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會瓊
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qū)東關辦事處火燒寨小學
品德教育要從低年級抓起
吳會瓊
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qū)東關辦事處火燒寨小學
思想品德課是比較系統(tǒng)地、直接地向小學生進行共產主義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門課程,是我國學校教育社會主義性質的一個標志,是實施小學德育的重要途徑,對引導學生從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的文明習慣起著奠基作用。小學低年級更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和品德的重要時期,低年級的品德課應提起重視。
小學思品;教育目標;教學成果
思想品德課教學大綱指出:“思想品德課是比較系統(tǒng)地、直接地向小學生進行共產主義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門課程,是我國學校教育社會主義性質的一個標志,是實施小學德育的重要途徑,對引導學生從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的文明習慣起著奠基作用”。思想品德課也傳授知識,但他的著眼點在于通過知識的傳授揭示道德觀點,講明做人的道理,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激發(fā)學生的道德情感,正確指導學生的實踐行為。小學低年級更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和品德的重要時期,低年級的品德課應提起重視。低年級如何上好品德課讓它更好的發(fā)揮有效性呢?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談自己的看法。
低年級小學生剛步入學校學習,開始完成各種學習任務,學習各種實踐技能,學習創(chuàng)新精神,成功使他能更加勤奮,不斷進取,增強自信性和自主力,而挫折會使他退縮、害怕困難,產生自卑,產生厭學及其它行為問題。
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實踐活動,以育人為本,重在兒童文明行為習慣、良好道德品質和健康的社會性發(fā)展的培養(yǎng),目的是把兒童培養(yǎng)成為熱愛生活、樂于探究、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社會性發(fā)展的好學生。教師要本著這些方向確立每課的教學目標。如《愉快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展示自己在學習中所取得的成果;《遵守學校紀律》讓學生知道在學校要遵守紀律,要遵守哪些紀律,做一個守紀律的好學生;在《熱愛勞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和《學做家務事》中,讓學生體會獨立完成一件事情后的感受和喜悅,做一個愛勞動的好孩子;在《做勇敢的孩子》中,指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克服膽小、嬌氣,在某一件事情中顯現(xiàn)出自己的勇敢精神,在《獨立完成作業(yè)》和《勤奮學習》中,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體會“成功與汗水”、“一分辛勞一分才”,激發(fā)“勤奮進取”精神。
“生活即教育,生活即課堂”。作為一門活動型課程,《品德與生活》以低年級學生日常生活中的真實情形作為場景,從兒童與自我、兒童與社會生活、兒童與自然三方面,為學生融入生活、體驗生活構筑了寬泛的平臺。新課標用“體驗”這個詞近16次,反反復復強調其重要性。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也深深感受到體驗的必要性。只有引領孩子在他們真真切切的生活中,在他們喜聞樂見的活動中進行體驗、感悟,才能產生道德情感,培養(yǎng)道德習慣,以真實性、多元化的生活實踐活動為紐帶,十分順暢地將空乏的道德價值、生活常識等的說教和訓誡融化為低年級學生自主的、內在的“親歷習得”。
如《我為家人添歡樂》課前組織一個“小鬼當家”的活動,讓學生當一天家,從早晨買菜起,安排好家里一天的生活,洗洗碗筷,收拾收拾房間,親自去看一看父母工作的場面。課堂上,讓學生交流這一天的感受,再想想你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最需要什么。有的說,在準備做飯時最好需要幫忙,有的說,在感到累的時候需要歇一歇。我就說:“是啊,你們的爸爸媽媽也和你們一樣,最需要這些,請你把自己最需要的送給你的爸爸媽媽?!痹趨⒂^父母工作中讓學生體驗父母工作的辛苦,從而讓學生明確在生活中為什么給家人添歡樂,結合自己的感悟,課后讓學生自己制作“快樂行囊”,和家人一起收集生活中自己為家人帶來的歡樂并放入“行囊”中,深化品德課的教學成果。
道德寓于兒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沒有能與生活分離的“純道德”,也沒有與社會脫離了的生活。兒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只有源于兒童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fā)他們內心的而非表象的道德情感,真實的而非虛假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知。所以結合課堂教學,我們教師應重視引導學生進行課外實踐活動,從而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鞏固教學效果,以便逐步養(yǎng)成習慣。
1.與學校、班集體教育相聯(lián)系,引導實踐,規(guī)范學生言行。
如教《我愛老師》,結合教師節(jié)舉行《我愛老師》兒歌朗誦活動,讓學生朗讀尊師的兒歌,既教育學生尊敬老師聽老師的話,又寓教于樂陶冶情操。又如教了《遵守學校紀律》、《上課專心聽講》、《做游戲守規(guī)則》、《認真做好作業(yè)》等課文后,要求學生嚴格執(zhí)行學校規(guī)定的學生上課學習行為規(guī)范,做到“一個標準”,即上課發(fā)言要立正,聲音響亮,清楚,普通話標準;“兩個一致”,即上下課禮整齊一致,課上坐姿一致;“三個整齊”,即課本、文具盒擺放整齊,舉手姿勢整齊,讀書時手、書的擺放姿勢整齊;“三個一”,即看書寫字時手距筆尖一寸,胸距桌一拳,眼距書本一尺;“四個要”即要遵守紀律,要認真聽課,要按時完成作業(yè),要與同學友好相處。
2.與家庭教育相聯(lián)系,引導實踐,規(guī)范言行。
如教學《熱愛勞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課后,向學生提出幾條具體的生活自理的基本要求:如自己穿衣、洗臉、洗腳,自己收拾書包,自己系鞋帶,自己洗手帕、洗襪子,自己鋪床、疊被子等等。定期在班上進行洗手帕、系鞋帶、疊衣服比賽,評比勞動小能手,努力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勞動的精神和生活的自理能力。在家庭應啟發(fā)學生知道父母為我們的成長付出很多的心血,我們正在長大,要學著為父母分擔家務,自己的事自己做,學會有始有終地做好自己能做的每一件事。
品德教育要從低年級抓起,上好低年級的品德課,對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和品德修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和作用,我們要利用多種教學方法,上好每一節(jié)品德課,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