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梅蘭
【摘 要】 小學語言文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語言文字教學是發(fā)展小學生語言文字能力提升小學語文學習目標多元化的基礎要求。本文通過幾個實力來介紹了一下小學語言文字訓練的內容和學習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幾點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言文字;有效性
前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小學語文課程也在不斷的改革實施,在教學新課標的指導下,小學語文教學的內容和目標更趨于人性化。為了讓小學生體驗到現在社會的科學發(fā)展,并根據語言文字教育的實際情況做出了有效性的語言文字訓練的改革。
一、小學生語言訓練的內容和目標
1.小學生語言文字知識的積累
小學生時代是大腦開發(fā)最佳時候,也是語言發(fā)展的黃金時代,他們需要不斷的積累語言文字來填充自己的大腦。小學生還處在兒童時期,需要擴大他們的語言詞匯、掌握更多的句式,來增強小學生的語言能力,這是當前小學生語文學習的主要內容之一。在小學生教學過程當中要讓每一個學生多吸收語文課本當中的新詞匯和新句子,增加小學生的詞匯量和語言表達能力,不斷提高小學生聽、讀、寫的能力。小學老師在教學過程當中要不斷的研究新的教學內容,根據小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準確的把握好學生的學習情況,有針對性的實施課堂教學,加強小學生的知識積累。
2.小學生語言理解能力的發(fā)展
從當前的小學的學習狀態(tài)來看,小學生的閱讀力能的培養(yǎng)是一個需要花費很多時間的課程,但是閱讀的效果不是很理想的,依然存在很大的問題,效率低下。這是由于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過分追求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忽略了學生語言能力的發(fā)展。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教學的內容過深,小學生接受不了等。作為一個小學的老師應該善于觀察學生的語言使用情況,掌握學生語言的運用方面的不足,要讓學生根據實際的例子進行學習,讓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正確認識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不斷提升小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3.小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發(fā)展
遷移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也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老師要通過運用遷移教學方法,不斷加強小學生語言運用的效果。老師在教學過程當中要留給學生的充足的時間課空間進行課本語句的語言訓練,可以讓學生有最大限度來表達自己語言的機會。在訓練過程中老師要及時給與評價和指導,通過老師的評價來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
二、提升小學生語言文字訓練有效性的方法
1.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在教學過程當中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小學生教學課程改革之后主要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模式, 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所以在教學過程當中要充分利用課本知識,加強學生對語言知識的學習興趣。例如:《雨鈴鐺》是北師大版本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二冊第十單元中的一篇主體課文。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金波從兒童的視角捕捉到了下春雨時的生動有趣的情景,傾聽了下雨時的聲音,賦予了春雨人性化的特征。老師在講這篇課文的時候會運用綜合的識字方法,讓小學生認識本課當中的生字,培養(yǎng)學生獨立識字、合作認字的能力,要求學生正確、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學生在老師帶領下不但積累了語言文字的訓練,還帶動了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學到了更多的語言文字的知識。
2.發(fā)展小學生的語言文字能力
老師在教學過程當中要根據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的安排教學內容,根據不同情況對小學生進行梯度訓練方法合理安排教學難度。例如《炮手》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十單元“奉獻”中的一篇主體課文,記敘了一百多年前法國軍隊中一名普通炮手,為了革命,親手炸掉了被侵略者占據的家園的感人故事。全文以對話形式為主,以人物的外貌、神態(tài)描寫為輔貫穿全文,形象地突出了主人公——炮手復雜的內心世界,贊頌了他令人欽佩的奉獻精神。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學生,對戰(zhàn)爭的實質不甚了解,而本課的時代背景和我們現在相距一百多年,考慮到學生在理解課文時可能有困難,老師上課前鼓勵學生做好課前準備:搜集有關戰(zhàn)爭的資料,組織學生觀看有關戰(zhàn)爭的影片,了解戰(zhàn)爭的目的、意義,懂得軍人的使命是為了祖國的安全,軍人的天職是服從命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讀懂課文奠定基礎。在教學過程當中老師會激情導入,調動情感,引導學生一點一點的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加強小學生語言能力的發(fā)展。
3.制造語言訓練環(huán)境
情景教學法對小學生的學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情景設置能夠有效的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升學生對知識學習的欲望,積極參與課堂互動,提升課堂的學習效果。例如《風》 是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十三單元以風和水為主題的一首自讀詩歌。 全詩采用反復疊唱的手法,描繪了微風吹動之下,大自然的美麗景象。內容生動,詩句朗朗上口,富有想象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語言的積累,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把孩子們帶入微風習習的大自然中去,豐富他們的內心世界,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讓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去自主理解、體會設計動作,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情感體驗。結合學生的實際,引導學生將學習與生活有機的融合起來,將文本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激發(fā)孩子學習的興趣,練習仿寫,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三、總結
小學生語言文字訓練有效性的提升,需要很多種方法共同合力的影響,加強小學生語言文字的運用和把握。 老師在教學過程當中要根據小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制定合理的語言文字教學教學方法,提升小學生語言學習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陳振玲.淺談提升小學語言文字訓練的有效性[J].教育教學論壇,2014,(5):85-86
(作者單位: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qū)山腰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