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麗華
河北省固安縣第一小學
淺談小學語文備課策略
董麗華
河北省固安縣第一小學
備課,指教師在上課前的教學準備。備課是上課的前提。備課不等于只寫教案。備課包括鉆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學生、考慮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寫教案等。寫教案只是備課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把鉆研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得,把教學的目的要求、重點難點、教學過程和方法以及搜集到的有關教學信息記錄下來,是“備忘錄”。
小學語文;備課;策略
如何體現“關心學生的內心需求,開發(fā)學生的多元智能,注重語言積累,培養(yǎng)學生研究性學習的能力;增加文化積淀,提升學生文化品位”這一語文課程理念,確實需要教師認真把握住備課這一環(huán)節(jié),善于發(fā)現教材內容的趣味點,善于捕捉教材語言的魅力點,善于尋求教材資源的拓展點,善于開掘教材理解的升華點,通過精心備課以提高教學效率。
第一步:讀課文。達到“三讀”.即把課文讀準、讀熟、讀懂。《語文課程標準》把“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列為閱讀教學第一學段目標第二,第二、三、四學段之首.足見其重要?!叭x”,與課標中的“正確、流利、有感情”依次對應.讀懂了才能做到讀得有感情。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必須首先做到。
第二步:理解課文。就是先理解字詞句在課文中的意思,正確領會作者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意圖。教材中所選文章都是精品,語言運用得準確、生動就更不要說了。對于作者推敲、錘煉文字的匠心,一定要細心琢磨、體會。每篇課文都有不同的謀篇布局方法,也要把握好,以便引導學生去感悟、去學習、去運用。老師領悟得深,學生才能領悟得深,甚至在老師的引導下,超常發(fā)揮。否則,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包括鑒賞能力)就會成為一句空話。
第三步:認真思考課后習題,有的要先做一做。例如,要求學生背誦的部分(或全文),我先背下來;要求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的課文,我先讀好。
第四步:查閱資料。一是閱讀《教師參考用書》,二是上網查閱許多相關的背景資料進行閱讀。
一篇課文.在內容上,字詞句段篇,在手段上,聽讀說寫書.都可以作為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憑借。如何從眾多的信息中提取出核心信息.實現教學的最優(yōu)化?就自然面臨處理教材的問題。處理教材,必須做到“三定”。
1.“定標”:確定教學目標。
目標要科學、簡明。一篇課文或一堂課的教學.必須切實解決一兩個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切忌蜻蜓點水。
(1)備課先備讀。哪一塊應怎樣讀,心中有數。
(2)讀書的形式要多樣。(默讀、范讀、快速瀏覽、集體讀、自由讀、分角色讀、熟讀、精讀)
(3)讀書要有層次,每次解決一個什么問題,要有目的,要心中有數。
(4)重點部分、優(yōu)美片段要鼓勵學生熟讀、精讀,直到背誦。
(5)學生讀后給以評價。
(6)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邊讀邊劃,不動筆墨不讀書。
(7)每節(jié)課讀書的時間不少于15分鐘。
2.“定點”:確定落實目標的憑借點、支撐點。
支點確定要準確、精當。在訓練學生讀正確、流利的基礎上,重點在哪兒訓練讀得有感情:應在哪幾個“點”引導理解、感悟;著重在什么地方組織學生探究;著力在哪兒讓學生深入對話.活***生成:哪些語言應讓學生積累或者運用……都應了然于胸。每個“點”必須為達“標”服務。是實現高效教學的又一有效措施.
把握好各學段教學的重點。
低段:字詞教學,也就是識字寫字是重點。由字到詞,由詞到句,由句到文,多識少寫,重在寫字方法的指導。學一個字,組一個詞,說一句完整的話,把課文讀熟背會。
中年級:識字寫字教學環(huán)節(jié)不能少,重在通過讀理解課文內容,學會知識遷移、應用。
高年級:一些難字該認還必須要安排一定的時間,重在熟悉課文,學會習作方法,拓寬思維。
一些好的學習習慣,如:坐的姿勢、握筆的方法(三個一);提問的習慣;認真書寫的習慣;使用字典、詞典等工具書的習慣;正確誦讀的習慣;記筆記的習慣。
3.“定法”:選擇確定教學方法。
方法要科學、管用。學字、解詞、懂句、讀段、學篇.可用哪些方法,采取哪種手段,哪種方法、手段最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效果最佳……這些都是“定法”的內容。科學的教法,適時地點撥揭示.持之以恒地潛移默化,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自在其中了。
教案一定要寫,但不要拘泥于形式。我所記下的東西都是重要的東西,以防忘記。這相當于“作戰(zhàn)計劃”。
綜合型教案。這是一種知識、教法互補,靜態(tài)、動態(tài)結合的教案。內容上既有一定的資料匯集,又有一定的教法設計,力求做到“教什么”和“怎樣教”的有機結合,語文知識共***和教學特點個***的有機結合。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大多采用這類教案。無論對于新教師,還是對于老教師,這種類型的教案都是值得提倡。
課時分配與模式:主體課文一般用兩課時來完成,第一課時以指導朗讀為主,在朗讀指導中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理解、感悟和體會;第二課時總結延伸,解決閱讀過程中尚未完成的文后習題和學寫生字,并指導課外閱讀。
綜上所述,備課,說到底,無論從教材的角度,學生的角度,還是教法、學法的角度,都有值得探究和一直鉆研的價值。它又是教師永久的學習和創(chuàng)造的源泉。備課是為了上好課,而不是為了寫教案。備課是一個老師的良心、責任心、文化底蘊、教學能力的綜合。在備課中,老師鉆研的心血,準備的汗水,構建出具有個性特色的教學方案,在個性化解讀的基礎上實施個性化教學。從這個意義上來看,愚以為不應該給備課限定框架模式,也不應該要求所有教者千篇一律,甚至優(yōu)秀的課案也是不能拷貝的,而應該大力提倡有創(chuàng)意的、獨特的備課風格,使教師的備課和課堂教學更鮮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