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海燕
(榆林學院文學院,陜西 榆林 719000)
常用成語“脫穎而出”,本作“穎脫而出”,典出《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平原君曰:‘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毛遂曰:‘臣乃今日請?zhí)幠抑卸?。使遂蚤得處囊中,乃穎脫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p>
現(xiàn)代詞典解釋“脫穎而出”時,都會注明出處是《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但在具體解釋上有分歧。《現(xiàn)代漢語詞典》“脫穎而出”后的釋義為:“連錐子上部的環(huán)兒也會露出來的,豈止光露個尖兒!(見于《史記?平原君列傳》;穎:據(jù)舊注,指錐子把兒上套的環(huán))。后來用‘脫穎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顯示出來?!?/p>
《漢語大詞典》“穎脫而出”條目下解釋:“穎,錐芒。言錐芒全部脫出。比喻有才能的人得到機會,即能全部顯現(xiàn)出來?!边@里解釋“穎”為“錐尖”?!掇o?!贰胺f”條目下有“錐芒”義,舉例既是“脫穎而出”?!冻烧Z熟語詞典》“脫穎而出”下也解釋“穎”為“錐芒”。
《新華詞典》“脫穎而出”條目下解釋:“藏在布袋里的錐子,尖端穿出來。比喻露出頭角,本領(lǐng)顯露出來。穎,細而尖的東西?!薄豆沤駶h語成語詞典》“脫穎而出”下解釋:“穎,尖子。錐子尖從布囊里露出來。比喻充分顯示出人的才能。”
《漢語成語考釋詞典》“脫穎而出”下解釋:“穎:指嵌錐針的兩片鐵。一說指用來箍住兩個鐵片的環(huán)。意思是錐針穿透布袋,連嵌針的鐵片也露了出來。后用來比喻才干或才華全部顯示出來。也單作‘穎脫’‘脫穎’‘穎出’。后世多作‘脫穎而出’,‘而’也作‘以’?!雹?/p>
從上述辭書的解釋來看,對“脫穎而出”的“穎”,解釋有以下四種:①鑲嵌錐子針的環(huán)。②錐子尖。③嵌錐針的兩片鐵。④物體的尖端,細而尖的物體。
“穎”的本義,從字形上分析應和“禾”有關(guān)?!墩f文解字》:“穎,禾末也。從禾頃聲?!对姟吩唬骸谭f穟穟?!薄昂獭保址Q稷或粟,現(xiàn)代未去殼叫谷子,去殼叫小米?!昂棠奔垂人氲哪┒恕?/p>
以下兩處,“穎”既是本義。《尚書?周書?微子之命》:“唐叔得禾,異畝同穎。”舊注:“唐叔成王母弟,食邑內(nèi)得異禾也。畝,壟。穎,穗也。禾各生一壟而合為一穗?!?/p>
《詩經(jīng)·大雅·生民》:“茀厥豐草,種之黃茂。實方實苞,實種實褎,實發(fā)實秀,實堅實好,實穎實栗。即有邰家室?!泵珎鳎骸胺f,垂穎也?!笨追f達正義曰:“則穎是禾穗之挺?!稌沸蛟疲骸剖宓煤?,異畝同穎?!^挺上合也?!鼻逦涸础秴寝r(nóng)備荒議上》:“使若楚稻之六月擢穎,七月結(jié)實,何尚畏乎風!”
在“新穎”一詞中,“穎”也是本義。
因“穎”有“末端”之意,后引申指“物體的尖端”,如《文選·左思·吳都賦》:“鉤爪鋸牙,自成鋒穎?!泵P是用尖端的毫毛來書寫,“穎”又引申為筆,如“毫穎、兔穎、毛穎”指毛筆,“禿穎”指禿筆,“臨穎”指臨筆。
又因“穎”長于禾的末端,高出其它部分,也是最后生長出來的,成熟即為果實?!胺f”又有出眾的意思?!墩滞āず滩俊罚骸胺f,士才能拔類者亦曰穎?!敝嘎斆?,才能出眾?!段男牡颀垺げ怕浴罚骸百Z誼才穎,陵軼飛兔,議愜而賦清,豈虛至哉!”還有“穎悟、穎慧、穎露、穎秀、超穎、聰穎、警穎”等。
注“穎”為“環(huán)”,始于鄭玄?!抖Y記·少儀》:“刀卻刃授穎?!编嵭ⅲ骸胺f,環(huán)也?!笨追f達疏:“言授人以刀,卻仰其刃,授之以穎。穎,謂刀镮也,言以刃镮授之?!逼浜?,司馬貞《史記索引》毛遂故事后按:“鄭玄曰:‘穎,環(huán)也’”。
后世解釋“穎脫而出”,大多采用了司馬貞的解釋,“穎”即“環(huán)”。加上《史記》前文有“譬若錐之處囊中”的話,《禮記》中的“刀環(huán)”在這里成了“錐環(huán)”。
解釋“穎”為“錐芒”或“物體的尖端”,延續(xù)了“穎”字常用的引申義。意思既是錐子尖全部脫露出來,這種解釋忽略了上下文的關(guān)系,《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中“穎脫而出”的下句是“非特其末見而已”??梢姡胺f”不能是“芒、尖端”,否則與下文的“末”就矛盾了。全句的意思不可能是“錐子尖全部脫露出來,不只是錐子的末端顯露而已。”
對于“穎”的本義,《說文解字》的解釋很模糊,其后的辭書大都沿用了《說文》的說法“禾末”。只有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進行了詳細的分辨。《說文解字注》:“穎,之言莖也,頸也。近于穗及貫于穗者皆是也?!队碡暋粪嵶⒃唬骸倮镔x入總’,謂入刈禾也;‘二百里铚’,铚,斷去稿也:‘三百里秸’,秸,又去穎也;‘四百里入粟,五百里入米’者,遠彌輕也?!抖Y器》:‘稿鞂之設(shè)’,鄭注:‘穗去實曰鞂?!屌c秸同物。鄭注《尚書》曰:‘去穎謂用其穗也?!ⅰ抖Y器》曰:‘去實謂用其穎也?!莿t穎在錐則卻于末,在刀則卻于刃,在禾則卻于穗也,渾言之則穎為禾末,析言之則禾芒乃為秒。”“秒”即是“禾芒”。
“穎”在現(xiàn)代植物學辭書中有明確的解釋?!逗喢魃飳W詞典》:“穎:亦稱‘穎片’。禾本科植物小穗基部的兩枚苞片。具有保護作用。”
結(jié)合《說文解字注》中所引鄭注,“去穎”上承“去稿”,下承“入粟”“入米”。也就是說,禾去掉“稿”(莖稈)后再“去穎”,然后就成了“粟”(即谷子),最后成了食用的米(粟去皮)。
可見,從鄭玄到段玉裁,古人對于“穎”的所指是明確的,不只是籠統(tǒng)的《說文解字》所講的“禾末”。古人所指的“穎”,既是今天植物學所說的“穎”“穎片”,禾本植物種子外的兩枚苞片。穎片內(nèi)本來還有外稃,外稃頂端的針狀突起稱為“芒”。穎片與外稃緊扣,可能因為古人未對植物進行解剖和各部分嚴格定義,故而將“穎”與“禾芒”混同。
用“連枷”或今日用“脫粒機”就是為了讓谷子、小麥、水稻等禾本科植物的種子和穎、莖稈分離開來。穎片脫落,種子即果實就會顯露出來了。
再看《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平原君曰:‘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煸唬骸寄私袢照?zhí)幠抑卸?。使遂蚤得處囊中,乃穎脫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币驗樗抉R貞引鄭玄對《禮記·少儀》的注:“穎,環(huán)也?!?,后世均認為“穎”是“錐環(huán)”的意思。但是,“穎”做“環(huán)”講僅見于鄭玄對《禮記?少儀》的注解,此外難查用例。
并且這個解釋是在上下文環(huán)境中給出的,談話中提到了錐子,平原君用錐子來比喻,毛遂也用錐子來回答,故而解釋者認為“穎脫而出”說的也是錐子,“穎脫”就是錐子環(huán)脫出。
如果跳出“錐子”的思路來看,毛遂的回答可能是這樣的:“假如我早能進入布袋中,就會像谷子一樣穎片脫落果實全部顯露出來,不只是錐子的末端顯露而已。”毛遂的回答不只是承接了平原君“錐子”的比喻,還用了另外一個果實顯露的比喻。
再者,過去解釋“穎脫而出”“脫穎而出”為“錐環(huán)露了出來”,實際上解釋的是“穎出”,遺漏了“脫”字。如果把“脫”和“出”都解釋為“出脫、顯露”,那“脫而出”的說法也未免太重復累贅了。將“穎”回歸本義“穎片”,那么“脫”的是穎片,“出”的是果實,這句話就通順了。
注釋:
①還有解釋“穎”為“挺出,脫出”,“囊裹”,“錐挺,即錐尖之下、錐柄上之細長部分”的,認為“穎脫”是連綿詞的。因未收入辭書,故不列。見參考文獻中王繼如、陳秉新、許莊叔、富金壁的文章。
[1]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82.
[2]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5.
[3]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羅竹風.漢語大詞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
[4]夏征農(nóng).辭海[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2.
[5]劉葉秋、苑育新、許振生.成語熟語詞典[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92.
[6]商務(wù)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新華詞典[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96.
[7]《古今漢語成語詞典》編寫組.古今漢語成語詞典[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
[8]劉潔修.漢語成語考釋詞典[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9.
[9]段玉裁.說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10]馮德培.簡明生物學詞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
[11]李揚漢.禾本科作物的形態(tài)與解剖[M].上海:上??茖W技術(shù)出版社,1979.
[12]王繼如.“穎脫”新解[J].中國語文,1982,(2).
[13]陳秉新.關(guān)于“穎脫而出”的訓釋[J].中國語文,1983,(1).
[14]許莊叔.“穎脫”是否一個詞[J].中國語文,19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