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明
摘 要:為了便于理解慕課(MOOC)對高等教育的影響,本文區(qū)別“小慕課”與“大慕課”的含義。前者,指在Coursera或者edX、學堂在線、中國大學MOOC等開放平臺上提供出來的那一門門課程,其特征至少包括講課視頻、習題作業(yè)、測試考試、論壇互動等元素。后者,指小慕課的實現技術,以及不斷發(fā)展這類技術,并以這類技術推動在線教育活動的理念與實踐,包括小慕課,也包括SPOC等在線教學實踐。本文認為,從中短期看,對中國高等教育產生主要影響的將是慕課技術廣泛融入校園教學活動,在這個過程中,會涌現大量小慕課,從而有可能對國家高等教育的業(yè)態(tài)產生長遠深刻的影響,其中一個方向,就是低成本地實現一種有質量的全民義務基本高等教育。
關鍵詞:慕課;慕課技術;混合式學習;全民義務基本高等教育
“慕課”這個詞,作為“MOOC”的譯文,應該是2013年4~5月間開始被人們接受并逐步用起來的,在2014年5月中央電視臺的一期節(jié)目《慕課來了》后達到了被關注的高潮。但慕課到底是什么?就像云計算興起的時候什么都是云計算,大數據興起的時候什么都是大數據,現在慕課興起了,各種在線教育的形式都在被貼上慕課的標簽。好處是有的,那就是進一步烘托了氣氛;不好的地方,就是概念有些亂,常常發(fā)現人們在同一個詞語下說不同的事情,討論不容易進展。而一會說慕課很熱,必須趕緊抓住,一會又說慕課已經處于Gartner創(chuàng)新曲線的底端,沒什么意思了,也都和到底在說什么慕課有關。為此,我這里先做一個區(qū)分,那就是“小慕課”和“大慕課”,或者說狹義的慕課與廣義的慕課。為方便起見,在后面的行文中用宋體“慕課”表示“小慕課”,用黑體“慕課”表示“大慕課”。
什么是“小慕課”?我定義為由MOOC這四個字母直接刻畫的,在Coursera或者edX、學堂在線、中國大學MOOC等開放平臺上提供出來的那一門門課程。特征至少包括講課視頻、習題作業(yè)、測試考試、論壇互動等元素,還包括很關鍵的內容——課程的執(zhí)行有管理。
什么是“大慕課”?那就是小慕課的實現技術,以及不斷發(fā)展這類技術,并以這類技術推動在線教育活動的理念與實踐,包含小慕課,但內涵外延要大很多。這樣區(qū)別一下,在討論中產生困惑的時候,就可以問,你說的是小慕課還是大慕課。當一個學校或者企業(yè)聲稱做慕課的時候,就可以問,你說的是小慕課還是大慕課,或者是除了小慕課之外的某些大慕課內容。當我們分析慕課對中國教育或者社會的影響的時候,也可以問,你說的是小慕課還是大慕課。
一、北京大學一年多的實踐情況簡要
北京大學從2013年初開始進行慕課方面的工作。最初,我們是以小慕課為驅動的,立了一個目標——5年開出100門,也就是周其鳳校長當時公開說的,讓全國人民共享北大。而且學校的文件明確提出第一批課程要在2013年秋開出來。這個目標非常清楚、不含糊,因此工作也好做。2013年秋,我們一下子開出了11門,今年春天加上這個秋季學期,我們就有了30多門,注冊學習的也差不多有30萬人了。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很快發(fā)現,慕課做出來后,也是完全可以用于校園教學的,部分教師開始在校內利用這些慕課資源開展翻轉課堂教學活動,這就是大慕課了,我們最大的一次SPOC實踐有500個北大學生參加。而這反過來給我們以啟發(fā):在一所大學,長遠看,用大慕課帶動小慕課,也許是一個更好的策略。也就是說,我們廣泛鼓勵動員教師利用在線教育的最新技術成果,改進自己的教學,有些人有些課不一定適合做慕課,但也可以在教學中部分采用慕課技術,在這一過程中,發(fā)現并推動慕課的形成。于是,我們在學校開展了一個教師慕課相關技術培訓班計劃,號召教師參加,不一定要做完整的慕課,但要掌握相關技術,且能夠實踐。上學期辦了4期,來了100人,相當踴躍。那些人中,有不少后來表示要開慕課。
二、北京大學為什么會積極投入這一領域
北京大學為什么積極投入慕課工作?其實上面的介紹已經談到了??偟膩碚f,第一,相信利用慕課相關技術能起到大范圍提高校園教學水平的作用,從現在起,我們的教師就要學會運用。第二,相信慕課相關技術能讓我們低成本地提供開放課程,從而可以共享北大優(yōu)質教育資源,是我們更加廣泛的社會責任;同時也成為校園教學活動的一部分。第三,相信慕課的生命力,同時也感到有許多理論與實踐的問題亟待解決,北大應該帶頭實踐和研究,促進中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上面這些,算是“高大上”的認識,也是我們真這么想的。除此之外,也有現實的考慮,那就是想明白了,投入產出比真的很值。這里,我有一個高校投入慕課產出比的理論。學校決定要做這件事,最后落實無非是要投入一些人力物力??梢該Q來什么產出呢?第一是可以促進教學改革,提高實體課的質量。我去年開了一門慕課,有切身體會,雖然那已經是教了好幾遍的課了,但是要準備慕課,還是需要把課程內容重新梳理一遍。而一遍慕課教下來,就不僅僅是梳理了,而是經受了一次洗禮,質量本身得到了提高。第二是可以改進教學效果,利用慕課的資源,進行翻轉課堂等教學方法改革。第三是可以提升學校的聲譽,尤其是提升學校的國際影響。例如北京大學過去一年的課程,注冊人來自100多個國家,有些堅持下來拿到證書的還是非華裔的。第四,雖然慕課提倡學習免費的理念,但未來也有可能通過增值服務產生一定的收入。如果平均每一門課的投入不是很大,例如10萬元,而有上述那么多好處,真是沒有理由不做。
三、我看到的教師投入慕課的動力所在
當然,學校積極的事情老師不一定積極,而老師不積極這事要么做不成,要么很不情愿地對付做成??稍诒贝?,我們已經看到了好幾十個積極分子。他們的動力在哪里?“高大上”的理由,可能每個人都有一些。從工作中觀察到的實際情況來看,我認為,第一,有些老師(盡管不是很多)天性使然,對新事物有熱情,能有機會做感興趣的事情,就是回報,不怕付出辛勞和花時間。第二,學校的態(tài)度與鼓勵措施也是一個重要砝碼。這種鼓勵,不一定就是經費之類,還包括是否算作正常工作等。第三,好的慕課,會給老師帶來很大的榮譽和成就感,例如從課程論壇中看到一些素不相識的學生由衷地發(fā)出的贊嘆。第四,沒親身體會的人容易意識不到,但也許是最重要的動機之一,那就是教慕課,或者說利用慕課技術開展在線教學活動,沒有想象的那么費勁,尤其是當把眼光放得稍微長一些之后。也就是說,會更加節(jié)省或者說更有效地利用教師的精力和時間??吹搅诉@四點,我認為就是想明白了,也就會卯足了勁,跨過第一次開慕課這個門檻。我相信,隨著慕課越來越普及,老師們會慢慢都明白過來。就像以前我們都用粉筆黑板上課,沒人強迫,現在都用PPT了。其實PPT也是有門檻的,為什么都愿意用,就是因為它本質上是提高教學工作效率的。想一想,慕課其實是一樣,因此未來教師們都會紛紛自己行動起來,不用動員?,F在我們之所以還要動員,是因為要抓住時機。
四、關于慕課在中國的走向
慕課的前景會怎么樣?我現在說的是大慕課了。過去一兩年來,人們用了很多很大的詞來形容,比如“海嘯”、“風暴”、沖垮大學的圍墻,等等。每當看到這樣的評論,我就在想:然后呢?如果我們把眼光放到十年之后,中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的生態(tài)或者說業(yè)態(tài),會是什么樣的圖景?慕課以及與慕課有關的教育形式和教育技術,未來十年在這一圖景的浮現中起著什么樣的作用?
人類有一個情不自禁的情結,那就是一旦出現某種新興的通信和信息傳播技術,就總想把它用于教育,克服以傳統教室為基礎的課堂的時空局限性。一百多年來我們看到的函授教育、播音教育、電視教育、網絡教育的相繼出現就是這種情結的體現。技術的革新確實推動了教育的發(fā)展,讓教育生態(tài)發(fā)生了歷史性的變革,盡管我們也發(fā)現其中的一些技術基本上結束了在教育上的歷史使命。慕課來了,未來會怎樣?我相信慕課這樣的技術,對于幫助解決當下中國最應該解決好的幾個教育問題,比如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控制教育成本等,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我想和大家暢想一下未來十年中國高等教育在慕課理念和技術支持下的走向。首先,也是目前正在發(fā)生的、最重要的一個現象是在線教學活動將廣泛地融入傳統大學的正規(guī)教學計劃中,SPOC、翻轉課堂就屬于這一類。然后,在這種在線教學活動廣泛實踐的基礎上,慕課會百花齊放,越來越多。盡管現在全世界真正算得上的慕課還不到1000門,已經開出慕課的學校不到300所,但是我認為,這些數字都將會越來越大。于是,我們將會看到互聯網上會有大量的、應有盡有的免費慕課資源,它們將激發(fā)各種有組織的學習活動,提高質量、提升價值、增進效益。最后,我們的政府一定會發(fā)現可以低成本地實施一種對中華民族很有意義的戰(zhàn)略,那就是全民義務基本高等教育戰(zhàn)略。
在最近3~5年,我們會看到基于慕課技術的在線教學活動將廣泛融入大學生的教學計劃中,這是對學生、對教師、對大學都有利的一個趨勢,教育企業(yè)也有很大的機會。體現形式,就是一名大學生四年正規(guī)學習(約2400個學時)場所分布的變化。我們其實一直都知道,學生學習計劃的執(zhí)行,并不僅僅局限在課堂里,而是分布在課堂、實驗室、野外或者其他實習場所。我們會越來越多地看到,這個分布將會多一個維度,那就是網上,也就是“慕課時”取代一部分傳統課時,同時也就創(chuàng)造了讓老師和學生在一起的課堂時間得到更好利用的條件。
5年后,慕課大量出現在網上,凡大學課程目錄中的課程大都能找到至少1個慕課版本,開放、免費,無障礙的共享。一個低成本實現全民義務基本高等教育的時代即將到來。所謂“全民義務”,就是每個公民都有權利接受這樣的教育,有義務完成這樣的學習,而國家有責任組織實施(不收學費)?!案叩冉逃?,此時就是最好的(最適合的)慕課組合,直接來自不一定是同一所高校的主力教師。系統地接受高等教育,不一定要上某一所特定的大學?!盎尽?,指教育的目標不是專業(yè)訓練,而是面向素質培養(yǎng),包括人文精神、社會知識、科技素養(yǎng)等,旨在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完成了這樣的教育,可以再去上大學,從事特定專業(yè)的學習。而這樣上大學不需要4年了,也許2年就可以。幾十年前,我們曾經有過掃盲運動;現在,我們實行的是9年義務教育,條件好的地方能做到12年。在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我們能夠看到利用慕課低成本實現全民義務基本高等教育的前景。
根據上面這些討論,我認為慕課在中國的走向可以大致展現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近3~5年,在這一階段中,盡管我們很可能聽到一個生活在山里的孩子學慕課的勵志故事,但社會資源將主要投入在提高已經接受高等教育那30%人群的教育質量上。在那之后,各種慕課已經呈現在互聯網上,運行的方式也探索成熟,我相信我們的政府會行動起來,結合各種民間的力量,從教育上全面地幫助那剩下的70%人群,我們看到的就不再是個別人身處逆境發(fā)奮學習的事跡,而是學習型社會的一種常態(tài)。在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我認為中國有可能為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實現全民義務基本高等教育的國家。
[責任編輯:余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