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振云 高巖(北京京煤集團總醫(yī)院急診科 北京 102300)
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在急性左心衰竭合并重度昏迷治療中的臨床應用
戚振云高巖
(北京京煤集團總醫(yī)院急診科北京102300)
摘要目的:總結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搶救急性重度左心衰竭合并重度昏迷中的臨床應用經驗。方法:回顧性分析2010年1月到2014年6月我科收治的急性重度左心衰竭患者40例,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使用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分析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在搶救急性重度左心衰竭合并重度昏迷患者中的應用價值。結果:本組40例患者中顯效8例,有效13例,無效19例,總有效率為52. 5%。其中無效19例患者均已死亡,死亡率為47. 5%。結論: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急性重度左心衰竭治療時,能夠改善部分患者臨床癥狀,挽救病人生命。
關鍵詞無創(chuàng)機械能氣;急性左心衰竭;重度昏迷
急性左心衰竭是急診科常見急危重癥之一,患者以肺水腫、心源性休克、嚴重低氧血癥甚至昏迷為主要表現(xiàn),由于肺泡氣體交換障礙,可存在有嚴重的低氧血癥而威脅患者的生命。常規(guī)抗心力衰竭治療不能迅速改善缺氧狀態(tài),患者容易出現(xiàn)多臟器功能不全,尤其是合并嚴重昏迷患者,預后較差,病死率高。機械通氣可以及時幫助改善缺氧,對于合并重度昏迷患者,是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的適應證,但有創(chuàng)呼吸機治療創(chuàng)傷較大,費用較高,并發(fā)癥多,少數(shù)病人及家屬對治療方式不易接受,且難以普及。本文回顧性分析我科于2010年1月到2014年6月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合并重度昏迷患者40例,采取常規(guī)治療同時患者家屬拒絕應用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接受無創(chuàng)呼吸機情況下,給予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可挽救部分病人生命,現(xiàn)報告如下:
1. 1一般資料2010年1月到2014年6月我科收治急性重度左心衰竭者40例,符合急性左心衰診斷標準[1]。其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齡50-78歲,中位年齡69. 5歲;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8例,風濕性心臟瓣膜病5例,擴張型心肌病2例,高血壓性心臟病9例,甲狀腺功能亢進4例,肺源性心臟病12例,基礎心臟功能Ⅱ-Ⅲ級(紐約心臟學會心功能分級法)。急性加重期為心功能IV級,并符合以下入選標準:①呼吸困難,大汗,肺部濕啰音;②患者血壓大于90/60mmHg,③動脈血氣:氧分壓小于60mmHg,血氧飽和度小于90%,④GCS評分3-8分。應用呼吸機前醫(yī)生向患者家屬充分告知病情,根據(jù)患者家屬意愿均拒絕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接受無創(chuàng)呼吸機治療,故給予應用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
1. 2材料
呼吸機使用美國偉康呼吸機BiPAP Auto。1. 3治療方法
1. 3. 1機械通氣方法
采用經口鼻面罩呼吸機給氧治療,呼吸機通氣模式為壓力支持/壓力控制通氣( T),呼吸機初始設定吸氣壓力( IPAP) 12cmH2O,呼氣壓力( EPAP)為6cmH2O,根據(jù)患者的個體情況及病情變化,然后逐漸上調IPAP及EPAP水平,使患者呼吸頻率≤25次/min,通常IPAP上調至16-20cmH2O,同時逐漸上調EPAP水平至8-12cmH2O,氧氣濃度范圍在60%-100%,至FiO2<50%時維持SaO2≥90%。當患者的SaO2>90%,呼吸平穩(wěn),呼吸頻率16-18次/m in,心率<100次/min時,意識改善,考慮開始降低通氣壓力,IPAP和EPAP分別降到8-12 cmH2O和4-6 cmH2O時停機觀察。
1. 3. 2基礎治療
使用硝酸甘油、硝普鈉減輕心臟負荷,速尿利尿,洋地黃、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強心,對于頻發(fā)室早、室速可靜滴可達龍,對于尖端扭轉性室速,可給予硫酸鎂、異丙腎上腺素靜滴,或直接電除顫;合并感染,給予抗感染治療;針對心衰誘因和原發(fā)病的治療。
1. 4觀察項目
觀察患者治療前后意識、肺部啰音變化情況,呼吸頻率( RR)、心率( HR)、血壓( BP)、動脈血氣中PH值、氧分壓( PaO2)、二氧化碳分壓( PaCO2)、SaO2、乳酸( LAC)等變化。觀察時間為應用呼吸機后0. 5小時、1小時、2小時、3小時……至病人病情緩解或病情無改善死亡。
1. 5判斷標準
通過上述治療4小時后,判斷。
顯效:經治療后患者的呼吸困難癥狀明顯改善,肺部體征(濕性啰音、哮鳴音)明顯減少GCS評分≥13分,血氣分析氧分壓≥60mmHg血氧飽和度≥90%;
有效:經治療后患者的呼吸困難癥狀改善,肺部體征(濕性啰音、哮鳴音)減少,GCS評分9-12分,血氣分析指標氧分壓≥60mmHg血氧飽和度≥90%;
無效:經治療后患者的上述指標無改善甚至加重或者死亡。
40例急性重度左心衰竭患者經機械通氣治療后顯效8例,有效13例,總有效率為52. 5%。死亡19例,死亡率死亡率為47. 5%,詳見附表。
急性左心衰竭是臨床常見危重癥,是以肺循環(huán)淤血為主的缺血缺氧、呼吸困難等臨床癥候群[1]。肺部感染、嚴重心肌缺血及勞累是急性左心衰竭最主要的誘發(fā)因素。肺部感染影響肺通氣及肺換氣功能,??梢稷蛐秃粑ソ摺<毙宰笮乃ソ甙l(fā)作時,患者的心臟排血量急劇降低,導致外周組織器官灌注不足,并可誘發(fā)心臟功能障礙,重癥患者的左心室舒張末壓和肺毛細血管楔壓升高,大量液體滲入肺泡內,導致急性肺水腫,造成患者呼吸困難,進而引發(fā)嚴重低氧血癥,最終導致急性呼吸衰竭的發(fā)生,在短時間內患者可能出現(xiàn)意識障礙、呼吸困難,致使器官發(fā)生不可逆的損害,情況嚴重者可引發(fā)心跳驟停而危及患者生命[3]。因此,為了避免患者的病情惡化,及時、有效地糾正低氧血癥,對搶救急性重癥左心衰竭具有重要意義[2]。
目前,急性左心衰竭時缺氧患者多采用機械通氣進行糾正治療[3]。我國2010年的急性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指出,氣管插管和人工機械通氣應用指征為心肺復蘇時、嚴重呼吸衰竭經常規(guī)治療不能改善者,尤其是出現(xiàn)明顯呼吸性和代謝性酸中毒并影響到意識狀態(tài)的患者。故本研究中急性重度左心衰竭合并重度昏迷患者首選有創(chuàng)呼吸機輔助通氣。因患者及家屬拒絕采取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故采用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21例急性左心衰竭合并重度昏迷患者有效,分析其原因如下: ( 1)患者基礎肺功能較好,在急性左心衰竭發(fā)作時,在短時間內迅速糾正嚴重低氧血癥,肺功能較易恢復,可在短時間內增加腦部供氧,提高患者搶救成功率; ( 2)患者未合并嚴重肺部感染,氣道分泌物較少,氣道通暢,未發(fā)生嚴重心律失常等嚴重并發(fā)癥; ( 3)無新發(fā)嚴重心臟事件; ( 4)患者能夠配合應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輔助通氣; ( 5)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或輕度CO2潴留; ( 6)面部無損傷和畸形,胸部和腹部無嚴重外傷及手術史。
本研究死亡患者19例,分析死亡原因如下: ( 1) 6例患者有慢性肺部疾病,基礎肺功能極差,缺氧嚴重; ( 2) 2例患者合并嚴重肺部感染,氣道分泌物較多,行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后氧氣在肺內通氣和換氣功能差,不能及時糾正缺氧癥狀; ( 3) 4例患者肺部感染并發(fā)嚴重Ⅱ型呼吸衰竭; ( 4) 2例患者重要臟器損害嚴重,不能短時間內糾正缺氧,盡而不能恢復重要臟器功能; ( 5) 2例患者合并嚴重心律失常; ( 6) 3例患者不能配合繼續(xù)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患者癥狀再次出現(xiàn)加重,終搶救無效而死亡。
本研究中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合并重度昏迷患者,采取利尿、擴張血管、強心及基礎心臟病等治療,維持患者的電解質和水平衡,預防和控制感染等,消除心力衰竭的誘因,同時給予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可挽救部分病人生命。所以,對于急性左心衰竭合并重度昏迷患者,根據(jù)指南建議采取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但對于家屬強烈拒絕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的患者,建議不要放棄,此時可嘗試應用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尤其是合并重度昏迷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可能會挽救部分病人生命。但因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搶救急性重度左心衰竭患者死亡率高,故仍建議首選應用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或應用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在觀察治療后1-2小時無效時,應立即改為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
參考文獻
[1]廖品唬,王建荔. ICU鎮(zhèn)靜研究和應用的近況[J].國外醫(yī)學麻醉學與復蘇分冊,2003,24 ( 6) :125-128.
[2]Strom T,Martinussen T,Toil P. A protocol of no sedation for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receiv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 randomised trial[J]. Lancet,2010,375( 9713) :475-480.
[3]韓磊磊.有創(chuàng)及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搶救急性重癥左心衰竭患者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4,21( 16) :188-190.
【中圖分類號】R541. 6 +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019( 2015) 12-008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