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漢奎
摘 要: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運用“三環(huán)六步”教學模式,是實現(xiàn)最佳教學效果,達到鞏固知識、培養(yǎng)技能、發(fā)展智能、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全面提升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F(xiàn)對高效教學實踐中的認識和做法進行簡要闡述。
關鍵詞:初中歷史;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為了解決教學中教師教得苦,學生學得累的突出問題,我校大力推行“三環(huán)六步”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在實施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教師十分注重轉變教學觀念,革新課堂教學行為,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實踐中,各顯神通,大顯身手。本人結合自己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一些膚淺的認識和想法。
高效教學是一個以教師、學生、教材、教學目的和教學方法為基本要素的多維結構,是師生相互作用的雙邊活動過程;是一個教師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發(fā)展能力、形成良好心理品質的認識與發(fā)展相統(tǒng)一的過程。這種教學模式的特點是容量大、密度高、節(jié)奏快、學生活動多、有效時間長,是一個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促進教學質量全面提升的過程。
一、提高教師過硬素質,保障高效課堂教學效果
目前教學質量的競爭,越來越集中表現(xiàn)為教師內功的比拼和效益的競爭。高效是課堂教學的永恒主題,高效教學呼喚教師必須具備高效的教學行為。
俗話說得好,打鐵還得自身硬。一節(jié)課是否有效、是否高效,教師自身的教學素質是十分重要的。教師良好的專業(yè)素質和過硬的教學基本功,是對課堂進程進行高效調控的保證。作為教師,不但要教給學生知識,而且還肩負教會學生如何用歷史的思想、觀點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思想教育的重任;承擔著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良好的學習習慣、踏實的學習作風的重任;特別是教會學生怎樣聽課、怎樣學習教材、怎樣做筆記、怎樣完成作業(yè)等。作為新時期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知識鞏固、技能培養(yǎng)、智能發(fā)展等全方面的發(fā)展。
二、夯實教學預設環(huán)節(jié),做好高效課堂教學籌備
預設課堂教學,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就是使學生動起來、教學活起來。因此也是高效教學很重要的一環(huán)。初中歷史教學要使學生動起來、教學活起來,必須扎扎實實備好課,做好課前預設。具體來講就是:
1.要認真鉆研教材,為預設打好基礎。教材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每一位教師都要認真研讀、感悟、領會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編寫意圖,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數學活動的基本線索,分析教材所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學生活動的科學內涵,這樣才能體會新教材蘊含的教學理念,備出高質量的教學預案。
2.要改變備課模式,變“教案”為“學案”。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一切知識經驗的獲得都依賴于學生的自主建構、自我內化。離開了“學”,再精心的“設計”也沒有意義。教師要充分考慮,預設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并采取相應的對策,即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一種有準備、有意識的預設。
3.預設要能真正關注學生的發(fā)展,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為每個學生提供主動積極活動的保證;能為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提供條件;能促使課堂多向、多種類型信息交流的產生并及時反饋。這就需要教師深入鉆研教材,改變傳統(tǒng)的備課模式,讓“預設”真正服務于生成性的課堂教學。
4.要落實課堂教學目標,具體做法是:(1)以認知目標為主線,設計出課堂上能夠進行的集體教學、小組交流和個別輔導三者結合的練習題,按必做題、選做題、思考題分層設計、分層落實。(2)以智能目標為核心,堅持采用啟發(fā)式教學,設計出利于把學生推到主體地位,利于主動獲取知識,形成能力、發(fā)展智力的趣味性習題。
三、優(yōu)化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確保高效課堂教學實效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更是教學質量提高的主渠道。所以,高效教學的重點取決于科學、高效率的教學過程設計。
1.根據導讀提綱引導學生自學,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教師要巡視導學,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思維,深入分析、思考,解決有關問題。
2.積極討論,邊議邊學。根據精心設計的思考題,學生議論解答,讓盡可能多的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使人人得到訓練,教師只是在必要的時候“畫龍點睛”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改變傳統(tǒng)的教師“一講到底”的教法。
3.聯(lián)系已學知識,實時小結本節(jié)內容,讓學生自己綜合概括,學會用問題鏈的形式串聯(lián)知識。
四、深化檢測訓練環(huán)節(jié),鞏固高效課堂教學質量
課堂檢測是檢驗課堂是否高效的重要手段,所以必須高度重視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鞏固、檢測訓練,以及階段性的測試檢查。
1.鞏固練習要形式多樣、科學合理。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精心選擇和設計課堂練習,有利于學生掌握基礎知識。讓學生分小組議論歷史背景、歷史過程、歷史結果,然后分組競賽。學生問、學生答、教師查,鞏固所學知識,達到當堂消化的效果。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個體差異,從而達到全面鞏固和分層提高的目的。
2.檢測訓練力求查漏補缺。當堂完成書面作業(yè),根據練習中出現(xiàn)的錯誤,及時反饋糾正,力爭做到所學知識當堂掌握。
3.要逐步優(yōu)化檢測后講解技巧。很多教師往往忽視檢測后的講解和指導環(huán)節(jié),事實上,這是提升檢測效益最為有效的環(huán)節(jié)。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要力求講得精當、講得明白、講得精彩,以利于引導學生學會方法。設計的練習盡量采用新穎的、貼近生活的材料,使課堂訓練成為學生探究與解決問題的有機組成部分,從而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切實提高課堂有效性。
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實踐中,只要每位教師都能結合學校和學生的具體教學實際,充分運用教學規(guī)律,大膽實踐并積極推廣高效教學模式,就一定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知識、探究歷史的興趣,也必將全面發(fā)展和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