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輝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區(qū)農業(yè)局 365001
余 芳 福建省三明市農業(yè)局 365001
近年來雙匯瘦肉精豬肉、江西高安病死豬流入七省等事件頻發(fā),畜產品、食品安全問題日益突出,矛盾復雜疊加。豬肉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接觸最多的肉類,由于當前市場中仍然存在部分誠信缺失的不良商家,群眾對豬肉安全問題熱切關注。通過介紹三明市生豬檢疫工作,使群眾能進一步了解檢疫流程及相關知識,并積極配合和監(jiān)督檢疫工作。
1.1 產地檢疫程序
1.1.1 報檢 生豬產地檢疫實行報檢制,官方獸醫(yī)接到報檢,及時受理,不予受理的,應說明理由。
1.1.2 查驗相關證明進行疫情調查 了解疫情,查看免疫檔案,查驗畜禽標識。檢查按國家或地方規(guī)定必須強制預防接種的項目(口蹄疫、豬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必須在免疫有效期內。
1.1.3 臨床檢查 對生豬實施群體和個體檢查。
1.1.4 檢疫后處理 檢疫合格,由官方獸醫(yī)出具動物檢疫合格證明。檢疫合格證明有效期最長為7 d,特種用途除外。不符合條件的,按國家規(guī)定處理。
1.1.5 運載工具消毒 用規(guī)定的藥物對運載車輛、裝載用具在裝貨前或卸貨后進行清掃、沖刷、消毒,消毒后出具動物及動物產品運載工具消毒證明。
1.2 屠宰檢疫
1.2.1 宰前檢疫程序
1.2.1.1 入場檢查 (1)入場前,查驗收繳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和運載工具消毒證明;核對是否佩戴畜禽標識;查看使用藥物種類、使用期及停用期有關記錄;向押運員詢問運輸過程,了解運輸途中死亡情況,防止患豬混入健康群;通知并監(jiān)督屠宰場將途亡生豬進行無害化處理;用消特靈對運輸車輛進行帶豬消毒并對生豬作群體靜態(tài)。(2)入場后,消毒后的豬群準許入場,監(jiān)督貨主在卸載后對運輸工具及相關物品等進行消毒清洗后出場。觀察卸車過程中生豬的動態(tài)情況,不同貨主、不同產地的生豬要分圈存放,可疑生豬趕入隔離圈,進行詳細的個體臨床檢查,必要時進行實驗室檢查。
1.2.1.2 瘦肉精檢測 隨機采取3組生豬尿液,共10份,開展瘦肉精檢測。鹽酸克倫特羅檢測10份,萊克多巴胺每組隨機抽1份共檢測3份,沙丁胺醇10份中隨機抽2份檢測。
1.2.1.3 待宰檢查 待宰期間每4 h進行臨床觀察1次。出現(xiàn)應激反應等確定非病死亡生豬進行急宰處理。
以上檢查全部合格的生豬,由官方獸醫(yī)出具準宰通知書后,準予進入屠宰線屠宰。經檢查不合格的,按國家有關規(guī)定處理。
1.2.2 生豬宰后檢疫程序
1.2.2.1 檢疫前準備 準備用具如檢驗刀、檢驗鉤、剪刀、顯微鏡、載玻片,各種印章。同時做好防護工作,必須穿戴專用的白大褂、口罩、手套、雨鞋。
1.2.2.2 屠宰后編號 生豬屠宰后對頭 (耳部)、胴體、內臟在流水線上編記同一號碼,以便查對。
1.2.2.3 頭、蹄及體表檢疫 觀察蹄部和體表有無口蹄疫、水泡病、潰瘍等典型病變,頭部兩側頜下淋巴結平行切開,檢測炭疽,兩側外咬肌平行切開觀察是否有囊尾蚴。
1.2.2.4 內臟檢疫 開膛后,對腸系膜淋巴結、脾臟進行肉眼檢查,必要時剖檢。內臟摘除后,通過觀察和檢驗鉤輔助檢查肺臟,心臟、肝臟、胃腸除肉眼檢查外還需要剖檢心包膜、肝門淋巴結、腸系淋巴結。
1.2.2.5 胴體檢疫 采用肉眼、剖檢和實驗室檢驗的方法依次進行外觀檢查、淋巴結檢查、肌肉檢查。
1.2.2.6 摘除畜禽標識 讀取畜禽標識信息,摘除畜禽標識并回收,檢疫不合格的憑畜禽標識編碼追溯疫源,做好記錄。
1.2.3 宰后檢疫處理 經過宰后檢疫的生豬,根據(jù)情況不同,按照下列規(guī)定進行處理:(1)經檢疫合格,由官方獸醫(yī)加蓋統(tǒng)一的檢疫驗訖印章并簽發(fā) 《動物檢疫合格證明(產品B)》。(2)經檢疫不合格,立即責令停止屠宰,采取緊急防疫措施,同時按照相關規(guī)定上報處理。所有場地、器具,嚴格消毒。官方獸醫(yī)應在須做無害化處理的胴體上加蓋統(tǒng)一專用處理印章,開具檢驗處理通知單,監(jiān)督屠宰場做好無害化處理。
1.3 檢疫記錄 官方獸醫(yī)做好各個環(huán)節(jié)完整記錄,保存24個月以上。
2.1 檢測設備落后,檢測能力較低 目前三明市生豬檢疫設備落后,檢測難度大,導致檢測結果準確性低、效率低。應加大投入、強化硬件設施建設,幫助基層完善實驗室檢疫檢測設備和攝像取證、快速檢疫檢測儀器等設備,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
2.2 群眾意識薄弱,市場秩序混亂 部分群眾對動物檢疫工作不了解、不支持,仍然購買未經檢疫的肉類,不法商人唯利是圖,市場秩序混亂。今后應進一步加強動物檢疫宣傳教育工作,將其納入公益性宣傳范圍,利用“食品安全宣傳周”等各類宣傳科普活動,讓市民了解動物檢疫工作和畜產品質量辨別方法,開展電視、廣播、網絡等多點式的宣傳,維護消費者權益、促進行業(yè)自律、穩(wěn)定市場秩序。各大新聞媒體、各級消費者協(xié)會、食品相關行業(yè)協(xié)會、農民專業(yè)合作組織等應開展輿論監(jiān)督,發(fā)揮宣傳與監(jiān)督的積極作用。