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李贄民本思想對中國近代的影響

      2015-04-02 07:43:42李珍梅
      關鍵詞:李贄百姓思想

      李珍梅

      (山西大同大學歷史與旅游文化學院,山西 大同 037009)

      哲學·歷史

      李贄民本思想對中國近代的影響

      李珍梅

      (山西大同大學歷史與旅游文化學院,山西 大同 037009)

      李贄是明朝中后期杰出的思想家,也是當時啟蒙思潮的先驅。他的民本思想一方面繼承了儒家傳統(tǒng)的重民思想,如愛民信民,富民養(yǎng)民,重民安民、因性牖民等;另一方面又閃爍著啟蒙思潮的光輝,影響了從鴉片戰(zhàn)爭到五四運動中國近代八十年無數的仁人志士,開啟了他們追求平等自由、富民強兵的道路。

      李贄;因性牖民;富民養(yǎng)民;愛民信民

      十六世紀,中國封建社會開始轉向沒落,政治形勢惡劣。北有蒙古掠奪,南有倭寇入侵,農民起義風起云涌,市民暴動也異軍突起,社會矛盾十分尖銳。在這樣腐朽的土壤里,新興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也在悄滋暗長,它的出現如一股新泉注入了一灘腐臭的死水。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李贄順應歷史潮流,從傳統(tǒng)的士大夫階層中分離出來,公然提出“不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批判程朱理學為假道義等思想主張,是明末福建泉州的思想家,著述頗豐,思想影響深遠。顧炎武曾評價他說:“自古以來,小人之無憚,而敢于叛圣者,莫甚于李贄?!盵1](P1070)李贄站在歷史的風口浪尖,公然對幾千年的封建思想發(fā)起了沖擊,并提出了一整套治國安民的良策。他的民本思想一方面繼承了儒家傳統(tǒng)的重民思想,另一方面又帶有近代啟蒙性質,對中國近代社會影響重大。本文就李贄民本思想對中國近代的影響作一探討。

      一、愛民信民 取力于民

      李贄所處的時代——明中后期,內外交困。國內,農民起義風起云涌,市民暴動異軍突起;國外,北方游牧民族經常在邊境騷擾,雙方摩擦不斷,甚至在1550年出現瓦剌包圍京城的危局。而沿海地區(qū),又常有倭寇的侵襲(從1369年開始),干擾人們的正常生活,中國陸海方面都面臨著嚴重的威脅,社會矛盾十分尖銳。明朝統(tǒng)治階級開始實行海禁,標志著中國國勢的衰落。面對嚴峻的形勢,李贄對國家命運表現出深深的憂患,對人民生活表現出極大的同情。他堅決反對儒家傳統(tǒng)的重文輕武思想,主張抗戰(zhàn),強調愛民信民,取力于民,并堅定地站在了反抗侵略的第一線。

      1560年,李贄在家鄉(xiāng)泉州為父守孝,期間遇到倭寇數次來犯,為了保衛(wèi)家園,他不顧行孝事,“墨衰率其弟若侄,晝夜登陴擊柝為城守備”,[2](P451)積極投身抗擊倭寇的戰(zhàn)斗中,直至擊退入侵的倭寇。這樣的現實情況,讓李贄深刻地認識到武裝力量的重要性。他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盵3](P79)李贄通過多次與鄉(xiāng)親們一起抗擊倭寇,認識到了人民群眾在戰(zhàn)爭中的巨大作用,因此,他相信民心可用,并提出了“家自為戰(zhàn)”、“人自為兵”的思想。李贄認為,國家要想穩(wěn)定,必須要有強大的武裝力量來維護,而全民動員,兵力才充足,才能做到有備無患。統(tǒng)治者只有愛民信民,方能取力于民。所以,李贄呼吁統(tǒng)治者要重視人民群眾的力量,造成舉國上下合力御侮的局面,戰(zhàn)勝一切入侵之敵。

      在用兵的“始計”中,李贄又強調“民”的作用,他認為,君主愛惜百姓,百姓就會支持國家,所謂未戰(zhàn)先勝。人民是作戰(zhàn)過程中的決定性力量,因此統(tǒng)治者要體恤百姓,對人民及其力量要信任。這樣,百姓才能認同統(tǒng)治者,為國家出力。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向背在戰(zhàn)爭中著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李贄在《兵食論》中,還強調兵與食的關系,他說“去兵”、“去食”都是不可靠的,想要保家衛(wèi)國,就不能忽視農耕,就必須解決糧食的問題。戰(zhàn)爭都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可見糧食對軍隊的重要作用。再者,民也是“以食為天”,人民衣食充足,安居樂業(yè),就不會畏懼戰(zhàn)爭,正所謂“民之得安其居者,不以是矣”。[3](P88)農業(yè)自古就被視為國家社稷的重中之重。想要農業(yè)生產發(fā)展,就必須發(fā)展士兵的力量,能夠武裝自衛(wèi)。只有國家的兵力充足,才會有穩(wěn)定的社會環(huán)境,讓人民進行生產活動。

      李贄也反對不義之戰(zhàn),他認為即使國力強盛,也好戰(zhàn)必亡。進行戰(zhàn)爭既要得到本國人民的擁護,還要考慮到敵國人民的安危,不可傷及無辜平民。經常戰(zhàn)爭,必然會給國家?guī)沓林氐慕洕摀屇切╋柺芡纯嗟陌傩毡成铣林氐馁x稅,致使國力虛耗,生靈涂炭,故而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李贄關于民、軍、國三者的認識,在當時是較為深刻的見解。而這些觀點又影響了清末民初的一大批仁人志士。

      清朝晚期與明朝中后期一樣,社會動蕩不安,外有強敵入侵,內有貪官壓迫,統(tǒng)治階級的腐朽讓人民感到心寒失望,百姓渴望穩(wěn)定的生活。與李贄當時生活環(huán)境十分相似的民族英雄林則徐,和很多愛國的思想家一樣,堅持“民惟邦本”,相信“民心可用”。早在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之前,林則徐就滿懷一腔愛民愛國熱情,積極鼓勵武裝團練,發(fā)動群眾共同抵抗侵略者。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不可避免地爆發(fā)后,林則徐深入抗敵第一線,號召民眾打擊敵人。他結合當時現實情況,總結出八字抗敵要言:“器良技熟,膽壯心齊”。[4]并多次頒布殺敵懸賞令,給英國侵略者以重創(chuàng)。次年,他受妥協(xié)派陷害,被貶戍守邊疆時,依然不忘百姓生計。在新疆期間,他提倡民族團結,解決回漢糾紛,號召共同戍邊。為解決邊塞防務問題,林則徐還移民屯田,既保證了人民的正常生活,又加強了邊疆守備力量。此外,他還幫助回民興修水利,發(fā)展生產。林則徐的愛民信民思想和李贄在《孫子參同》中所要表達的思想不謀而合。馮夢龍就自稱是李贄的追隨者。曾任福建鰲峰書院山長的鄭光策晚年回歸家鄉(xiāng)福州后盡閱馮夢龍作品,受其影響較大。而林則徐早年的成長離不開鄭光策的教誨,因此,自幼博覽群書的林則徐應該是受到了李贄思想的影響。

      比林則徐晚近三十年的軍政重臣左宗棠,出生貧苦,整個青少年時代都在精心學習儒家經傳,在岳麓書院苦讀時,精讀過魏源的《皇朝經世文編》,讀過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子的《清代船山全書》等書,閱過黃宗羲、顧炎武的書,深受明末清初思想家的影響,中國古代傳統(tǒng)的“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的思想在他思想深處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而明末清初思想家包括李贄在內,其愛民重民思想基本上是一致的。左宗棠認為,為官之道在于實心愛民,誠心恤民。這樣才能得到人民的擁護。他一生十分重視關心人民疾苦,未做官前,不顧家境貧寒,多次慷慨解囊救濟窮苦人民,入仕后,每到一地,如在浙江、在西北,他都把拯救饑民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他始終相信民力可用,商力可用。19世紀70-80年代,在率兵收復新疆、建設新疆的過程中,注重民族團結,得到了各族民眾的真心擁護,因此,取得了收復新疆,建設發(fā)展新疆的不凡業(yè)績。

      嚴復,1854年出生在一個儒醫(yī)家庭,童年時期一直接受的是中國傳統(tǒng)的思想文化,是一位受過嚴格儒學傳統(tǒng)教育出身的學者,嚴復對李贄反對封建禮教的思想十分贊賞,認為封建禮教是束縛人身心的繩索,要強筋骨、啟民智,必須猛烈地批判封建的綱常禮教。后來他出國留學,了解了西學。中西對比,嚴復更加深刻的體會到中國的閉塞落后?;貒蟊闾岢隽恕肮拿窳?、開民智、新民德”的“三民”主義教育。他倡導平等,反對專制,呼吁提高全民族的身體素質,嚴復指出:“形神相資,志氣相動,有最勝之精神,而后有最勝之智略?!盵5]在嚴復看來,體育鍛煉是增強筋骨、提高膽略、開啟智慧的重要手段,因此,他十分重視體育鍛煉。任北洋水師總教習、學堂總辦期間,專門開設了體育課程,注重增強學生體質。嚴復希望清政府能重視全民教育,提高中華民族的身體素質,為民族獨立,國家富強奠定基礎。

      二、富民養(yǎng)民 興利于民

      明朝中后期,社會經濟不斷發(fā)展,特別是社會勞動分工不斷細化,民間手工業(yè)脫離出來成為一個新部門的形勢日益明顯。社會勞動分工的擴大對商品經濟的發(fā)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市場經濟開始上升。李贄作為功利主義思想家的杰出代表,繼承了泰州學派王艮的“百姓日用即道”的思想,關注百姓日常生活,重視百姓生產。他尊重人的本性,肯定人追求物質利益的合理性。在他看來,人們生來就有各種各樣的欲望,如追求金錢美女、功名利祿等,這些無可厚非。衣食住行就是人生存的天然需要,是再自然不過的本能追求,應該得到尊重和滿足。這是李贄對程朱理學中“存天理,滅人欲”觀念的大膽批駁。同樣也是他對泰州后學的進一步發(fā)展,也是其思想的精華所在。李贄一直都是下層官吏,他接觸的多是普通民眾,因此也更了解百姓的生活現狀。百姓生活本就艱苦,遇到災年更是難以存活。所以,他強烈主張滿足人們對物質的需求,認為如果人們連生存都是問題,那還有什么其他的追求可以談及?

      對于商人階層,李贄一改世人輕商抑商的傳統(tǒng)偏見,主張維護商人利益,這也是他富民養(yǎng)民思想的重要表現。李贄本人就出身于航海世家,幾代經商,對于商人的艱辛他深有體會。他感慨道:“商賈亦何可鄙之有?”[7](P339)商人在做生意的過程中,要攜帶大量的資金,甚或是他們的全部身家,如果遇到意外就會家破身亡。而在販運途中,更是要爬山涉水,歷盡種種艱險,平素還要“交結公卿大夫”。商人們獲利實屬不易。但是官吏們還設置層層關卡,重稅盤剝,毫無人道可言。對于那些偽裝淡泊名利,但實際上卻坐收漁利的王公貴胄們,李贄給予了辛辣的諷刺。這也表達了李贄對下層民眾尤其是對商人的體恤和理解。

      而對于那些便民利民的官吏,李贄卻是十分贊賞的。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李悝、桑弘羊等人因為看重金錢,“不務正業(yè)”,被封建正統(tǒng)們論所不齒,認為他們侮辱了讀書人的名聲。但李贄在《藏書》中,稱其為“富國名臣”,并對其極力褒獎,認為他們?yōu)閲业母粡姲捕ㄗ龀隽司薮蟮呢暙I,是國家不可缺少的人才。李悝的平糴法在魏國實施,“國以富強”;[6](P339)桑弘羊的均輸法“為國家大業(yè),制四海安邊足用之本”;[6](P337)長孫平的義倉法保證賑災之糧……這些富國利民的政策,為國家的富足安定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李贄充分肯定他們的做法,認為這些政策能保證災荒時百姓的基本生活,也沒加大百姓和國家的負擔,受益面十分廣泛,不可輕易廢止。

      晚清時期著名的思想家魏源,年輕時曾協(xié)助江蘇巡撫陶澍辦漕運、鹽務、水利諸事。面對當時“猛于虎”的三大苛政,魏源呼吁進行改革,并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改革主張,還身體力行改革漕運,做鹽的生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大大地減輕了百姓的負擔,使老百姓吃上了廉價的食鹽,自己還賺了不少的錢。魏源認為:“語金生粟死之訓,重本抑末之誼,則食先于貨;語今日緩本急標之法,則貨又先于食?!盵7](P337)他還指出判斷改革是否有效,關鍵是看它是否能夠改善百姓的生活,能否收到積極的效果。魏源曾在岳麓書院學習,深受明末清初思想家的影響,因此,他的愛民重商思想以及經商活動就不僅僅是西學影響的結果,與他同時期的思想家王夫之、黃宗羲、李贄等人的愛民重商思想對他的影響也是很大的。

      左宗棠也曾是岳麓書院的學生,非常喜歡魏源的著書,也喜讀王夫子等明末清初思想家的書,他繼承并進一步發(fā)展了傳統(tǒng)的民本思想,主張“教民興利”、“不與民爭利”。他指出:“農之畔,工之器,商賈之肆,此皆以其財與力易之者?!盵8]他的這種名利觀,對于農業(yè)手工業(yè)商業(yè)的協(xié)調發(fā)展是很有益處的。左宗棠還身體力行,積極籌辦近代工業(yè),發(fā)展官督商辦企業(yè),晚年逐漸支持商辦企業(yè)。對于振興工商,他也采取過許多措施。在實行鹽法改革時,允許商人納稅買票,憑票領鹽,自由貿易,打破了傳統(tǒng)鹽商的特權,有助于百姓購買到便宜的食鹽。在西北開采礦業(yè)時,大膽采取官督商辦的做法,是為了給商人以倡導和示范。在籌運糧餉時,他也堅持不奪民食,倡導民運。此外,他還主張與洋商展開競爭,不許洋商剝奪華人的商路,提倡興辦近代民族企業(yè),發(fā)展民族資本,抵制外商的經濟入侵。左宗棠的民本思想更加具體廣泛,他將利民與富國緊密聯系,統(tǒng)籌考慮,無畏踐行。這不正是李贄所說的“富國名臣”嗎!

      三、重民安民 因性牖民

      李贄從百姓的角度出發(fā),認為為官者應該為人民的利益著想,有所作為,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而李贄自己也是這樣躬身實踐的,他為官二十五年,廉潔公正,表里如一。1563年河南大旱,貪官污吏借漕河是運送公糧的河道為名,把通向田間的水源全部引入漕河,切斷了百姓的田間用水,企圖乘機敲詐勒索。李贄竭力為老百姓請求放水,但由于他位卑言輕(時任北京太學博士),均遭拒絕。他痛心疾首道:“吾安忍坐視全邑萬頃,而令余之數畝灌溉豐收哉!”[3](P45)如果李贄僅為自家的那幾畝田地請求放水,是一定會得到照顧的,但李贄沒有那樣做,在他心里,老百姓的事才是大事。李贄在任姚州知府時,重視教育,尤其是女教,他在城南德豐寺開設三臺書院,招收學生,不分男女,每日親自給學生們講經授義,女學生入學受教,在當地是破天荒的事,開啟了當地女子教育的學習風氣。李贄任姚州知府三年,為百姓建橋修路,祈福禳災。方志中這樣記載:“性嚴潔,民間時罹火災,為建火神廟,禱而禳災”。[9]他的作為得到了百姓的認可,很受百姓的愛戴。李贄期滿辭官離開姚安城時,兩袖清風,囊中僅圖書數卷,姚安民眾感動不已。李贄進一步強調官府應該為百姓著想,統(tǒng)治者要做好父母官,要想辦法營造和諧的官民關系。1586年,李贄在麻城生活,恰逢當地發(fā)大水,李贄機力排眾議,建議麻城縣令鄧鼎石說,官府應該拿出一部分錢發(fā)動誠信可靠的商人去收成不錯的兩湖地區(qū)收購糧食,將糧食運到缺糧的災區(qū),由官府定成平價,給予貧民最大的方便。這樣,賣米的人有錢可賺,自然樂得販運,而百姓能夠吃到便宜的米,也不會發(fā)生暴亂。李贄鄙視當地那些思想迂腐的俗儒,批評他們自己想不到救荒的辦法,就抱怨救荒無良策。他認為官府就應該為百姓的利益考慮,百姓自然也會感恩戴德,這樣就會有一個比較和諧的官民關系。

      李贄還猛烈地批判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反對君主一人的“私天下”,倡導天下人的“公天下”,讓百姓安樂,實現大同社會。他說:“夫以率性之真,推而廣之,與天下為公,乃謂之道?!盵3](P15)他把“天下為公”稱為“道”,希望人們用自己的真性情去對待事業(yè)、家庭、生活,認為如果大家都能以天下大業(yè)為己任,胸懷蒼生,一心為民,與百姓一道推動社會發(fā)展,就會實現他所期待的大同理想;他還批判孔孟,稱程朱理學是假道學,給當時的正統(tǒng)儒學家以強烈地沖擊,被稱為“異端”。他主張順從人的個性發(fā)展,追求人與人之間的地位平等,反對絕對化的是非觀。他說,遠古時期,根本沒有孔子理論;從夏商周到漢唐宋,中間百余年,也非孔子的是非觀。這對于引導人們進行思考、懷疑甚至批判“以孔子的是非為是非”,將孔子的是非觀絕對化,將其視為亙古不變的主張是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的。另外他還反對盲目的崇拜,指出圣人和一般人也沒有什么本質區(qū)別,認為人人平等。他說:“是明德也,上與天同,下與地同,中與千圣萬賢同,彼無加而我無損者也?!盵3](P3)李贄所說的平等還包括男女平等,他批判男人見識長女人見識短的說法,反對男尊女卑,他寫到:“謂見有長短則可謂男子之見盡長,女人之見盡短,又豈可乎?!盵3](P54-55)武則天在歷史上的評價,褒貶不一。李贄卻稱其“以愛養(yǎng)人才為心,安民為念”。[3](P1078)李贄是從百姓角度出發(fā),對武則天的政績給予充分的肯定,認為她愛惜人才,憐憫百姓。在李贄這里,一代女皇得以正名。展現了李贄客觀的歷史態(tài)度。

      李贄這種反對封建傳統(tǒng)的精神,影響了以后的許多文人學者。黃宗羲對封建專制制度也進行了尖銳的批判,他指出,人們本來就是自私的,追求自己的利益很正常。人與人應該是平等的,而君主的責任就是保障天下百姓的利益,避免其受到侵害。他認為“天下為主君為客”。但是封建專制制度之下的君主卻只手遮天,恣意妄為,使得民不聊生。因此,黃宗羲發(fā)出這樣的感慨,“向使無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1](P3)其實,黃宗羲并不是要求回到上古無君的社會,而是指責君主忘記了最初“三王”時代那樣的為民職責,批判統(tǒng)治者的專制統(tǒng)治。黃宗羲也十分關注百姓生計,對于歷代的賦稅改革,他直擊其“積累莫返之害”、“所稅非所出之害”、“田土無等第之害”[10](P26)的弊端。他認識到這三害對農民的殘酷剝削,說明了百姓的生活負擔并沒有因為賦稅變革而減輕,極力為民伸張正義。可以說黃宗羲的這些主張是對李贄追求平等、反對封建專制思想的發(fā)揚光大。

      如前所述,晚清時期著名的思想家魏源,早年曾閱讀過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子的著作,深受王夫子思想的影響。他在《默觚·治篇三》中說:“強人之所不能,法必不立;禁人之所必犯,法必不行?!盵11]他認為天子是眾人推舉產生的,因此,天子應順應人民的要求,重視人民的作用,不可將天下視為君王一人之天下。否則,人民不會答應。李贄與王夫之是同一時期的思想家,二者的理欲觀雖存在嚴重的分歧,但在伸張民權、反對專制方面,基本上是一致的。魏源是一個愛國的思想家,又博覽群書,不囿于清朝的清規(guī)戒律,筆者認為,魏源既然了解王夫之、黃宗羲,那他就應該了解李贄,于是,我們可以說明末清初包括李贄在內的著名思想家的重民思想都對魏源有較為深刻的影響。

      資產階級維新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譚嗣同,19世紀80年代后,就在著名學者劉人熙的指導下開始認真研究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等人的著作,汲取其中的民主性精華和唯物色彩的思想,明末清初包括李贄在內的思想家的民本思想對譚嗣同的影響也很大。當然,譚嗣同生活的時代,西學已經較為廣泛地傳入中國,好學的譚嗣同又廣為搜羅和閱讀當時介紹西方科學、史地、政治的書籍,豐富自己。目睹當時清政府腐朽無能,國家主權日益淪喪,人民慘遭橫征暴斂在水深火熱中生活的慘狀,譚嗣同認為這樣的專制政府只能帶給國家和人民更加沉重的災難,已病入膏肓,無藥可治了。于是,他把中國傳統(tǒng)的民本思想和西學中的民主思想結合起來,呼吁變法,提倡廢除君主專制,實現民主平等。他指出,在遠古時期并沒有所謂的君臣之分,大家都是平等的。只不過后來因為人們無法共同去處理各種事情,所以推舉一人作為君主。君主并沒有什么特殊,正如李贄所說:“庶人非下,侯王非高——曷嘗有所謂高下貴賤者哉?”[12]這從根本上否認了兩千多年的君權神授理論,有力地批判了君主專制制度。

      嚴復留學回國后,深感中國的破敗落后,他說,在西方,人們受宗教的壓制,難以追求自由平等;而在中國,人們長期受到封建禮教的束縛,言論受阻,思想被禁錮,個性被泯滅。而李贄因為反對封建禮教,至今都被稱為“名教罪人”。由此可見,嚴復對李贄表現出極大的同情,言外之意,也稱贊了李贄反對封建禮教以及為了信念獻身的精神。

      五四時期,在反孔反儒打破吃人的禮教的革命口號下,李贄作為反封建的先驅又受到大力推崇。吳虞對李贄的生不逢時感慨道:“嗚呼!卓吾產于專制之國,而弗生于立憲之邦,言論思想,不獲自由,橫死囹圄!”[12]又稱那些迂腐儒者,是誤國殃民之首。這時期激進的思想家們借宣傳李贄來表達反封建的思想以及對民主和平等自由的追求。李贄是中國反封建的先驅,雖不被封建政府所認同,但中國近代歷史肯定了他的價值。

      結語

      李贄作為十六世紀著名的思想家,他反對封建專制統(tǒng)治,崇尚民主平等自由,要求統(tǒng)治者因性牖民,順應百姓需求;希望統(tǒng)治者考慮百姓的利益,實行利民富國的政策;他不畏強勢,建議統(tǒng)治者取力于民,抵抗侵略。他的這些思想對近代以來的許多人都有深刻影響,如黃宗羲、王夫之、魏源、譚嗣同、嚴復、吳虞等,推動了中國近代平等自由思潮的發(fā)展,對今天以人為本的思想仍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值得我們繼承和發(fā)揚。

      [1](明)顧炎武.日知錄集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2]張建業(yè).李贄文集(第7卷)[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

      [3]張建業(yè).李贄文集(第1卷)[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

      [4]蔣廷黻.中國近代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5]嚴 復.原 強[M].上海:神州國光社,1953.

      [6]張建業(yè).李贄文集(第2卷)[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

      [7](清)魏源.軍儲篇(一)[M].上海:申報館仿聚珍版,1931.

      [8](清)左宗棠.左宗棠文集[M].長沙:岳麓書社,1987.

      [9]殷光熹.李贄在云南姚安時的施政思想和業(yè)績[J].中國文化研究,2009(01):13-15.

      [10]黃宗羲.黃宗羲全集(第1冊)[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

      [11]魏 源.魏源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3.

      [12]吳 虞.吳虞文錄[M].上海:上海書店,1989.

      The Influence of Li Zhi's People-oriented Thoughts in Modern China

      LI Zhen-mei
      (School of History and Tourism,Shanxi Datong University,Datong Shanxi,037009)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Li Zhi was outstanding thinker,and also was the pioneer of enlightenment thoughts at that time.On one hand,his people-oriented thoughtsinherited from the Confucian tradition of respecting people thoughts,such as cherish the people ,believe in people,riching people,keep people,respecting people,supporting people,conform to people,counseling people,etc;On the other hand,flashing the glory of the enlightenment thoughts,the influence from the opium war to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in modern China in eighty countless people with lofty ideals,opened up their pursuit of equality,freedom,the road of the rich.

      Li Zhi;rich people;cherish the people;believe people

      B248.91

      A

      1674-0882(2015)05-0023-05

      2015-06-16

      李珍梅(1965-),女,山西大同人,教授,研究方向:思想史。

      〔責任編輯 馬志強〕

      猜你喜歡
      李贄百姓思想
      豐厚宏闊的思想照耀
      荷城文藝(2024年1期)2024-06-07 03:45:57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華人時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思想與“劍”
      當代陜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不讓百姓撇嘴罵
      當代陜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8:22
      李贄之死新探
      ——以黃麻士紳糾葛為中心的討論
      發(fā)潛德于快悅,出謹肅以春和
      ——《李贄學譜(附焦竑學譜)》評介
      百姓記著你
      青年歌聲(2020年10期)2020-10-23 10:05:12
      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人大建設(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當代陜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李贄辭官的心路歷程
      荷城文藝(2018年3期)2018-11-24 06:30:16
      石屏县| 义马市| 电白县| 陕西省| 体育| 思南县| 汝州市| 毕节市| 丹江口市| 黔西县| 长顺县| 星座| 德昌县| 都安| 保康县| 平果县| 育儿| 房产| 连城县| 和静县| 托克托县| 达尔| 信宜市| 凤凰县| 吉安市| 福清市| 民乐县| 武强县| 乌苏市| 鄢陵县| 天柱县| 柯坪县| 葫芦岛市| 洪雅县| 历史| 靖西县| 喀喇沁旗| 宁安市| 甘南县| 南丰县| 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