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吾喪我”到“齊物論”
      ——論《齊物論》中物我對待問題的脈絡(luò)

      2015-04-10 05:18:42賽子豪
      關(guān)鍵詞:齊物論南郭意指

      賽子豪

      (河南大學 哲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0)

      一、“吾喪我”的內(nèi)涵解析

      莊子的思想在《齊物論》一篇中得到了最集中地表達與闡發(fā),而這種表達與闡發(fā)則是以問題的形式開端的?!洱R物論》開篇,莊子就借助寓言對一種奇妙的存在狀態(tài)表達了驚訝:

      南郭子綦隱機而坐,仰天而噓,荅焉似喪其耦。顏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隱機者,非昔之隱機者也。”

      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問之也!今者吾喪我,汝知之乎?”[1]48-50

      這是“吾喪我”在《齊物論》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出現(xiàn),因而這一段自然成了解釋“吾喪我”含義的關(guān)鍵。對于“吾喪我”這一概念的解釋,歷來眾說紛紜,茲將兩種具有代表性的解釋列舉如下:

      吾喪我:摒棄我見?!皢饰摇钡摹拔摇敝钙珗?zhí)的我?!拔帷保刚嫖遥?]45。

      喪耦,即喪我,謂忘形也,蓋神與形為耦,忘其形,是喪其耦也[3]14。

      以上是對“吾喪我”的兩種理解,一種把“吾喪我”中的“吾”理解為真我,“我”為偏執(zhí)之假我;另一種則把“我”解釋為形軀之我。我以為以上兩種解釋都存在問題。

      如果將“吾”理解為真我,則存在一個悖謬:既然“吾”已經(jīng)是真我了,又何必再多此一舉地喪“我”呢?“吾”如果是真我,那么“喪我”純屬多余??梢?,“吾”并不能解釋為真我,“吾喪我”之后的境界才能稱為真我境界。

      而另外一種將“我”解釋為形軀之我的觀點,其中錯誤更加顯而易見:他們將“吾喪我”中的“喪”理解為“忘”。“喪”與“忘”存在相似,但更多是區(qū)別?!皢省贝砟骋皇挛锊豢苫謴?、不留余地地消失,例如死亡就是生命的喪失;而“忘”則指某一事物依舊存在,但人卻無法再意識到它。相對于“喪”來說,“忘”更加富有心理學意義。在“吾喪我”中,當將“我”解釋為形軀之我時,“喪”與“忘”的微妙差距就體現(xiàn)了出來:“忘形”倒還可以,譬如睡覺、冥想時。然而“喪形”卻是萬萬不能,無論人如何想脫離自己的形骸,形骸也無法喪掉——除非死亡。因而,“吾喪我”中的“我”絕不可能是形軀之我。

      既然以上兩種說法都存在錯誤,那么什么才是“吾喪我”的本意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回到原文,看一看莊子在“吾喪我”一段中還表達了什么。

      我們注意到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南郭子綦(莊子)在突兀地拋出了一個“吾喪我”之后,卻話鋒一轉(zhuǎn),談起了另外一件事情——“天籟”:

      ……汝聞人籟而未聞地籟;汝聞地籟而未聞天籟夫?。?]50

      南郭子綦在將這種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存在狀態(tài)形容為“吾喪我”之后,卻說起了看似答非所問的“天籟”,這就十分耐人尋味了,究竟“吾喪我”與“天籟”之間存在怎樣的聯(lián)系呢?

      不難推斷,“天籟”必然是用來描述“吾喪我”的,否則莊子也不會將它們一起說出?!拔釂饰摇焙汀疤旎[”,在莊子看來是存在著某種相似性的。因此,我們可以通過考察這種相似性,來探究“吾喪我”的內(nèi)涵。

      在提出“吾喪我”之后,莊子先是大談了一段各種各樣的地籟作為鋪墊,隨后他這樣形容天籟:

      子綦曰:“夫天籟者,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誰邪?”[1]55

      如果用現(xiàn)代哲學的語言來轉(zhuǎn)述,那么這句話可以如此表達:在存在著的一切現(xiàn)象(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己)背后,不存在任何發(fā)動者——亦即主宰。

      在我看來,“天籟”是莊子對“吾喪我”隱喻式的說明?!疤旎[”所描述的是一種物的存在樣態(tài);相應地“吾喪我”指的是一種人的存在樣態(tài)——正如萬物之“天籟”,在“吾喪我”狀態(tài)下,人的一切行為背后不存在任何作為發(fā)動者的“誰”——這即是“吾喪我”的意境。

      然而問題隨之而來:何謂“人的行為的發(fā)動者”?答案似乎很簡單:人的行為難道不是由人心所主宰的嗎?不過這種回答還不夠具體。事實上,我們的一切行為,都是為了達到我們的某種目的,而目的則指向?qū)ν庠谑澜绲姆N種需求,因此我們“役于物”。在這個目的支配行為的過程中,我們都抱持著一種思維前提:“我是我,外在世界是外在世界,外在世界不屬于我?!?/p>

      當注意到這個思維前提是如何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行為的時候,我們就接近“吾喪我”的本意了。首先分析“吾喪我”中“吾”和“我”在古漢語中的特定意義:

      “就己而言則曰吾,因人而言則曰我:‘吾有知乎哉’,就己而言也;‘有鄙夫問于我’,因人之問而言也”[4]67。

      可以看出,“吾喪我”中,“吾”僅僅是就己而言的自稱,別無深意,而“我”則特指與人相對而言的我,這個與人相對之“我”正是基于我們的思維前提:對于外在世界、人、物的執(zhí)見與分別心。

      二、從“吾喪我”到“彼是方生”

      (一)“吾喪我”隱含的命題:物我對待之消解

      莊子在《齊物論》開篇提出“吾喪我”這一命題并不是毫無來由的?!拔釂饰摇遍g接意味著“物”“論”之間沖突的根源在于“我”——人只要還執(zhí)著于自我的存在,就不可能看到“物”“論”齊一的真相,從而達到“真人”之境。

      為什么《齊物論》要先破除“我”呢?這就引出了莊子哲學中的物我關(guān)系問題。在莊子看來,物我看似為不相融的兩個范疇,但其實物我為一。人如果能夠做到“喪我”,則自然就會明白天地之間其實“未始有物”,因為物我本來無二。物我對立只是世界的表象,人之所以會被表象迷惑就是因為人總是執(zhí)著于“我”。正所謂:

      有我則有物;喪我,無我也,無我則無物矣?!辉晃覇饰遥弧拔釂饰摇?,言人身中總有一毫私心未化,則吾我之間亦有分別矣[5]15。

      (二)物我對待消解的原因:“彼是方生”

      “吾喪我”告訴了我們,“物”與“我”其實是合二為一的,這兩個概念由于人的對待之心而產(chǎn)生,終是虛妄,既未始有物,也未始有我。然而何以物我對待并不存在,卻尚未說明。

      事實上,南郭子綦與子游的對話并未結(jié)束于“怒者其誰邪”一句,《莊子集解內(nèi)篇補正》中就認為:

      子綦之言,直至“此之謂葆光”方畢?!拜峁狻迸c“大知閑閑”之間,則子綦闡發(fā)天籟之義也。于其中特標“夫言非吹”一句,蓋明吹為地籟,而“大知閑閑”以下所言者,乃天籟也。下文之“天均”“天府”“天倪”,皆由“天籟”二字所推演者也[6]35。

      從“大知閑閑”到“此之謂葆光”,都是莊子在繼續(xù)就“吾喪我”與“天籟”進行論說。而這一論述的核心,就在于“彼是方生”一段:

      物無非彼,物無非是。自彼則不見,自知則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說也……彼是莫得其偶,謂之道樞[1]71。

      “是”字在《齊物論》中的含義很多,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都與“此”字含義相當。不過“彼是方生”卻絕不可理解為“彼此相生”,這樣莊子思想就會陷入淺薄的相對主義,而這絕不是莊子的本意。

      我們可以從古漢語的角度來理解“是”的含義。《說文解字》釋“是”為:“直也。從日、正。凡是之屬皆從是?!倍鴮Α罢钡慕忉尀椋骸笆且玻瑥闹挂??!笨梢姡笆恰迸c“正”在詞源上是同義詞。

      現(xiàn)在,讓我們回到“彼是方生”的語境中。“是”的本意既然是“正”,那么,“正”對誰而言才有意義呢?答:對人,離開了人,就無所謂“正”與“不正”、“是”與“不是”。由此,我們將“彼是方生”中的“是”解釋為人的“意指”或“取向”。而“彼是方生”中的“彼”則是一個普通的指示代詞,意為“他者”。

      三、從“彼是方生”到“齊物論”

      關(guān)于“齊物論”的斷句方式約有三種。其一認為“齊物論”應讀作“齊物/論”,即齊物之論;其二認為“齊物論”應讀為“齊物/(齊)論”兩部分。這兩種解法都持一種“齊物”的看法,但筆者以為這并不妥。我認同其中的第三種斷句方式:“齊/物/論”,即物與論齊。

      篇題所謂齊者,乃齊物論之是非也,至于大、小,何嘗齊之?固明言“小知不及大知”矣。壽、夭亦何嘗齊之?固明言“小年不及大年”矣[6]58。

      在“秋毫為大,泰山為小”、“殤子為壽而彭祖為夭”的背后,是莊子對“大知”“大年”的肯定。此前兩種斷句方式的錯誤也正在于此:如果萬物均相齊為一,則莊子哲學必將陷入相對論之中無法自拔。事實上,莊子并非如相對論者那樣否定一切,他是有所肯定與贊同的。

      物不可齊,可齊的只有物論。在“彼是方生”的真意得到說明之后,物論之齊這一主題也被自然地推衍出來?!洱R物論》中有這么一段話:

      今且有言于此,不知其與是類乎?其與是不類乎?類與不類,相與為類,則與彼無以異矣[1]84-85。

      歷來注解將“是”解釋為“別人的言論”;“彼”解釋為“其他的論者”,從而將此段理解為莊子對“齊論”的論述。但本文以為,此段正是“彼是方生”的合理延續(xù),其中“是”與“彼”兩詞的含義正與“彼是方生”中的一樣??梢詫⑵浣忉屓缦拢?/p>

      現(xiàn)在我們所發(fā)表的言論,究竟算不算一種意指呢,不過無論算不算,當我們思考言論是否是一種意指的時候,這種思考本身已經(jīng)是意指了,而既然有意指,那意指的對象——外物也就自然地出現(xiàn)了,由此而有了內(nèi)外之分。

      莊子在此想表明的是言論的意義問題。任何言論之中都必然包含著某種意指,而意指與外物相對相生,即前文所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這就說明了“論”與“物”的“方生”。

      莊子隨后論述了物與論的虛妄:

      雖然,請嘗言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今我則已有謂矣,而未知吾所謂之其果有謂乎,其果無謂乎?[1]85

      物論相生,沒有一個是起點,追問物論到底哪一個先有、誰決定誰,就像追問世界開端的開端一樣荒謬。人們既然不知道言論的虛妄,自然也不會明白世間其實“未嘗有物”,于是就陷入對世界之“始”的苦苦追問中無法自拔。既然謂“始”,就不可能再尋到一個開始。物論之別、物論之爭、物論之疑、物論之不齊,歸根結(jié)底還是源于人們內(nèi)心深處的“我”。彼我是非之心,生出世間種種名實萬物,但以至人之心度之,根本未嘗有物,亦未嘗有言,橫亙宇宙,唯有一道。

      至此,我們可以對“齊物論”三個字進行徹底地闡明。莊子主張“未始有物”,既然世間本來無物,又何來“齊物”呢?事實上,可齊的只是“物”與“論”,“物”“論”皆因人之“我”而起,而三者同為虛妄?!疤斓嘏c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也并不是“齊物”的意思,而是在說明物與我為一的天人合一境界。如果徹底認識到有我即有物,無我即無物這一點,就達到了“真人、至人、神人”之境。

      從“吾喪我”到“彼是方生”再到“齊物論”的論證過程,也正是莊子哲學中物我對待問題的引發(fā)、嬗變、最終消解的過程。對物我對待問題的成因與解決辦法的闡發(fā),是《齊物論》乃至《莊子》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

      [1]郭慶藩.莊子集釋 [M].北京:中華書局,2012.

      [2]陳鼓應.莊子今注今譯(上冊)[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2.

      [3]陸西星.南華真經(jīng)副墨 [M].北京:中華書局,2012.

      [4]黃錦鋐.新譯莊子讀本 [M].臺北:三民書局,1975.

      [5]林希逸.南華真經(jīng)口義 [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6]劉 武.莊子集解內(nèi)篇補正 [M].北京:中華書局,2012.

      猜你喜歡
      齊物論南郭意指
      誰在“濫竽充數(shù)”?
      雜文月刊(2021年6期)2021-07-09 08:29:50
      莊子的《齊物論》思想探究
      死才悔改
      莊子自由平等觀的回眸與新審視
      東方教育(2016年6期)2017-01-16 22:46:02
      莊子《齊物論》論辯背后的超脫
      絕妙的數(shù)字燈謎
      黨的生活(2016年3期)2016-07-21 05:09:43
      絕妙的數(shù)字燈謎
      練字
      新媒體藝術(shù)的“齊物論”
      膠東趕海說道多
      贵定县| 潮州市| 明水县| 德令哈市| 阿城市| 留坝县| 武功县| 武宁县| 西和县| 磐石市| 福贡县| 府谷县| 沙坪坝区| 临颍县| 黄冈市| 龙井市| 广灵县| 嘉兴市| 庄河市| 古交市| 台北县| 通化县| 陆良县| 宿松县| 瓮安县| 荣成市| 韶山市| 深泽县| 原平市| 平远县| 革吉县| 巴林右旗| 阳春市| 襄樊市| 繁昌县| 扎兰屯市| 泾源县| 屏东县| 山东省| 南开区| 如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