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國人的重名史

      2015-04-10 04:03:57秦筱王璞
      北方人 2015年4期
      關(guān)鍵詞:字輩族譜

      秦筱+王璞

      古代流行用字

      早在幾千年前,人名就開始成為時代風(fēng)尚的記錄者。

      春秋時代人們的名字看上去相當(dāng)隨意。就拿孔圣人來說吧,他出生的時候,其父一看兒子頭頂凹下去一塊,就給他取名叫“丘”;等到他自己的兒子出世時,恰好魯昭公賜來一條鯉魚,于是兒子就得名“鯉”。

      不過這可不是瞎胡鬧,據(jù)《左傳》記載,當(dāng)時的“取名大師”魯國大夫申曾提出取名選字的“五原則”: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孔子名“丘”就是按“以類命為象”的原則所取,兒子名“鯉”則是“取于物為假”。

      比“五原則”更重要的是“六不”:不以國,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隱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幣。其中“不以國,不以官”奠定了中國封建時代延續(xù)了上千年的姓名避諱制度。

      到了漢代,人們終于開始重視名字的內(nèi)涵。這一時期尊老風(fēng)氣十分盛行,一家?guī)仔值艿拿种?,常用“伯、仲、叔、季”來區(qū)分長幼,還在這個基礎(chǔ)上發(fā)展出了元、長、次、幼、少、公、翁等代表次序的字。

      于是,在這個階段,“伯”、“叔”字輩吃香。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之”字輩突然走紅。

      一個原本沒什么意義的虛字“之”異軍突起,成為起名熱門選項。最極端的就是書圣王羲之了,他祖孫四代六個男人都叫“王×之”,整個家族中帶“之”字的人名達(dá)30多個。

      原來,這是一種宗教暗語。魏晉南北朝“五斗米教”盛行,如何辨別出入教者,知道對方與自己同道?秘密就在一個“之”字。父子、祖孫、兄弟同入米教,都叫“之”就不足為奇了。后來“五斗米道”首領(lǐng)之一孫恩作亂,許多名中“之”字輩都受到了牽連。

      同時走紅的還有“僧”字輩。

      在民間傳播開來的還有佛教,“僧”字僅次于“之”成為人名中最常見的字之一,就是最佳證據(jù)。而且隨著佛教的發(fā)展,直到半個世紀(jì)后的唐宋年間,“僧”仍在人名中占有一席之地,“佛、尼、寺、慧、穎、悟、覺、善”等佛教字眼也越來越受歡迎。

      不過在宋代,引領(lǐng)社會風(fēng)潮的還是理學(xué)。它直接推動了起名法的發(fā)展:“生辰八字”與“陰陽五行”成了起名時的重要考慮因素。朱熹一家就是用五行學(xué)說來命名的。他的父親朱松,五行屬木;朱熹的“熹”本意為“烤”,下面四點是火而非水;他的兒子名“在”,是土字旁。一家三代,木生火、火生土,次序井然,生生不息。

      總之,都有說法。簡單理解,這就是“伯”字輩、“之”字輩、“僧”字輩之間的姓名爭奪戰(zhàn),最終在宋代,被八字起名統(tǒng)一了中國。

      宋代之后名字才靠“譜”

      然而,宋代的最大貢獻(xiàn)還在于“字輩取名制”的開始流行。中國譜系最完整的孔氏族譜,就是從北宋元豐年間開始編修的。

      一個家族會為自己未來的開枝散葉做好充分準(zhǔn)備,包括子孫后代每一輩的名字,其文字體現(xiàn)就是“族譜”。一般的族譜會經(jīng)歷30年一小修、60年一大修,確定譜名和順序,譜名可以是一首詩,也可以是家族老人認(rèn)為壓韻的話,比如榮華富貴興邦甲。

      到了明代,字輩取名制已經(jīng)廣為使用,朱元璋就給自己的兒子各20字的輩份,太子一支是“允文遵祖訓(xùn),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明惠帝朱允炆名中的“允”字就出于此。

      這種按照血緣關(guān)系串起所有祖先后輩的起名制度,進(jìn)一步加深了中國人的家族觀念——之所以說“進(jìn)一步”,是因為它其實早就蘊(yùn)含在中國人的命名哲學(xué)里:相比西方人名在前、姓在后的順序,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把代表家族或集體的姓置于代表自己的名之前,這與傳統(tǒng)文化中崇尚共性、注重群體的價值觀息息相關(guān)。

      上溯至更早的上古時代,過著牧獵佃漁的集體生活的人們甚至根本沒有姓名,直到氏族公有制解體,進(jìn)入人人擁有私產(chǎn)的農(nóng)業(yè)時代,“我”才從“我們”中脫離出來,用以區(qū)分個人的姓名才有了產(chǎn)生的必要。

      而在古代社會早期,平民和奴隸是沒有姓只有名的,只有貴族才有姓,所以最早的“百姓”一詞其實是指“百官”。相反,在后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女性只有姓而沒有名,一般情況下只按出生排行領(lǐng)一個數(shù)字,再在后面加上“娘”、“姐”、“妹”等稱呼,杜十娘、尤二姐,甚至在戰(zhàn)場上驍勇不亞于男人的楊八妹都是典型。

      起名一直是個時尚問題

      在不同的時代,大批量重復(fù)出產(chǎn)的名字差別也很大,取名也是跟著時尚走的。最明顯的例子莫過于,在你的叔伯輩中,總能找到幾個名叫“解放”、“建國”或“援朝”的人。他們大都出生于上世紀(jì)50年代,這種社會巨變不可避免地體現(xiàn)在一代人的名字中。

      你甚至可以根據(jù)一個人的名字判斷出他/她的年齡:新中國成立初期的“解放”、“建國”最為多見;“援朝”、“衛(wèi)國”聯(lián)系著不久后的抗美援朝戰(zhàn)爭;“躍進(jìn)”、“超英”記述了“大躍進(jìn)”時期的全民期許;“衛(wèi)兵”、“衛(wèi)紅”是文化大革命時期特有的標(biāo)簽;“振興”、“文明”則是文革后的常見名。在1984年全國首次人名統(tǒng)計里,“英”、“明”、“國”都是榜上有名的常見字。

      比他們再年長數(shù)十歲的是“振國”、“振華”、“興中”、“興漢”們,他們身處近代中國最內(nèi)憂外患的時間點之一。

      但真正讓“福榮”、“忠信”、“淑貞”這類名字失去市場的,與其說是國家命運(yùn),不如說是個人思想的顛覆。當(dāng)時,西方的民主、科學(xué)思潮剛剛涌入中國,舊體制和舊道德觀日益受到挑戰(zhàn),有識之士的起名風(fēng)向也由東漸西。嚴(yán)復(fù)翻譯了《天演論》之后,“天擇”、“競生”等名字層出不窮,包括胡適的“適”字,都取自書中“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之意。

      知識分子們更紛紛改名或起筆名以明志。比如著名作家周立波,原名叫周紹儀,后借用英語liberation(解放)的音譯而改叫“立波”;梁啟超則曾化名“憲民”、“新民子”來發(fā)表宣傳憲政的文章;詩人柳亞子則稱自己為“亞盧”,意思是“亞洲的盧梭”。

      為什么會有1.8萬個“劉翔”

      一直到今天如此泛濫的重名現(xiàn)象可以追溯到秦朝。族譜也誕生于秦朝,為的是用雙字名消除當(dāng)時同名同姓的現(xiàn)象,只是應(yīng)用并不普遍。到了東漢,王莽篡權(quán)后為強(qiáng)調(diào)自己的革新性,要求百姓全部使用單字名——君不見《三國演義》中,幾乎所有人物的姓后面都只跟了一個字。

      這條政令的影響一直延續(xù)至唐朝,在唐代的21位帝王中,除了太宗李世民、玄宗李隆基,另外19人均為單字名。到了宋朝,在族譜被人們重視之后,雙字名的數(shù)量才漸漸增多。一個有趣的對比是,明清兩朝的28位皇帝中,只有明成祖朱棣是單字名。

      名字字?jǐn)?shù)的搖擺在當(dāng)代也給管理者造成了困擾。改革開放之后,一方面人們對帶有政治意義的名字沒了興趣,另一方面,城市化的發(fā)展使得大量農(nóng)村人口流入城市,傳統(tǒng)的大家庭瓦解成了一個個小家庭,人們的宗族觀念逐漸淡薄,再加上計劃生育政策的施行,族譜幾無用武之地,于是,簡單好記的單字名又重成為社會主流。

      于是,秦朝統(tǒng)治者遇到的重名問題再次上演。雖說歷史上見于記載的姓氏有兩萬多個,但今天仍在使用的只有三四千個,而張、王、李、趙、陳、楊、吳、劉、黃、周這十個常見姓氏就占了人口的40%,重名在所難免,比如在全國公民身份證號碼查詢服務(wù)中心的數(shù)據(jù)庫里,就有1.8萬個“劉翔”。

      戶籍管理、上學(xué)就業(yè)的麻煩還算小事,如果一個好人一不留神和犯罪嫌疑人重名,還得被“通緝”。42歲的黃元金就遭遇了這樣的情況,他從2003年開始就被“通緝”,曾經(jīng)兩天內(nèi)在莆田和福州被派出所連續(xù)抓了兩次。

      為了避免不重名,一些人轉(zhuǎn)向了用冷僻字、廢棄字起名。這下麻煩又來了,除了公安部有一套專門的冷僻字?jǐn)?shù)據(jù)庫可以登錄戶政信息,到了非公安戶政部門的系統(tǒng)中就沒轍了,有時連銀行卡、社??ㄉ踔翆W(xué)生證都辦不了。

      猜你喜歡
      字輩族譜
      父親在燈下修族譜(二首)
      昆劇“傳”字輩師承探析
      戲曲研究(2023年1期)2023-06-27 06:57:06
      半張族譜:臺灣三兄妹的尋根之路
      家族里的字輩
      家族里的字輩
      從《紅樓夢》看字輩文化
      探究宗族不斷編修族譜的特點及其原因
      福建茶葉(2020年2期)2020-12-22 06:37:31
      吳有春
      海峽旅游(2016年5期)2016-06-01 22:34:08
      族譜撰修與宗祧承繼——以祁門高塘王氏為中心
      二戰(zhàn)后新加坡華人族譜編纂研究
      福安市| 南溪县| 达州市| 张北县| 阜南县| 肃南| 定边县| 巫溪县| 岳池县| 合作市| 唐海县| 丹巴县| 绥滨县| 九江市| 正镶白旗| 略阳县| 巴林右旗| 龙岩市| 赣榆县| 宿州市| 安仁县| 高雄县| 庄河市| 大埔县| 杭锦后旗| 额济纳旗| 宝鸡市| 景泰县| 金川县| 察雅县| 洛川县| 岳普湖县| 忻州市| 丰台区| 松阳县| 巴楚县| 和硕县| 尤溪县| 壤塘县| 威宁| 南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