 月中旬草莓采收完畢后,繼續(xù)栽培單季稻。
水稻:南梗5055;蘿卜:白玉春2 號;豇豆:地豇1號。江蘇省南京市6 月中旬栽插水稻,11 月上旬收獲。蘿卜于11 月中旬進行穴播,每穴2 粒種子,每667 m2點播6 000 穴左右,翌年2 月下旬采收。豇豆翌年2 月中旬播種育苗,3 月上旬定植,每667 m2定植4 000 株,采收期在4 月下旬至6 月上旬。
水稻:Ⅱ優(yōu)1273;青刀豆:法國青刀豆。福建省建寧縣于4 月下旬移栽水稻,每667 m2插1.8 萬~2.0 萬叢,插基本苗6 萬~8 萬株,8 月中旬水稻收割后,對田塊進行精耕細作播種青刀豆,播種至初采收期為50 d,采收期35~40 d,全生育期90 d 左右。
水稻:鎮(zhèn)稻11 等;西瓜:早春紅玉、特小鳳等;大白菜:夏陽、夏峰等;小麥:揚麥13 等。江蘇如東縣6 月上中旬水稻機插秧,機插水稻24 萬~25.5 萬穴/hm2,每穴苗數(shù)3~4 株,10 月中下旬收割水稻;11 月上旬稻田耕翻,12 月下旬建設大棚;翌年1 月下旬西瓜育苗,2 月下旬移栽,11 500~11 250 株/hm2,7 月初西瓜采收結(jié)束;7 月上中旬拔棚清田整地,8 月上旬分期直播或育苗移栽大白菜,大白菜基本苗5.25 萬~6.00 萬株/hm2,9 月底開始上市;11 月上旬播種小麥,翌年5 月底收割小麥。
茄子:寧茄4 號、大龍茄子等;水稻:南粳42。江蘇省南京市于11 月播種春季早熟茄子,翌年2月中旬定植,茄子株行距(45~50)cm×(45~50)cm,采用大棚+小棚+地膜覆蓋栽培,5 月上旬至6 月采收上市;水稻于5 月下旬播種,6 月中旬移栽,10月下旬收割。
豇豆:汕美6 號等;水稻:Y 兩優(yōu)302 等。廣西合浦縣翌年1 月上中旬播種春豇豆,每667 m2播3 500~4 000 穴,每穴播2 粒,4 月開始采收,6 月中下旬采收結(jié)束;7 月初播種晚稻,7 月下旬移栽,每667 m2播種量10~15 kg,11 月中旬收獲晚稻。
苦瓜:翠綠、翠玉等;水稻:宜優(yōu)99 等;萵苣:飛橋萵苣1 號。福建省永安市于2 月中旬播種苦瓜,3 月中旬移栽,每667 m2栽種600~800 株,5 月上中旬即可上市,5 月下旬采收結(jié)束。水稻在5 月下旬播種,6 月下旬插秧,每667 m2有基本苗6 萬~8 萬株,10 月上旬收割。萵苣在9 月中下旬播種,10 月中旬移栽,每667 m2栽植4 000~4 200 株,翌年1 月中旬開始采收上市,1 月底全部采收結(jié)束。
豇豆:之豇106、早生王等;水稻:中浙優(yōu)8 號、甬優(yōu)15 號等;兒菜:貴州老農(nóng)牌兒菜等。浙江省麗水市2月中下旬采用大棚套小拱棚進行豇豆營養(yǎng)缽育苗,3月中下旬小拱棚加地膜覆蓋移栽,5 月上旬至6 月下旬采收。水稻5 月下旬6 月上旬播種,6 月下旬7月上旬移栽,移栽秧齡控制在25~30 d,一般每667 m2插秧密度為1.2 萬~1.5 萬叢,10 月上中旬收獲;冬季蔬菜(如兒菜)9~10 月播種,10~11 月移栽,每畦種植2 行,行距約60 cm,株距約40 cm,每667 m2種植2 200 株左右,翌年1 月至3 月中旬收獲。
水生蔬菜(如:蓮藕、慈姑、荸薺、茭白、水芹、豆瓣菜等)與旱生作物(如:甜瓜、草莓、西瓜、蘿卜、大豆、花生、甘藍、豇豆、青菜、萵苣等)水旱輪作是近幾年來各地研制推廣的栽培新模式,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培肥地力,增加農(nóng)民收入,提高產(chǎn)品品質(zhì)[11]。該模式適宜在近郊蔬菜生產(chǎn)區(qū)(基地)應用。
蓮藕:新1 號;甜瓜:玉姑等;萵苣:青皮香。江蘇省響水縣于2 月中旬栽植大棚淺水藕,株距0.8~1.0 m,行距1.0~1.2 m,每667 m2用種藕300~350 kg,采用大棚加地膜覆蓋,6~7 月采收;甜瓜7 月中旬育苗,8 月中旬移栽,株距50 cm,行距50 cm 或80 cm,每667 m2定植1 500~1 600 株,11 月初采收;萵苣9 月下旬育苗,11 月中旬移栽,每667 m2用種量50 g,定植株行距(30~35)cm×(30~35)cm,采用雙層大棚加小拱棚覆蓋,于翌年2~3 月采收。
蓮藕:鄂蓮一號、蘇州花藕等;草莓:豐香、千禧等。江西省永豐縣3 月上中旬種植蓮藕,每667 m2用種量300~350 kg,行株距1.8 m×0.8 m,6 月下旬至8 月底上市;草莓4 月下旬5 月上旬育苗,9 月上中旬移栽,每畦定植2 行,棚兩邊的半畦定植1 行,株距18~20 cm,11 月下旬上市。
子蓮:金芙蓉1 號等;蘿卜:牛舌頭。浙江省金華市3 月中旬種植子蓮,6 月底至9 月中旬采收。牛舌頭小蘿卜在8 月下旬至10 月底播種,用種量1.75~2.5 kg/667 m2,全生長期30~40 d。
水芹:衡州水芹;蓮藕:東荷早藕、鄂蓮6 號。浙江省衡州市于8 月中下旬至9 月進行水芹育苗,9 月中下旬至10 月中下旬定植,每667 m2需母莖250~300 kg,移栽時每叢栽3~4 株,行株距25 cm×20 cm,667 m2保苗15 000~16 000 株,11 月中下旬至翌年3 月采收;蓮藕3 月底4 月初播種,每667 m2種植200~300 穴,每穴排放整藕1 支或子藕2~3 支,7 月中下旬始收,8 月下旬前采收結(jié)束。
西瓜:早佳(8424)等;慈姑:紫圓、蘇州黃等。江蘇省東臺地區(qū)于1~2 月播種西瓜,30 d 左右即可定植,雙膜或三膜覆蓋,5~6 月采收,收獲后及時清茬;于4~5 月進行慈姑育苗,苗齡45 d 后移栽,每667 m2需頂芽20~25 kg,10 月至翌年1 月采收。
大豆:臺灣菜用大豆753、756;荸薺:鄂薺1 號(團薺96-1)。湖北省團風縣于3 月中下旬直播菜用大豆,每穴2~3 粒,穴距23 cm,深2~3 cm,每667 m2約6440 穴,6 月中下旬采收;荸薺于3 月中下旬育苗,7 月下旬定植,株行距60 cm×70 cm,每667 m2定植1 500~1 600 株,12 月中旬到翌年3 月中旬采收。
花生:中花8 號或中花5 號;荸薺:鄂薺1 號,江西萍鄉(xiāng)薺。湖北省團風縣于3 月下旬播種地膜花生,中?;ㄉ晷芯嘁?5 cm×27 cm 為宜,每667 m2栽1.0 萬~1.1 萬穴,播種量15 kg 左右;大?;ㄉ晷芯嘁?5 cm×30 cm 為宜,播后覆地膜,7 月中下旬收獲;荸薺7 月下旬定植,株行距50 cm×(60~70)cm,每667 m2定植1 550~1 650 株,栽植深度5~6 cm,12月底陸續(xù)采收上市。
西瓜:早春紅玉、特小蘭等;慈姑:慈玉、蘇州黃、紫金星等;水芹:秋芹1 號等。長江中下游地區(qū)1 月上中旬西瓜育苗,2 月底3 月初定植,每畦定植1 行,株距0.4~0.5 m,每667 m2栽植600~800 株,于5 月中下旬6 月上中旬采收;慈姑的定植根據(jù)茬口安排,6 月下旬到8 月初定植完畢,行距10~12 cm,10 月下旬到翌年2 月采收。
大豆:蘇奎1 號;水芹:雜交1 號。江蘇省南京市3月下旬在大棚內(nèi)穴播春大豆,用種量100~120 kg/hm2,每壟種植3 行,行距50 cm,穴距20 cm,每穴2 株,6 月中旬采摘青莢。9 月中下旬移栽水芹種莖,每667 m2需母莖量為220 kg 左右,11 月下旬收獲全育期為40 d 的第1 茬水芹,12 月底收獲第2 茬水芹。
水芹:常州圓葉芹等;夏甘藍:啟夏、蘇甘8 號等。江蘇省南京市于8 月中下旬進行水芹催芽,9 月上旬進行大田排種,每667 m2需母莖量為200~250 kg,10 月中旬至翌年3 月采收結(jié)束;甘藍于4 月中旬至5 月中旬育苗,5 月中旬至6 月中旬定植,定植株行距為(30~35)cm×(30~35)cm,每667 m2栽植3 000~4 000 株,7 月中旬至8 月下旬采收結(jié)束。
雙季茭:黃巖茭、浙茭2 號等;豇豆:春寶等。浙江省麗水縣在7 月茭白寄秧,7 月中下旬按寬窄行進行定植,寬行60~70 cm,窄行40~50 cm,株距25 cm,每667 m2定植2 000 穴左右。每穴留有效分蘗10 株左右,10 月采收,夏季茭白3 月覆膜,4 月上旬至6 月上旬采收;豇豆在5 月下旬育苗,6 月上旬定植,可采用畦寬1.5 m,每畦種2 行,穴距0.25 m 左右,7 月上旬采收。
茭白:蘇州地方品種“小蠟臺”;蓮藕:武植2 號等;水芹:無錫“玉祁紅芹”等。江蘇省揚州市于1 月上中旬西瓜育苗,2 月底定植,每棚2 畦,每畦2 行,株距50 cm,密度9 000 株/hm,5 月上旬至6 月上旬采收;秋種雙季茭白,4 月育苗,7 月中旬至8 月前按大小行定植,大行1 m,小行0.8 m,株距0.6 m,密度約37 500 穴/hm2,秋茭于10 月初采收,若12 月至翌年清明前及時覆膜,可于4 月上旬提早采收夏茭;蓮藕4 月下旬套種茭白寬行內(nèi),定植株距1 m,行距1.5 m,用種量6 000 kg/hm2,9 月初開始采收;水芹在8 月下旬開始催芽,9 月中旬排種,需種芹3 750~4 500 kg/hm2,當水芹植株長到30 cm 左右時進行深栽軟化,12 月中下旬至翌年2 月底采收。
番茄:金鵬一號等;青菜:夏帝等。長江中下游于11 月中旬進行大棚越冬番茄育苗,翌年1 月下旬至2月下旬定植,每667 m2用種量20~30 g,定植采用大小行,大行距1 m、小行距0.5 m,一般667 m2定植3 000~4 000 株,4 月下旬至6 月底上市;耐熱青菜25~30 d 1 茬,667 m2用種量1~1.5 kg,種2 茬左右;9 月初種植豆瓣菜,按行距10 cm、株距8 cm 種植,或2~3 株1 穴叢栽,10 月中旬左右開始采收。
水旱輪作模式是一套實用、生態(tài)、高效的栽培模式,不僅滿足了水旱輪作的要求,有效克服了土壤連作障礙,而且降低了生產(chǎn)成本,增加了土地復種指數(shù),提高了農(nóng)民收入。但水旱輪作模式因地理位置、季節(jié)、作物的生長習性、市場需求等不同而有所差異,各個地區(qū)要根據(jù)自己所在地的實際情況以及市場的特殊需求選擇適合本地生產(chǎn)和消費習慣的種植品種及茬口類型,以獲得優(yōu)質(zhì)高效蔬菜種植模式。
[1]陳碧華,羅慶熙,張政.我國設施蔬菜的生產(chǎn)現(xiàn)狀、存在問題及對策[J].河南職業(yè)技術(shù)師范學院學報,2003,31(1):29-32.
[2]張志斌.我國設施蔬菜的生產(chǎn)現(xiàn)狀、存在問題及發(fā)展方向[J].蔬菜,2015(6):1-4.
[3]張真和,李建偉.我國設施蔬菜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態(tài)勢及可持續(xù)發(fā)展對策探討[J].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00,31(1):4-8.
[4]于立杰,梁春莉,于強波.草莓連作障礙發(fā)生機理及防治措施[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9,37(27):13 118-13 119.
[5]王志剛.大棚韭菜連作障礙機理及養(yǎng)分調(diào)控研究[D].蘭州: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2006.
[6]瀧島.防止連作障礙的措施[J].日本土壤肥料學,1983(2):170-178.
[7]吳鳳芝,趙鳳艷,劉元英.設施蔬菜連作障礙原因綜合分析與防治措施[J].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00,31(3):241-247.
[8]孫光聞,陳日遠,劉厚誠.設施蔬菜連作障礙原因及防治措施[J].農(nóng)業(yè)工程學報,2005,21(增刊):184-188.
[9]王子芳,高明,秦建成,等.稻田長期水旱輪作對土壤肥力的影響研究[J].西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25(6):514-517,521.
[10]周增輝.設施園藝鹽漬化土壤性質(zhì)及水旱輪作效果調(diào)查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14.
[11]王淑彬,黃國勤,黃海泉,等.稻田水旱輪作的生態(tài)經(jīng)濟效應研究[J].江西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24(6):757-761.
[12]黃沖平,丁鼎良.水旱輪作對作物產(chǎn)量和土壤理化性狀的影響[J].浙江農(nóng)業(yè)學報,1995,7(6):448-450.
[13]丁元樹,王人民,陳錦新.稻田年內(nèi)水旱輪作對土壤微生物和速效養(yǎng)分的影響[J].浙江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1996,22(6):561-565.
[14]曾光輝,王法格.單季稻—大棚草莓水旱輪作栽培技術(shù)[J].現(xiàn)代園藝,2010(5):30-31.
[15]王強,王德榮,熊元忠.水稻—蘿卜—早熟豇豆周年高效栽培模式[J].蔬菜,2013(11):31-33.
[16]余國良,盧福安.超級稻Ⅱ優(yōu)1273-法國青刀豆水旱輪作高產(chǎn)栽培模式[J].中國稻米,2008(6):68-69.
[17]吳功元,周遠紅,毛金鳳,等.水稻—早春西瓜—夏大白菜—小麥水旱輪作的優(yōu)勢及栽培技術(shù)[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11(16):60,63.
[18]張燕燕,唐懋華,葛建.大棚茄子—水稻水旱輪作栽培技術(shù)[J].中國瓜菜,2013,26(4):60,62.
[19]吳潔遠,楊真榮,蘇修榮,等.“錢糧雙增”的早豇豆—晚超級稻水旱輪作栽培模式[J].農(nóng)業(yè)科技通訊,2014(10):211-213.
[20]楊生,吳世炎.苦瓜—水稻—萵苣水旱輪作高效栽培技術(shù)[J].福建農(nóng)業(yè)科技,2010(4):48-49.
[21]瞿云明,周錦連,胡美華,等.豇豆—水稻—冬菜一年三熟高產(chǎn)高效栽培模式[J].中國蔬菜,2015(3):84-86.
[22]繆學田,張紅梅,張德蘭,等.大棚淺水藕—甜瓜—萵苣高效栽培模式[J].中國蔬菜,2013(7):44-46.
[23]劉翀,吳政元.南方蓮藕與草莓大棚無公害水旱輪作模式[J].科學種養(yǎng),2013(5):25-26.
[24]張尚法,鄭寨生,陳淑玲,等.鮮食子蓮—小蘿卜高效輪作栽培模式[J].長江蔬菜,2012(16):73-74.
[25]項小敏,章心惠,李朝森,等.旱作水芹—蓮藕水旱高效輪作模式[J].長江蔬菜,2013(18):158-159.
[26]何春萍.適合東臺地區(qū)種植的早春大棚西瓜—慈姑水旱輪作模式[J].長江蔬菜,2014(5):44-45.
[27]官望民,何自強,吳金元.菜用大豆—荸薺栽培模式[J].中國蔬菜,2007(B08):130-131.
[28]吳金元,何自強,江玉芳.地膜花生—荸薺栽培技術(shù)[J].中國蔬菜,2007(B08):135-136.
[29]楊見秋,程立寶,李良俊,等.設施西瓜與慈姑、水芹生態(tài)高效輪作模式及技術(shù)[J].蔬菜,2013(9):46-50.
[30]張紅梅,曹慶穗,褚芳,等.春大豆—水芹大棚水旱輪作高效種植模式的應用[J].金陵科技學院學報,2014,30(4):73-75.
[31]姜小龍,于利,王紅,等.水芹與夏甘藍輪作高效栽培技術(shù)[J].蔬菜,2013(10):34-38.
[32]劉庭付,李漢美,丁潮洪.雙季茭—長豇豆高效水旱輪作栽培模式[J].長江蔬菜,2011(16):110-111.
[33]張瑛,張永泰,惠飛虎,等.西瓜—茭白—蓮藕—水芹2年5 熟水旱輪作高效栽培及效益分析[J].江蘇農(nóng)業(yè)科學,2014,42(7):173-174.
[34]袁建玉,徐媛,楊興國,等.番茄—耐熱青菜—豆瓣菜水旱輪作高效設施栽培[J].長江蔬菜,2012(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