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婧
(西北大學 哲學與社會學學院,陜西 西安 710127)
查理士·羅伯特·達爾文是19世紀英國偉大的生物學家,他是第一個系統(tǒng)地闡述了以自然選擇為核心的生物進化論,也是第一個提出人類“共同祖先”學說的學者。馬克思是與達爾文處于同一時代的德國偉大的哲學家、經濟學家、革命家,他創(chuàng)立了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等偉大學說,對全人類的解放和發(fā)展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關于馬克思學說與達爾文進化論之間的關系,大多數(shù)學者認為達爾文的進化論為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提供了自然科學基礎,根據(jù)目前的資料信息,現(xiàn)將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論述。
達爾文于1859年發(fā)表《物種起源》,這不僅給宗教神學致命地地打擊,同時也推翻了目的論、“神創(chuàng)論”和物種不變的理論。馬克思是通過恩格斯的推薦,于1859年11月第一次知道了達爾文的進化論。1860年12月,馬克思在致恩格斯的書信中敘述道:“在我經受折磨的時期——最近一個月——我讀了各種各樣的書。其中有達爾文的《自然選擇》一書。雖然這本書用英文寫得很粗略,但是它為我們的觀點提供了自然史的基礎。”①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131頁。這是他第一次對達爾文的認可。馬克思在《資本論》的第一版序言中寫道:“我的觀點是把經濟的社會形態(tài)的發(fā)展理解為一種自然史的過程。不管個人在主觀上是怎樣超脫各種關系,他在社會意義上總是這些關系的產物。”②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0頁。馬克思引用“自然史的過程”規(guī)律來說明經濟社會形態(tài)的發(fā)展是一個自然發(fā)生的人的現(xiàn)實活動,同達爾文的觀點一樣,認為自然的進化是生物自身不斷進化的過程。另外于1861年1月,他在致斐迪南·拉薩爾的書信中寫道:“達爾文的著作非常有意義,這本書我可以用來當作歷史上的階級斗爭的自然科學根據(jù)。粗率的英國式的闡述方式當然必須容忍。雖然存在許多缺點,但是在這里不僅第一次給了自然科學中‘目的論’以致命的打擊,而且也根據(jù)經驗闡明了它的合理的意義?!雹垴R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574-575頁。由此,我們可以總結得出,馬克思對于達爾文進化論的肯定主要從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達爾文沉重打擊了統(tǒng)治多年的宗教神學和“目的論”,另一方面是達爾文的進化學說在當時的學術領域下為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在自然科學領域提供了科學根據(jù)。
馬克思不同意達爾文對人類進化的觀點論述。1862年6月18日,馬克思在致恩格斯的信中寫道:“我重新對了達爾文的著作,使我感到好笑的是,達爾文說他把‘馬爾薩斯的’理論也應用于植物和動物,其實在馬爾薩斯先生那里,全部奧妙恰好在于這種理論不是應用于植物和動物,而是只應用于人類,說它是按幾何級數(shù)增加,而跟植物和動物對立起來。值得注意的是,達爾文在動植物界中重新認識了他自己的英國社會及其分工、競爭、開辟新市場、‘發(fā)明’以及馬爾薩斯的‘生存斗爭’這是霍布斯的一切人反對一切人的戰(zhàn)爭,這使人想起黑格爾的《現(xiàn)象學》,那里面把市民社會描寫為‘精神動物的世界’,而達爾文則把動物世界描寫為市民社會?!雹亳R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251-252頁。達爾文受馬爾薩斯的影響,他以自然選擇為基礎,認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類的進化是動物世界在自然選擇過程中完成的。在這里馬克思是批判達爾文用馬爾薩斯理論,將人類社會與自然世界等同起來。
馬克思認為人類在自然界的活動過程中是有主觀能動性的,他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將人與動物做了區(qū)別。馬克思論述道:“自然界起初是作為一種完全異己的、有無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與人們對立的,人們同自然界的關系完全像動物同自然界的關系一樣,人們就像牲畜一樣懾服于自然界,因而,這是對自然界的一種純粹動物式的意識;但是,另一方面,意識到必須和周圍的個人來往,也就是開始意識到人總是生活在社會中的。這個開始,同這一階段的社會生活本身一樣,帶有動物的性質;這是純粹的畜群意識,這里,人和綿羊不同的地方只是在于:他的意識代替了他的本能,或者說他的本能是被意識到了的本能?!雹隈R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81-82頁。馬克思認為人要服從自然,遵從自然規(guī)律。但是,在人類的實踐活動中,人還能進行有意識的實踐,可以改變世界,突出了人類的主觀能動性。
對于馬克思主義和達爾文學說之間的聯(lián)系,大多數(shù)傳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者或者有關馬克思研究的學者認為,達爾文的進化思想為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奠定了科學的自然基礎及依據(jù)。最早是恩格斯將二者聯(lián)系起來,他在馬克思的葬禮上曾說過:“正像達爾文發(fā)現(xiàn)有機界的發(fā)展規(guī)律一樣,馬克思發(fā)現(xiàn)了人類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即歷來為紛繁蕪雜的意識形態(tài)所掩蓋著的一個簡單事實: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雹垴R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775頁。另外在《共產黨宣言》的英文版序言中,他指出:“在我看來這一思想對歷史學必定會起到像達爾文學說對生物所起的那樣的作用,我們兩人早在1945年前的幾年中就已經逐漸接近了這個思想。”④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257頁。列寧也曾把馬克思與達爾文并列起來,他指出:“如果說他創(chuàng)立了‘嶄新的’歷史過程觀,用新的觀點說明了人類的全部過去,總結了至今有過的一切歷史哲學理論,那他當然會同樣竭盡心力地做到這一點的,也就是說,他會真正重新審查并批判地分析一切歷史過程的著名理論,研究世界歷史的大量事實。同達爾文比較一下——在馬克思主義文獻中經常作這樣的比較——就會更加確信這種看法?!雹萘袑帲骸读袑幦?第 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0頁。對于這些文獻的論述,他們都是將達爾文的進化論與馬克思聯(lián)系起來,來說明歷史唯物主義的正確性。
另外,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將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進行有機地聯(lián)系,他指出:“科學,只有從自然科學出發(fā),才是現(xiàn)實的科學。歷史本身是自然史的,即自然界成為人這一過程的現(xiàn)實部分。自然科學往后將包括關于人的科學,正像人的科學包括自然科學一樣:這將是一門統(tǒng)一的科學。”⑥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綜上所述,對于馬克思主義和達爾文學說,它們實質是相似的。一個是在生物科學領域,一個是在社會科學領域,各自獨樹一幟。
馬克思唯物史觀是從宏觀上的、人的實踐方式來認識世界,進而解放全人類的發(fā)展事業(yè),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而達爾文進化論則是從微觀上的、自然史的方式認識世界,沉重打擊了宗教神學的統(tǒng)治,同時推翻了目的論、“神創(chuàng)論”和物種不變的理論。對于二者,我國都有其理論的繼承和發(fā)展。在鴉片戰(zhàn)爭以來,中華民族為救國救民,引進達爾文的進化論。十月革命后,馬克思唯物史觀超越了達爾文進化論,原因在于唯物史觀更為具體地解釋了人類歷史,它不是以簡單的生存競爭觀念解釋社會,而是以經濟發(fā)展作為基礎來解釋社會的存在和各種上層建筑、社會意識等。馬克思主義作為銳利的武器指導中國的革命,對于當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具有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