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陳
(廣西藝術學院設計學院,廣西 南寧 530022)
淺談數碼時代《平面構成》課程教學改革
秦 陳
(廣西藝術學院設計學院,廣西 南寧 530022)
文章先是論述了數碼時代給課程教學帶來的機遇,進而分析了平面構成課程的教學現(xiàn)狀,然后從積極利用好數碼時代的教學工具、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提升學生的專業(yè)理論修養(yǎng)等這三個方面探析了數碼時代平面構成的教學改革,以期能通過教學改革,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二維設計能力及抽象思維能力等,使學生的基礎設計能力能符合數碼時代社會的需求,能滿足于目前整個社會對藝術設計的要求。
數碼時代;平面構成;教學改革
平面構成是藝術設計的基礎課程之一,它是一門研究藝術設計各專業(yè)共同基礎要素的理性訓練課程,主要研究的是形態(tài)、色彩、質感、構圖、表現(xiàn)力和美感等造型因素。作為藝術設計的三大構成之一,平面構成這門課程是學好視覺傳達設計的關鍵課程,是學好藝術設計的入門課程,對初學設計者而言具有重要的專業(yè)引導和指導作用。通過學習,希望能培養(yǎng)學生的二維設計表達能力,不同工具、材料的特性及效果運用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拓展其抽象思維能力,從而能拓寬自己的設計路子和傳達嶄新的設計觀念。下文筆者就從自身的教學實踐出發(fā),談談在數碼時代如何進行平面構成教學改革。
數碼時代的到來,攝影器材、立體材料和電腦等工具的綜合運用,它為平面構成課程教學的發(fā)展帶來了很多機遇。如,數碼工具和數碼技術具備了傳統(tǒng)手繪工具所沒有的優(yōu)勢,它為教學提供了更豐富的空間;數碼軟件等工具的使用,學生在設計時可以使用放大縮小來進行更細節(jié)的設計,同時通過軟件圖層、歷史記錄等功能實現(xiàn)恢復、修改,這樣避免了手繪修改的煩瑣性,而且也達到了設計中概念的準確性這一要求。加之它可為平面構成設計提供更為豐富的視覺效果體驗,因此順應這一時代要求進行教學改革是形勢要求。
從現(xiàn)階段平面構成的教學流程來看,一直遵循著“理論學習—實踐—作品講析”的模式,教學模式過于單一,師生間的互動不足。從教材本身來看,理論知識過于簡單,缺少圖文并茂的教材,且內文中的形式法則多是起源于康定斯基和伊頓等人所推崇的“基礎課程”,這些形式與現(xiàn)實生活脫節(jié),學生不知道學了有什么用,缺乏興趣和創(chuàng)新的動力,很多都是模仿和照抄,難以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這些因素,已經嚴重制約了平面構成課程的教學質量。
數碼時代,電腦在設計課程的應用越來越多,如何利用電腦、數碼相機等的優(yōu)勢為平面構成課程教學添翼,并權衡好平面構成課手工繪制與電腦操作之間的關系,是很多一線教師都在思考的問題。
3.1利用好數碼時代的教學工具
在數碼時代下,電腦、數碼相機等工具的廣泛應用,拓寬了原有教材、材料工具和表現(xiàn)手段的局限性。如,新興媒介的應用,及時提供了與現(xiàn)實聯(lián)系的教學內容和設計理念,搭建了理論知識與現(xiàn)實設計間的橋梁,使學生設計出來的能滿足社會需要。又如,由于電腦、數碼相機的使用,大大豐富了平面構成的表現(xiàn)手段,除了傳統(tǒng)的手繪外,photoshop、coredraw等軟件的使用,能讓學生快速掌握基本形的制作、骨骼和相關形式法則的范例制作等。同時,電腦輔助設計可解決手繪作業(yè)的難題,在光感、顏色、立體型態(tài)等方面有更為突出的表現(xiàn)。因此,在教學中可引入“電腦制圖+手繪”“電腦繪圖、數碼攝影+手繪”“數碼攝影+電腦制圖”等表現(xiàn)手段。加之數碼相機即拍即得的功能,它可以輕易捕捉生活中的各種點、線、面、機理、色彩構成的精彩畫面,這樣就為教學添加了很多新興的元素。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積極利用好數碼時代的產品,同時可以將平面構成理論教學中抽象難懂的概念和術語(如點、線、面、形態(tài)、肌理、面積、空間、節(jié)奏和韻律等)通過數碼產品以形象化展示,使學生能從感性上把握這些抽象概念,從而為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二維設計表達能力奠定基礎。
3.2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合作能力
平面構成教學要一改傳統(tǒng)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而應將多種教學手段應用其中,如現(xiàn)場觀察法、小組合作法等,以調動學生的參與主動性,解決了以往學生盲目模仿的問題。如,在進行“基本元素”的練習時,可以引導學生觀察教室內成行排列的桌椅的秩序之美、校園林蔭道上石磚形成的點構成、大理石墻面不規(guī)則紋樣所展現(xiàn)的節(jié)奏韻律之美等等,讓學生通過觀察,能將所觀察的與課堂教學內容相聯(lián)系起來,再內化為自己的知識。這樣,通過現(xiàn)場觀察法,既避免了純理論教學內容的枯燥性,又能避免學生“閉門造車”式的模仿,從而不斷提高其觀察能力及創(chuàng)造能力。
3.3掌握扎實的基礎功,提升學生的設計專業(yè)理論修養(yǎng)和綜合文化修養(yǎng)
數碼時代,不少人認為只要有電腦等的輔助,一切設計都不在話下。孰不知,沒有扎實的美術功底,如手繪技巧、草圖設計等,一切都是空中樓閣。因此,在現(xiàn)代教學中,仍要強調手繪和草圖設計的重要性,要求學生的手繪作業(yè)要精細、整潔,使學生在基礎階段就打好堅實的基礎。
另外,很多人對設計理論修養(yǎng)的培養(yǎng)還存在一個偏差,認為設計是靠天賦和才氣,只要繪圖技術厲害,設計能力就厲害。但從眾多獲獎的設計作品來看,其除了注重視覺張力外,其中蘊含了豐富的內涵,其意是通過視覺效果來展現(xiàn)設計者內心的觀察和深刻的思考。因此,在教學改革中,教師要給予理論教學足夠的重視,積極引導學生多了解、多學習關于藝術設計方面的知識,不斷提高學生的文化底蘊和藝術修養(yǎng)。
總而言之,平面構成課程是藝術設計的入門課,其要求學生能理解形式美法則、研究邏輯,同時又能培養(yǎng)自身良好的藝術感覺和準確的視覺表達能力。在數碼時代下,很多新元素、新材料層出不窮,這就要求要革新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模式,跳出教材與現(xiàn)實生活脫節(jié)的“怪圈”,積極利用好數碼時代的工具,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提升學生的專業(yè)理論修養(yǎng)等,使學生的基礎設計能力能符合數碼時代社會的需求,能滿足于時下整個社會對藝術設計的要求。
[1] 盛春宇.淺談數碼時代平面構成教學改革[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11):86-88.
[2] 彭超.淺析數碼時代的"平面構成"教學[J].科技資訊, 2007,(30):85.
Introduction to digital era "planar" course teaching reform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digital age brings to the teaching opportunities, in planar formation teaching present situatio n are analyzed, and then from the positive and make good use of digital teaching tool, USES the diverse teaching means, improve the pro fessional knowledge and theory training of the students in these three aspects, such as analysis of digital planar formation of teaching ref orm, in order to can through the teaching reform, effectively develop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two-dimensional design and abstract thinking ability, etc., make the basic design ability of students to comply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igital age society, can meet in nowadays th e society as a whole of art and design requirements.
Digital age;planar formation;the teaching reform
G64
A
1008-1151(2015)04-0162-02
2015-03-15
秦陳(1983-),男,廣西藝術學院設計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