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輝
石家莊市第六中學
每朵花都有盛開的理由——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
彭輝
石家莊市第六中學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正是因為彼此不同,世界才顯得多姿多彩,每朵花都有盛開的理由。但是,在當前的教育實踐中卻廣泛存在這樣一種現(xiàn)象:學校為了追求升學率而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單以成績論英雄,一部分學生就會因為成績不好而被劃到“差生”的行列。如何正視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每個學生健康成長就成為每一個教師必須關注的話題。
“差生”就像戰(zhàn)敗的士兵,打敗仗并不一定是他們的素質不高、武器不精,可能會有很多原因,如父母離異、交友不當、偏科、不喜歡某位老師等。只要對他們進行正確的評價,找準他們的優(yōu)缺點,讓他們重新看到勝利的希望,他們就會激發(fā)自己的潛能,由“差生”變成“優(yōu)等生”。
希望是個體對某一事物的渴求與堅持,并且去設法達到目標的行動過程。希望對人的激勵機制,往往是通過增強人的自尊需要、自我肯定的需要來實現(xiàn)的。我們要給學生們特別是“差生”以希望,一旦希望的火苗在學生們內心點燃,他們必定會有所追求,自立、自強,在學習和生活中具有更高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筆者帶過一屆學生入學時平均成績只有300多分,都屬于“差生”。在他們的眼中,老師看到的不是升入高中的興奮與激動,而是因聽不懂而流露出的迷茫與無奈。如果不及時點燃他們心中希望的火種,他們的高中三年肯定會在碌碌無為中虛度。因此我組織學生們召開主題班會,討論他們初中成績不理想的原因。經(jīng)過認真的討論,學生們意識到:并不是我們先天腦袋笨,而是后天沒有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沒有找到好的學習方法。這次討論無疑在學生的頭腦中播種了希望的種子。我利用開學之初的幾次班會,依次開展了主題為《偉人的十六歲》、《著名高校名人錄》、《知名大學校園風光展示》、《我的大學夢》的主題班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上進心,使學生們在開學之初就樹立遠大的理想,為高中三年的學習形成一個良好的開端。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每片葉子都是獨特的自我。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我不斷提醒學生:你們都是獨特的,也是出色的,世界上也根本就沒有所謂“差生”的存在。只不過每一位學生都同時擁有智力的優(yōu)勢和弱勢領域,在某些學科成績會高一些,某些學科成績會低一點,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尋找和發(fā)現(xiàn)自己身上的閃光點。對待自己的優(yōu)勢領域,一定要充分展示自我,通過在學習中獲得成功的滿足而增強學習的成功感與自信心,從而增強了學習動機。這也正是心理學“強化動機理論”中的“自我強化”。在優(yōu)勢領域得到鞏固以后,學生所獲得的成功與自信還會不自覺地遷移到弱勢領域,從而促使其弱勢領域得到盡可能的發(fā)展。這樣,學生就沒有了明顯弱勢的領域,對自己的成績與未來自然會“希望”大增。而教師更應樂于對每一位學生抱以積極、熱切的期望,并從多個角度來評價、觀察和接納學生。在這種理念的指引下,我班的學生充分發(fā)揮各自的強項,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最終無論是學習成績還是活動的開展都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
讓學生充滿希望,并不等于叫他們盲目自信,要正確估計自己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在一次次小的成功的刺激下,學生的信心會與日俱增,進而得到正面的強化,從而抹去心頭失敗的陰影。教師要做到的是為學生設計合理的目標,使之成為學生追求的“希望”,并在希望實現(xiàn)后及時給予學生鼓勵,讓他們體味到成功的喜悅和滿足。
前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愛是一種最偉大的情感,它總是在創(chuàng)造奇跡,創(chuàng)造新的人,創(chuàng)造人類最偉大的珍貴的事物。”做一名好老師要懂得愛學生。責任源于愛心,更歸于愛心。沒有真誠的愛,就不會有真正的教育,沒有強烈的的責任感,就不會成為好教師。教師要關愛學生的生活,關愛他們的學習。教師要研究教育規(guī)律,從學生的身心特點出發(fā),從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出發(fā),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耐心解答他們的每一個問題,耐心對待和包容他們的錯誤,細心為其指正。
“差生”的心理更加脆弱,對老師甚至會產(chǎn)生某種“敵對”意識。一個真正富有師愛的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哪怕只是小小的一點,老師也要把它放大。要讓學生們感覺到原來自己也和別人一樣優(yōu)秀,甚至擁有別人不具備的優(yōu)點。對于學生身上的缺點,教師也應含蓄的指出。每逢學生做錯事,老師的一句提醒,一個眼神,雖然沒有激烈的言詞批評,但卻起到了春風化雨的效果。堅持如此,學生們會在不知不覺中發(fā)現(xiàn)自己很優(yōu)秀,不像以前那樣缺乏自信。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在抱怨,老師付出很多,而學生們面對我們的良苦用心卻似乎總是無動于衷。究其原因,很大因素是源自我們教師不懂得如何才是真正的愛。作為教師,我們無疑是深愛著自己的學生的。但愛要講究方法,愛要講究藝術。首先,師愛必須出自真心,要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子女去要求、去關愛,而不是為了升學,為了完成學校的任務;其次,師愛需要換位思考,你所喜歡的學生并不一定喜歡。教師要盡量用學生的大腦去思考,用學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學生的情感去體驗,用學生的興趣去愛好。再者,師愛要講究方法,要尊重學生的成長和認知規(guī)律,要照顧到學生的情感和自尊,而不是一味的給予而不考慮學生的感受;最后,師愛不等于無原則的放縱,只有寬嚴相濟的愛才是真正的師愛。
充滿希望的學生定會活力無限,充滿愛的教育必然生機勃勃!讓我們每一位教師都為學生點燃希望之燈,并用愛的暖流對其辛勤澆灌,讓每朵鮮花都在教育的百花園之中盛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